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这句话怎么翻译?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的翻译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翻译: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出自: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原文选段: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释义: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嗟夫:唉。尝,曾经。求,探求。之,的。心,思想感情(心思)。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

扩展资料

主题思想:

这篇记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作者成就:

为了团结亲属和族人,范仲淹出资为家乡苏州的族人设立义庄、义田。义庄供给义米,救济贫穷族人,并为科举考生提供资助,期待他们出仕后回馈同族。若族人任官,则停止供给义米。

受范仲淹影响,其好友李师中也买田数千亩,设立义庄周济宗族中的穷人。范氏义庄的出现,象征中国宗族组织的诞生,影响深远。

皇祐元年(1049年),范仲淹在知杭州期间,出资购买良田千亩,设立范氏义庄(在今苏州范庄前景范中学),用以资助范氏族人。

范仲淹的诗意淳语真,艺术手法多样,以清为美的特点尤为突出,以文为诗、议论化的倾向非常明显,同时注意白描手法和叠字的运用,与当时的白体、晚唐体及西昆体相比,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面貌,成为宋初诗歌由唐音向宋调转变的重要一环。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和《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两词,读史、咏风景,题材宽泛,与艳情无关,与北宋前期词坛的创作风格合拍,表现了从晚唐五代至北宋前期歌坛衰变的一个过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翻译:我曾经探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
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
人生追求: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这句话怎么翻译?~

(1)翻译: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出自:范仲淹 《岳阳楼记》
(3)《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扩展资料:
(1)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2)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岳阳楼记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燕耐喻# 1.(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 - 作业帮
(19862051879):[答案] 2.行在此而意在彼 3.甲文议论,乙文记叙.甲文表达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乙文表达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4.甲文以天下为己任,心怀天下的抱负,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乙文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

#燕耐喻# 【甲】 嗟夫!予尝 求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 - 作业帮
(19862051879):[答案] 1 .( 1 )探求 ( 2 )归依 ( 3 )因此,所以 ( 4 )任用,选拔 2 .( 1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

#燕耐喻# 《岳阳楼记》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 - 作业帮
(19862051879):[答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是我们老师说的.

#燕耐喻# 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 - 作业帮
(19862051879):[答案] 1、疑问代词(1)单独用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 “哉”“也”.译作“为什么”“什么原因”.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2)用作前置的...

#燕耐喻# 岳阳楼记赏析 -
(19862051879): 岳阳楼记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

#燕耐喻#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 - 作业帮
(19862051879):[答案] 首先这段文字并不是描写了一种景象.它抒发了作者的阔达胸襟和远大政治抱负. 如果非得用概括,那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燕耐喻# 《岳阳楼记》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 作业帮
(19862051879):[答案] 感叹忧国忧民的人太少,表达对朋友的劝勉之意 ,暗示自己想成为古仁人那样的人

#燕耐喻# 岳阳楼记(选段)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 作业帮
(19862051879):[选项] A. 课文《岳阳搂记》选自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 B. 文段“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 C. 作者在文段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类的人. D. 范仲淹在友人重修岳阳楼之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燕耐喻# 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作业帮
(19862051879):[选项] A.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B.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微斯人,吾谁与归? D.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燕耐喻# 关于《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几个问题( 一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 作业帮
(19862051879):[答案] (一)我也选C,很明显的设问句.(二)1"临"是靠近\到的意思2四个"也"都是句末语气词,表肯定或判断3四幅画面:一滁人游玩的画面,二太守宴饮的场面,三众人欢乐的场面四太守醉倒的场面 全段核心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