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八上语文课文

来源:志趣文     时间: 2024-06-14
  • 初中 语文 课文 《三峡》原文及翻译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郦道元(466或472—527),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址、人物掌故、神话...
  • 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设计
    《三峡》这篇课文内容浅显,语言流畅,简洁明快,适合诵读,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的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设计思想】 本文内容浅显,语言流畅,简洁明快,适合诵读。因此,教学中不必作过多的分析,以诵读、欣赏为主。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朗读上加以指导,组织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体会...
  • 三峡是初中几年级的课文
    《三峡》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收录了多篇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本课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全文仅150余字,然而作者却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在这...
  • 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
    1. 八年级上册语文 《三峡》的复习提纲 一、文学常识1、《三峡》选自《水经注疏》。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2、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 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
  •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案
    8、 学生齐读。9、 教师指示节奏。10、学生再读课文,抽读。11、教师布置作业。六、教学反思:学生课前预习较充分,竞赛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式应一直贯彻下去。部分学生在朗读节奏停顿上,能力较差。而课标要求程度,故应加强学生朗读指导。(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 (二)、想像三峡壮...
  • 跪求8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课“巴东三峡”全部文字,急急急急急啊!_百度...
    ②船从宜昌上驶,不到一刻钟,山就高起来,绵延不断,一直到重庆。在这一千多里的长途中,以三峡的形势为最险恶。在三峡中,又以巫峡山最高,江最曲折,滩流最急,形势最有变化。 ③开始是西陵峡,约长一百二十里,共分四段。第一段是黄猫峡,山虽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 ④第二段是灯影峡。江北...
  • 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备课笔记
    1.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美丽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用意?探究学习:作者重点写山势,突出其“连”而“高”的特点,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和江水给两岸带来的四季景色作了铺垫。正因为山势高峻,才使得夏季水势...
  • 八年级语文《三峡》说课稿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旨在通过对...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
  • 八年级上册语文《长江三峡》公开课教案
    可文章接下去写的是巫峡岸山峰的景象,因此仍要把这一段归到上文部分。 (3)课文的思考和练习第一题,提示我们分四部分。这样看来,除了作者对三个峡的描写之外,还应该在开头或结尾分出一部分。文章开头是总写作者过三峡的感受,文章结尾写“江津号”过西陵峡的崆岭滩,这段当然要归到过西陵峡部分。 (五)分析...
  •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教学反思三 《三峡》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言文,它是郦道元所写的《水经注》中的一篇典范之作,不仅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貌体征,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文艺并感受美丽,在教学时,我设置了一下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2、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

  • 18987439487: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文 三峡 全文注音 -
    脂弘莘  ______ (1)自:在,此处有“在”之意.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空缺 这里是中断. (3) 嶂(zhàng):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

    18987439487:   初中 语文 课文 《三峡》原文及翻译 -
    脂弘莘  ______ 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 ī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

    18987439487:   三峡 郦道元“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译文? - 作业帮
    脂弘莘  ______[答案] 这句话应该是出自郦道元的中的.详见,人教的八年级语文中的第二十六课."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为引用.字面意思为,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三声凄凉得另人眼泪满衣裳.实际上,是在衬托回三峡秋天的悲凉.与上文的明朗...

    18987439487:   八年级语文《三峡》的全文整体布局! - 作业帮
    脂弘莘  ______[答案] 整体布局—— 先总体上干脆利落勾勒三峡整体风貌, 再以“山”为首,以“水”为纲,分别选取最有特点的时间——夏,春冬,秋霜之季来描写江水的变化和与之息息相关的山的气象.其余景物几乎略去不谈. 最后以声烘托三峡肃萧之氛围.

    18987439487:   八上三峡郦道元原文 -
    脂弘莘  ______ http://baike.baidu.com/view/3390308.htm 郦道元《三峡》原文: 江水又东径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 江水历峡,东径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

    18987439487:   谁知道郦道元写的《三峡》(文言文)怎样翻译?速告!谢了!! -
    脂弘莘  ______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

    18987439487:   鄂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课文注释 -
    脂弘莘  ______ 郦道元《三峡》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

    18987439487: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三峡》注释 -
    脂弘莘  ______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8987439487:   文言文<<三峡>>课文讲解 -
    脂弘莘  ______ 课题】 27. 三 峡 【题解】选自《水经注》.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qú)塘峡、巫(wū)峡和西陵峡. 【作者】郦(lì)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zhuō)州)人. 【原文】自[在]三峡七百里中,两...

    18987439487:   急!找八年级上《三峡》译文,要简洁! -
    脂弘莘  ______ 已解决问题 收藏 三峡的译文标签:三峡,译文 o○●nLy\` 回答:2 人气:8 解决时间:2008-08-11 10:05 检举 三峡译文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