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懂事的孩子更容易抑郁吗? 太懂事的孩子更容易抑郁?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各种心理咨询的案例,以及案例研究都表明,太听话、懂事的孩子,长大后极容易出现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容易内疚,容易焦虑和抑郁。他们很小的时候压抑了自己的真实性格,而主动迎合了抚养者的要求,长大后一如既往地延续这种性格习惯,才发现自己很难在关系中体验到幸福和快乐。
1.太听话、懂事的孩子,压抑了他们的本性。压抑了生物体内的一种叫做“攻击性”的内驱力,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内驱力是一个所有心理和行为的动力。

没有了这份动力,一个人就会变得垂头丧气,就会没有活力,在学习和工作上没有创造力,不敢和别人竞争。
2.太听话、懂事的孩子,是缺爱的缺爱的孩子,长大了就容易心理不健康,并且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他们会去讨好别人,以换取别人的爱与关注。
3.太听话、懂事的孩子,内心是自卑的。在关系中容易自责、内疚,以及容易后悔,而我们知道这些都是导致一个人情绪低落,陷入抑郁情绪的最重要的原因。

太懂事的孩子更容易抑郁?~

是的。“孩子的天性,是建立在家庭的和谐上。”那些太懂事的孩子,已失去孩子的天性,没有了原本应该属于他们的纯真和快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些在艰辛生活中长大的孩子,也有类似情形,他们在环境的逼迫下,硬生生在稚嫩的年龄,将自己长成了“小大人”。

02懂事、早熟的孩子,在让人心疼的同时,也让人担忧。
违背天性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这些孩子缺乏安全感。
或许是家庭不和,或许是经济窘迫,孩子不敢也不会无忧无虑,他们担心爸爸妈妈吵架,他们害怕听爸爸妈妈诉说日子的艰难。渐渐地,他们会压抑自己原本属于孩子的一些天真想法,不敢有任何欲望和要求,只要爸爸妈妈能够安静,只要爸爸妈妈不眉头紧锁。
他们的心,总在担忧害怕中......长大之后,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他们会更加没有安全感,更加敏感、多疑和不自信。


第二,这些孩子不知不觉中会形成“讨好型”人格。
过分懂事的孩子其实活得很不快乐,他们几乎是看着别人的眼色,为了别人的情绪而活,小小年纪已经没有了自己。他们习惯于委屈自己,讨好身边的人。日积月累,也许会出现心理疾病。
心理学家说过:一味顺从和缺乏说“不”的能力,是常见的不为人知的引起心理疾病的原因。
第三,这些孩子往往比较自卑,总是反思为难自己。不管碰到任何问题,他们都会因为自卑而先行自责,让自己陷于难受之中。形成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他们的人生里,很难出现真正快乐、自信的状态。
第四,这些孩子经常性缺乏主见,习惯于服从和被指挥。
长大步入社会后,他们会不自觉保持着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很难成长为有担当,勇于开拓的人,事业各方面也很难有出色表现。

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高尔基《童年》


懂事,对于很多小朋友来说,似乎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赞美。


夸奖一个小朋友懂事,通常意味着:


懂得去考虑家人与邻里的感受;
主动去承担一些责任;
能够执行父母或其他人的指令;
不会轻易表露出一些负面的情绪。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学习着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大人,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过早地成熟,也会成为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诱因。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依恋理论的创始者,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在对于焦虑型依恋的阐述里,就有提到孩子与父母关系的颠倒(即孩子需要去照顾父母的需要,而不是父母来照顾孩子的需要),很有可能就是一个人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里,体验到大量无意识焦虑的重要来源。
因为从孩童时期就缺乏对自己内在需求的积极关注,因此在成年后,也无法去正视自己的一些正常的基本需要,形成了一种自我压抑的惯性,从而以一种无意识的焦虑表现出来。
懂事的孩子在成年后,通常也会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大人。
“我很好”加上“大家都很喜欢我”这两种信念,常常让他们对于自己的抑郁与焦虑情绪缺乏觉察与意识,他们在大部分时间里能够扮演好一个优秀的大人,但不时会有一些强烈的负面情绪,在某一个瞬间突然将他们击溃。
什么是亲职化儿童
一直都觉得照顾好弟弟妹妹是我理所当然的责任,但我好像一直不敢承认,自己也是一个需要别人关心与照顾的人。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每个人都不可能生来就是一名大人,作为一名婴儿,我们都需要养育者精心的照料,才能够获得“活下来”的机会。
但即使度过了婴儿期,孩子也需要他人的关爱与照料,来形成一种健康的自我认知。
亲职化儿童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伊万·博索尔门伊-纳吉提出的,指的是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缺乏足够的照顾与情感关怀,反而在童年时期就去扮演一个“照料者”的角色。
这种现象常见于:
单亲家庭
父母有严重的健康状况
父母有酗酒等成瘾行为
家庭经济困难
有研究者指出,女性身上出现亲职化的现象要高于男性,同时长子长女出现亲职化现象的几率也要更高,这很有可能是由于社会文化中常见的角色刻板印象造成的。
亲职化的典型表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如果孩子过早地需要去照顾好父母这个客体,那么他们内在的虚假自我就会被唤醒。
也就是说,TA会变得无法形成一种健康的自我认同,而是倾向于在别人身上去寻找自己的存在感。
这种倾向一旦形成,那么生活里无时无刻都会蔓延着一种焦虑的情绪,因为别人的反馈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也会对别人的反应做出过度解读:
TA只是嘴巴说说的吧,心里真的这么想的吗?
而当一个亲职化的孩子长大后,通常会有以下5种表现:
1.责任心过重
总觉得自己要为别人负责,即使是需要休息的假日,也有应接不暇的责任;
2.缺乏安全感,控制欲强
在团体里习惯性地去扮演一个“家长”的角色,认为别人应该要按自己的指令来行事,在亲密关系里,也会成为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恋人;
3.超龄的思想
总在考虑自己下个以及下下个人生阶段的忧虑,认为自己应该超前的完成任务,以及常常提醒别人要多考虑自己未来的规划;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4.总觉得别人亏欠自己
即使别人对自己表达了感谢,也会怀疑对方内心真实的想法;
5.自我忽视
习惯性地否认自己的负面情绪,或者将其压抑,认为自己需要百分百地表现出正能量的一面。
有研究者认为,亲职化孩子长大后有更高的几率会患上抑郁症与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即使没有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也会对一些日常工作与生活造成负面的影响。
亲职化的经历会导致一个人形成完美主义、应该思维、罪责归己等负面认知习惯,通过认知调节,通常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果你在自己的童年时期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欢迎私信我告诉你的故事。
或许这里还有一些能够帮助你的心理学知识,又或许,在诉说自己的故事的时候,你已经默默地在疗愈自己了。


#解疯刮# 小心眼的人会更容易得抑郁症吗 -
(15060504897): 相对而言(这个不绝对),小心眼儿的人,确实容易得心理疾病,包括遭遇抑郁. 建议开阔心胸、视野,多与他人交流、谈心,适当户外活动、体育运动,调整好身心状态. 平时擅于看到人、事、物积极有益的一面,以长远眼光看问题,不纠结、拘泥于一时的烦恼、得失.

#解疯刮# 聪明人会更容易抑郁吗 -
(15060504897): 是的,因为聪明人不知自己的聪明,在换到钱的前面的聪明部分是真的傻所致.钱,是聪明和傻之间的一条法线.

#解疯刮# 我现在觉得一个家庭,孩子有时候不能太懂事,有时候要让父母担忧一下,不然感觉父母会忽略关心孩子,忽略 -
(15060504897): 懂事是一种毒,一旦形成了这个印象,它就会绑架你坚持下去.一个熊孩子只要做出一件暖心的事,就会让人交口称赞.而一个懂事的孩子做了一件出格的事,会让父母大失所望,前功尽弃.所以有时必须顶着“懂事”的光环坚持到底,不断地忍让.孩子太过懂事,太让父母省心,时间长了父母就会习以为常,渐渐就会在各种事上忽略孩子的感受,反正孩子懂事,不会出什么乱子.而孩子的心里往往会越来越压抑,甚至抑郁,因为从小太“懂事”,不知怎样表达自己的不满,只能默默压抑自己.总得来说,孩子懂事是好事,懂事的孩子更让人心疼.做父母一定要多关心“乖孩子”,不要眼里只有“熊孩子”.

#解疯刮# 为什么孩子们会得抑郁症? -
(15060504897): 抑郁症可能从任何年龄开始. 1.遗传因素.有结果显示,家族内发生抑郁症的概率约为正常人口的8—20倍,且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此外,遗传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女孩比男孩抑郁更易受遗传影响,尤其是青春期的女童; ...

#解疯刮# 为什么说懂事的孩子背后是深深的自卑 -
(15060504897): 因为懂事的孩子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知道付出与回报,知道更多,所以遇上很多事情的时候会更自卑

#解疯刮# “赖”出来的抑郁症!家长品行不端,孩子容易抑郁,是真的吗? -
(15060504897): 是真的,家长的品行不端的话,孩子就会觉得非常的自卑,时间长了,孩子内心的压力也会特别大.

#解疯刮# 懂事的孩子快乐吗 -
(15060504897): 父母们都知道,生一个孩子很容易,养一个孩子却很难.难就难在教出一个懂事的孩子不容易.其实,孩子有坚强、自信、乐观、快乐,感恩等优秀的品质,懂得与人和谐相处,能够明事理,懂是非,有健康的心理,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解疯刮# 关于表少年的青春期心里问题我的侄女从小说是个懂事的孩子,可是自从
(15060504897):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正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也有了自己的主见和对事物的看法,不过这个时期的孩子在思想上还不完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