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纪日怎么计算? 干支纪日是怎样计算的?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日柱公式:日干支序数=年数+月数+日期(和大于60,则减60。1月、2月用上一年的年数)

例:求1987年7月18日,1997年1月15日,2008年8月8日,2015年11月21日,2016年10月1日干支?

解:查表得知

1987年7月18日=1987年数+7月数+18日=45+2+18=65-60=5=戊辰

1997年1月15日=1996年数+1月数+15日=33+6+15=54=丁巳 (1月、2月用上一年数)

2008年8月8日=2008年数+8月数+8日=36+33+8=77-60=17=庚辰

2015年11月21日=2015年数+11月数+21日=12+5+21=38=辛丑

2016年2月14日=2015年数+2月数+14日=12+37+14=63-60=3=丙寅 (1月、2月用上一年数)

扩展资料:

高氏日柱公式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世纪为运算区间,并引入了世纪常数这一重要的概念。使得日柱的求解在两位数以内进行,极大地简化了求解日柱的过程,实现了编写计算代码的可行性,且能够运用于心算。是日柱求解方法的一大创举和进步。

月基数的引入也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求解日柱的过程。经过进一步研究,作者发现世纪常数和世纪数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其关系公式(高氏日柱公式的辅助公式)如下:

C为世纪数,X为世纪常数的母数。

取整数值,X除以60的余数即为世纪常数x。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干支纪日法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天干:年份÷1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3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得数即为地支顺序数-3。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   、天干地支纪月
干支纪月时,1月是寅月,依次下排。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月地支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G=4C+[C/4]+5y+[y/4]+[3*(M+1)/5]+d-3Z=8C+[C/4]+5y+[y/4]+[3*(M+1)/5]+d+7+i其中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计算时带[]的数表示取整。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G=4*20+[20/4]+5*06+[06/4]+[3*(4+1)/5]+1-3=197除以10余数为7,天干的第7位是‘庚’。Z=8*20+[20/4]+5*06+[06/4]+[3*(4+1)/5]+1+7+6=213除以12余数为9,地支的第9位是‘申’。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天干地支纪时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甲或己乙或庚丙或辛丁或壬戊或癸 子时23时—1时甲子时丙子时戊子时庚子时壬子时 丑时1时—3时乙丑时丁丑时己丑时辛丑时癸丑时 寅时3时—5时丙寅时戊寅时庚寅时壬寅时甲寅时 卯时5时—7时丁卯时己卯时辛卯时癸卯时乙卯时 辰时7时—9时戊辰时庚辰时壬辰时甲辰时丙辰时 巳时9时—11时己巳时辛巳时癸巳时乙巳时丁巳时 午时11时—13时庚午时壬午时甲午时丙午时戊午时 未时13时—15时辛未时癸未时乙未时丁未时己未时 申时15时—17时壬申时甲申时丙申时戊申时庚申时 酉时17时—19时癸酉时乙酉时丁酉时己酉时辛酉时 戌时19时—21时甲戌时丙戌时戊戌时庚戌时壬戌时 亥时21时—23时乙亥时丁亥时己亥时辛亥时癸亥时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我把公式给你

日天干地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4C+[C/4]+[5y]+[y/4]+[3*(m+1)/5]+d-3
z=8C+[C/4]+[5y]+[y/4]+[3*(m+1)/5]+d+7+i
其中c是世纪数减1。奇数月 i=0,偶数月 i=6,年份前两位,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 ] 表示取整数。
1月和 2月按上一年的 13月和 14月来算,因此C和y也要按上一年的年份来取值。
g 除以 10 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 12 的余数是地支。

如果先求得了g,那么
z=g+4C+10+i(奇数月i=0,偶数月i=6)

如:
2009年7月16日
G=80+5+45+2+4+16-3=149 余数为 9,天干是「壬」
Z=149+80+10+0=239 余数为11,地支是「戌」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怎么计算年月日的?最浅显易懂的方式教给你



天干地支纪日纪时计算公式~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天干:年份÷1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3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得数即为地支顺序数-3。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   、天干地支纪月
干支纪月时,1月是寅月,依次下排。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月地支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G=4C+[C/4]+5y+[y/4]+[3*(M+1)/5]+d-3Z=8C+[C/4]+5y+[y/4]+[3*(M+1)/5]+d+7+i其中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计算时带[]的数表示取整。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G=4*20+[20/4]+5*06+[06/4]+[3*(4+1)/5]+1-3=197除以10余数为7,天干的第7位是‘庚’。Z=8*20+[20/4]+5*06+[06/4]+[3*(4+1)/5]+1+7+6=213除以12余数为9,地支的第9位是‘申’。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天干地支纪时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甲或己乙或庚丙或辛丁或壬戊或癸 子时23时—1时甲子时丙子时戊子时庚子时壬子时 丑时1时—3时乙丑时丁丑时己丑时辛丑时癸丑时 寅时3时—5时丙寅时戊寅时庚寅时壬寅时甲寅时 卯时5时—7时丁卯时己卯时辛卯时癸卯时乙卯时 辰时7时—9时戊辰时庚辰时壬辰时甲辰时丙辰时 巳时9时—11时己巳时辛巳时癸巳时乙巳时丁巳时 午时11时—13时庚午时壬午时甲午时丙午时戊午时 未时13时—15时辛未时癸未时乙未时丁未时己未时 申时15时—17时壬申时甲申时丙申时戊申时庚申时 酉时17时—19时癸酉时乙酉时丁酉时己酉时辛酉时 戌时19时—21时甲戌时丙戌时戊戌时庚戌时壬戌时 亥时21时—23时乙亥时丁亥时己亥时辛亥时癸亥时   

干支纪日与干支纪年的方法一样,每天用一对于支来表示,六十日为一周,循环记录。
干支纪日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发掘的殷代甲骨片上发现了完整的干支表,例如,甲骨文中有一条关于日食的记载,称:“癸酉贞日夕又(有)食佳若”,意思是癸酉日这天傍晚有日食。有人猜想这或许就是当时人们所使用的一种“日历”。
据考证,比较确切地知道,我国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使用于支连续纪日一直到清代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止),在这2600余年的漫长岁月中,既没有间断又没有发生错乱,这是世界上现今知道的最长的纪日史料。这一史料对于历史学,尤其是对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考证和研究,都是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因而我国保存下来的干支纪日资料,不仅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一份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夹瞿轰# 干支日的换算方法 -
(13412558659): 日干推算时需要一个参考的,比如某年元旦的干支,或其他一个日子的干支,因为一年365天,而干支60一轮回,所以每年的第一天干支都是变化的.其他的就好算了,看看需要计算的日子距离参考的日子几天,然后按60一轮回换算,再60天内...

#夹瞿轰# 怎么快速计算干支纪年,五秒之内知道答案!急求!!!!!!!! -
(13412558659): 直接查万年历 或自己计算 干支纪年法,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十大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十二地支: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

#夹瞿轰# 用(天干,地支)如何算年,月,日 -
(13412558659):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天干共十个字, 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共十二个字, 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都是传统用来编排次序的字组. 二者并行组合排列成天干地支表, 周而复始, 循环使用.干支历的纪年纪月法都同农历, 它的年、月、日都各以干支顺序排列、互不干扰,闰月也同农历.干支历中的节日, 三伏, 九九以及出梅、入梅等与人们生活及当时社会活动密切相关, 有的至今还为人们所用.

#夹瞿轰# 怎样用天干和地支计算时间的?
(13412558659):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

#夹瞿轰# 用天干地支怎麽推算每月日期 -
(13412558659): 干支纪月推算 一、月干的确定,按照年干起月干口诀——“五虎建元歌”: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年戊为头.丙辛之岁从庚算, 丁壬从壬正月求.戊癸甲寅建正月,十干年月顺行流. 其歌又曰: 甲己丙寅首,乙庚戊寅头.丙辛从庚寅, 丁...

#夹瞿轰# 关于中国历发,知道年月天干地支,如何推算日的天干地支,不要查万年历,可以推算吗? -
(13412558659):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四位年数前两位),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

#夹瞿轰# 天干地支纪日法怎么换算 -
(13412558659): ▲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公元前的年份则用58-“年份数除以60的余数”后计算)也可以天干:年份÷1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

#夹瞿轰# 天干地支纪年、月、日始于哪年?具体怎么搭配记算?
(13412558659):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

#夹瞿轰# 天干地支是怎么算的? -
(13412558659):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

#夹瞿轰# 天干地支怎么算啊?? -
(13412558659): 一.公元后的: 天干:甲4 乙5 丙6 丁7 戊8 己9 庚0 辛1 任2 癸3 如1894年末尾一个数是4就甲年,依此类推 地支:子4 丑5 寅6 卯7 辰8 巳9 午10和0 未11 申12 酉1 戌2 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