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各朝代陶瓷器有什么特点? 古代特定时期(朝代)的瓷器各有什么样的特点(以朝代为期限)?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夏商周时期的陶瓷: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

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 这一时期的主要瓷窑有:越窑、耀州窑和定窑。主要瓷种是:青瓷。以天青色为主,陶路上记载「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可略知其制作精美。

秦汉时期的陶瓷 : 秦汉时期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还有少量的黑陶和红陶。一般采用泥条盘筑法轮制而成,器型园正规整。有的泥料很精细,有的则掺有细砂,由于陶土中氧化铁含量和烧成气氛的差异,颜色也就不同。以质地来分有硬陶和软陶。

隋朝时期的陶瓷: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白瓷胎较白,釉已不再明显青泛黄,而是白中微泛灰兰,接近纯白色了。

唐代的陶瓷:唐代最著名的是唐三彩,一直到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变化无穷,彩色斑斓。

宋朝时期的陶瓷 : 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后人仿制也少能匹敌 。 北方窑系的瓷胎以灰或浅灰色为主,釉色却各有千秋,南方窑系的胎质则以白或浅灰白居多。以其古朴深沉、素雅简洁,同时又千姿百态、各竞风流的气象为中国劳动人民在世界工艺发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让世人景仰的丰碑。

元朝的陶瓷 :枢府窑:元代在景德镇设计官窑,制作精美,装饰花纹中常有「枢府」二字,因而又称枢府窑,景德镇渐形成全国瓷器制造中心也是从元代开始。 青花:青花是在白瓷上用钴料画成图案烧制而成,只用一种蓝色,但颜料的浓淡、层次,都可以呈现出极其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青花简朴而又华美,既复杂又统一,如同蓝印花布一样,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特色,成为瓷器中的主要品种。釉红:釉红是以氧化代替钴料,做法与青花属釉下彩绘,由於还原成雪红色,釉透红,故名釉红,元代继钧窑之后所出现的另一种红色表现方法,烧成不易,是烧制瓷器较难的一种,往往呈灰红色或暗褐色,相当不稳定,产量不多,传世更少。

明朝时期的陶瓷 :造型一般都显丰满,浑厚,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胎体般都比清代的厚重,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及明末各朝接痕特别明显,胎体更为厚重粗糙,民窑器物尤甚。多有“火石红”的现象,俗称“黄溢”。釉面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瓷器中,大多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纹饰主要有龙,凤,麒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画面豪放而潇洒,笔意酐畅而纯熟,构图疏简而高古。器足大件器物多为砂底,常有塌底,粘砂,跳刀痕。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平削圈足,壁型圈足,高足等众多形状。款识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署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干支款,图记款等。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等。

清朝时期的陶瓷:清代瓷器的装饰艺术纹饰、内容、手法最为多样,且因各朝背景、崇尚不同而各有特点。康熙朝以山水花鸟、人物故事,长篇铭文等最具特色,其中刀、马、人、鱼、龙变化及冰梅纹、亭台楼阁纹为其代表纹饰。青花画法多采用单线、平涂,前期粗犷,有明末遗风,后期流畅,勾染皴擦并用达到了阴阳向背、层次分明的效果。雍正朝的纹饰多偏重图案化,比较刻板,除仿明云龙、云凤、云鹤、缠枝花卉外,还盛行以过枝技法绘桃果、牡丹、玉兰、云龙等;画人物渔耕樵读以男为多,琴棋书画以女为多,纹饰线条纤细柔和。乾隆朝纹饰内容最为繁杂,但均以吉祥如意为主题,纹饰必有寓意,如百鹿、百福、百子、福寿、瓜蝶连绵、官爵荣升、三星八仙等。画面单调刻板,意境却较通俗,个别的牵强附会。



历史上各朝代陶瓷器有什么特点~

各朝代特点如下:
1、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以明显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C,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2、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3、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4、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5、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
6、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
7、清代仿铜胎画珐琅效果的一种瓷器。珐琅彩又称“料彩”。

扩展资料:
瓷器产地分类:
1、越窑:
该名称最早见于唐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一诗,系对杭州湾南岸古越地青瓷窑场的总称。其形成于汉代,经三国、西晋,至晚唐五代达到全盛期,至北宋中叶衰落。中心产地位于上虞曹娥江中游地区,始终以生产青瓷 主,质量上乘。
陆羽《茶经·四之器》中评述茶碗的质量时写道:"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 ;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陆羽煮饮绿茶,故极推崇越瓷。
2、邢窑:
在今河北内丘、临城一带,唐代属邢州,故名。该窑始于隋代,盛于唐代,主产白瓷,质地细腻,釉色洁白,曾被纳为御用瓷器,一时与越窑青瓷齐名,世称"南青北白"。
陆羽在《茶经》中认为邢不如越,主要因为他饮用蒸青饼茶,若改用红花比较,或要反映真实的茶汤色泽,则结果正好相反,所以两者各有所长,关键在于与茶性是否相配。
3、汝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宝丰清凉寺一带,因北宋属汝州而得名。北宋晚期为宫廷烧制青瓷,是古代第一个官窑,又称北宋官窑。釉色以天青为主,用石灰一碱釉烧制技术,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较薄。
4、钧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禹县,此地唐宋时为钧州所辖而得名。始于唐代,盛于北宋,至元代衰落。以烧制铜红釉为主,还大量生产天蓝、月白等乳浊釉瓷器,至今仍生产各种艺术瓷器。
5、定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北曲阳润磁村和燕山村,因唐宋时属定州而得名。唐代已烧制白瓷,五代有较大发展,白瓷釉层略显绿色,流釉如泪痕。北宋后期创覆烧法,碗盘器物口沿无釉,称为"芒口"。
五代、北宋时期承烧部分宫廷用瓷,器物底部有"官"、"新官"铭文。宋代除烧白瓷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
6、南宋官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室南迁后设立的专烧宫廷用瓷的窑场。前期设在龙泉(今浙江龙泉大窑、金村、溪口一带),后期设在临安郊坛下(今浙江杭州南郊乌龟山麓)。
两窑烧制的器物胎、釉特征非常一致,难分彼此,均为薄胎,呈黑、灰等色;釉层丰厚,有粉青、米黄、青灰等色;釉面开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有"紫口铁足"之称。
16世纪末,龙泉青瓷在法国 场上出现,轰动整个法兰西,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称呼它,只得用欧洲名剧《牧羊女》中女主角雪拉同所披的青色长袍来比喻,于是"雪拉同"成为青瓷的代名词。当今龙泉窑又有新的发展。杭州南宋官窑遗址建立了南宋官窑博物馆。
7、哥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至今遗址尚未找到。有的文献上将浙江龙泉官窑称为哥窑,实为讹传。
传世的哥窑瓷器,胎有黑、深灰、浅灰、土黄等色,釉以灰青色为主,也有米黄、乳白等色,由于釉中存在大量气泡、未熔石英颗粒与钙长石结晶,所以乳浊感较强。釉面有大小纹开片,细纹色黄,粗纹黑褐色,俗称"金丝铁线"。从瓷器的釉色、纹片、造型来看,均不同于宋代龙泉官窑。
8、建窑:
在今福建建阳。始于唐代,早期烧制部分青瓷,至北宋以生产兔毫纹黑釉茶盏而闻名。兔毫纹为釉面条状结晶,有黄、白两色,称金、银兔毫;有的釉面结晶呈油滴状,称鹤鸽斑;也有少数窑变花釉,在油滴结晶周围出现蓝色光泽。
种茶盏传到日本,都以"天目碗"称之,如"曜变天目"、"油滴天目"等,现都成为日本的国宝,非常珍贵。该窑生产的黑瓷,釉不及底,胎较厚,含铁量高达10%左右,故呈黑色,有"铁胎"之称。
9、景德镇窑:
在今江西景德镇。始烧于唐武德年间,产品有青瓷与白瓷两种,青瓷色发灰,白瓷色纯正,素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磐"之誉。它在宋代主要烧制青白瓷。元代为宫廷烧制青白瓷,上有"枢府"字样,还烧制青花、釉里红等品种。
至明代它成为全国瓷器烧制中心,设立了专为宫廷茶礼烧制茶具的工场。这时青花瓷有很大发展,日本茶道之祖村田珠光十分喜爱。此时,釉上彩、斗彩、素三彩、五彩等品种相继出现,还烧造了多种名贵蓝、红釉、甜白釉瓷器。
清代时它又创制珐琅彩、粉彩等多种新品种。自宋代开始,景德镇瓷器就远销日本,明清时大量输入欧洲,同时也奠定了"景瓷宜陶"的瓷都地位。
10、宜兴窑:
在今江苏宜兴丁蜀镇。早在汉晋时期,就始烧青瓷,产品造型的纹饰均受越窑影响,胎质较疏松,釉色青中泛黄,常见剥釉现象。于宋代开始改烧陶器,及明代它则以生产紫砂而闻名于世。
11、德化窑:
福省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它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如今德化县内保存着宋元时代的碗坪和屈斗宫等窑址。
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烧造印纹陶器,唐代已开始烧制青釉器,宋代生产的白瓷和青瓷已很精致,瓷器产品开始大量出口,元代,德化瓷塑佛像已经进贡朝廷,得到帝王的赏识。明、清两代,德化瓷器大量流传到欧洲,它的象牙白釉(又名奶油白)对欧洲瓷器的艺术产生很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瓷器

1、元明两代瓷器的砂底,露胎处均可见星点装或大片火石红斑。这种火石红斑,自元代开始出现,经明代,沿续到清代乾隆以后才完全消失。

2、釉面多为青白色,色泽清雅、柔和悦目。

3、所绘龙纹,不如元代凶猛,多为五爪龙。元代所绘的折枝或缠枝莲叶纹的叶形较大,为大花、大叶,到洪武时则明显缩小。

4、瓷器底足中心乳钉状突起,是元代器足遗传。

5、明代早期纹饰,大多简练娴熟,豪放生动。官窑器的纹饰精细秀丽,或多或少流露出元代风格。

永乐时期瓷器的鉴定:

1、在我国的陶瓷工艺史上,此时的鲜红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独树一帜,占有特殊地位,成为明清两代的典型。

2、永乐瓷器的造型清芳、圆润、灵巧。

3、永乐时胎土淘炼精细,胎体轻重适度,尤其以白砂底之细腻而著称。

4、釉面肥厚,莹润平净,无桔皮纹。臼釉器的口、底、边角与釉薄处多归白色或黄色,手聚处闪浅谈和虾青色。

5、青花器造型工整精致色调凝重古雅,绚丽鲜艳,体态优美俊秀,用进口“苏泥勃青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形成浓重凝聚的结晶斑点,呈凸凹不平状。

6、圆器中的口沿,以手试之有锋利感。而后仿的口沿多圆润,不见棱角。这种器口特点,是我们断定年代初区分真伪的主要依据之一。

7、琢器胎体接痕微露,不及元代与明初时期明显。

8、常见器足有:里直外收式圈足、齐平式圈足、高深外撇式圈足,圈足露胎处多泛火石红斑。盘碗类,器心多 微下凹,器底外凸,呈塌底状。

9、永乐时,开始书写帝王年号款,均为四字篆书。

宣德时期瓷器鉴定:

1、永乐为明代瓷器的开创和发展时期,而宣德则为鼎盛时期。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以其胎土精细,釉汁均净,造型工整,凝重浑厚,胎质细腻,多细砂底,器形多样,青花浓艳,纹样优美而久负盛名。琢器接口少见,胎体比永乐时厚重、坚致。

2、釉面特点为桔皮纹。青花器釉面,呈亮青,前期与后期釉面稍白,中期为青白色,釉面均很细润。

3、青花用三种色料;①进口苏泥勃青料,②国产料, ③进口和国产混合料。青花自然晕散,形成浓重的凝聚结晶斑,深入胎骨。宣德青花可谓青花之冠。

4、矶红彩始于宣德,瓷釉为宣德创新品种之一,仿哥釉也是从宣德时开始的,黄釉是宣德时烧制成功的,青金兰釉又称“雪花兰”或“洒兰”,为宣德时景德镇能工巧匠又一杰作。

5、纹饰一改永乐时的纤细风格,显得粗重豪放,笔法苍劲。尤以龙纹狰狞凶猛
太多了,写不下


#离怜种# 历代陶瓷的主要代表作、艺术特点及欣赏价值 -
(13439878659): 陶瓷古盆的艺术,是最为典型的中华民族艺术.从其艺术特点来看,与盆景、绘画、书法等艺术都是共同的,都是共通的.都着重造型的刻划与形态美、意境美的追求;讲究兼工带写...

#离怜种# 康熙时期的瓷器有什么特征 -
(13439878659): 1、器形敦重古拙,新创器形繁多.琢器的颈部,较其它时期细长,圆器以墩式为主. 2、胎坚质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普遍有厚重感. 3、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中期以后至雍正时...

#离怜种# ·魏晋、南北朝时期陶器艺术的主要成就和特征 -
(13439878659): 东汉之后,我国历史上先后经过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东西两晋,十六国的北朝和宋齐梁陈的南朝,这一时期从公元200年至581年,统称为三国两晋南北朝.这400余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但陶瓷的发展并没有停滞. ...

#离怜种# 明正德时期瓷器有何特点?
(13439878659): 正德是明代社会经济开始衰退的开始,在瓷器发展史上,它上承成化、弘治,下起嘉... 器形上出现了多层盒、绣墩、山形笔架,出戟瓶等具有本朝特色的器物.正德瓷器纹...

#离怜种# 明代陶瓷器物的纹饰特点有哪些? -
(13439878659): 明代瓷器纹饰装饰主要以绘画为主,也有刻花、划花、印花、镂雕等方法.从绘画风格上看,无论人物、花乌、飞禽走兽都极为生动豪放、富于画意,线条舒展流畅;加之釉色纯朴浑厚、丰富多彩,就更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官窑瓷器的纹饰比较...

#离怜种# 清代御制瓷器 特点
(13439878659): 清代瓷器的特征个人归纳为9点 1.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挺丰富的,有共同风格,又各有不同的特点. 2.清代瓷器的造型,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3.胎体,琢器类...

#离怜种# 商周时期瓷器所体现的审美文化特征 -
(13439878659): 在《中华文化通志》中给你选取、综合了几个:1,原始瓷器郑州铭功路商代中期的墓中出土了一件完整的青釉尊,器表里都有一层光亮的薄釉,并滴有九块较厚的玻璃制绿釉,晶莹光润.它的硬度高,胎质细腻坚硬不渗水,扣击时发出清越的...

#离怜种# 陶瓷发展史的介绍简介(不要太多) -
(13439878659): 陶器(商代白陶器、印纹硬陶器) → 原始瓷(商代青釉器)→ 瓷器(宋代:钧窑、哥窑、官 窑、汝窑和定窑;景德镇元代四大名瓷:青花瓷、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从无釉 → 有釉,又由单色釉 → 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 → 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 【釉下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离怜种#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各自都有些什么特点? -
(13439878659): 宋代五大名窑有何特点?汝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址在河南汝州(一说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因此而得名.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

#离怜种# 古代陶瓷介绍 -
(13439878659):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 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的成份主要是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钛等.常见的陶瓷原料有粘土、石英、钾钠长石等.陶瓷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