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写作目的

来源:志趣文     时间: 2024-06-16
  • 比较阅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以下简称《亭》)就是欧阳修治滁年余写下的动人篇章。1406年,范仲淹应被贬岳州的滕子京之约,参照《洞庭晚秋图》,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岳阳楼记》(以下简称《楼》)。两位都出身贫寒,自幼丧父,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和庆历新政中又都为引为同志,其作品《亭》、《楼》堪为北宋写景散文的双璧。
  • 游岳阳楼记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游岳阳楼记蕴涵着作者虽身居江湖却仍然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同时全师诗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袁中道《游岳阳楼记》:现实的、引人泪下的洞庭湖 关于岳阳楼和洞庭湖,我们已经读了几篇诗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杜甫的《登岳阳楼》、李白...
  • 岳阳楼记不算标点多少字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
  • 登夜阳楼的翻译 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
    登岳阳楼记通过具体的诗句描写说明: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前四句写景--宽阔广大,洞庭湖的宽广、水势浩大。五六句叙身世--凄凉落寞 。七八句写感慨--广阔胸襟 虚写、表现出忧国忧民。文章借景抒情,描绘了洞庭湖壮阔...
  •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翻译
    文章采用对比手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有诗一般的意境。文章分为四段,第一段是引言,介绍了岳阳楼的修建背景和作者的写作目的;第二段是写景,描绘了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和洞庭湖的壮美风光。第三段是抒情,分别写了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并引出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第四段是议论,提出了...
  • 岳阳楼记 的3,4段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两段内容作用如何
    “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5258.htm?fr=ala0_1_1
  • 求岳阳楼记解词翻译,急用!!!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就。增,扩大。旧制:原有的建筑规模。 (8)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作文,创作文章。以,用来 (9)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美好景色。 (10)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纳。浩浩汤汤(shāng...
  • 汪曾祺的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现在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杜甫少时就有壮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东游吴越,后北游齐赵。岳阳楼是千古名胜,诗人早有尽兴一游的夙愿,无奈战...
  • 岳阳楼记是谁写的啊?
    其中 的诗句“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 ⽽乐”、“不以物喜,不以⼰悲”是较为 出名和引⽤较多的句⼦。《岳阳楼记 》能够成为传世名篇并⾮因为其对岳 阳楼风景的描述,⽽是范仲淹借《岳 阳楼记》⼀⽂抒发先忧后乐、忧国忧...
  • 岳阳楼记中心思想
    在这时登上这岳阳楼啊,就会产生因被贬远离国都而怀念家乡,担心受人诽谤,害怕被人讥讽的心情,放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万分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到了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和湖光相映,一片碧绿的湖水,宽广无比;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息,美丽的鱼在湖中游来游去;岸上的白芷和小洲上的...

  • 15597376775:   岳阳楼记 1.登楼者对两种不同的景色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2.结尾作 -
    任扶具  ______ 目的是为了给下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渲染和铺垫,同时也点明了文章中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劝勉滕子京能和自己一样. 表明了自己高远的志向,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这里的“斯人”,从文字上看是“古仁人”,实际上也指滕子京,至少是希望滕子京也成为这样的人.所以这句话也包含了正面规劝,勉励好友的意思.

    15597376775:   作者为什么写岳阳楼记
    任扶具  ______ 《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篇并非因为其对岳阳楼风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

    15597376775: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我明天上课要用呢,大家帮下忙拉 - 作业帮
    任扶具  ______[答案] 范仲淹与岳阳楼 顾名思义,岳阳楼记本应是以记岳阳楼为主要内容的,这不仅是由文章的体裁所决定的,也是范仲淹写作这篇文章的初衷.宋 庆历三年,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到河南 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因受到诬告而被...

    15597376775:   岳阳楼记中,作者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 作业帮
    任扶具  ______[答案] 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人议论,突出全文宗旨

    15597376775:   岳阳楼记 1.登楼者对两种不同的景色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2.结尾作岳阳楼记1.登楼者对两种不同的景色产生或喜或悲的感... - 作业帮
    任扶具  ______[答案] 目的是为了给下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渲染和铺垫,同时也点明了文章中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劝勉滕子京能和自己一样.表明了自己高远的志向,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这里的“斯人”,从文字上...

    15597376775:   岳阳楼记 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 悲和喜的感情 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 作业帮
    任扶具  ______[答案] 前面写景为后面的抒情服务,美景见出情真,看出悲、喜是一种真实的审美感受,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悲、喜情的美好进而衬托出先“忧”后“乐”之情的更加美好与高尚.

    15597376775:   岳阳楼记中,文章第一段是写作记的缘由,为什么要叙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之事? - 作业帮
    任扶具  ______[答案] 1、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2、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

    15597376775:   岳阳楼记中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
    任扶具  ______ 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否定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的悲喜观.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15597376775: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景.请你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作者写景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业帮
    任扶具  ______[答案] 写景为了抒情言志: (1)①借总写之景来总写人的胸怀. ②以景的宏伟壮阔写人的志向远大. ③表明仁人志士有别于迁客骚人. (2)①以哀景写仕途“退”的逆境. ②借迁客骚人反衬古仁人(自己)的“不以己悲”. ③表明自己“处江湖之...

    15597376775:   《岳阳楼记》中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
    任扶具  ______ 我的观点是: 1.从客观角度讲述了岳阳楼在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和春和景明两种不同景相所对普通人所产生的心里感触. 2.为了下段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圣人思想做铺垫,借以表达作者自己本身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