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全篇

来源:志趣文     时间: 2024-06-17
  • 醉翁亭记(阅读)
    这就要从全篇来看了。清末古文家林纾说:“须知有用一语助之辞,足使全神灵活者,消息极微,读者隅反可也。”“全神”,其实就是全篇的思想感情。着眼于全篇,才能更好地领会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再回到《醉翁亭记》上来。作者连用21个“也”字,大约有两个原因:第一、文章采用了直接诉诸读者...
  • 《醉翁亭记》里的“太守之乐”是指什么
    “太守之乐”是指山水之乐、政绩卓著之乐、与民同乐之乐。包含“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成分,两种“乐”都体现作者心怀天下,把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尚情操。《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原文节选: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
  • 醉翁亭记苏教版最准确的翻译!!! 还有岳阳楼记的翻译 最好再配上重点词 ...
    这种感受渗透在《醉翁亭记》里,使文章如田园诗一般,淡雅而自然,婉转而流畅。 《醉翁亭记》写得格调清丽,富有诗情画意。这篇散文写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是写亭;第二部分,重点是写游。而贯穿全篇的却是一个“乐”字。 文中描写滁州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时景色,以及作者和滁人的游乐,表现出他“乐民之乐...
  •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怎么写的?
    据《滁州志》记载:“欧阳公记成,远近争传,疲于摹打。山僧云:寺库有毡,打碑用尽,至取僧室卧毡给用。凡商贾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监官,可以免税。”《醉翁亭记》全篇18个“者”字,21个“也”字,16个“之”字,25个“而”字,10个“乐”字,达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朗诵的氛围,一种摇头晃脑、陶然...
  • 醉翁亭记主要内容是写醉翁亭还是写醉翁?
    读者在对醉翁亭周围优美景色的欣赏中,就自然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闲适的情致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以上是就全篇文章的整体来说的,就是各段自身的层次思路,也极有讲究。例如第一段。文章的题目是《醉翁亭记》,落笔却很远,经过多层曲折才写到亭上。“环滁皆山也”,在滁州的周围是群山环绕,...
  • 醉翁亭记简洁翻译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
    《醉翁亭记》的整体赏析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是不可多得的。本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表现了他随...
  • 醉翁亭记最短的译文
    第一段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 《醉翁亭记》是由谁写?中心思想是什么?
    贬放滁州市。围绕《醉翁亭记》全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睦是统一的,“醉”是现象,“乐”是本质,写醉恰好是为了能写乐。原文中景物描写成分非常重,又数次提及醉字,这也是无足怪的。这是他创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忧伤又有一份开心。这两方面是结合一起、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的。
  • 概述<<醉翁亭记>>最后两段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寄予的思想感情_百度知 ...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提到他,总忘不了他的《醉翁亭记》,他通过对优美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与和乐的社会风气的描写,含蓄委婉地表现了贬官之后的特殊心境。 这篇散文中,有景物的描写,人事的叙述,情感的抒发,而这三者又都生动地表现了欧阳修当时的特殊情怀。随着文章中对景物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闲适快...

  • 13331079363:   醉翁亭记赏析与原文 -
    祖贩轮  ______ 《醉翁亭记 》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3331079363:   醉翁亭记全文一什么官传主要想了表达了什么主题 - 作业帮
    祖贩轮  ______[答案] 简单点:主题(中心思想) 随遇而安,与民同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也”这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 “太守之乐其乐也”是中心句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生动的描写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被贬后...

    13331079363:   醉翁亭记全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什么内容? - 作业帮
    祖贩轮  ______[答案] 《醉翁亭记》全文可分4个部分,如下: 1、第1段: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 2、第2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 3、第3段:太守为景色醉; 4、第4段:点明太...

    13331079363:   醉翁亭记的全文翻译. -
    祖贩轮  ______ 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

    13331079363:   醉翁亭记的层次与脉络是怎样的 - 作业帮
    祖贩轮  ______[答案] 《醉翁亭记》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散文.作者以“记”为名,借景抒情,寄情山水,表达了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这篇散文内容充实,文字精炼,字字矶珠,可谓文约意丰,前呼后应,浑然一体,读来耐人...

    13331079363:   醉翁亭记全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什么内容? -
    祖贩轮  ______ 《醉翁亭记》全文可分4个部分,如下: 1、第1段: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 2、第2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 3、第3段:太守为景色醉; 4、第4段: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民同乐.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13331079363:   醉翁亭记全文翻译 -
    祖贩轮  ______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chán chán),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13331079363:   《醉翁亭记》全文扣住一个“乐”字,简要分析欧阳修的“乐”和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五柳先生的“乐第一段主要写景,第二段主要写人.全文扣... - 作业帮
    祖贩轮  ______[答案] 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表明他心中有百姓,范仲淹是先忧后乐,立意更加深远,五柳先生是一种自得的田园之乐,追求的是独善其身

    13331079363:   醉翁亭记欧阳修原文翻译抒发的感情作者介绍背景
    祖贩轮  ______ 原文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

    13331079363:   醉翁亭记全文翻译 -
    祖贩轮  ______ 原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chán chán),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