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柳树的现代诗 要以物喻人 有双关语 有引申含义 (写的好的有额外悬赏) 形容短时间内发生过许多灾难变故的古诗或有关厄运的诗词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2
《 我是探向你怀里的那支柳》
我仅仅是豆蔻年华的一抹嫩绿
带着憧憬向高处张望
是谁在低微的暗处,溢流如水的碧蓝
诱惑我朦胧的眸子
低头,恋恋深情的一望,
嘘,在河之洲,在水中央
——我就是探向你怀里的那支柳啊
浅绿给你看,柔弱给你看
  
主动是必要的,可你岑寂如水;
看不见的温柔潜伏在底层。
清风不传来你的心语,你也不伸手揽我于怀……
唉,我晓得啦,——这浅浅的春,距离更是必要的;
水与柳,一吻之间的距离,
就这样让春风隔着。
我回首轻蹙眉,不敢没落。
  
是否,你的平静依然是个温柔的陷阱。
那个穿着灰白战袍的年青女郎
头顶黑色如剑的盔甲,曲项向天,用力扑闪着翅膀,
从春江水暖的体验后奋力自拔——
沉浸在你怀里的双脚,还缠绕着你送给它的丝丝寒意
……
  
这样的季节,是否就是春天?
我的心在萌动中燃起浅浅的绿
未来的成长,它还会变得更加绿,绿的深沉而成熟
但是距离是永恒的:
春风牵我的裙裾,也次次吹皱你的心
但是堕落是不应该的
春江水暖亦冷寒,
我得离开你的诱惑,走向火热。

《柳树 》
柳树的枝条是春天长长的柔发,在春风中飘扬
柳树的枝条
是春天长长的柔发,
在春风中飘扬。

柳树的绿叶
是春天轻盈的翅膀,
在阳光下苏醒。

柳树的树干
是春天美妙的身姿,
挺拔而又娇嫩。

柳树的树根
是春天慈祥的母亲,
孕育无限生机。

柳树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柳树有顽强的生命力,
柳树是春天的美景,
柳树更是春天的根源!

《咏柳》
春风亭畔,你静观花开花谢。
秋雨岸边,你目睹潮涨潮落。
    
草木凋零,你不惆怅年华似水。
雁去南飞,你不悲哀岁月蹉跎。
    
夕阳余辉,你用枯荣写几行咏叹诗。
红日当空,你将盛衰唱一首赞美歌。
    
抛开得失,你才不流连芳春的艳美。
看淡成败,你才不痛苦暮秋的萧瑟。
    
感悟浮沉,你更意兴盎然疏朗清秀。
从容淡定,你更柔条起舞风姿婀娜。

我想起柳树

我想起自己,我想起柳树
没有任何人忧虑过我们的生命
只要湿润,只要泥土
只要 可以使生命起始的温度
而一株柳树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有春天绿色的希望、深秋残酷的劫掠
有唱歌的鸟、鸣噪的蝉
有风的叹息、雨的柔情
还有那孩子们含在嘴里的一片绿叶所吹出来的各种情调的歌
它是那样的易于满足
有一丝风
便轻快地摆动起长发
不像那苍劲的松柏
因得意于自己的尊贵
便老是板着一副阴沉的面孔
它又是那样地轻信
世界有一点温暖
便散去漫天的飞絮
不像那矜持的胡桃
要到深秋 才肯结出以坚硬的躯壳包藏着的带皱纹的果实
如果树下有一位多情的诗人
它就用缠系在一起的枝条
拨动他的心
让他同时去构思两首怎么也分解不开的诗
如果树下有惆怅的人踟蹰
它就用嫩叶轻拂他的脸
告诫他:谁对生活多一分爱,谁的生命就多一些绿色啊!
我想起自己,我想起柳树
我们最早萌芽,最后落叶
因为
我们是这样执著地 爱恋生活

苏轼为什么字子瞻 有什么含义~

“子瞻”两字代表苏洵对苏轼的要求:希望他能够高瞻远瞩,而并非以短浅的目光来评判是非曲直,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而并非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施展才华。
苏轼,苏洵之子,嘉祐年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扩展资料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扩展资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
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戎南和# 咏柳的诗意 -
(15198046269): 咏字是赞美、称道、歌颂的意思.诗中借柳树歌颂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戎南和# 赞美柳树的古诗词或现代诗 -
(15198046269):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戎南和# 李商隐的《赠柳》这首诗的意思 -
(15198046269): 赠柳 [唐]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 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 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 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 青楼扑酒旗. 意旨,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赠...

#戎南和# 关于柳的现代诗,要著名诗人写的 -
(15198046269): 柳树的枝条是春天长长的柔发,在春风中飘扬 柳树的枝条 是春天长长的柔发, 在春风中飘扬. 柳树的绿叶 是春天轻盈的翅膀, 在阳光下苏醒. 柳树的树干 是春天美妙的身姿, 挺拔而又娇嫩. 柳树的树根 是春天慈祥的母亲, 孕育无限生机. 柳树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柳树有顽强的生命力, 柳树是春天的美景, 柳树更是春天的根源!

#戎南和# 柳字七律七言现代诗 -
(15198046269): 《题望苑驿》 温庭筠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景阳寒井人难到,长乐晨钟鸟自知. 花影至今通博望,树名从此号相思. 分明十二楼前月,不向西陵照盛姬.

#戎南和# 《咏柳》诗中描写了什么 -
(15198046269): 《咏柳》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释义: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赏析: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戎南和# 咏柳这首诗诗人借了什么表达了对什么的喜爱之情 -
(15198046269): 咏柳这首诗,诗人借柳树,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把杨柳比作婀娜的美...

#戎南和#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请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
(15198046269): 《咏柳》白话文释义: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戎南和# 曾巩写的咏柳 -
(15198046269): 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的曾巩.曾巩少即见长于文章,他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曲尽事理.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首《咏柳》,就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