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而不物于物下一句

来源:志趣文     时间: 2024-06-13
  •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何物之能物。
    整句释为: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物物而不物于物:驾驭外物(物欲),而不为外物(物欲)所驱使。出自《庄子·天下》。原文:有人在于屋者,见一蛇从径中来,骤与之遇,自谓持竿不动,以待异物,不知为蛇所惊;又谓其不动,乃复举竿,亦不知为蛇所惊,此其所以异于...
  • 物物而不物于物下一句是啥
    则胡可得而累邪。物物而不物于物是出自《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中的句子,下一句是:则胡可得而累邪,意思是: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会受牵累呢。
  •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则受牵累。原文出自于战国庄子的《庄子·山木》。原文: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白话译文:...
  • 物物而不物于物下一句是啥
    该句话下一句是“则胡可得而累邪”。“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这句话出自《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庄子在书中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由的独特见解,认为,人们应该超越物质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正的幸福。这句话是庄子对人们如何处理与物欲关系的建议,提醒人们不要被物质所奴役,而要驾驭...
  • 物物而不物于物是什么意思下一句
    它的下一句可以是:1.“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应该能够充分利用外在的事物,但又不被它们所束缚和控制。同样,我们也应该能够充分理解和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感情,但又不被它们所困扰和左右。这是一种追求内心自由和平静的精神境界。2.“物物而不物于物,养心莫善于...
  • “物物而不物于物,恋恋而不恋于恋,吃吃而不吃于吃。”
    “物物而不物于物”,这句话源于《庄子—外篇》中的《山木第二十》。大致意思是说我们应该让物为我所用,而不应该让物成为了主人,站在主人的位置上去支配我们。嗯,之后两个是lz照着编的么?
  • 物物而不物于物,故逍然不我待;玄感不疾而速,故遥然靡所不游,故曰逍遥...
    以物体为物体,而不被物体所拘束,所以能我能逍遥不用等待:玄妙的感触不用飞快但是很快速,所以逍遥没有什么不游玩的,所以叫做逍遥。
  • 物物而不物于物下一句是啥
    物物而不物于物下一句是则胡可得而累邪。物物而不物于物,是一个短语,意为驾驭外物(物欲),而不为外物(物欲)所驱使。出自《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第一个“物”为名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物”;第二个“物”为名词,即为的“物”的意思。“物物”的意思就是以物为物,这...
  • 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下一句
    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下一句是凄凄而不泣于别。物物而不于物,念念而不于念的意思是:保持事物的本性,不受外力和情感的干扰;保持思想的纯净,不被纷扰和困扰。这种态度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轻易评价和干预他人的内心世界,而是通过沟通和理解来达到更好的交流和合作...
  • 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出自哪里
    《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根据查询中国文学网显示,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这句话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作品《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中,白话解释为:“你不怕失去,就不会被控制,反而你能更轻松的驾驭”。

  • 17218756181:   紧急求问,卢照邻的'复道郊哥重奇色'什么意思 -
    上秋真  ______ 唯有庄周解爱鸣,复道郊哥重奇色.这句中有个比较偏的典故,出自《庄子集释》卷七上〈外篇·山木〉 古文: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17218756181:   谁知道“物物不为物所物”出自庄子的什么作品?什么意思?
    上秋真  ______ 物物不为物所物 [应该是出自《肇论新疏卷上》 不过不是原句,是从其中汇总出来的一名句.第一个和第四个“物”的意思是掌握、驾驭的意思,是动词,第二个和第三个“物”是名词,物件、事物或环境.“为...所”是典型的文言被动句式. 我理解意思是:我们要利用或运用好自己外界的条件、人或物品,而还要为外界条件等所利用或迷惑或掌握 举个例子:如上网,我们要利用好网络,学习....,而不是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为网络所掌握

    17218756181:   宝绘堂记(宋)苏 轼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 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 - 作业帮
    上秋真  ______[答案] 小题1:B小题2:C小题3:D小题4:(1) 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让人感到很快乐,即使事物珍奇也不会成为祸害.(2)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3)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

    17218756181: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
    上秋真  ______ 佛说三千大千世界,既非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 .那么佛说物,既非物,是名物.世尊说,拿到任何一样事情,拿到任何一件物,你都必需把它观想碎为微尘,就了解万法的体性空无所有,你就会见到世间的真相.毛巾碎为微尘,毛...

    17218756181: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好像是一句佛语,但不知出自何处, - 作业帮
    上秋真  ______[答案] 夫以名求物,物无当名之实.以物求名,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非物也;名无得物之功,非名也.是以名不当实,实不当名,名实无当,万物安在?〔注释:同上书,152页上〕. 这是说,用物的名强加于物,则被定名的,都可称为物;用物的名...

    17218756181: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
    上秋真  ______ 哲学啊 夫以名求物,物无当名之实.以物求名,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非物也;名无得物之功,非名也.是以名不当实,实不当名,名实无当,万物安在?〔注释:同上书,152页上〕. 这是说,用物的名强加于物,则被定名的,都可...

    17218756181:   以物物物 则物可物 以物物非物 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 名不得物之实 名物不是 是以物无物也 的意 -
    上秋真  ______ 哲学啊 夫以名求物,物无当名之实.以物求名,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非物也;名无得物之功,非名也.是以名不当实,实不当名,名实无当,万物安在?〔注释:同上书,152页上〕. 这是说,用物的名强加于物,则被定名的,都...

    17218756181: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 病 .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 - 作业帮
    上秋真  ______[答案] 1.B【解析】去:离开,引申为“消失”.2.C【解析】C项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余三项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3.D项“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与原文不一致.4.1)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

    17218756181: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是什么意思? -
    上秋真  ______ 夫以名求物,物无当名之实.以物求名,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非物也;名无得物之功,非名也.是以名不当实,实不当名,名实无当,万物安在?〔注释:同上书,152页上〕. 这是说,用物的名强加于物,则被定名的,都可称为物...

    17218756181: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翻译及理解?
    上秋真  ______ 这是说,用物的名强加于物,则被定名的,都可称为物;用物的名加之于非物,则非物虽被冠以物名,实际上并不是物.可见物并非因具有物的名就合乎物的实,同样,名也非因其加之于物而成为真名.僧肇认为,在认识论领域,以物的概念(名)去认识物,物并没有和名相符合的实,以物去求名,名也没有代表物的功用.“名”与“实”不相当,“实”与“名”也不相当.名实既互不相当,哪里还有真实的万物存在呢?僧肇通过揭示名(概念)的主观性以及名实之间的矛盾,来论证万物现象的虚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