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读后感30字

来源:志趣文     时间: 2024-06-02
  • 经典诗文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6.陆游...
  • 求水浒传第六,七回原文
    1、《水浒传》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话说二十个泼皮破落户中间有两个为头的∶一个叫做“过街老鼠”张三,一个叫做“青草蛇 李四。这两个为头接将来。智深也却好去粪窖边,看见这伙人都不走动,只立在窖边,齐道:“俺特来与和尚作庆。”智深道:“你们既是邻舍街坊,...
  •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30字
    说宣和锦片繁华,辇路看元宵去。马行街直转州桥,相国寺灯楼几处。译文 人生能居住在开封古城,真是一大幸事,你看那几位白发老头,谈笑风生,快乐何似。他们中有的人祖上五代都生活在此,过惯了京城的安稳日子。老头儿们闲话起宋徽宗宣和年间,汴京城花团锦簇,繁华之至。正月十五日元宵之夜,...
  • 20-30字古诗30首!!!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1.《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3.《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 初中生必背诗文读书笔记.急!!!
    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
  • 爱国的现代诗歌5行(历史)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6.陆游...
  • 求爱国诗歌。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6.陆游...
  • 爱国的诗歌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6.陆游...
  • 长一点的现代文爱国诗歌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6.陆游...
  • 爱国诗歌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6.陆游...

  • 17071338667:   学了 赵州桥 你有何感受
    林腾俊  ______ 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二自豪.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了.

    17071338667:   赵州桥的传说30字 -
    林腾俊  ______ 关于赵州桥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赵州桥是鲁班所造,这座大桥建成后,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带着柴荣,也兴冲冲地去赶热闹.他们来到桥头,正巧碰上鲁班,于是他们便问道:这座大桥是否经得起他俩走.鲁班心想:这座桥,骡马大车都能过,两个人算什么,于是就请他俩上桥.谁知,张果老带着装有太阳、月亮的褡裢,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小车,所以他们上桥后,桥竟被压得摇晃起来.鲁班一见不好,急忙跳进水中,用手使劲撑住大桥东侧.因为鲁班使劲太大,大桥东拱圈下便留下了他的手印;桥上也因此留下了驴蹄印、车道沟、柴荣跌倒时留下的一个膝印和张果老斗笠掉在桥上时打出的圆坑.当然这只是人们编造的一个神话故事,以纪念古代的能工巧匠.

    17071338667:   读小学(赵州桥)后作文三百字 -
    林腾俊  ______ 河南有个结实的桥,它非常雄伟,叫赵州桥.那座桥非常坚固,平时发大水的时候,水还可以从四个桥洞流过.赵州桥不但坚固还很美观呢!桥面两侧都有花纹.这座赵州桥还有一个故事呢!鲁班和张果老不小心毁掉了一座木桥,鲁班下定决心建造一座新桥.鲁班一夜之间赶了很多的羊,他把羊全部变成了石头,造成了一座桥.张果老他们使出各种绝招想要压坏这座桥,可是突然冒出一座金龙,赵州桥就变得超级坚固了,这就是赵州桥的故事.学完这篇文章,我想这就是河南的一座名胜古迹吧!这篇文章里我最喜欢的是赵州桥的故事,因为它很生动.

    17071338667:   美丽的赵州桥作文300字 -
    林腾俊  ______ 清明节放假,我们去了赵县的姥姥家,第二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爸爸开车带我们去了位于赵县城南五里的赵州桥.刚进门左右两边是传说中的八仙,有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汉钟离.我和他们拍照留念,再往前走就是真正的赵州桥了,我兴奋的跑上去仔细观察这座远近闻名的建筑,听导游讲:赵州桥又名安济桥,设计者是李春,全长64.4米,拱顶宽9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了,这个桥有1400年的历史了,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像一张弓,整座桥却是用石头做成的.护板上刻着龙,桥面上还有柴王爷推车留下的印.赵州桥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17071338667:   对于赵州桥的简介,20至30字 -
    林腾俊  ______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建于隋朝大业年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5年-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赵州桥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赵州桥是重点文物,通车易造成损坏,所以不允许车辆通行.

    17071338667:   读赵州桥心中的困惑和思考 -
    林腾俊  ______ 读了《赵州桥》这篇文章,我认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十分了不起的.俗话说:智慧是人们的结晶,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造出了独特的赵州桥.我也认为石匠李春的设计美妙极了,他不用桥墩,巧妙地做了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撑住桥,既能节省材料,又能减轻桥身的重量,由李春的创举,我想到了一篇文章——《想做橡树的比尔·盖茨》,文中的比尔盖茨他能创新,与别人不同,就像李春一样,能把桥设计得与别的桥不同,做出创举.老师也常常跟我们说不要总是跟着别人,人云亦云.有时候,也要有自己的见解;一个人没有智慧也是不行的. 我要敢于创新,也要好好学习,拥有无穷的智慧.

    17071338667:   三年级作文赞赵州桥⊥↖ - 作业帮
    林腾俊  ______[答案] 我读了[[赵州桥]]这篇课文,使我十分激动.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感到骄傲.忍不住要夸夸赵州桥. 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吹雨打,它依然完好无损地横跨在河北...

    17071338667:   赵州桥读了这篇课文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 作业帮
    林腾俊  ______[答案] 这.请问有学过赵州桥的课文?好吧不知LZ是哪个版本的书,应该可以说赵州桥是古人的一项巨大工程伟绩就和都江堰是一样的,千年来风雨不倒,令人不禁佩服古人的智慧与创造.

    17071338667:   《祖国风景美的赵州桥》这篇作文怎么写 - 作业帮
    林腾俊  ______[答案]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乡下,体验了田园的生活.清晨,田园里到处都是雾蒙蒙的,仿佛披上了一块白色的轻纱.“喔喔——”随着远处的一声鸡叫,整个田园就慢慢地热闹起来.太阳公公渐渐地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17071338667:   赵州桥作文的自评100字 -
    林腾俊  ______ 赵州桥作文的自评100字.答: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它结构新奇,造型美观,古人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桥全长64.4米,宽9.6米,跨度37.02米,是一座由28道相对独立的拱券组成的单孔弧形大桥.赵州桥最大的科学贡献就是它"敞肩拱"的创举.在大拱两肩,砌了四个并列小孔,既增大流水通道,减轻桥身重量,节省石料,又增强了桥身稳定性.这就有力地保证了赵州桥在1400年的历史中,经受住了多次洪水冲击,8次大地震摇撼,以及车辆重压,仍挺立在洨河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