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失传针灸

来源:志趣文     时间: 2024-06-08
  • 中医针灸不传之秘烧山火、透天凉究竟该如何操作?
    烧山火 的刺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应深度的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将针刺入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然后将针刺入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即慢慢地将针提到上1\/3,如此反复操作3次,即将针紧按至地部留针。在操作过程中,或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补法,即为烧...
  • 扁鹊神针的精髓到现在失传了么
    是的。古时候的针灸术早在扁鹊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由于生产力和技术的限制,当时的针使用砭石来代替的,在《左传》、《管子》、《山海经》中均有均有记录。从五十年代开始的诸多历史考古中,出土了很多小型的砭石,佐证了上面的记载。然而当时的医术还不能将针灸术的实际功效完全发...
  • 宋朝针灸铜人流落日本?为何专家得知前去调查,看完说:白高兴一场呢?_百...
    据老人描述,这座铜人正是由中国流出的古代铜人模型。为了搞清楚这座铜人究竟是不是北宋时期的“天圣铜人”,三十多年后一位叫做陈存仁的中医在日本博物馆对这座铜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回到中国以后,陈存仁在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日本的针灸铜人正是失传多年的“天圣铜人。”中医把脉看...
  • 家有祖传针灸医术,效果好,马上就要失传,怎么才能保留下来呢?
    中医不是想传就能传的,必须找到有很高悟性和有缘分的人才能传承。要不然传承不了中医针灸的精髓。您如果是忠诚国家,孝顺长辈的有为有志者,就应该勇敢的继承传播下去。泽被大众,功德无量。医术高明自然就有口碑,有了口碑就有了高收入,有了稳定的收入,反过来自然而然的就有了传承,除非你自己不想传...
  • 金针过穴之术是不是失传了?
    估计是,现在叫针灸,现在的生活快节奏了,而传统的许多都过于复杂,繁琐。希望有人因为爱好能保存一点传统血脉
  • 针灸四大古典针法
    除了针灸四大古典针法,还有一些常见的针灸手法,包括:1、手法:手法是指在针刺穴位的同时,通过手指的按和揉摩来加强针刺作用,以达到调理气血、祛病健身的目的。2、灸法:灸法是指利用艾绒或其他物质,将其点燃后熏烤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3、推拿法:推拿是一种以手技为主,通过施压、...
  • 针灸为何在古代用得不多?进针手法有哪些
    隋唐时期民间针灸高手为宫廷所用,至五代十国后,民间医师以不懂针灸为耻,南宋时期针灸进入一种鼎盛时期,直到明清,针灸一直沿用南宋时期所传。进针手法分为两大类:直刺和斜刺。进针时分三种疗法进针:平补平泻、补、泻。有的穴位适宜手法有:深刺、重刺、点刺、挑刺。只能告诉你这些。
  • 针灸的不传之秘是什么?
        针灸离不开穴位,学中医者皆知某经某穴、某个解剖位置、某个突起、某个凹陷、虽论述许多,但真正在临床上找某个穴位时确实有迷惘。按书本上讲,每个穴位都有一个标准的定位,或说某处上几寸、某点下几寸、谁知人有胖瘦,姿势有多种,准确找穴位并不容易;其次穴有大小,大穴者...
  • “针灸”还是“灸针”
    大病小病都要去针灸,针灸治百病。实则,今人所说的“针灸”,实在是谬传,实际为“灸针”,中华文化数千年历史,“灸”的出现远远早于“针”,并且古人多是以灸为主,以针为辅,只是后来因为灸取材不容易,没有针携带方便,并且灸时燃艾有烟,影响环境,至于影响与否疗效我们暂且不论,因为大多数...
  • 针灸学历史
    针灸学发展史上有哪三次大的总结 (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个人临床实践对针灸知识的初步认识,大约在《黄帝内经》成书以前。具有代表性的医家有传说中的岐伯、伯高、少俞等和春秋时期的名医医缓、医和等。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经脉的文献,即“足臂...

  • 18091101982:   什么是水灸疗法? -
    聂狱康  ______ 艾灸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医学中最古老的医疗方法之一.灸法对百余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历史上曾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 灸法是随着火的应用而产生的,并在其应用实践中不断发展....

    18091101982:   古代书籍?
    聂狱康  ______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托名黄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伯高等论医之书.《黄帝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各卷81篇,共80余万言.《黄帝内经》的著作时代,至今尚无定论.从其内容看,非一人一...

    18091101982:   我国古代的所有医学著作 - 作业帮
    聂狱康  ______[答案] 古代医学著作发展 公元475-公元265年(战国-三国) 《黄帝内经》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先秦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有医经七家,共计216卷,但绝大部分已经失传,而《内经》是仅存者.《黄帝内经》包括现存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