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朱自清赏析

来源:志趣文     时间: 2024-06-01
  • 《背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摘 要:《背影》是由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书写的一篇回忆型散文。1917年,作者收到祖母去世的噩耗,回家奔丧。就在这个时候,父亲也失业了,在办完丧事后,父亲打算在南京寻找一份工作,作者也需要返校学习,于是父子俩在浦口惜别。作者在途中感受到了父亲的关怀与体贴,让作者经久不忘,于1925年有感而发...
  • 朱自清《背影》细节描写赏析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嘱我路上小心”、“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拣定、嘱、又嘱,几个动作的描写,从小细节中描写了父亲对旅途中的“我”的不放心与牵挂。接下来父亲攀爬月台去买橘子的一系列动作细致描写,通过用“蹒跚”、“慢慢探身”、“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向...
  • 朱自清《背影》原文、释义及赏析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2、作品简析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
  • 背影原文及赏析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背影》原文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
  • 朱自清——背影每段的段意是什么?
    1.第一部分(第一段):思念父亲,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2.第二部分(从“那年冬天”到“我的眼泪又来了”):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的真挚感情。第一层(从“那年冬天”到“我们便同行”):交代这次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
  • 朱自清《背影》的点评
    朱自清在《背影》中写他父亲是一个胖子,过铁路线十分的不便,但是仍然坚持要为他买橘子。那个时候,朱自清已经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了,虽然处在兵荒马乱,条件艰苦,有不安全的隐患,但是在父亲的眼里,他仍然是个孩子,需要关照的孩子。这种“不能”又“不得不能”的鲜明对比,使我们更加清晰地...
  • 朱自清《背影》的赏析
    这种白描的文字,读起来清淡质朴,却情真昧浓,蕴藏着一段深情。所谓于平淡中见神奇。其次,作品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写儿子“看见他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又写父亲买桔子回来时,儿子“赶紧去搀他”。这些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更加反衬出父亲爱子的动人力量。《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
  • 朱自清写的《背影》
    朱自清的《背影》自1925年问世以来,受到读者和文学评论者的交口称赞,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曾多次被选为重点教材,启发和影响了几代人。然而,这些年来,《背影》的影响力已大为弱化,以致差一点被“遗忘”在中学语文教材之外。据说,学校方面有一种共识性的议论:仅以几只橘子和几滴眼泪来表现父爱子孝...
  • 赏析 朱自清《背影》一段话
    《背影》是朱自清前期散文的代表作。他后期的散文文字更加洗炼和成熟,更加接近口语,但是缺少他前期散文动人的情致。 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内迁,任西南联大教授。现实使他逐步确立了革命民主主义思想。胜利回京后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群众运动和学生运动。他在贫病交加的处境下不买...
  • 如何赏析朱自清的《春》和《背影》?
    赏析:这好似一幅风景画。最突出特点就是作者把握住了故都秋天具有特征的景物和景物所具有的特征。无论细描“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还是详绘“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都形象鲜明,逼真如画,渲染了寂静的气氛,达到一种微妙的意境。2、“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

  • 19648011129:   关于朱自清《背影》的看法. -
    娄虎苗  ______ 因为作品写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有淡淡的哀愁,显得更加真挚动人. 1.民族化: 《背影》的语言非常忠实朴素,又非常典雅文质.这种高度民族化的语言,和《背影》所表现的民族的精神气质,和《背影...

    19648011129:   朱自清的背影的感动思考之处 -
    娄虎苗  ______ 朱自清散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平实,恍如洗脱繁华的平淡.《背影》如是,大爱无涯,父爱就像一座坚实的大山,让儿子看到的只是那温暖的背影.却托起了儿子的未来.

    19648011129:   朱自清的背影 赏析 -
    娄虎苗  ______ 《背影》无论记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在平实当中蕴藏着极为精巧的构思. 父亲的那个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为了写好这个背影,文章除了对背影作了笔酣墨畅的细致的描写外,还以背影为中心,前后安排了许多巧妙的衬托与铺垫. ...

    19648011129:   朱自清《背影》的思路理解 - 作业帮
    娄虎苗  ______[答案] 全文分成三大部分: 1.第一部分(第一段): 思念父亲,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 2.第二部分(从“那年冬天”到“我的眼泪又来了”): 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的真挚感情. 第一层(从“那年冬天...

    19648011129:   朱自清《背影》 分析这篇文章动人的原因 -
    娄虎苗  ______ 阅读这篇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这也是家庭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想想父亲当时的困厄,对父爱的感受就会更加深切.当时,父亲遭遇双重灾祸...

    19648011129:   朱自清的《背影》两次写了落泪说明了什么(赏析) - 作业帮
    娄虎苗  ______[答案] 第一次流泪,是悲哀. 因为作者怀着沉重的心情,从北京赶到徐州跟父亲一起奔丧,见到那“满院狼藉的东西”,触目伤怀... 真是一次悲伤的离别.这些交代讲明了这次父子分别的背景,为写“背影”,渲染了悲凉哀愁的气氛.对深化主题起到了成功的...

    19648011129:   对朱自清的《背影》的理解不要太长,二三十字就可以 - 作业帮
    娄虎苗  ______[答案] 这种迂并不是父亲小气,而是迫于无奈,因为朱自清父亲晚年比较穷,父亲为了节约,为了以后的生活,才和小商讨价还价,更能体现出父亲考虑的细腻,也暗示父亲平日待我也是如此.此外,朱自清那时不懂父亲的迂,但后来理解了(文中有朱自清...

    19648011129:   朱自清《背影》的点评 -
    娄虎苗  ______ 朱自清在《背影》中写他父亲是一个胖子,过铁路线十分的不便,但是仍然坚持要为他买橘子.那个时候,朱自清已经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了,虽然处在兵荒马乱,条件艰苦,有不安全的隐患,但是在父亲的眼里,他仍然是个孩子,需要...

    19648011129:   对朱自清的《背影》的理解 -
    娄虎苗  ______ 这种迂并不是父亲小气,而是迫于无奈,因为朱自清父亲晚年比较穷,父亲为了节约,为了以后的生活,才和小商讨价还价,更能体现出父亲考虑的细腻,也暗示父亲平日待我也是如此.此外,朱自清那时不懂父亲的迂,但后来理解了(文中有朱自清的自责),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爱.

    19648011129:   朱自清的背影的好句要赏析(两句) -
    娄虎苗  ______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起笔似觉平淡,实际上却在平淡中显露新奇:为什么“我”最不能忘记的不是父亲的音容笑貌,而竟是他的“背影”呢?这就造成了悬念,使读者急于要追读下去,从而很自然地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