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最后的那首诗? 巜滕王阁序》最有名的诗句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滕王阁-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序》最后一句诗是什么~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日映射下的彩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作者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广为传唱。

扩展资料: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赏析
本句首先,对仗工整,几近“工对”。上句的“落霞”、“孤鹜”与下句的“秋水”、“长天”都是名词性短语,对仗考究。而更绝地是,上下句中又各自成对,也就是格律上要求较高的“句中自对”:“落霞”可对“孤鹜”,“秋水”正对“长天”。
当然,在大唐律诗的王国里,这些都不算什么,如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等都是句中自对。
不同的是杜甫这句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都是主谓短语,且直接连缀成句不用虚词。
其次,上句写动,霞、鹜“齐飞”;下句写静,水、天“一色”。一动一静,以动衬静。上句侧重于目随景而动,突出景物神态;下句侧重于心因景而静,突出景物色彩。画面和谐,美不胜收。
再次,巧化成句,别出新意。王应麟《困学记闻》卷十七:“庾信《马射赋》云》:‘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王勃仿其语。如果我们从对仗的角度去比较王勃与庾信彼此文句的优劣,会发现王句的长处恰在于上下句都能“句中自对”,而庾句则不能。
最后,如果“落霞”是指真正的彩霞而不是指一种鸟(形如鹦哥)的话(据上引朱东润书,同页),那么便有一个好处:点线面结合。孤鹜尽管不一定只有一只,但总之是不会太多的几点;
落霞也只能是天边的一线或一小片(位于西天)而非满天;而秋水与长天却是地道的一个广阔的面了,由此,点线面巧妙结合,写景极富层次性。
本句首先是色彩美。夕阳之下,晚霞绚烂耀眼,而鹜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鹜近乎一个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边半个天空,尚在碧空显露,碧空相对于落霞光度稍逊,但相对于孤鹜来说却较亮,它们——孤鹜、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对比——孤鹜的影子更加深暗。
晚霞和碧空则更加灿烂。孤鹜的颜色以绿、褐、紫等为主,属于冷色,而且它们之间是补色关系。晚霞的背景是晴空,它是蓝宝石色的,和晚霞的颜色也是互补色的。我们知道,当互为补色的两种颜色相邻时,能构成最强的对比。
在效果上,能使双方达到最大的鲜明度。王勃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对比,使整个图案显得格外地鲜明而美丽。 其次是动态美。孤鹜是在“飞”的,云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动的。秋水虽然平静,但并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面上不会死气沉沉。
微风过处,秋水上会不断地泛起涟漪,涟漪过处,水面上倒映着的景物被荡开后,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鱼虾等等。这分明是一幅流动着的美丽图画。
其三是虚实美。碧空高深无比,红霞稍低些,而孤鹜又更低,这就有了三个层次,而它们下边又有秋水。秋天的水是宁静的,当“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时,天上的画卷自然地映在水中,所谓“天光云影共徘徊”,水中又有了三个层次。
而且,在天上越高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就越深。这就构成了实景与虚景的对比。况且微风过处,秋水泛起涟漪,平滑如镜的水面上倒映着的景物会被荡开,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这和水面上的映像同样构成了一种虚实之美。
其四是立体空间美。“秋水共长天一色”,在天边,天空和水面这两个本来并不相交的平面经过持续的变 形相交了,这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并能使人感到整个画面具有三维立体空间的真实感。不仅如此,“秋水共长天一色”把人们的视线引到水天相接之处。
这是人们视线所能达到的最远的地方。而“落霞与孤鹜齐飞”又把人们的视线引到天顶,这是人们视野中最高之处。这一景象又映在秋水中,使具有最大高度的景物又有了最大的深度。有远有高有深,境界开阔,给人一种强烈的立体美。
其五是引人遐思的想象之美。此句中,鸟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云霞则是无生命的,这里,后者成了前者活动的背景,而前者则是后者中一个有情感、有意志的动点,令人想到有生和无生;晚霞长空亘古常存,而孤鹜则只是一个匆匆过客,给人一种永恒和短暂的感触。
“孤”鹜与“落”霞齐飞,一只“孤”鹜,缘何而孤?飞向那里?……令人顿生情思;“秋水共长天一色”,远方水天相接之处,茫茫缈缈,那里是王勃的心绪所在?那里景色又如何?……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宣呢蚂# 传说,唐代文学家王勃到南昌,赶上都督阎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写成《滕王阁序》.最后写了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 - 作业帮
(13012861183):[答案] 水和独用得都不好,因为江已有水的意思,自已有独的意思,填上后虽顺畅却重复且无用;而空字则能增添历史兴亡之感,比水或独都妙. 仿头两句诗意:佛悠闲信步般缓缓飘荡的白云映在谭中,倒影也同样懒洋洋的移动,日头渐渐向西;事物更替...

#宣呢蚂# 滕王阁序的一点疑问 -
(13012861183): 序是记录时间地点一票人聚会,风雅了一下,写点诗啊什么的,后面就是写的诗,恩恩...比如<<兰亭集序>> 至于<<滕王阁序>>就是王勃在那么一个聚会上写的,意思是我抛砖引玉哈,先写个序再带头写个诗,大家"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不幸的是他抛的这个砖比玉还玉,太好了,太出采了.就是这个样子 这是他写完序后写的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宣呢蚂# 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名句到底是名句,反复吟诵都不会烦! - 作业帮
(13012861183):[答案] 滕王阁序 (唐)王勃 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绝,写的是汉文帝召回被贬往长沙的贾谊,与之宣室夜对的一事. 诗的第一句从正面着笔,写文帝求贤而至“访逐臣”,仿佛热烈颂扬文帝的求贤若渴和虚怀若谷;次句的“才调”,兼指才能与风调...

#宣呢蚂# 一个人处境越是困难就越是坚韧不拔越是不丢失高远之志的名言警句怎么说? -
(13012861183):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意思是:一个人处境越是艰难,就越是坚忍不拔,越是不丢失高远之志.这句话出自《滕王阁序》.《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于元代元二年(675)所作的一篇骈文.文经洪州地势,人才入宴;写雄伟的滕王亭...

#宣呢蚂# 求,王勃《滕王阁》的诗歌鉴赏,从表意合深层意义,要求300多字 - 作业帮
(13012861183):[答案] 滕 王 阁 唐·王 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摆.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鉴赏: 《滕王阁》诗,是《滕王阁序》的结尾.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曾高度评价说 :...

#宣呢蚂# 滕王阁序最后一句话有争议吗北京出版社高中选修3的书上最后一句是“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但是滕王阁卖的扇子和竹简上的滕王阁序都是到“一... - 作业帮
(13012861183):[答案]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存在,无争议

#宣呢蚂# 求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意思是什么?各位高手请指点 -
(13012861183): 意思是:南浦轻云早晨掠过滕王阁的画栋,西山烟雨傍晚卷起滕王阁的珠帘. 出自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的骈文《滕王阁序》,原文选段: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

#宣呢蚂# 谁知道<<滕王阁序>>中的那首诗?
(13012861183): 《腾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槛外长江空自流,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 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宣呢蚂# 《滕王阁诗》最后一句中的“槛”字怎么读? -
(13012861183): 槛 jiàn 泛指栏杆 [balustrade]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序》

#宣呢蚂# 秋水共海天一色,这句出自哪首诗 -
(13012861183): 原文句子应该是“秋水共长天一色”,不是“海天”,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译文:阳光映射下的彩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碧绿,同长天相连,天空映在水中,水天一色. 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