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菩萨 阿罗汉都是男的 男众学佛 有方向有目标 女众学佛她的结果就没人知道了 为何如今学佛的女众比男众多,该怎么解决素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不好过于明说。
  说法很多,宗派教义各异。很多师傅独钻一门,没有时间精力研究佛教史,对别的教派了解不多,误解也多,禅宗就有几大家临济、曹洞等等,不可能都懂,自古没有人敢说禅宗各门都懂一半。
  而按照佛门规矩,任何僧人师傅的解释都是对的,哪怕矛盾多多,你疑心就是犯戒,提出异议就是拔舌头下地狱。所以你以后会看到无数正确答案。
  我只能说浅显易懂的参考,但是最终以任何僧人师傅的所有答案为准。呵呵
  一、佛菩萨罗汉,圆满者没有性别之分,只是表相男女。大慈大悲观音菩萨,也不是女的,只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都是男性形象的不方便,菩萨就幻化为女士形象。比如妇女求送子观音菩萨的心理。
  二、女性修行有特殊的障碍,源于心地的情,包含男女、家人、亲戚朋友等等人情天生就浓厚、比如说长道短、喜怒不定、狭隘自私、喜爱攀比、割舍不下等。女人的虚荣做作就是自己修行的障碍。
  总体压制俗心不如男性稳定和精进。 这个佛或道家修行都特别忌讳。
  三、女性出家人有特殊规矩来由,佛学专有论述。我们在家人,此处不方便多论。
  只说女性居士修行的不足,就决定教门中的地位。
  有个法师总结的很好,摘录如下。 “女身是业果,岂能再不自重”丑恶的女人态。难得的警示,良药苦口。
  ---------------------------------------------

  女居士应该避免的8种女人态
  良因法师

  学习佛教的教义佛法本来是为了寻求解脱,而部分人却不以为然。不论在道场里还是道场外,已经失去了其修行的名分。而今学佛的人多是女性,习气的深重时时表现出其丑恶的女人态。
  1、攀缘。很多人喜欢逢迎法师,尤其是外来的客座法师,接到家中大兴供养,召集信众聚集家中请求开示,过几日再求新缘,荒废时间及精力,不参究半点佛法,并乐此不疲。
  2、赶场。逢迎法师,趋近向外,不惜钱财精力护持外地道场,并且遍跑名寺,争抢与名师合影。
  3、傲慢。游历参学本来是佛门的修行之一,如今却成为挑剔自己家门前道场的资本,挑剔师父的资本。有“没有令我生欢喜心的师父”一说,甚为傲慢。在道场中不随众,不听教导,嗔心时起。
  4、嫉妒。见同修长进心生嫉妒,轻言嘲讽,冷语诽谤。见同修出家,不随喜分毫功德,妒火中烧,无明烦恼,损人名誉,谤人尊师。见同修护持师父,心生气恼,挑拨离间,搬弄是非,欲霸占师父为己有。坏人供养,障人求法,不思解脱专营世俗之情执,实非修道人,真障道人,坏道人,业果甚可畏惧。
  5、用情。遇见师父不思恭敬,护持百般皆为世间俗情。惦念师父容貌,思念师父远行,数日过日,胜过恋情。电话短信,寒暄寄语无不昭示感情浓厚,全无修道寸心。与同修争宠,以俗情揣摩师父用心,扰乱师父修行,如此何谈解脱。
  6、唠叨。去道场求师问法,理应以佛法为重,闲话少说。现实是师父成为听述闲话的垃圾桶,家务事,工作事等等埋怨、牢骚一并提起,不顾师父的感受,不分时间地点,浪费他人时间。
  7、痴笑。女众喜欢嬉笑、哄笑毫无节制,不分年龄大小,即使在寺院,也充满笑声,毫无半点威仪。小事大笑,无事痴笑,实不知其笑何来。若真问是法喜否?则噶然。
  8、说是非。下课聚集,坐下就论彼人长短,师父长短或家人长短。悄言低语,述说不休,匆忙之间还要叮嘱“莫外传!”岂不知声传法界,有谁不知!
  女身是业果,岂能再不自重。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莫误人误己,莫做障道人。欲改女人态请看《大爱道比丘尼经》中之“女人八十四态”,要心生惭愧,莫枉费“修行”二字。

首先圣人没有男女之分。
第二,你说出家就为了当方丈,这是世俗想法。出家为了弘法利生,为了真正的解脱。如果追求名利,那不是真的佛弟子。明白吗?出家是为了断烦恼,开大智慧,得大自在。

不知道您是从哪里得知的这个事情,在目前佛教寺院中,尼师做主持方丈的,很多啊,登坛说法的,也是有的。

只不过因为出家众中,男的比较多,所以比较起来看,似乎是男法师一统的情形,O(∩_∩)O~

另外,在佛陀时代,证得罗汉果位的女众是很多的,这个只要翻阅经典即可得知。

贤善成就,普愿吉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好像是可以做住持的,不能当方丈。
当成庄稼生长的首要条件是月亮的照耀吗?不是。而太阳才是。

众生 既非众生 是名众生 一切都不要执着 南无阿弥陀佛

声闻、辟支、阿罗汉、菩萨等果位与佛有哪些差异?这四个不都是觉悟得道的人吗?~

你在人间行菩萨道,你就是菩萨;你在人间行佛道,你就是佛;你学声闻、缘觉道,你就是能够遵纪守法,保住自己干干净净不受污染,那也是阿罗汉果(您开示一下用佛道的这个心来做功德吧,怎么叫佛道的标准)同样做一件事情,比方说今天开法会,你在门口做义工,你说“我今天用阿修罗道的想法来讲,我做点善事”;如果你用声闻、缘觉道,那就是“我要好好修自己,人家挤我,我要忍耐”;如果你是菩萨的话,“来了这么多的众生!他们看到我们这么庄严,我要多做功德啊”;如果你是佛站在那里,你就想:“苦海无边,众生回头是岸。我要好好度他们!”同样站在那里,你的思维不一样,当然你得到的功德也不一样了(明白了。师父,您开示得太好了。这个意念、这个思维真的太重要了)对。
佛是无上正等正觉,菩萨是正等正觉。菩萨分为十地,从一地,二地。。。到十地。十地菩萨就是佛了。前几地菩萨到六道来不断救度众生,直至成佛。
发心修学声闻缘觉菩萨,是圣者的出世修行境界。圣者就是圣人。知道为什么在声闻道和缘觉道的菩萨获取阿罗汉果位后,不是太多的圣者会下来救人?因为他们下来后怕万一回不去了,就会再重新落入六道轮回。第九法界的菩萨界和第十法界的佛界他们发愿下来救度众生,他们的愿力大,但菩萨界的菩萨下来救人也是冒着回不去的危险,但是菩萨界的境界很高,哪怕是冒着回不去的危险也要下来救人。只有佛下来了,永远不会在人间沉沦,不会落入六道轮回。因为佛是大彻大悟者,是无上正等正觉。
给大家讲讲声闻法界,就是刚刚超出六道,进入第七道。声闻法界也叫阿罗汉道,修证的是阿罗汉果,是四圣谛的圣果。有关“四圣谛”师父以前给你们都讲过,今天就不多讲了。四圣谛就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你们如果不想轮回最起码要修到四圣谛的圣果。
缘觉法界,是第八层,缘觉法界也叫辟支佛,辟支佛里面有一个叫缘觉,还有一个叫独觉。独觉是靠自己慢慢修行,是靠前世的善根。因为前世修得不错,今世又继续做好事做善事,学菩萨,才能成为独觉。缘觉,缘是碰到菩萨了,你们有菩萨做你们的师父,做你们的老师,你们跟随这个菩萨有这个缘,所以你们才可以上去。比如,你们读研究生,是不是一定要有一个导师?有了导师就容易学成硕士、博士、教授等。还有一种就是从小学习一直很好,学习很优秀,被导师看中,特别破格提拔拉上来。辟支佛就是缘觉,你们现在最大的福气就是你们可以走缘觉,而不用走独觉,因为独觉靠的是过去,前世所做的很多好事,累积的功德。缘觉就是一定要有一个缘分,然后跟随菩萨修行。缘觉还有一句话叫生在佛的世间,就是这个世间已经转到有佛菩萨的世间,就是有活佛,这里指的是真正的活佛,真正的活佛就是真正开悟的人,真正放得下的人,真正乘愿再来救度众生的活菩萨。
你能够修出去的道,就说你虽然业障很少,但是如果你这个人修的是保住自己的,那你肯定声闻道、缘觉道了。你这个人上辈子没做多少坏事,这辈子也没做坏事,业障很少,只是在10%以内,但是你这辈子从来不度人的,就自己吃斋念经,你最后成为罗汉菩萨、罗汉果位,那么就到声闻道、缘觉道了;如果你这辈子在人间拼命地救人,然后又把自己身上的业障修掉,那你肯定做菩萨了,就是这样。
在人间有一句话叫“富贵学佛难”,很多有钱、有名、有利的人,你叫他去学佛是很难的。为什么要出家?就是让你有钱的人,突然之间开悟,变得什么都没有,你才肯出家,你才知道修行的艰难。苦了才知道要进,不苦的人,他是永远不会努力的。印度的一个塑料大王,把上千个亿全部都捐掉出家了,他为什么要出家啊?出家就是让你抛开人间一切的假相,让你感受到自己真的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空的,这个时候你才心无罣碍,才能无罣碍故。
师父举个不好听的例子,很穷的人跟很穷的人离婚,很快就离掉了;有钱人为了争家产,不停地吵架,离不了,不就是因为人间的这点财物吗?所以富贵学佛难,人道有苦乐才能修行啊。我们现在在这个人间,因为有苦有乐,我们才知道,苦的时候我们要修啊,快乐的时候感恩菩萨保佑让我这么快乐,你才会修。就像一个人一样,从小泡在蜜糖当中,他知道什么叫甜吗?他是不知道的。只有吃过咸东西的人,才知道什么叫甜,对不对?在人间充满甜酸苦辣。
天道比人道享福,所以修行就难,这就是为什么观世音菩萨要到人间来度人。佛陀到人间来度人,佛陀在人间吃了多少苦?观世音菩萨到人间来,为了显化慈悲,她父亲的药引子里缺少一味药,人家有意地刁难她,说是要眼珠子,观世音菩萨把自己的眼珠子挖出来做药引子,来孝顺自己的父母亲,让大家感受到,人间什么叫慈悲,观世音菩萨随后就生出千眼来了。这些菩萨下来,他们的每一个举动就是让我们来感受到菩萨的慈悲、佛法的伟大,让我们脱离生老病死的苦。所以有钱人能够修心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修到后来干干净净,没有钱、没有家室、没有孩子,死的时候没有牵挂,一点都不痛苦。

因为是末法时代,所以出现学佛的女众就比男众多,女人精进学佛,出家的情况。
《佛说法灭尽经》:“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语,眼见沙门,如视粪土,无有信心。法将殄没,登尔之时,诸天泣泪,水旱不调,五谷不熟,疫气流行,死亡者众,人民勤苦,县官计克,不顺道理,皆思乐乱;恶人转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意思是说:正法将灭之时,女人精进修行,经常会作功德;男子懈怠傲慢,不肯遵循法语,眼中看待沙门,就好像是粪土,没有一丝信心。正法将要灭绝,在这种背景下,诸天哀哭流泪,水旱不调,五谷不熟,瘟疫瘴气横行,因此而死亡者为数众多;人民勤勉辛劳反而受苦,官员竭尽能力盘剥平民,不会遵循正道真理,都想骄奢淫乐犯上作乱;在这种时代中,恶人数量剧增,如同海中之沙;善人越来越少,千百人中才出现一两位。
想要佛法不灭,大家都精进修行,严格持戒,读诵《楞严经》,


#海田美# 我该请什么菩萨,男佛 -
(13232636309): 你看那尊佛菩萨高兴,喜欢,说明你跟这位佛菩萨缘分深,就请这尊.据我所知佛像里好像只有观世音菩萨有女相,其他都是男身.

#海田美# 佛、菩萨和罗汉有何区别 -
(13232636309): 佛、菩萨、(阿)罗汉的根本区别: 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菩萨:自觉、觉他 (阿罗汉):自觉; 也就是说,三者之中佛的境界最高,已功德圆满;菩萨次之,罗汉最低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就叫阿罗汉果....

#海田美# 我是个新人,想入佛,应该怎么做 -
(13232636309): 楼主您好,以下是末学在家学佛的一些个人体会,希望能帮到您一点.佛教有“信、解、行、证”四个阶段、相辅相成.“信”是佛教的重要基础,但仅停留在“信”的阶段是不够的.第一步是初步生信,从每天坚持念“南无阿弥陀佛”或“南...

#海田美# 观世音菩萨原型是印度男性吗?
(13232636309): 观音菩萨是女是男?其实性别指男性或女性的分别.然男女性别,仅限於欲界六道众生.欲界天道众生,虽有男女性别,及男女性欲,但欲心微薄,所谓:「四王忉利欲交...

#海田美# 佛教中的佛、菩萨和罗汉怎样称呼和区分? -
(13232636309): 大约公元1世纪左右,佛教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乘,是承载或道路的意思,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佛教教义的解释和理解有分歧. 小乘,保持原来的教义,以释迦牟尼为教主,以《阿含经》为主要经典; 大乘,则对原来的教义有所修改和...

#海田美# 请问,各位佛,菩萨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
(13232636309): 阿罗汉:正觉,比如为学士 菩萨:正等正觉,比如为硕士 佛:无上正等正觉,比如为博士 佛:本师,根本的老师 菩萨:学长,佛早期的学生,罗汉也是佛的学生. 凡夫修行,觉悟后是罗汉,回小向大就是菩萨,觉行圆满就是佛.佛的前生可以是罗汉,尊者,菩萨,佛爷可以倒架慈航,来做菩萨,如观世音菩萨就是古佛倒架慈航. 南无阿弥陀佛

#海田美# 转入轮回的罗汉是有目的的吗? -
(13232636309): 梵行已立,不受后有阿罗汉是四果的圣人,已经解除了所有烦恼,解脱了轮回. 阿罗汉在证果时,由于已经照见五蕴彻底的熄灭的时刻. 凡是说阿罗汉还会再入轮回的,那是谤法,谤圣人,恶报不可限量,因此会说:所作已办

#海田美# 佛教寺庙中,佛、菩萨和罗汉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 -
(13232636309): 并无区别 只不过是为了区分一下修行的阶段而已才有了佛 菩萨 罗汉 简单地做个比喻: 罗汉是成佛的第一阶段,菩萨仅次于佛位.就像世间生活中,考大学一样,从小学到大学的道理.只是涉及的知识不同和成长阶段的思维不同等等.但单就学...

#海田美# 佛教所有佛祖、菩萨和罗汉的名称. -
(13232636309): 在佛教里面如果从佛祖释迦牟尼向下排的话是:佛,菩萨,罗汉,声闻,帝释,比丘. 如果按照佛教僧团向下排:比丘(和尚),沙弥(准和尚),居士(俗家弟子). 另外比丘是代表受过具足戒(250条戒律)的出家人 沙弥是受了沙弥戒的...

#海田美# 佛教的目标有哪一些呢? -
(13232636309): 终极目标是成佛,毕竟成佛嘛.所谓烦恼断尽,大彻大悟,福慧圆满吧.再往下就是成菩萨,觉有情,自己觉悟了,也还觉悟其余众生,但是还没有100%彻底觉悟,福慧尚有欠缺.再下来就是成辟支佛,阿罗汉,这是自己觉悟了,脱离生死苦海了,但是不主动去觉悟其他众生,那就福慧又次了.以上三级目标,基本上包含了佛教的出世间目标.那么,佛教世间的目标呢,就是教人作一个好人,存好心,作好事,说好话,至少五戒十善要及格,这样就人天善道有份,而不至于堕入三恶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