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逊理论是什么?? 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汤逊理论即汤逊放电,以电子碰撞电离为主,电子崩中电子数目小于10的8次方。电子碰撞电离放电机理认为,受外界因素的作用,在气体间隙中存在自由电子。

部分理论解释:

以电子碰撞电离为主,电子崩中电子数目小于10的8次方。电子碰撞电离放电机理认为,受外界因素的作用,在气体间隙中存在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在电场中被加速,并在运动过程中不断与气体原子或分子发生碰撞;

当电子获得电场提供的足够动能时,就会使气体原子产生碰撞电离,形成新的自由电子和正离子。这些新产生的电子和原有电子又从电场中获得能量,并继续碰撞其它气体原子,又可能激发出新的自由电子。

扩展资料:

基本信息:

中文名:汤逊放电

外文名:Townsend discharge

提出:汤逊

学科:物理

特点:放电量小、放电次数多

适用范围:汤逊理论是在低气压、短气隙的条件下[pd<26.66kPa·cm(200mmHg·cm)]在放电实验的基础上建立的。气隙过小或者过大,放电机理将出现变化,汤逊理论将不再适用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汤逊放电



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 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所 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

电子崩和阴极的r过程作为气体自持放电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汤逊理论和流注理论~

汤逊理论

当外施电压足够高时,一个电子从阴极出发向阳极运动,由于碰撞游离形成电子崩,因碰撞游离而产生的新的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极的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自持放电的条件为。这就是汤逊放电理论的叙述过程。

详细:http://baike.soso.com/v47009779.htm

流注理论

关于气体电击穿机理的一种理论。由R.瑞特与J.M.米克于1937年提出。汤森理论奠定了气体放电的理论基础,但是随着气体放电研究的发展,有些现象只由汤森理论难以解释,例如放电发展的速度比碰撞电离快,放电通道是不均匀的而呈折线形状,因此需要寻求其他理论。流注理论就是在总结这些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形成的。

详细: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FbIhrjEDzH4SsihsJOO6tf94tB5GPHaPx_yeAirlpdAVkEHodANiweWALbh83pv-xD1uY6iRvPcqA-pbWYsyK

当外施电压足够高时,一个电子从阴极出发向阳极运动,由于碰撞游离形成电子崩,则到达阳极并进入阳极的电子数为eas个(α为一个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移动单位行程所发生的碰撞游离数;s为间隙距离)。因碰撞游离而产生的新的电子数或正离子数为(eas-1)个。这些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并撞击阴极.若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能从阴极表面释放r个(r为正离子的表面游离系数)有效电子,则(eas-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至少能从阴极表面释放出一个有效电子,以弥补原来那个产生电子崩并进入阳极的电子,则放电达到自持放电。即汤逊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可表达为r(eas-1)=1。


#澹奔颜# 高电压技术(高起专)
(13313586780): 1.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有_电子位移极化_、离子位移极化_、转向极化、空间电荷极化_.2.电介质的电导是_离子电导,金属的电导是电子电导.3.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有电晕放电、辉光放电、电弧放电、火花放电.4.影响固体介质击穿电压的...

#澹奔颜# 衡量输电线路耐雷性能的指标是什么 -
(13313586780): 衡量输电线路耐雷性能的指标是反击耐雷水平 一般35kV单回路线路24~36kA,66kV单回路线路31~47kA,110kV单回路线路56~68kA,220kV单回路线路87~96kA,330kV单回路线路120~151kA,500kV单回路线路158~177kA,750kV单回路线路208~232kA 一般110kV双回路线路50~61kA,220kV双回路线路79~92kA,330kV双回路线路108~137kA,500kV双回路线路142~162kA,750kV双回路线路192~224kA 反击耐雷水平数值越高,说明耐雷性能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