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一课时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在忙碌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中的第一课时时常被人们忽略。不管是观摩课、竞赛课还是评优课,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教学研究人员、专家或学者也很少针对第一课时进行分析研究,很少对我们第一线的老师作具体的点评。而我们一线的老师,拿到一篇课文后,也只是钻研如何把握教材,如何设计精彩的环节,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至于教学第一课时,我们总是用一成不变的模式。很少花心思去想。
  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能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为学生深入感悟文本铺平道路,能为形成第二、第三课时的精彩蓄积力量。因此,老师应关注第一课时,让学生走好重要的第一步。
  
  一、激趣导入,让学生期待文本
  
  第一课时,是学生和文本的第一次接触。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文本产生热切的期待,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效果。所以,在第一课时的导入中,老师应结合本文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低年级的课文《郊游》时,老师创设了“一起去郊游”的情境。他带领小朋友手拉着手唱《郊游》的歌曲,并利用课件展示秋天郊外的美景图片,一下就把学生置身于秋天的郊外,也让学生对《郊游》这篇课文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
  又如在教学中年级的课文《番茄太阳》时,老师在课题《番茄太阳》上下文章,让学生对“番茄”和“太阳”产生丰富的想象,谈谈两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学生都带着一份期待去阅读,去发现,去想象。
  
  二、扎实训练,让学生读通文本
  
  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通不开讲”,就是指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所以,在第一课时中,我们一般都会设计读的环节,读生字,读词语,读句子,读课文,但往往为读而读,读得机械,读得乏味。在有些课堂中,“读”成了个别朗读水平优秀学生的展示,更多的学生则成了旁听者,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读”真正落实呢?
  一位导师在《花瓣飘香》一课中,设计了“读字—读词——读句”的教学环节。由字到词,又由词到句,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读好字词的基础上读好句子,再到句子中去理解词语。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培养了语感,在无形中了解了字、词、句之间的密切关系,也让学生接触了课文的主要片段,为第二课时中更好地体会感陪词句做好了铺垫。这样扎实有效的训练,避免了“走过场”的弊端,才能让学生读得到位,真正做到读通课文。
  在这堂课中,老师还把全班同学分成了若干个小组,在自由读课文的环节中,老师首先给学生明确阅读要求。然后采取了小组自由分工的方法进行朗读。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接下来的朗读环节中,老师采用比赛的方式让每一个小组都有参与的机会,这样全员参与的朗读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避免了“少数朗读多数旁听”的弊端,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读得通透。
  
  三、抛下话题,让学生细读文本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会引起人无限的遐想,给人更多的艺术享受。语文第一课时在结课时,教师或简要阐述或引导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突出重点,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在高潮处,在疑难处,在矛盾处戛然而止,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起学生细读文本的欲望,为第二、第三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蓄足气势,达成沟联,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思无限的艺术效果。
  如《花瓣飘香》一课,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学中,老师可让学生针对课文题目进行提问,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提了很多问题后,老师才抛出了三个重点问题:“题目为什么用‘花瓣飘香’?”“香仅指月季花的香味吗?”“花瓣上凝聚着什么?”这样,既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起学生细读的欲望,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打下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首先,教师作为引导者,课前要指导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可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查资料;然后,要求学生列出回答问题的发言提纲,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查找资料的结果,共享资源,但要防止学生养成过分依赖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质疑。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创新实践。教师要求学生自主课文练习。教师让学生学完一课后,自拟练习。一般来说,学生自拟练习总是会出一些自己理解或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比如优等生会出一些带有思考性、创造性方面的题目,中等生一般是根据教材内容,在自己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出一些变换角度综合性的题目,而后进生大都是基础知识方面的有关字词句的题目。教师还可根据教学要求精挑汇编,全面联系,这样的课堂练习尝试,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了有关知识,培养了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了满足,促进了学生去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一、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被老师牵着走”的做法,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动起来,教师就要学会适时放权,让学生在已习惯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究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要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根据学生需要,变换教学策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动起来,互动起来,主动起来。如适当地让学生画一画(《詹天佑》)、做一做(《捞铁牛》)等,让每一个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觉得自己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他们表达思想的平台。
二、巧妙合作,攻克文本难点。
自主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可以引导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遇见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组织学生集中在一个小组中尝试解决。引导学生提出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同时,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
这种合作探究的关键是教师要组织课堂讨论,讨论的主题要明确,留给学生准备的时间要充分,注意气氛的和谐,绝不走过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组织小组讨论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要求:
(1)默读课文,请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并提出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
(2)四人小组讨论时,由组长主持。组员依次读出所画句子并提出问题。
(3)组员筛选几个有学习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做好记录。
(4)讨论结束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报本组重点讨论的问题、讨论的结果。
这样引导,既帮助学生建立了讨论的规则和秩序,又活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气氛,整个过程在问、想、议、悟的过程中进行,学生能携手解决自主学习中所碰到的难点。
三、注重引导,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而让学生有法可循,有一定的学习方向,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才更强。
1.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如生字学习中,一些字形的识记是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形象地记忆。如《乌鸦喝水》一课,学生经过思考,对“乌”和“鸟”是这样记忆的:“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至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2.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感悟就是一种文本对话的形式。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的是“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体验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呢?教师可以通过美丽的景色的录像展示等课程资源的利用,设计情景,再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美丽的家乡。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实现了情感教学目标。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生活与语文的联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语文离自己的生活其实很近。这样,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学习。可以借助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品、实物、图片等让学生形象识字。还可以组织学生搜集广告语、对联、报刊病句、荧屏错别字等。学生感受到语文实践的无限乐趣,不再觉得学习语文是枯燥的。
四、及时激励,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欲望。
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如在教学《妈妈的账单》时,我提出一个问题:“读了妈妈写给小彼得的账单后,你想说什么?”一名平时不好学但很聪明的男生也举起了手,教师点名后,他回答:“刚才你说账单是指记录资金出入,可妈妈写给小彼得的账单里怎么都是‘0芬尼’呢?没有出也没有入,这张账单怎么是这样的?”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我立即抓住了这个契机,进行了表扬:“你很了不起,你给大家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既然你能想出它,相信你一定能找到其中的答案。”听了这番话,他情不自禁地再次投入到文本之中。我还将这个问题放在这堂课非常重要的位置,让全班同学共同探索答案,经过合作讨论之后,学生回答精彩极了,有的说:“比起小彼得写给妈妈的账单,它还真算不上账单,妈妈其实根本没想让小彼得还钱。”有的说:“妈妈写这些0,是为了让小彼得自己去想其中的原因。”刚才那个男生的回答更加精彩:“我觉得妈妈账单中的两个‘10年’与这些‘0芬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体现了母爱的无私和无价”。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用了成功激励的方法,及时地激励了这位学生,让他的学习欲望得到了增强。


#云栏顾#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5911689624): 新课程一个特征就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自主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而不是以往那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方式和内容. 在语...

#云栏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15911689624): 自学是一种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能力.“授之一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以便他们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能够汲取更多的营养,开拓他们...

#云栏顾#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15911689624): 对每一篇课文来说,一可以让学生自己查字典词典,解决生字词的问题;二采取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主题;三设置小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理出答案;四各组交流答案,相互补充;五是教师归纳整理重难点问题,补充讲解.对每位学生来说,可根据学生情况制定一系列任务体系,在每一体系下制定具体目标任务,然后按部就班地实施.如培养阅读能力的任务体系,可具体制定出相应目标任务:第一星期训练有声朗读,第二星期训练默读,第三星期训练阅读速度等等

#云栏顾#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引导学生 自主参与
(15911689624): 先给学生订点课外辅导书,例如英才教程、教材解析之类的,先让学生从辅导上去找可利用的资源,让学生做到有的说.锻炼一段时间后,让学生离开辅导说,逐渐地去自己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探讨,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有所收获,也会意识到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好处.

#云栏顾#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15911689624): 学好语文,最基本的要学会听课,掌握老师要求的知识点.同时,学习要有计划,计划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要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写作能力差,就一周写一篇作文,如果阅读差就一天练习一篇阅读理解,如果基础...

#云栏顾#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
(15911689624):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 式.顾名思义,它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 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的具...

#云栏顾# 如何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
(15911689624): 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它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究,去再创造有关知识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云栏顾#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1591168962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

#云栏顾# 谁知道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5911689624): 它强调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一...

#云栏顾# 如何指导学生自学? -
(15911689624): 锻炼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平时安排好课前预习,学后复习计划,可以检查预习复习情况.时间长了养成习惯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