《核舟记》课本注释

来源:志趣文     时间: 2024-06-15
  • 核舟记注释是什么?
    《核舟记》注释具体如下:1.记:指文体。“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此文选作课文时有所删减。2.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奇特。3.王叔远:名毅,字叔远。明...
  • 核舟记原文注释图片
    核舟记原文注释图片如下:一、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
  • 核舟记注释有哪些?
    《核舟记》的注释如下:1、记:指文体。“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此文选作课文时有所删减。2、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奇特。3、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 《核舟记》原文及注释
    核舟记 明 · 魏学洢 明有奇1巧人曰王叔远,能以2径3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4不因5势象6形,各具7情8态。尝9贻10余核舟一,盖11大苏泛12赤壁云13。舟首尾长约14八分有奇15,高可二黍16许17。中轩18敞19者为舱,箬篷20覆21之。旁开22小窗,左右各23四,共...
  • 《核舟记》课下注释是什么?
    —“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描写整个核舟,写了作者对核舟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赞叹以及对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赞美之情。
  • 语文课本核舟记的文学常识
    回答:作者:魏学洢 朝代:明末 选自清代涨潮编写的《虞初新志》 文体:说明文
  • 《核舟记》重要的课下注释有哪些?
    4. 为:做,这里指雕刻。5. 器皿:指盛东西的日常用具。盆,碗一类的东西。6.以至:以及。7.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罔:无,没有。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势:(木头的)形状。象:模仿,这里指雕刻。形:(...
  • 《核舟记》译文及注释
    《核舟记》是魏学洢(约1596~约1625)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那么《核舟记》译文及注释是怎样的?
  • 核舟记翻译及注释
    核舟记译文及注释 译文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图案。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
  • 核舟记的注释
    注释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为:做,这里指雕刻。器皿:指器具。盘,碗一类的东西。以至:以及。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罔:无,没有。罔不:无不,全都。因: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尝:曾经。

  • 17658825063: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核舟记原文 -
    卓贡苏  ______ 核舟记(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

    17658825063:   《核舟记》在人教版语文书中(八上)原文 -
    卓贡苏  ______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

    17658825063:   核舟记从说明对象来看,本文属于什么说明文 -
    卓贡苏  ______ 《核舟记》是事物说明文.补充: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例如:《核舟记》、《恐龙》.语文课本上的《中国石拱桥》《海底世界》、《苏州园林》《看云识天气》等等.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敬畏自然》、《大自然的语言》等.《核舟记》是魏学洢(约1596~约1625)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17658825063:   核舟记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 -
    卓贡苏  ______ 《核舟记》是事物说明文.补充:1.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例如:《核舟记》、《恐龙》.语文课本上的《中国石拱桥》《海底世界》、《苏州园林》《看云识天气》等等.2. 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敬畏自然》、《大自然的语言》等.3. 《核舟记》是魏学洢(约1596~约1625)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17658825063:   苏教版语文课本<<核舟记>>的翻译,一定要准确,急求 -
    卓贡苏  ______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17658825063:   核舟记是事物还是事理说明文 -
    卓贡苏  ______ 《核舟记》是一片说明文.它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雕刻家王叔远的这件“核舟”,熔苏轼其人其事其文为一炉,具有浓烈的文学色彩,但又不局限于这件事的自然过程,而是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和精湛的技艺,穿供扁佳壮簧憋伪铂镰力图通过一些细节,高度概括地再现当时的艺人氛围和人物的精神面貌,取得了绝妙的艺术效果. 我觉得还是划为事理说明文合适.

    17658825063:   古问<核舟记>全面介绍要有原文,译文,加点词之类
    卓贡苏  ______ 选自清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地表现了历... 3、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梳着椎形发髻重点词语解释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17658825063:   核舟记单字翻译 -
    卓贡苏  ______ 则:就

    17658825063:   核舟记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
    卓贡苏  ______ 1、《核舟记》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2、《核舟记》的整体思路,从文章的结构看,采用的是:总、分、总.分以下几个层次,即:1.总说部分;2.船舱;3.船头;4.船尾;5.船背;6.总说.从写作手法上看,采用首尾呼应,记叙、描写、说明相结合等写作手法.

    17658825063:   《核舟记》中的“船背”是指船顶还是船底 -
    卓贡苏  ______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编选了魏学洢的《核舟记》一文.课本对“其船背稍夷”一句中“船背”的注解是:“船的顶部较平.”《教师教学用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