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入水中都不见原诗

来源:志趣文     时间: 2024-06-16
  • 莲花过人头出自哪个诗句?
    原诗为: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莲花过人头:莲花高过人头出自:西洲①曲忆梅下②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③。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④飞,风吹乌臼(一说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⑤。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⑥,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
  • 描写山中秋雨初霁情景的诗是哪一首。
    王维具有多种才艺,不同艺术相互渗透对其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以画入诗,使其山水诗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基本特征。 王诗语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总之,王维的山水诗无论从诗的题材内容,还是诗歌的艺术丰采上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这种“章法”上的“变化”,往往寓诸浑成的笔意之中;倘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它的“条理”的。 “乱花”“浅草”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却有紧密的联系: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最为频繁。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
  • 一道残阳铺水中这句话出自哪首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
  • <<蒹葭>>全文
    那么,是写一个梦境么?也许是一个青年追求情人,日思夜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之后进入梦境,醒后以诗记之。也可能是在以形象的手法写生活中常见的“伊人宛在,觅之无踪”这样一种心态模式。人们在生活中往往有这种体验,某人或某物好像在那儿,具体找去又不见踪影。不找时,又总觉得他(它)还在那儿。还有可能...
  • 月下独酌是什么?
    7.月徘徊:月亮因我歌而徘徊不进。8.无情游:《庄子·德充符》:"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
  • 雪后轻桡入翠微原诗
    雪后轻桡入翠微原诗如下:雪后轻桡入翠微,空溪寒气袭人衣。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这是恽寿平所创作的一首咏物诗《题唐解元小景》,以文学的形式描绘了一幅画卷中的场景。这首诗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不仅因为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万物的关爱之情,更因为它充满了文化与历史的渊源,诗句含义...
  • 《小池》中描写夏天的诗句有哪些?
    原诗: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照水:映在水...
  • 描写秋天的水诗句
    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都表现了他对于光明的向往。正因为他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追求光明与纯洁,所以才对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的感情,以致连他的死也有传说,说他是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忆起他的故乡。青年时代他在四川时曾游历过峨眉山,峨眉山月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写过一首《峨眉山...
  • 青溪抒发什么情感
    原诗为: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翻译:进入黄花川游览,每每都去追逐那条青溪。溪水随着山势,百转千回,经过的路途,却不足百里。水声在山间乱石中喧嚣,水色在深密的...

  • 18083742375: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是哪首古诗里的? -
    良瑗翟  ______ 你好,望立即采纳,谢谢“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传说这是清乾隆帝与纪昀合作的咏雪诗(乾隆作前三句,纪昀作末句)

    18083742375:   飞入水中都不见意思是 -
    良瑗翟  ______ 融入到了水中,和江河水融为一体了,难以分辨.

    18083742375: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万片⺁ 飞人芦花总不见.和知道这首诗描 -
    良瑗翟  ______ 是雪花啊 有一首诗为证!乾隆皇的《飞雪》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18083742375:   城南旧事里有首诗叫什么?一朵两朵三朵....后面就忘了. -
    良瑗翟  ______ 额,不知道你指的哪个……不过这有一个典故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传说这是清乾隆帝与纪昀合作的咏雪诗(乾隆作前三句,纪昀作末句)

    18083742375:   郑板桥咏雪,最后一句是飞入梅花都不见,还是飞入芦花都不见? - 作业帮
    良瑗翟  ______[答案] 飞入梅花都不见 郑板桥作《咏雪》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总不见.

    18083742375:   乾隆与纪昀的咏雪问为什么飞进芦花都不见? -
    良瑗翟  ______ 1、雪飞入芦花就看不见了,是说芦花的洁白和雪一样,相互参照. 2、一般认为《咏雪》是清代诗人郑板桥所写的一篇古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呢,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18083742375: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这首诗的作者到底是谁啊?还有后面两句有好多版本,到底是什么啊? - 作业帮
    良瑗翟  ______[答案] 雪花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皆不见.”纪晓岚 还有别人写的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花...

    18083742375:   默读下面纪晓岚《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皆不见.”请你算一算,“片”字占全诗总字数的.()(). - 作业帮
    良瑗翟  ______[答案] 10÷28= 5 14 答:“片”字占全诗总字数的 5 14. 故答案为: 5 14.

    18083742375:   请教一首诗的问题,全诗如下一去二三里,<br/>烟窗四五家,b
    良瑗翟  ______ 这首诗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也就是利用一到十这几个数字描绘一幅美丽村庄画面,原诗应该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还有一些数字...

    18083742375:   古诗~~~~~~~~~~~竹枝词
    良瑗翟  ______ 燕九竹枝词 结伴儿童挎褶红, 手提红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 欠我风筝五丈风. 平阳竹枝词 凤阳少女踏春阳, 踏到平阳胜故乡. 舞袖弓腰都未忘, 街西勾断路人肠. 桃花扇里的竹枝词 千里仙乡变醉乡, 参差城阙掩斜阳. 雕鞍绣辔争门入, 带得红尘扑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