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滑断层在各种板块边界运动中的特征及其原因。 走滑断层实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板块构造说认为地球表层是由为数不多的大小不等的岩石圈板块拼合起来的。板块的块体很厚,既有大陆地壳,也有大洋地壳,只有个别板块没有大陆地壳。每一个板块都“ 浮” 在地幔的某些粘性层之上,彼此都能独立地运动,并相互挤压、摩擦。板块运动时,许多动力活动常集中在其周边。目前一般认为板块运动的动力来自地幔对流和海底扩张作用。大陆是板块的一部分,而且同板块一齐运动,正如木头冻结在冰块中的运动一样。板块之间常以洋中脊、大陆裂谷、岛弧、海沟以及转换断层等地壳构造特征为其边界,

1、走向滑动断层即规模巨大的平移断层。
2、板块边界运动分三种:汇聚型、离散型、错动型。其中错动型板块边界(保守性板块边界)是两个板块互相摩擦的地区,转换断层发育,其运动方式类似地表的走向滑移断层,面积无改变而称之为保守性。在边界处既没有物质的增生,也没有物质的消减
3、应力是来自断层两旁的剪切力作用。

走滑断层的特征~

走滑断层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1)走滑断层断层面陡立而平直,断层常呈直线状延伸,即使切过起伏很大的地形仍保持其直线状,在航片、卫片上显示良好的线性。
(2)走滑断层具有两种型式:一是由多条断层呈平行条带状产出,这种类型可能包括一系列与主断层平行或微小角度相交的次级断层,各级断层分叉交织,常构成发辫式;二是多条断层相交呈共轭型式产出,其所夹锐角经常为60°左右,并指向压缩方向,两组走滑断层的运动方向相反。
(3)在走滑断层的两侧可能产生多种次级构造,包括雁列式褶皱,与主断层有一定交角、性质各异的断层,断块隆起和类型各异的盆地,这些构造比较复杂。
(4)走滑断层的最大位移一般出现在该构造的中央部位,向断层两端位移逐渐减小,常变为次级断层而终止。走滑断层两侧的地层-岩相带呈递进式依次错移,时代越老,错移的距离越大;而转换断层(广义走滑断层的另一类型),其位移在整个断层上保持不变。
(5)规模较小的走滑断层常发育在地壳浅部层次,规模较大的走滑断层可以穿切整个岩石圈,可以形成于板块内部,也可以发育在现代或古板块的边界上。

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安德列斯大断裂
圣安德列斯大断裂是现今仍在活动的大断裂带,总延伸长度为900~1000km,自白垩纪以来,右旋水平错移达450km。
2.我国郯(城)庐(江)断裂
郯庐断裂是我国东部一条规模巨大、切割较深的断裂带。在我国境内就长达2400km,宽10~15km。断裂带东、西两侧基底形成时代,盖层情况以及岩浆活动,构造变动,成矿作用都有明显的差异。
地处山东境内的郯庐断裂,称为沂沭断裂带。沂沭断裂带有多次大量岩浆沿断裂带呈裂隙式喷溢,形成火山熔岩体。断裂带在布格重力异常图上是一个重力高正异常隆起带,反映深部地幔物质上涌隆起;沂沭断裂带也是现代活动的强震带,有记载的七级以上地震有5次,震源深度在10km。
郯庐断裂带形成于中生代,以左行走滑为主,走滑距离在数百千米。
转换断层貌似平移断层,但实质上是不同的,它是指断裂运动方向和性质沿断裂方向发生转换的一种断裂。转换断层是板块边界的类型之一,主要发育于大洋中脊上,与大洋中脊横交产生。
转换断层与平移断层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图6-55):

图6-55 转换断层的发育(据Hobbs等,1976)

A—扩张开始;B—磁异常带(1)裂开,背离中脊位移,在BC段发生剪切作用和地震,AB、CD段无剪切滑动和地震;C—继续发展;D—断层岩只可能在一侧发育
第一,转换断层错断的标志层之间的距离稳定不变,而平移断层引起的标志层间的距离却不断加大;
第二,转换断层的运动方向与标志层的错移方向相反,而平移断层的运动方向与标志层的错移方向一致;
第三,转换断层带上,只有一段(标志层间,如图6-55中BC)有剪切滑动并有地震;而平移断层的整个带上均有剪切活动;
第四,转换断层带上只有一侧有断层岩或动力变质,而平移断层带上两侧均有断层岩或动力变质;
第五,转换断层常单条出现,如有另一条平行产出,其位移方向可以一致也可以相反,而平移断层常由几条平行断层构成一组,各条位移方向均一致。


#桓俭饱# 断层可能出现哪些特征 -
(13638031341): 1.断层面和断层带上的标志 断层面(带)上常遗留以下痕迹: (1)断层擦痕断层两盘相对错动,常在断层面上留下平行细密而均匀的擦痕,有时形成相间平行排列的擦脊和擦槽.这些擦痕有时呈一头粗深一头浅细的“丁”字形,由粗向细的方...

#桓俭饱# 走滑拉分盆地特征描述 -
(13638031341): 走滑拉分盆地是走滑断层拉伸中形成的断陷构造盆地,是一种张剪性盆地.其发育快、沉降快、沉积速率大、沉积厚度大、沉积相变化迅速.可形成早期为陆相,继之为海相或潟湖相的双层沉积结构.

#桓俭饱# 板块交界处发生逆断层是什么意思 -
(13638031341): 当地球表面物质(地质岩石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产生移动,一个岩石层在移动时碰撞到另外一个岩石层时就会产生断层.所谓断层就是地下的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着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状态.根据岩层沿破裂面的位移方式,又可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 逆断层是指断层形成后,上盘上升而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这类断层主要由水平挤压形成;与之相对的正断层则是指上盘相对下降而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这类断层主要是在拉张力和重力作用下形成.正断层和逆断层统称倾滑断层,它们多出现在张裂性板块边界.与倾滑断层相对的是走滑断层,又称横移断层,其两盘顺断层面走向相对移动,而无上下垂直移动.

#桓俭饱# 断层要素有哪些?其分类形式都有哪些 -
(13638031341): 要素:断层线、断层面、断层盘 按两盘相对位移分为: 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 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 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走向发生位移,不升不降) 旋转断层(有些地方那个既有上升盘又有下降盘,两断盘间发生旋转)

#桓俭饱# 日本大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
(13638031341): 日本大地震的真正原因,分析形成引发日本大地震原因,据报道日本大地震主要形成原因是断层移动,属于逆断层型地震.所谓断层就是地下的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着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状态.根据岩层沿破裂面的位移方式,又可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 逆断层是指断层形成后,上盘上升而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这类断层主要由水平挤压形成;与之相对的正断层则是指上盘相对下降而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这类断层主要是在拉张力和重力作用下形成.正断层和逆断层统称倾滑断层,它们多出现在张裂性板块边界.与倾滑断层相对的是走滑断层,又称横移断层,其两盘顺断层面走向相对移动,而无上下垂直移动.

#桓俭饱# 断层的知识分类 -
(13638031341): 自然科学篇>地球科学(地理学家、地质学家) 地壳中岩石的断裂.地壳的挤压力或张力使断裂两侧的岩块发生相对位移.断层的长度可由几公分到数百公里,沿断裂面(断层面)的位移也可由不到1公分到数百公里.位移往往分布在由无数单...

#桓俭饱# 断层的断层分类 -
(13638031341): 根据断层线上原来相邻接的两点在断层运动中的相对运动状况可以将断层分类.如果它们的运动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那么这断层叫走向滑动断层.走向滑动断层又进一步分为右滑和左滑断层.如果一个观察者站在断层的一侧,...

#桓俭饱# 什么是“逆断层形地震”? -
(13638031341): 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是断层移动.所谓断层就是地下的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着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状态.根据岩层沿破裂面的位移方式,又可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 逆断层是指断层形成后,上盘上升而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这类断层主要由水平挤压形成;与之相对的正断层则是指上盘相对下降而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这类断层主要是在拉张力和重力作用下形成.正断层和逆断层统称倾滑断层,它们多出现在张裂性板块边界.与倾滑断层相对的是走滑断层,又称横移断层,其两盘顺断层面走向相对移动,而无上下垂直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