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简述我国城市的起源及发展历程,并列出不同时期典型旅游城市及其特点? 旅游地理、人文地理、历史地理、具体是干吗的?急!!!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最新的考古发现表明,位于长江、巢湖流域的安徽含山凌家滩原始部落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5500年。考古专家认为,凌家滩在远古时期是一座繁华的城市,养殖业、畜牧业、手工业初步形成规模,并具备了初级的城市规划水平。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的丹土村,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1世纪至前17世纪,黄河流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据传夏的第一个统治者禹,在嵩山之阳修筑城池,建立了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作为都城。夏王朝实施的分封制,使封侯逐渐具备了影响管理分封地域的能力,纷纷筑墙围城,由此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建立了很多作为统治中心的早期城市,形成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建城高潮。
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史料记载当时已经有了100多座城市,分布范围从黄河两岸向南向北扩展。现在长江流域许多著名城市,如苏州(吴)、成都(蜀)等,就是诞生在这一时期的。《史记》记载,当时的齐国国都临淄商业发达,经济繁荣,该城由大、小两城相套构成。大城为不规则的方形,城围约12公里;小城是宫殿区,位于大城的西南角,呈长方形,南北、东西长各约1.8公里和1.23公里。有7万多户居民,人口约在20万人以上。
学术界一般把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过程划分为5个时期,即: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宋、元时期,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 
(1)秦、汉时期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各行政中心都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城市,建立起全国范围内从上到下的统治中心——城市系统。秦始皇强化中央集权,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广修道路,沟通各地陆路交通,这些措施对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秦朝鼎盛时期约有800到900个城市。首都咸阳的人口规模达80万之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2)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该时期城市的空间分布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推进,拓展了沿运河、长江两条城市的发展轴线。东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汉族大量南迁与汉族政权南移,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发展。梁武帝时(公元502~548年),建康(今南京)“城中二十八万余户,东西南北各四十里”,总人口逾百万,是我国都城发展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隋、唐时期隋唐两代是中国城市迅速发展的时期。隋统一中国后,开辟运河贯通南北,密切南北两大区域的经济联系,为城市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大运河沿岸,因南北航运而使一批运河沿岸城市兴起,淮安、扬州、苏州、杭州在当时并称为“四大都市”。
(4)五代、宋、元时期该时期城市规模有了进一步的扩大,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达40多座。中国目前的历史名城大多都是在这一时期奠定的。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时期出现大的转折。北宋以前城市“坊”、“市”分区,即住宅区和商业区严格区分。北宋时,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坊”、“市”界限被打破。北宋都城汴梁(开封)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汴梁位于黄河与大运河的交汇点。
(5)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顶峰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城市向近代城市过渡的时期。明代全国共有大中城市100多个,小城镇有2000多个。特别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规模地建设了北京城。成为中外历史上的经典的城建之作。明、清两代出现一批专业化的著名城市。如以陶瓷业为主的景德镇,在明时人口已达10万,清初已扩大到方圆10余里。清代画家徐扬的《盛世滋生图》所描绘的就是乾隆时期苏州城外塘路市面的繁华盛况。

16级林科大的给个机会,我先抄为敬

你中南林的把,明天要交作业啦,我还不会呢 555

分析一个地方从地理 历史 文化 旅游还有哪些方面~

方志,就是对一个地方的记载、记述。一个地方、地区的记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经济地理属于人文地理,但亦可单列)。一部完善和成功的地方志应是一个地区的综合性资料书,它要求对该地区的全部已有事业、客观条件、社会状况等作如实记载,也就是实录历史,还原历史。简而言之,地方志书者,地方之全史也。它虽有史学之性,但不是国史、正史,也不属史学范畴,但要比史更全面、更系统;由于它记载面十分广博,故推而论之,地方志书有百科全书的性质,亦可称地方的百科全书,是人们了解国情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它是地理学的年轻分支学科,又与传统的沿革地理研究有密切关系。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所以不论你想哪个专门的方向发展建议把其他方面也学好一点,比如说你想考人文地理,但是人文地理又涉及到区域地理的问题,所以你肯定要把某个区域的历史,经济,文化搞清楚,这样你才能知道该区域的大体情况,所以学地理建议综合性发展,经济方面嘛,对地理而言你只需要搞懂区域地理当中某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来源,前景等方面的问题,肯定不会涉及到更深层次的问题。当然高数是肯定要考的啦。
至于考哪个专业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啦,自己也查查当前的就业情况之类的。要是我的话就会考人文地理 。
祝你考试成功!


#里园砌# 中国古建筑历史根源 -
(15148281184): 中国古建筑的欣赏 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在原始社会早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为居住处所,或构木为巢.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在北方,我们的祖先在利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

#里园砌# 探究一个城市的发展史(年代较短),应该从什么角度什么思路入手? -
(15148281184): 起因:是什么吸引人们在此建造了它?经过:人们为何而来?它的城市职能是什么(军事,政治,经济)? 城市的扩建过程,事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引导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城市的机遇与挑战.结果:城市的现状与未来的预期. 城市的产...

#里园砌#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鲁教版 -
(15148281184): 地理必修Ⅱ识记材料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知识点一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在人类社会初期——产业革命前,人口的增长十分缓慢. 2、产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3、第二次世界大...

#里园砌# 关于香港历史的资料 关于香港历史的介绍 -
(15148281184): 1、从唐代开始,中国政府已经派军队驻守香港地区并在海上巡视.从宋到明,我国内地人民迁到香港地区定居的逐年增多.清朝时,香港归属广东省新安县管辖. 2、18世纪初,英国开始对华进行鸦片贸易.1840年6月,清政府下令查禁鸦片...

#里园砌# 初一历史!!很简单的!200分啊 -
(15148281184): 1,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阿倍仲麻吕遣唐,宋朝在广州设立市舶司主管对外贸易2,科举制度: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建立科举制;隋炀帝时,始建科,科举正式形成(设置进士科)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设进士和明经两科.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把诗赋考试做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3,唐: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宋:临安,开封,广州,泉州4,唐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5,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够简单明了了吧,不过第四题不保证完全.

#里园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试题及答案 -
(15148281184): 200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

#里园砌# 温州的发展与历史 -
(15148281184): 概述 温州位于中国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是浙江省下属的地级市,为沿海港口城市,简称瓯,别称鹿城.拥有面积11784平方千米,辖海域11000平方千米. 中国双拥模范城 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

#里园砌# 古代、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及其演变 -
(15148281184):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城市规划又叫都市计划或都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和试题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起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

#里园砌# 请简单介绍一下唐山
(15148281184): 唐山地处环渤海地区中心地带,北依燕山,南临渤海,东与秦皇岛市接壤,西与京、津毗邻,唐山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重工业城市,唐山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总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