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观潮》

来源:志趣文     时间: 2024-06-02
  • 观潮的文言文
    编纂有《书种堂书目》、《志雅堂书目》,惜已早佚。 4. 文言文观潮的翻译 译文: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
  • 描写钱塘江大潮文言文
    1. 钱塘江大潮的文言文 《观潮》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初二语文文言文观潮
    1. 初2上 文言文《 观潮》 翻译 浙江海潮,是天下宏伟的景观。每月从十六到十八这三天海潮最为盛大。当潮水刚刚从远远的海那边过来的时候,仅仅像一根根白色的线;不久,渐渐的近了,就像玉砌的城墙积雪的山岭一般,接着从天边汹涌而来,潮水声如雷鸣,震撼激荡,淹没天日,气势雄壮极了。杨万里诗...
  • 《观潮》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20)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这是杨万里《浙江观潮》中的诗句,意思是:海潮涌起像是银子堆积成的城郭;钱塘江上潮水像是给它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郭,外城的墙,这里泛指城墙。(21)者:助词,表停顿。(22)是:此。(23)岁:年。(24)京尹:指京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的长官。尹,古代对官员...
  • 七绝·观潮的注释译文
    《七绝·观潮》注释: 雪花:浪花钓; 鱼台:即钓台,在钱塘江中段的富春江边,相传为东汉严光隐居垂钓处;人山纷赞:聚集观潮的人很多,大家一边观潮一边赞叹阵。容阔:指江潮像千军万马排列成的阵容,非常壮阔;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借喻雄师劲旅。《七绝·观潮》译文:千里钱塘的波涛滚滚而来,雪浪...
  • 观潮文言文准确停
    1. 文言文《观潮》停顿 作者: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文言文观潮
    2013-04-27 文言文观潮 2 2011-03-22 文言文观潮的翻译 184 2012-01-08 《观潮》的原文及翻译 591 2015-02-16 文言文观潮翻译 11 2015-01-06 课文是《观潮》(文言文版) 2016-12-17 观潮文言文翻译800字 2016-09-12 观潮的语音(文言文) 1 2016-11-17 观潮文言文的记者词 更多类似问题...
  • 小学生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作者及写作背景
    背景:《观潮》课文全文描写了农历八月十八观潮日钱塘江观潮的壮观场面。作者:观潮课文内容选自赵宗成、朱明元的《喜看近日钱塘潮》。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写的是什么的情景,《观潮》中是...
    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观潮》中是这样描写的是潮起潮落,潮水回归大海的情形。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出处:《浪淘沙·其七》——唐代:刘禹锡 全文: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翻译...
  • 观潮全文翻译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

  • 15340795441:   4年级上册语文书19课观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良月凡  ______ 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 片段: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15340795441:   四年级上册观潮课文 -
    良月凡  ______ 潮水来临的时刻,澎湃汹涌,人群中,人声鼎沸,推推嚷嚷的热闹场面. 还写了观潮时潮水的时刻状态,把当时的场面形容的活灵活现的.

    15340795441:   观潮课文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 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 - 作业帮
    良月凡  ______[答案] 两万多高,千万匹,用词很形象,很有画面感,又有些夸张能很好的体现出海浪汹涌的程度,加深印象

    15340795441:   第28课文观潮课文翻译 -
    良月凡  ______ 苏轼--《观潮》 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和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我)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15340795441:   观潮这篇课文给我们留下了最深的印象画面是在哪一段 -
    良月凡  ______ 观潮这篇课文给我们留下了最深的印象画面在第3、4自然段 1、色,形,声,势”等几个方面来描写潮水的.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 2、《观潮》这篇课文的第3、4自然段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其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画面,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

    15340795441:   观潮这一课重点描写了什么 -
    良月凡  ______ 观潮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 从“隆隆的、闷雷滚动、山崩地裂”等词语中感受到江潮的声威.从“横贯江面、白浪翻滚、浩浩荡荡”等词语中看出江潮的气势壮观. 扩展资料 《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节选自《武林旧事》第三卷. 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人群的惊叹不已,使读者身历其境. 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观潮

    15340795441:   观潮重点描写了什么 -
    良月凡  ______ 观潮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 从“隆隆的、闷雷滚动、山崩地裂”等词语中感受到江潮的声威.从“横贯江面、白浪翻滚、浩浩荡荡”等词语中看出江潮的气势壮观. 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

    15340795441:   “观潮”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急............... -
    良月凡  ______ 观潮 (全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 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

    15340795441:   小学语文《观潮》 -
    良月凡  ______ 这段话从( 外形 )和( 声音 )两个方面写出了江潮( 浩荡 )的景象.

    15340795441:   《观潮》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怎么讲? - 作业帮
    良月凡  ______[答案]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观潮》课件. 教学过程: 一、“潮来前”,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⑴师引生答: 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