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象征,夸张的手法”指的是什么 藏戏中形象夸张的手法指的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藏戏》“象征,夸张的手法”指的是藏戏中的面具。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象征的手法,就是用具体的事务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思想感情。比如,藏戏中用白色面具代表纯洁,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夸张的手法,就是为了启发观众的想象力,用夸大的事务来表现。比如,藏戏中用半黑半白的面具形容两面三刀的性格,用青面獠牙的面具形容妖魔。

扩展资料:

《藏戏》: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还是从西藏高僧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历史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农民、工匠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藏戏的种子随之洒遍了雪域高原。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观众们惊叹道:莫不是阿吉拉姆下凡跳舞了吧!以后人们就将藏戏演出称为“阿吉拉姆”。

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像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观众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靠“雄谢巴”的解说和艺人们的说唱来描述。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

在几百年的发展中,藏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程式:开场陈说藏戏历史以招徕观众,正戏表演故事的主要部分,结尾则具有庆贺演出成功之意。

藏戏艺人的唱腔、动作丰富多彩,不一而足。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唱腔来演唱,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舞蹈动作来表达,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戏班更是有各种风格的表演形式。观众在吃喝玩耍中看戏,一出戏演它个三五天毫不稀奇,大家随心所欲、优哉游哉,毫无倦意。
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参考资料:藏戏-百度百科



《藏戏》“象征,夸张的手法”指的是藏戏中的面具,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藏戏》这篇课文,介绍了藏戏这个剧种的发源,戏剧的表演形式程序等内容。其中有一部分介绍了藏戏中人物的“面具”。

文中说,“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温顺;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舞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性格;妖魔的面具是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具则是用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文中还说,“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藏戏的面具是一种“象征物”,面具的背后隐含着一定的象征意义。生活中,有很多背后隐含着一定意义的象征物。比如京剧的脸谱,再比如各大城市的“市花、市树”等等。

扩展资料: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作者马晨明(1977-),女,山东菏泽人。早年援藏,人民日报记者。现任教师。

马晨明同志作为首届省高等学校“育人奖”候选人的公示。作品:《金融时报》、《西藏采访笔记》、《藏戏》。作品《藏戏》入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第七课。

《藏戏》这篇课文是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里的一章,主要介绍了藏戏的来历以及藏戏的三个特点。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写作形式新颖,在《藏戏》中用三段疑问句开头,引人入胜。



《藏戏》“象征,夸张的手法”指的是藏戏中的面具。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扩展资料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

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戏》“象征,夸张的手法”指的是藏戏中的面具.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藏戏》“象征,夸张的手法”指的是藏戏中的面具.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藏戏 中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象征和夸张是什么意思~

象征的手法,就是用具体的事务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思想感情。比如,藏戏中用白色面具代表纯洁,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夸张的手法,就是为了启发观众的想象力,用夸大的事务来表现。比如,藏戏中用半黑半白的面具形容两面三刀的性格,用青面獠牙的面具形容妖魔。

是指拟人,打比方.举例子.排比等。(绝对正确,因为我做过。)


#史南妍# 仿照例句说说藏戏面具运用的象征、夸张的手法.如藏戏中用白色面具代表纯洁,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 -
(18438972614): 藏戏队演员,拉萨雪拉姆藏戏表演的,一般做起来也比较简单,除了戴口罩,另一种是用红色油脂,没有复杂的Facebook的面.从面膜的形状和色调的性格善良与邪恶,忠诚,强奸之间的差异. 好面膜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 王面具红色,红色代表威严; 公主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活佛面具黄色,黄色代表吉祥; 巫婆面具是半黑半白,像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恶魔面具的大牙齿的压迫和恐怖; 村民用白色面具的老人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挖一个洞在憨厚的显示.

#史南妍# 课文藏戏词语解释 -
(18438972614): 现代·马晨明《藏戏》词语解释:1、阿吉拉姆:藏语,意为仙女姐妹.2、雄谢巴:藏戏中专门的剧情介绍人,在幕间作简要介绍.3、随心所欲:谓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想怎么做就怎么做.4、优哉游哉:意为悠闲的样子.指生活悠闲...

#史南妍# 《藏戏》有那些修辞手法 -
(18438972614): 问题:《藏戏》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这三段文字在课文中的作用? 答案:运用了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 作用:先声夺人, 提出疑问, 设置悬念, 吸引读者; 同时为下文详细介绍“戴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这些特点埋下伏笔;

#史南妍# 藏戏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得以保留. -
(18438972614): 用因为所以

#史南妍# 《藏戏》马晨明 课文重点句子解析 - 作业帮
(18438972614):[答案] 对句子的理解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课文开篇的表达方法新颖独特,用反问句的形式先声夺人,强... ④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为什么得以保留?这个句子...

#史南妍# 藏戏课文理解 -
(18438972614): 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按说明事...

#史南妍# 《藏戏》这一课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藏戏是怎样形成的? -
(18438972614):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藏戏》这一课运用了【比喻、反问、象征、夸张】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藏戏是【因为唐东布杰要为人们修桥,结识七位仙女到处演出,劝人行善积的时候形成的.】

#史南妍# 《藏戏》课文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
(18438972614): 表达方法:反问,排比,夸张,象征,比喻等.《藏戏》作者马晨明,文章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的描写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形成过程以及鲜明的颜色,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史南妍# 《藏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18438972614): 一二三段是反问,比喻 在第五段,九到十五是夸张和象征,我就找到了这些.

#史南妍#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藏戏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分明.【关联词连句】 -
(18438972614): 这个句子应该是因果关系,面具用了夸张的手法才使人物的形象突出,性格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