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故事

来源:志趣文     时间: 2024-06-02
  • 人的起源的故事
    原先女娲一个接一个继续不停的造人,但进度缓慢,终於感到吃力,心想要如何快速造人,以填补辽阔的大地时,他背靠山崖,顺手摘下藤条,懒懒地在和了水的泥浆里搅着,然后一甩藤条,洒落许多泥点,这些泥点落在地上,经风一吹,都变成了人,於是不停地挥动藤条,大地上的人也不断的增多了。 圣经里的上帝造人故事记载在...
  • 古代历史上超爱读书的人及其事迹
    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
  • 古人小时候的故事有哪些
    战国时的苏秦,小时候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小时候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瞌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5、司马光砸缸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
  • 中国历史名人的故事
    我推荐中国历史名人的故事如下: 1、孔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万世师表”。他创立了儒家学派,主张“仁爱”和“礼治”,对中国及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秦始皇: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他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有效的政治手段,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首次大...
  • 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我总结出史上十大著名的历史故事 一、《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
  • 经历的人生哲理小故事
    A. 关于人生哲理的小故事 关于人生哲理的小故事 人生如玉 从前有一位智者收了很多学生,其中有个学生向他请教:“老师,你能讲讲我的价值吗?”老师拿出一块石头,说:“你先帮我做件事,,我再告诉你人生的价值。你把这块石头拿到集市上卖,可别人无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 学生拿着石头到集市上去叫卖,有人愿...
  • 人的寓言的故事
    有人说,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反映了我们的人生:20岁之前,我们活在家人、老师的期望之下,背负着很多的压力、包袱,自己也不够成熟、能力不足,因此步履难免不稳。20岁之后,离开了众人的压力,卸下了包袱,开始全力以赴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就这样愉快地过了20年。可是到了40岁,发现青春已逝,不免产生...
  • 名人伟人的成长故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 适合成年人的故事
    成人睡前小故事:做事有时需要再忍耐一下 有一位年轻人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工作。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领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把一个包装好的漂亮盒子拿给在井架顶层的主管。年轻人抱着盒子,快步登上狭窄的、通往井架顶层的舷梯,当他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登上...
  • 名人的小故事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19、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他当掉衣服...

  • 15283829901:   古人的成长故事 -
    卜兰桂  ______ 孟子的《孟母三迁》,李白的《铁棒磨成针》,达芬奇的《画鸡蛋》,刘备的《三国演义》,丰成秀吉的《太阁立志》,寇仲和许子陵的《大唐双龙转》等.....

    15283829901:   帮我找些古人的故事把.或者名人也行. -
    卜兰桂  ______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

    15283829901:   中国古代名人的故事100字 -
    卜兰桂  ______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

    15283829901:   我国古代人的故事
    卜兰桂  ______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15283829901:   古人的故事
    卜兰桂  ______ 李颙不仅反对学术上的门户之见,而且反对真理只能由圣人垄断,凡人不能有所发现的传统观点.他说:天地之间的道理,有前面的圣人没有发现而后面的圣人却发现了的;有贤人没有发现而普通人却发现了的,不要以为出身贫贱的人就不能发现真理.他曾举出许多出身微贱的古人和明代学人为例,说明只要肯用心钻研,不论是圣贤还是平凡人,在学问上都可以有所成就.今天看来,李颙这样提倡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真理,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李颙不仅主张要读有用之书,而且主张学以致用,注重实行.他曾经说:走路要脚踏实地,千万不要踩空了步子,如果一个人只知道空谈理论,而轻视实行,那就像走路踩空了步子一样,难免是要摔跤的.这种重实行不尚空谈的作风,正是李颙实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

    15283829901:   有关古代名人的小故事, -
    卜兰桂  ______ 司马光的妻子死后,家里没有钱办丧事,儿子司马康和亲戚主张借些钱,把丧事办得排场一点,司马光不同意,并且教训儿子处世立身应以节俭为可贵,不能动不动就借贷.最后,他还是把自己的一块地典当出去,才草草办了丧事.这就是民间流传的所谓司马光 "典地葬妻"的故事.

    15283829901:   我国古人小时候的故事 -
    卜兰桂  ______ 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香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

    15283829901:   关于古代历史人物的一个小故事 -
    卜兰桂  ______ 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为当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一生傲岸.最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