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1. 文言文观潮

◎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注释浙江②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③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④,仅如银线⑤;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⑦,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⑧。

注释:①节选自《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删改。周密(1232—1298),字公谨,宋代湖州(现在浙江湖州)人。

②〔浙江〕就是钱塘江。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

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④〔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

方,当……时。其,指潮。

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⑤〔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

⑥〔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

际天,连接着天。⑦〔沃日〕冲荡太阳。

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

⑧〔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岁京尹①出浙江亭教阅水军②,艨艟③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⑤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⑥,水爆⑦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⑧,仅有“敌船⑨”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⑩ 注释:①②〔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京尹,京都临安府(现在浙江杭州)的长官。

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③〔艨艟(méngchōng)〕战船。

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意思是,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尽,穷尽。

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⑤〔乘骑(jì)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

骑,马。弄,舞动。

标,树立、举。⑥〔略不相睹〕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⑦〔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⑧〔一舸(gě)无迹〕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

舸,船。⑨〔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

⑩〔逝〕去,往。 吴儿善泅者数百①,皆披发文身②,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③,出没于鲸波万仞④中,腾身百变15⑤,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注释:①〔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②〔披发文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

文,动词。③〔溯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

④〔鲸波万仞〕万仞高的巨浪。鲸波,巨浪。

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称巨浪为鲸波。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⑤〔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江干①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②,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③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④。

注释:①〔江干〕江岸。②〔珠翠罗绮溢目〕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

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溢目,满眼。

③〔倍穹〕(价钱)加倍的高。穹,高。

④〔僦(jiù)赁(lìn)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

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容,许,使。◎译文钱塘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为壮观。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一般,慢慢地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天地冲荡太阳,气势非常雄壮豪迈。

杨诚斋(即杨万里)诗中说:“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可直译)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亭检阅水军,数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就好像踩在平地一样。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彼此一点儿也。

2. 【《观潮》的课外题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仅用了二百余字绘声绘色

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仅用了二百余字绘声绘色绘形地描写了钱塘江潮.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文章先正面描绘了____________,后侧面续写了_____________、弄潮之技和观潮之盛,多角度再现了钱塘江之“_____”,是一篇写景叙事的佳作.答: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文章先正面描绘了(潮来之状),后侧面续写了(演兵之威)、弄潮之技和观潮之盛,多角度再现了钱塘江之“( 潮)”,是一篇写景叙事的佳作.周密《观潮》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3. 【观潮一文的课外问题】

一、熟读课文,并将第三段译成现代汉语.设题意图:熟读课文是为了培养语感,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领略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和弄潮的民俗.第三段描写了弄潮儿高超的技巧,写得简练又精彩.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对译,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译文也不要强求一致.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设题意图是使学生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记住它们的意义.1.既望:农历十六.2.方:当……时.3.倏而:突然;略:一点点.4.逝:去,往.5.文:画着文采.6.溯迎:逆流迎着潮水;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


#益径沈# 文言文阅读. 观 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 -
(15069206698): 1、A.几乎 B.一点点C.或隐或现(或浮或沉)D.高 2、声音大得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3、(1)对上文进缉户光鞠叱角癸携含毛行形象概括;(2)既呼应开头,又为下文做铺垫. 4、不是为了修饰,而是为了“夸能”,突出弄潮儿本领的高强. 5、人多马众侧面烘托出浙江之潮的壮美,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

#益径沈# 观潮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试举例加以说明!! -
(15069206698): 《观潮》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文章一开头,就用“天下奇观”统领全文.“奇”,既是文章的主线,又是文章的中心. 潮来之前蕴涵奇 作者通过对江边远、近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宁静的气氛:“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

#益径沈# 白洋潮和观潮的第一段对比分析 -
(15069206698): 《观潮》和《白洋潮》都采用了侧面烘托手法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 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写.最后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这样,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白洋潮》正面描潮水的特点,逐步推进,从远及近,用墨越来越浓,形容越来越密. 侧面描写观潮者的反应:坐立不安、心惊胆战. 作者这样写,衬托了白洋潮的声势巨大,让人恐惧,突出潮水的威力无比

#益径沈# 观潮和湖心亭看雪文言文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字词翻译,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和文章总结. -
(15069206698): 希望有用 能采纳观潮一词多义 方: 方其远出海门 【当……时】 方出神【 正】 方七百里【 面积】 观: 观潮【观看(动词).】 天下之伟观也【景象(名词).】 仅: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只】 仅如银线【几乎,将近.】 为: ...

#益径沈# 关于 << 观潮>>文言文的知识 -
(15069206698): 《观潮》作者周密,南宋词人,其词格律严谨,与文英(梦窗)并称“二窗”(周密号草窗),且能诗善文,著述颇丰.《观潮》是他的一篇精彩灵动的美文. “风正一帆悬”出自王湾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益径沈# 海浪与课文观潮中的大潮有什么不同? -
(15069206698): 原则上没什么不同,但观潮中的大潮比较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的景观,形成的天水一色的壮观场面 一、原文 《观潮》 宋代: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益径沈# 观潮与酒泉子的相同和不同 -
(15069206698): 1.观潮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酒泉子则更多正面描写.观潮还用到了比喻夸张的手法,而后者没有 2.表达手法上,课文描写居多,而酒泉子更加进了自己的感受,多了议论.

#益径沈# 酒泉子与观潮的区别与共同点 -
(15069206698): .:不同点:观潮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酒泉子则更多正面描写.观潮还用到了比喻夸张的手法,而后者没有. 表达手法上,课文描写居多,而酒泉子更加进了自己的感受,多了议论.他们都写了潮水的特点和人们的来往.

#益径沈# 天下奇观的观和观潮的观有什么不同 -
(15069206698): 天下奇观的观和观潮的观的区别为:指代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指代不同 1、天下奇观的观:看到的景象或样子. 2、观潮的观:看,察看. 二、出处不同 1、天下奇观的观: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2、观潮的观:明· 魏学洢《核舟记》: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译文:打开窗子看,可以看见雕花的栏杆左右对称. 三、侧重点不同 1、天下奇观的观:是名词词性. 2、观潮的观:是动词词性.

#益径沈# 借景抒情的文言文和观潮的原理最近学了初二的语文课文:观潮和莲
(15069206698): 《幼时记趣》 《岳阳楼记》 这些都是相似的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