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骈偶句的好处

来源:志趣文     时间: 2024-06-01
  • 范仲淹《岳阳楼记》欣赏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岳阳楼记》欣赏,欢迎阅读。 岳阳楼记 作者:范仲淹 原文 庆历四...
  • 醉翁亭记运用了大量的骈偶句,有什么作用
    《醉翁亭记》里有许多是骈偶句,“而”字则使这些句子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与“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都是六字一句,但“而”字的位置不同,句子结构节奏也随之产生变化,不显得呆板。文中第三、四小节是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不同的景色和人们游山之乐...
  • 岳阳楼记中三四段景物描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
    有总有分,有详有略,细而不腻,粗而不疏,可见作者的概括能力非凡。2、抓住特点,着力描写。作者总的抓住洞庭湖辽阔多变的特点和岳阳楼居高临下的地势来写。用“霪雨霏霏”来揭示凄凉的秋景,以“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来写风浪的畏人;以“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薄暮冥冥”来反映天色的晦暗;...
  • 关于《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几个问题
    不少有远见的知识分子要求实行政治变革,并以范仲淹为中心,形成一个较有进步性的政治集团,与代表大地主官僚利益的“邪党”(以夏竦、吕夷简为中心)作斗争,由于大地主官僚的经济力量仍然保持支配地位,在政治上也自然握有实权,因而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中的许多人物,都一再遭到打击,做了“迁客”。《岳阳楼记》是庆历...
  • 《岳阳楼记》翻译
    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就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
  • 骈体文的运用手法及常用句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的对立。所谓“文”,就是专尚辞藻华丽,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骈文。所谓“笔”,就是...
  • 以下不属于骈文体的是() 《滕王阁序》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岳阳楼...
    以下不属于骈文体的是《岳阳楼记》,《岳阳楼记》虽然骈文味很浓,但是是散文,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中国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别于散文而言。起源于汉魏...
  • 关于《岳阳楼记》的一些问题。急急急急!~~~
    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等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 4.本文的句式是如何骈散结合的? 这篇记文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
  • 关于岳阳楼记的中心
    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就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
  • 岳阳楼记中的骈偶句
    岳阳楼记中的骈偶句有衔远山,吞长江;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 15794354162:   岳阳楼记中的骈偶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有哪些 -
    冶娅虎  ______ 岳阳楼记中的骈偶具有 衔远山,吞长江.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设问句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反问句有 微斯人吾谁与归?感叹句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5794354162:   岳阳楼记赏析要短的(100字左右) -
    冶娅虎  ______ 本文全篇仅368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 这篇记文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散句骈句的运用,依文章内容而变化.如开头结尾的叙述文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语段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5794354162:   醉翁亭记运用了大量的骈偶句,有什么作用 -
    冶娅虎  ______ 《醉翁亭记》里有许多是骈偶句,“而”字则使这些句子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与“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都是六字一句,但“而”字的位置不同,句子结构节奏也随之产生变化,不显得呆板.文中第三、四小节是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不同的景色和人们游山之乐的,共分六层(“朝而往,……而乐亦无穷也”,作为过渡句,不列入层次内.)除第一层和第六层用“……者,……也”句式作结束句外,中间四层都用“……而……者,……也”句式作结束句.每一层最后一句的句式基本一致,但句子长短参差不一,结束句中都用了“而”字,显得整齐中有错落,节奏略有变化.

    15794354162:   《岳阳楼记》第三、四段的画面特点是什么?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
    冶娅虎  ______ 三段的景象是阴冷险恶的,人们产生感慨悲哀的心情;四段的景象是阳光明媚的,人们产生超脱喜悦的心情.这一部分语言骈散结合,用骈句写景,用散句抒情,读来抑扬顿挫,优美和谐,别具一格.

    15794354162:   解析《岳阳楼记》与《藤王阁序》并对比之 -
    冶娅虎  ______ 《滕王阁序》是古代骈文的顶峰之作,也是我见过最美的文章之一,无论从艺术形式还是从思想内容上看,都是堪称一流的文章,《岳阳楼记》比不上它. 岳阳楼记》骈文味道很浓,词藻华丽,音韵铿锵,多用对偶句以写景状物.不仅对仗工整...

    15794354162:   《岳阳楼记》中的对偶句? -
    冶娅虎  ______ 政通人和 , 百废具兴 . 衔远山 , 吞长江 , 浩浩汤汤 ,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去国怀乡 , 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 感极而悲者矣 .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5794354162:   岳阳楼记中的骈句谁知道
    冶娅虎  ______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5794354162:   请教骈文与散文在古今的优缺点和地位. -
    冶娅虎  ______ 骈文的兴盛是其实在南北朝,尤以南朝为最.骈文的特点:1,讲究对偶,多问四六句;1,语言方面讲究平仄;3,多用典故和华丽的词藻.骈文太追求完美了,让人不太容易接受. 散文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受当时的儒学和迷信为特征的文学合流,使许多的文人墨客的思想陈腐,行文变得板滞繁缛密丽.进入建安时期后,散文才冲破了这种窒息沉闷的局面,文体,文风都有了改变的发展.散文的故事性比较强.

    15794354162:   岳阳楼记 “衘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用词极妙,妙在哪里? -
    冶娅虎  ______ “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吞”二字形象地写出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壮阔气象,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人格化了.且气势非凡,表现了洞庭湖所集中展现的“巴陵胜状”. 这个对偶句由两个动宾语组成.动词“衔”、“吞”相对;有动态和活力,表现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形容词“远”、“长”相对,名词“山”、“江”相对,对仗极工.六字写洞庭湖,是粗线条的大写,极壮阔,极见气势.从修辞看,既是对偶,又是拟人. 请采纳

    15794354162:   什么是骈散句? -
    冶娅虎  ______ 是骈句和散句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骈句在先秦文章中就有,但不是有意而为,汉代产生赋这一文体之后,才盛行起来,到六朝时更发展成为骈体文,而且多用四言六言的句子排比对偶,称为“骈四俪六”.中唐以后,骈体文衰落,但人们在文章中仍常用骈句,而且不限于四言六言.一般的说,一篇文章中仅使用几个骈句,算不得“骈散结合”,必须使骈句达到一定的数量,才可以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