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空间观念”是新课标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主要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因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许多的发明创造都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都是设计者先根据想象画出设计图,然后再做出模型,最后才完善成功的。在这个过程中空间观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非常重要。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几点做法:
一、体验感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戏跟骑自行车是一样的,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空间观念的培养也是如此,学生的空间认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提醒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逐渐建立空间观念。
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我清早带学生到操场,让学生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告诉学生这就是东方,背后就是西方,面向东,右侧就是南方,左侧就是北方。这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确定东方后,认识其它三个方向,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二、借助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资源,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例如学习《图形与变换》时,利用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认识平移与旋转,如缆车的行进、升降旗等现象认识平移,风车的转动、直升飞机螺旋桨的转动都是旋转现象。一些美丽的图案都是基本图形通过平移和旋转后得到的。这样把视野拓展到生活空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实验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动手操作是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促进知识内化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验等活动。
如教学《认识物体》时,教师先让学生利用学具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初步感知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然后又准备了几个操作活动:
(1)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个袋子,让小组长负责,其余学生按照小组长的要求从袋中摸出指定形状的物体。
(2)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将这些物体滚一滚,看哪种物体不能滚、哪种物体能滚,并能比比能滚的物体中谁滚得最快。
(3)以小组为单位,用这几种形状的物体搭积木,并且说说搭了什么。
每一个活动的设计实际上包含了物体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这些知识都在学生的观察中渗透、在体验中感知。因此,学生在操作中运用观察和比较的数学思维活动,进一步感知了各种图形的特点,把知识内容与空间形成统一起来,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同时又强化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发挥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想象力是在丰富的空间感知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升华。在教学中适时地让学生发挥想象,往往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后,课件出示一个三视图的长方体:“去掉一条长,你还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是什么样子吗?”“去掉一条宽”……一直到只剩下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一组长、宽、高,“如果再去掉一条棱,你还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样子吗?为什么?”通过一系列的想象,学生不但发现了决定长方体大小、形状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动笔描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让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通过内容丰富的图形符号感知及实际操作探究活动,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巩固。
例如:低年级儿童初步了解平面图形,教师讲解是不容易清楚的。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用一个长方体,平放在纸上,再沿着边画下来,纸上画的就是一个长方形。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初步感知了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再如:在学习方位后,根据描述,让学生在纸上画出物体所在的位置,就能让学生将立体空间的实物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到平面图上,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上五个方面的策略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综合运用的。总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协调活动,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以促使学生对几何形体有深刻的认识,让他们的空间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核心任务之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探索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结合实例从空间观念的培养前提、如何培养、怎样发展、如何积累、进而培养空间想象力等方面来进行论述,采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实物,多媒体运用等手段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 感知 想象 前言: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空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内容包括“数”和“形”两个部分,其中“形”就是指几何初步知识,它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1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然而这部分知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成为老师教学中最头痛的问题。 小学生的空间意识往往是在他们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只有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下面依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结合“空间与图形” 中的部分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 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表象,它是在对同一类事 物的多次感知以后进行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 利用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突破单纯认识建立初步空间意识 小学生从幼儿开始就处于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欲望中,从小就通过接触各种图形来认识事物,从而逐步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这些图形粗浅的表象2,这些表象的形成就是空间观念的萌芽。 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物都是进行小学教育的宝贵资源,从最初的看图识物到接触实物都是进行几何知识学习的基础。如水杯、电视、门窗、书本、纸盒、房屋、街道等让他们认识了线、面、体、角等相关的初步知识;“太阳从东方升起”认识方向;汽车的行驶,升降旗等现象认识平移;从风车、摩天轮、螺旋桨的转动等观察到旋转现象等等。教师应该针对这时期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利用丰富的现实原型形成他们最初的空间知识。从简单有趣的开始,抓住特点,让小学生形成一个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 空间意识的初步形成,有助于他们对事物的理解,通过引导,突破单纯的认识,能够具有粗浅的抽象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思维特点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思维活动的。” 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小学生的思维慢慢地由直观形象向抽象逻辑表象: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个体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思维发展,而空间感的培养,也正是进行抽象思维的培养阶段,因而在教学中要以学生“思维”为主体,给学生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 近年来的教学已不是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法,转而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教”,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学”。与小学生接触以后我们会发现他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一种表现,而这些丰富的空间想象,可以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都是设计者先有了想象,再从自己的想象出发画出设计图,然后做出实物模型,并进行无数次的修改设计,直至最终完善成型,才有了我们所用的实物。而在这些过程中,都是将实物进行抽象,在头脑中形成平面图形,空间观念在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较好的空间观念是无法做到的。 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空间观念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可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教师设定一个故事背景,提供角色,让学生进入其中,自由发挥,充分想象,使学生用心参与和学习。“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有机会演练不同人士的感想、态度、价值观与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可在课后布置开放性作业,如在特定条件下设计花圃等,通过测量、构想、作设计图、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的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 加深学生几何概念的理解,深化空间观念。 (一)运用CAI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现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被带入课堂,通过CAI可以呈现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从感知中了解物体特征,进而理解几何概念。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动态直观,提高的教学效率,学生空间观念也得到很好的培养。 几何概念是人们在长期生活、生产实践中,通过对大量的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进行高度的抽象概括后得到的,所以空间观念的培养是能够较好的理解几何概念的条件。空间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几何概念,而几何概念的建立又是以形体的表象为基础的,可见几何概念的理解和空间观念的树立是紧密联系的。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CAI制作课件,使学习内容得到形象生动的呈现,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对长方形的基本认识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收集生活中大量的生活素材,利用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如图1所示。让学生认识这些物体后观察它们的特征,使之认识到它们都是由一些边围成的图形,然后思考它们都由几条边组成, 图1 最后引出围成一个图形所有的边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即周长的概念)。在学生了解概念以后,以长方形物体为例, 进行动态演示,如图2所示。将围成物体的四条边逐一展开,拉成一条直线,然后再进行恢复,通过这个演示过程,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具体而形象的表象,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几何概念的高度抽象性使得学生很难理解,成为小学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很好的克服了这一难点,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通过多种感知活动,巩固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多从动手操作中得来,心理学研究证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几何材料的操作,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巩固。在动手的过程中进行体会、理解,可以使原有的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在教材中并没有给出长方体的定义,而是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指出物体的形状,所以教师可以将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纸盒作为教具进行教学,让学生先观察纸盒的构成情况,然后让学生动手将纸盒拆开,展开成平面图,将相对的面涂上同一个颜色进行比较,如图3所示。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加深对“6个面都是长(正)方形,相对面的大 图2 图5 一题多解,能使学生的思维充分的发散,这对加强思维训练、提高思维能力是有益的”。所以在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进行发散思维的着重训练,可以提高空间观念的积累水平。 四、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教师在有关培养学生空间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思维发展的局限性,造成了学生在空间上一定程度的错误的认识。我在教学期间就发现了学生在这方面上的一些不足。例如:在学习垂直与相交时,让学生观察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示意图,能够很容易看出垂直现象,若将之旋转方向以后,学生再观察就认为它们只是相交并不是互相垂直的;在学习角的比较时,两个大小相等的角,若将其中一个角的两条线延长以后,让学生再进行比较,就会有学生认为被改变后的那个角(∠2)要大一些;认识学习长(方)方体时,如果用实物进行讲解是什么体,学生都比较容易接受,但是用平面的立体图形进行讲解,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就会出现一定的障碍,他们会认为,能看到的三个面中,有两个是平行四边形,并不是所有的角都是直角等。如图6所示,这些现象就是学生在视觉等感官上产生的错误的空间认识。 图6 说明他们的空间感只是建立在某一程度上,如果接触到的内容超出了这个程度,就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完全从表象中抽象出来,事物与图形在头脑中没有得到较好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诸如这方面的教学时,应跳出老套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多种角度去进行知识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消除学生在空间观念上产生的错觉。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排除他们在学习上的心理干扰。强化学生由感知到表象,再由表象上升为抽象概念的学习能力,培养出良好的空间观念。 综上所述,空间观念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以掌握几何形体的基础知识为根本,结合各种感知活动,在简单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初步几何知识,逐步的形成加深发展和巩固。 在小学生的初步发展阶段,认真培养好学生的空间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周围的世界,提升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还可以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达到加强对所学知识记忆的效果,还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小学数学新的课程标准关于图形与几何的一个关键的核心词就是发展空间观念。并明确指出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根据空间观念的具体表现,下面谈谈怎样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一、通过想象和推理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形成对图形的直观印象,结合推理帮助学生积累空间想象的经验。在从平面图形想象几何体的活动中,学生将多次进行形如“如果……那么……”的思考,这种边想象边推理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例如:有位老师设计《长方体的认识》一课。长方体有几条棱?


#赏饼剂# 如何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案例 -
(19289844043): 浅议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些途径新课标强调“空间与图形”教学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365633931的核心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赏饼剂#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
(19289844043): 个人学习几何就很锻炼空间想象力; 考虑到小学生的知识储量问题,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生活中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去想象(情景引导); 然后我觉得教学也是需要准备好问题,不要太生硬.

#赏饼剂#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概念与创新思维 -
(19289844043): 建议:最好结合实际的物体,让同学们亲眼所见,亲手接触.这就要简单一点了

#赏饼剂#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
(19289844043): 马克思说过:“想象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没有想象,科学无法进步,没有想象,人类不能进步”.对于小学生来说,空间观念是在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学生的经验是他们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这几年的...

#赏饼剂# 如何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19289844043): 做一些立体图形让学生辨识、记忆,直观印象会有助于空间观念

#赏饼剂# 如何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
(19289844043): 空间观念的教学目标为: 学生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重视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

#赏饼剂#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19289844043): (一)加强数形结合,深化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思维手段加强联系.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有效结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过空间形式与...

#赏饼剂# 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
(19289844043): 一、熟练掌握操作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学具操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注意学具运用的方法,也就是让学生明白我们要利用学具要做什么,并且要知道如何去完成操作.例如,在一次常规听课中...

#赏饼剂#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空间观念 -
(19289844043): 答-小学是的数学还停留在初始的阶段,对空间的三维状态需要很长的时间,是在初中学的平面几何,到了高中学习立体几何.

#赏饼剂#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课题研究方案 -
(19289844043):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这样说过:“几何就是把握空间……那是儿童生活、呼吸和运动的空间.为了更好地在这个空间里生活、呼吸和运动,儿童必须学习了解、探究和征服空间.”但传统的几何教学,内容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