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这首诗的朗读节奏是什么 朱熹春日的诗句节奏划分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单钭线“/"表示轻微的停顿,双斜线"//"表示一般的停顿,“///”表示停顿时间长些)

第一句中,“胜”和“泗”两字读重音,“泗水滨”要连读;第二句中,“无边”两个字要拉开去读(不可断读) ,体现所看到的地方广阔没有边际。

“一 ”字在阳平声前应按变调读作第四声"yi”,“一时”两个字读重音, 突出快的意思。显示出春天在不知不觉中就迅速地换上了新装;

第三句中“等闲”两个字要轻读,“识得“和“东风面”要读得连贯,“东”字要读重育;第四句中“万紫千红”要轻声去读,但力度不可太弱,体现出对春天景象的惊叹和赞美。这种轻而有力的读法,教者应该示范朗读给学生听,否则学生较难把握。“

总” 字体现了对春天景象的赞叹,所以要读重音,“春”字也要读重音,因为人们是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的。



春日
作者: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或者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单钭线“/"表示轻微的停顿,双斜线"//"表示一般的顿,“///”表示停顿时间长些)
译文:春和日丽在春天的泗水边踏青,无边无际的光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首句点明天气,地点,主题,后面三句都是写‘寻芳’的所见所得,第二句写观赏春景时获得的初步印象,第三,四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东风拂面,万紫千红。

朱熹春日的诗句节奏划分?~

春日
宋 ·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
作者: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或者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翁依曹# 春日这首诗的名句是什么? -
(19519199218): 《春日》这首七言诗是宋·朱熹所作,其中“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为名句.诗的大意是:风和日丽来到泗水边赏景,一望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很容易认识到东风的面容,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翁依曹# 《春日》的体裁是什么 -
(19519199218):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春日》这首七言诗是宋·朱熹所作,其中“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为名句.诗的大意是:风和日丽来到泗水边赏景,一望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很容易认识到东风的面容,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翁依曹# 古诗《春日》的意思 -
(19519199218):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在泗水河边寻找春天优美的景色,看那无边无际的大地上的风光景物都一下子焕然一新了.在春游中很容易就认识了春天的面容,春天里百花争艳,万紫千红.

#翁依曹# 《春日》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是什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 作业帮
(19519199218):[答案] 《春日》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无边无际的春天的画卷,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坦露的是喜春的情怀.第一句写诗人在天气晴朗的日子出门,到泗水河边寻找美丽的风光景物,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第2句写春回大地,万物焕然一新...

#翁依曹# 春日这首古诗的第一,二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 作业帮
(19519199218):[答案] 先把第一二两句发一下

#翁依曹# 朱熹{春日}诗 -
(19519199218):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翁依曹# 春日这首诗时间地点目的都是什么 -
(19519199218): 创作背景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目的 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

#翁依曹# 古诗《春日》那句描写春天点睛之笔,是千古传诵名句,这句话揭示了什么的深刻道 -
(19519199218): 《春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风和日丽、生气勃勃、百花竞艳、万物更新的美好景象,特别是逗万紫千红总是春地一句,把春天写活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秋名句.也是本诗中的点睛之笔.类似的如下: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代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宋代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代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翁依曹# 读了《春日》这首诗,能描绘出怎样的画面 - 作业帮
(19519199218):[答案] 《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

#翁依曹# 翻译古诗:春日(吴锡畴) -
(19519199218): 体裁:七律 这是一首感春伤时的诗歌.它与作者其他纯然赞颂田园之乐的作品颇为不同,它隐曲地透露了哀国的忧思.作者吴锡畴,南宋末年人,死后第三年南宋即灭亡.他刻志于学,慕东汉隐士徐穉、茅容之为人.咸淳间,南康守叶阊聘他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