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友情? 求中国历史人物的友情文章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4-25
俞伯牙和钟子期

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渐离,战国末燕(今河北省定兴县高里村)人,荆轲的好友 ,擅长击筑(是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颈细肩圆,中空,十三弦),高渐离与荆轲的关系很好。荆轲刺秦王临行时,高渐离与太子丹送之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古代友谊名人故事~

百度



十则名人的友谊故事
2010-10-17 | 分享
古代现代得都可以。一定要有关于名人得。不要太长!谢谢了!
10分钟内有问必答前往下载
满意回答
羊角哀和左伯桃
春秋时期,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天下不知有多少人闻风而归,西羌积石山,有一个贤士,名叫左伯桃,自幼父母双亡,勉力读书,养成了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那时候左伯桃已经快上五十年纪,因鉴于中国诸侯行仁政者少,恃强霸者多,所以一向没有做官的念头,后来听说楚元王慕仁为义,遍求贤士,乃携书一囊,辞别乡中邻友,迳奔楚国而来,迤逦来到雍地,时值严冬,雨雪霏霏,再加一阵阵如刀如刺的狂风,左伯桃走了一天,衣裳都湿透了,勉强忍住寒冷前进,看看天色渐渐黑了下来,远远望见远处竹林之中,有一间茅屋,窗中透出一点灯亮来,伯桃大喜,就跑到这茅屋前去叩门求宿,屋里走出一个书生来,四十四五年纪,知道了左伯桃的来意,便一口欢迎他进屋去。左伯桃进得屋内,上下一看,只见屋中家具简单,而且破陋不堪,一张床上满堆了一些书卷,左伯桃请教那人姓名,知道是羊角哀,也是自小死了父母,平生只爱好读书,想救国救民的人,二人三言两语,便十分投机,大有“恨相见之太晚”的意思,两人便结拜做异姓骨肉。左伯桃见羊角哀一表人材,学识又好,就劝他一同到楚国去谋事,羊角哀也正有这个心思。一日天晴,两人便带了一点干粮往楚国而去。晓行夜宿,自非一日,看看干粮将要用尽,而老天又降下大雪来,左伯桃兀自思量,这点干粮,若供给一人受用,还能到得楚国,否则两个人都要饿死。他自己知道学问没有羊角哀的渊博,便情愿牺牲自己,去成全羊角哀的功名。想罢便故意摔倒地下,叫羊角哀去搬块大石来坐着休息。等羊角哀把大石搬来,左伯桃已经脱得精光,裸卧在雪地上,冻得只剩了一口气。羊角哀大恸而号。左伯桃叫他把自己的衣服穿上,把干粮带走,速去求取功名。言毕死去。羊角哀到了楚国得由上大夫裴仲荐于元王,元王召见关角哀时,羊角哀上陈十策,元王大喜,拜羊角哀做中大夫,赐黄金百两,绸缎百匹。羊角哀弃官不做,要去寻左伯桃的尸首。羊角哀把左伯桃的尸首寻着之后,给左伯桃香汤沐浴,择一块吉地安葬了。羊角哀便在这里守墓。
坟和荆轲墓相隔不远,相传荆轲因刺秦王不中,死后精灵不散,见左伯桃葬在他的旁边,鬼与鬼便起了纠纷。一夜:羊角哀梦见左伯桃遍体鳞伤而来。诉说荆轲的凶暴,羊角哀醒来之后:提剑到左伯桃坟前说道:“荆轲可恶,吾兄一人打不过他,让小弟来帮你的忙罢。”说罢,自刎而死。是夜:狂风暴雨,雷电交作,隐隐闻喊杀之声。天明:荆轲的坟爆开了。

这消息给楚元王知道之后,给他们建立了一座忠义祠,勒碑记其事,至今香火不绝。

高山流水 钟子期和俞伯牙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俞伯牙,这人琴弹得特别好。有一天他在深山老林里弹琴的时候,来了一个打柴人叫钟子期。俞伯牙一弹琴,钟子期就说了:“峨峨兮若泰山。”俞伯牙心里很惊讶,因为他心里正想表现高山呢,就被听出来了。俞伯牙心想:我换一个主题,我表现流水,看你还能不能听出来。谁知,钟子期一听,又说:“洋洋兮若江河。”不管俞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听出音乐表现的内容。于是乎两个人就成了好朋友,成了知音。但是,没多久钟子期去世了,俞伯牙痛失知音,伤心到极点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琴给摔了,发誓永远不再弹琴。这个故事后来就形成了“高山流水”的成语,形成了“知音”这样一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
生死之交

诗人郑少谷与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谋面,却彼此倾慕,忽悠赠答。郑少谷曾有诗赞王子衡:“海内谈诗王子衡,春风坐遍鲁诸生。”意思是:当王子衡讲评诗歌时,就是鲁国孔子的弟子听了,也会如春风。

后来郑少谷死了,王子衡惊闻噩耗,哀伤至极,他不顾千里奔波,特地赶到福建,为他办理丧事,宽慰亲属。

鲁肃 周瑜

鲁肃(172-217),字子敬,东吴四英将第二位, 文武全才。鲁肃少年看出世道将乱,便苦练箭术。其后周瑜带了几百人从鲁肃门前过,向鲁肃借粮。鲁肃当时前里有两囤米,鲁肃当时就借了一囤米给周瑜。周瑜十分感谢鲁肃,后来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见了孙权,明确提出了与曹操、袁绍三分天下的想法,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孙权非常敬重鲁肃,与他日夜交谈。208年,曹操南下,东吴分为主战主和两派。鲁肃立主一战,并主动前往江夏请诸葛亮过江,使孙权看到了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赤壁之战中,鲁肃以武将身份出战,总领三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赤壁之战后,鲁肃立主将荆州借给刘备,这一招使得曹操正在写字的笔吓得掉到了地上。210年,周瑜病逝,临死前向孙权推荐鲁肃继任都督。鲁肃任都督后不久,刘备取西川成功,于是鲁肃开始和关羽就荆州问题展开了斗争。刘备大军杀至公安,孙权也主张让吕蒙迎敌。鲁肃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与关羽谈判,要求以湘水为界,归还三郡。这就是著名的单刀会。这件事的真正英雄并非关羽,而是鲁肃。在单刀会上,鲁肃义正言辞,蜀方无言以对,只得割让三郡。217年,鲁肃病逝,年仅46岁,诸葛亮在成都为鲁肃挂孝。孙权称帝时感慨的说道:“昔日鲁子敬就说过会有这一天,看来子敬真是有远见呀!”
历史上的鲁肃,作战时手不释卷,是一代儒将。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功劳了,完全成了诸葛亮的陪衬,对这位文武全才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可以说在《三国演义》中和历史相差最大的人物就是鲁肃了

“元白”情深

俗话说“文人相轻”,但在唐代文坛上,却有两个文人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佳话。他们是白居易和元稹。两人的友谊,是在共患难中建立起来的。

元和十年正月,白居易与元稹在长安久别重逢,两人经常畅谈达旦,吟诗酬和。但事隔不久,元稹因为直言劝谏,触怒了宦官显贵,在那年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

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追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军阀李师道勾结宦官暗杀身亡一案,被权臣嫉恨,宪宗听信谗言,把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休戚相关的命运,把白居易与元稹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一生交谊很深,世人称为“元白”。

管仲和鲍叔牙

“管鲍”指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和他的朋友鲍步牙两个人。管仲年轻时和鲍叔牙

巴金与鲁迅的友情 在我们的作家队伍里,有的人怀着强烈的忌妒心理,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应该说,作家有些竞争的心理是正常的,这正如在跑道上赛跑的运动员,你要争冠军,你就必须加速,跑得比别人快些,而不是将竞赛的对手推倒或绊倒,以此达到个人的目的。同样,你要超越他人,成为卓有成就的作家,你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并且坚持不懈,同时,还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恰当地把握成功的机会。你千万不可以忌妒他人,打击他人,忌妒和打击并不能让他人倒下去,相反,倒下去的却往往是你自己,你会因为忌妒与打击他人而毁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付出沉重的代价。
  尽管人们明白这层道理,但时至今日,仍然有个别愚蠢的作家,颇费心计地打击和诋毁其他作家。他们甚至将早已为历史和文坛所公认了的很有声望的作家也当作打击的对象,在他们的逻辑中,打击的对象越有声望,自己就能抬得越高。为此,他们不惜使出各种卑劣的手段,包括割断背景、断章取义,无中生有,肆意曲解和自我吹嘘等等。
  我们提倡背向文坛,面向文学,提倡文人相亲,反对文人相轻。我们许多作家都这样做了。这使我们汕头文坛的主流始终充满着正气。
  文人相亲,应该是文坛的永恒主题。
  巴金为文人相亲做出了榜样,他以他的真诚使文友间的友谊历久弥深。
  早年的巴金,曾决心不做文人,并且远离文人。1933年春,他在南京给哥哥写了《我的呼号》的文章,文中写道:“我抱定决心:不做一个文人。你知道我素来就憎厌文人。我们常常说将来不要做一个文人。因为文人不是直接做掠夺者,就是做掠夺者的工具。”“为了做一个真实勇敢的人,为了忠于我自己的信仰,为了使我不致有亲手割断我的生命的一天,我应该远离开那些文人。”当然,巴金说的“文人”指的是那些惯于造谣、利用、攻击、捧场的文化人。“谁知道残酷的命运竟然使我自己今天也给人当作文人看待,而且把我们所憎厌的一切都加到我的身上了。”它们包围着年轻的巴金,使他“不能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气”。
  被人当作文人的巴金,却很少有那些文人的毛病,相反,在巴金身上,总是闪耀着高贵品质的光芒。对于文友,他始终推心置腹,以诚待人,真心相处,相亲相敬。
  巴金对于鲁迅先生的尊敬与挚爱,更加感人肺腑。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鲁迅先生逝世的时候,花圈、唁电、挽辞、眼泪、哀哭从中国各地象洪流一样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悼的文章,连最偏远的村镇里也廻荡着悲痛的哭声。当年只有三十二岁的巴金,在万国殡仪馆里,度过四天严肃而悲痛的日子。在巴金眼前,鲁迅仍旧是那酣睡中的慈和的面颜。这也许是梦罢,倘使他真的坐起来呢?这不是梦。巴金一直崇拜着的导师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旁边花圈上一条白绸带写着“先生精神不死”,然而巴金心头的缺口却是永远不能填补的了。巴金久久地伫立在先生的遗体旁,为瞻仰遗容的人们拉开帷幔,每个人都希望多看几眼,但后面等着的人又有那么一长列,并在不断地催促着,这使巴金很矛盾。
  在墓地举行了仪式之后,巴金他们十三四个人抬起了灵柩。胡愈之突然从人丛中跑出来,把他的手掌也放在灵柩下面。巴金感动了,他想:这一刻所有的心都被躺在灵柩中的鲁迅先生连接在一起了。先生虽然远去了,但他的一切都成为神圣的了。他的人格实在伟大,他的文章实在深刻。他的垂老不变的青春的热情,到死不屈的战士的精神,将和他的深湛的著作永留人间。
  就在鲁迅先生远去的时候,巴金和多少人一起,怀着深深的敬意在先生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久久地思念着先生伟大的一生。这位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们失去了一位真心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忠实的代言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位极具召唤力的先锋与勇士,他一生用他的一支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他的死是全中国人民的一个不可补偿的损失。
  巴金在1936年10月写的《悼鲁迅先生》一文中指出:“鲁迅先生的人格比他的作品更伟大。近二三十年来他的正义的呼声响彻了中国的暗夜,在荆棘遍地的荒野中,他高举着思想的火焰,领导无数的青年向着远远的一线亮光前进。”“我们固然珍惜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我们也和别的许多人一样以为他的作品可以列入世界不朽的名作之林,但是我们更重视: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他是一个伟大的战士;在人类解放运动中,他是一个勇敢的先驱。”
  巴金赞叹:一个不识者的简单的信函就可以引起先生胸怀的吐露;一个在困苦中的青年的呼吁也会得到他的同情与帮忙。在中国没有一个作家象他那样爱护青年的。
  别了,鲁迅先生!你说:“忘记我”。没有一个人能够忘记你的。你会活起来,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民的心里。你活着来看大家怎样继承你的遗志向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迈进———巴金这样想着,久久地想着,怀着无限的敬意。
  鲁迅逝世二十年后的一个秋夜。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象一盘墨汁,风从窗缝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忽明忽暗地闪了几下。巴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抬起头来,忽然象看见鲁迅先生站在面前。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写字,他躺在那把藤躺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来爽朗的笑声……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窗外天空漆黑,而只要他抬起眼睛,屋里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你的心,他一开口,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进到你的心底。他从不教训人,他安慰、关心和鼓励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挚诚地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巴金知道许多人尤其是青年人带着创伤向他求助,他精心地帮他们治伤,鼓励他们鼓足勇气继续向光明走去。
  雨在狂注,风在震撼,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巴金却发现从鲁迅先生坐着的地方发出炫目的光来。目不转睛的巴金透过黑色长袍看见了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那么鲜红,那么透明,巴金望着这颗光芒四射的红心,浑身的血都燃烧起来,并感到有一种献身的强烈欲望。
  鲁迅先生站起来,走到窗前,发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里燃烧,这颗心多少年来就一直在燃烧,一直在发光发热,一直在为人们指路。多少年青人连同巴金自己,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激发勇气与力量。
  夜,格外静。连鲁迅先生那颗心“必必剥剥”燃烧的声音也听得见。先生一只手慢慢地压在胸前,巴金觉得先生的身子似乎微微地在颤动,听见先生激动地说:“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先生高呼着:“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
  巴金清晰地看见鲁迅先生的那颗通红的燃烧着的心,愈燃愈往上升,升到了空中,悬挂在天空,象一轮初升的红日。巴金仰头第一眼只看到那颗燃烧的心,再细细地看,先生的慈祥的脸庞分明就挂在空中,他笑得多么欢乐!那是巴金从未见过的美好的笑脸!
  这时,巴金在屋子里又发现鲁迅先生一点也没有改变。先生还是那么热心,那么恳切,那么慈祥,那么安静。坐在椅子上的先生浑身散发出一阵阵热气。巴金感到屋子越来越温暧了。巴金知道先生并没有死,并且永远不会死!
  巴金和许许多多的青年人向先生发出真诚的恳求:“不要离开我们!”巴金听见先生响亮的回答:“我决不离开你们!”这是多年来听惯了的声音。
巴金回到写字桌前,把《野草》阖上,竟吃惊地发现那一颗透亮的红心也在书上燃烧……。原来,巴金俯在摊开的鲁迅先生的《野草》书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温馨的梦。
  窗外还有雨声,秋夜的雨滴在芭蕉叶上的美妙的声音,滴在檐前石阶上的美好的声音。梦里醒来的巴金,在鲁迅先生的书上,仿佛还看见先生那颗闪光的燃烧的心。
  这秋夜秋雨的燃烧着的那颗红心呵,使巴金永志难忘。
  那是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后的一个秋天的早晨。在先生新墓前面望着灵柩慢慢地落进墓穴的时候,巴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情景。那时宋庆龄对六千送葬的群众激昂地讲过话,她用“将来的光明”安慰过在她身旁哀哀哭泣着的许广平女士;今天,她又默默地扶着埋下头流泪的许广平女士。巴金和宋庆龄一样,在同情的注视中流露出对于鲁迅先生的深切的怀念。在墓穴封闭哀乐停止之后,巴金和她们抬起头来看毛主席题字的鲁迅先生的高大的墓碑和雕塑的坐像,脸上现出二十年前所不曾有过的欣慰的表情。是的,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光明来到中国。二十年,风浪所不能动摇的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理想正在巴金和她们脸上焕发着光彩。
  这时候,巴金和多少人都幻想着鲁迅先生会从那把“藤椅”上站起来,都在盼望着能够扶着先生走出去,让他看看今天的新中国,看看他毕生所追求的光明景象,告诉他这些年来发生的许多激动人心的事情。此刻,巴金和许多人都有多少话要告诉先生啊。可是,先生依然安静地坐在“藤椅”上,脸上露出慈祥的微笑,他已经再也不能站起来了。巴金只能扶着他坐看世界,却永远也不能够扶着他站起来了。
  秋天的阳光正照着鲁迅先生的雕像,白色的像身沐浴着金色的光辉,更加璀璨夺目,成了光明的象征。从这里射出的光芒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与心灵。巴金安坐在草绿如茵、花红似火的虹口公园里,安坐在鲁迅像前,陪伴着并不寂寞的鲁迅,久久地不愿意离开。
  一阵轻风吹来先生墓后的桂花香和堆满在墓前的花圈上鲜花的清香。墓前那两棵高大的广玉兰茂密的绿叶随风轻轻舞动,明年春天,它们会开出许许多多银色的花朵,那紫藤将用无数的紫色小花装饰两旁的花架。看着先生安静地睡在百花中间,巴金感到无比的欣慰。
  巴金和许多的人带着对鲁迅先生的永恒的纪念,依依不舍地走出虹口公园,每个人都感受到作为光明象征的先生坐像的光明,感受到充满于心中的温暖。巴金想:在黑暗的悲痛的日子里,先生没有离开我们;而今,在光明的欢乐的日子里,先生也没有离开我们,先生将永远在我们心里。
  巴金对于鲁迅的尊敬与挚爱是永恒的。大师的典范将为文坛留下千古佳话,将永远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巴金对于鲁迅如此敬爱和亲近,对于许许多多的作家与文友都充满着真诚的爱心。
  巴金和作家、友人马宗融、世弥夫妇在事业与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世弥是一个平凡的人,她的文笔有着真实、朴素的美。她是社会革命的斗士,她把许多革命者团结在一起。她的家仿佛成了文友们的会所。有一次,巴金受朋友的嘱托,从日本海军陆战队布岗警戒下的虹口带了一支手枪,一百颗子弹和一包抗日文件到她家里寄存,她毫不犹豫地收下巴金提去的那口箱子。那些东西在她家里放了一年,到她离开上海时才转移。
  上海沦陷后,世弥和马宗融多次打急电来探问巴金的安全,又屡次写信劝巴金离开“孤岛”,到他们那里去。那几年巴金在生活和事业上遇到各种麻烦,不能从容地应付一切,常常沉溺在苦恼之中。世弥夫妇开导他、安慰他,给了他许多的帮助。
  为着民族的独立与生存,许多人默默地牺牲自己。世弥与宗融大哥先后去世了。思念,深沉的思念割痛着巴金的心。他不能够制止悲痛,文友的死给他留下了难以弥补的虚空。记忆和悲痛逼着巴金写出了纪念世弥与宗融的深情的悼文。当他们的儿子马绍弥1948年成为孤儿时只有九岁,巴金直接从追悼会上将马绍弥和姐姐马小弥接回家抚养,当作自己的孩子。几十年来,巴金一直不对外透露此事。
  1938年4月,巴金在《纪念友人世弥》的悼文中真诚地写道:“你的手所放下的火炬,也将由我们接过来高高举起,我们会把它举得更高,使你的和我们的理想早日实现,我知道那会是你最快活的时候。到了那一天,你会活起来,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我们的理想里。”
  巴金和世弥、宗融的真诚的深切的友谊,久久地感动着文友,留传在文坛和百姓之中。
  鲁迅和巴金的一生,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文人相亲的佳话。


#唐邰禄# 关于古代名人的友谊故事(字数200字左右) -
(13069543492):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从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会晤起,40年里,他们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斗争中,团结作战,患难与共,建立了真挚的友谊.由于革命斗争需要,他们曾身处两地近20年,但他们之间的...

#唐邰禄# 古今中外关于名人友谊的故事 -
(13069543492): 割席断交 管宁和华歆(xin)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 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去劳动,在菜地里锄草.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

#唐邰禄# 古代名人之间的友谊 -
(13069543492): 当你伤心时,给你鼓励、给你体贴,分减你的悲伤,在她的温暖关怀中,你愈合了心灵的创伤.她在你犯错的时候对你的训骂,反而会让你感到丝丝的甘甜.(请大家别再原文复制揽得天下财的答案了,拜托了) 财富不是一辈子的朋友,朋友却是一辈子的财富!因为普通朋友很多,而且来得也快,去得也快.只有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支持,坦诚以待,有情有义,彼此交心包容又没有排他性的朋友,才是你一生中最大的资产! 友谊只是在获得以后才会升华、增长和发展!

#唐邰禄# 古今名人友谊的故事 200字 不要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快, - 作业帮
(13069543492):[答案] 200字古文都超数了!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

#唐邰禄# 中国古代的友谊事例 -
(13069543492): 《三言二拍》里有很多.如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高山流水).孝心方面如二十四孝故事.网上有很多.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http://www.tingbook.com/Player/198-1.html 二十四孝故事: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05-03/08/content_2666176_1.htm

#唐邰禄# 急需!要古今中外名人关于友谊的故事,还有关于友谊的名言. -
(13069543492): 伯牙与钟子期 马克思与恩格斯 管仲和鲍叔牙 羊角哀和左伯桃 -- 友谊之名言 友谊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英)休谟 友谊不用碰杯,友谊无需礼物,友谊只不过是我们不会忘记. --王蒙 友谊--是使青春丰富多彩的,清纯的生命的旋律,是无比美丽...

#唐邰禄# 古代有哪些人的友谊被传为千古佳句
(13069543492): 管仲和鲍叔牙

#唐邰禄#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朋友 -
(13069543492): 管仲,鲍叔牙.伯牙和钟子期.桃园三结义.

#唐邰禄# 古今中外的哪些人有真挚的友谊? -
(13069543492): 李白和杜甫 林冲和鲁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