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前一句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前一句是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拓展资料

一、全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唐 ·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二、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三、赏析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第二节五句。这是前一节的发展,也是对前一节的补充。前节写“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是不是还有落在平地上可以收回的呢?有的,然而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无力”五字宜着眼。如果诗人不是“老无力”,而是年当壮健有气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

四、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作品原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hè)。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è)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gān)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ā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shà)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加黑为重点字)

(1)此诗为叙事体。歌行体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体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但极富韵律,朗朗上口,略求押韵而不无顿句,是古代诗文中极有特色的一类。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诗中的茅屋指:草堂。

(2)秋高:秋深。

(3)怒号:大声吼叫。号(háo):号叫

(4)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三,不定词,表示多。

(5)挂罥(juàn):挂着,挂住,缠绕。罥,挂。

(6)长(cháng):高。

(7)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坳,水边低地。

(8)老无力:年老体弱。

(9)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忍能,忍心如此。对面,当面。为,做。

(10)入竹去:进入竹林。

(11)呼不得:喝止不住;大声呼喊,未能制止。

(12)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13)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为押韵念hè):指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渐近。

(14)布衾(qīn):棉被。衾:被子。

(15)娇儿恶卧踏里裂:指儿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坏了。恶卧,睡相不好。裂:使动用法,使‥‥‥裂。

(16)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17)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向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wéi)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qǐng)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sā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shà)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此诗为叙事体。歌行体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体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但极富韵律,朗朗上口,略求押韵而不无顿句,是古代诗文中极有特色的一类。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诗中的茅屋指:草堂。   (2)秋高:秋深。号(háo):号叫   (3)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三,不定词,表示多。   (4)挂罥(juàn):挂着,挂住,缠绕。罥,挂。   (5)长:高。   (6)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坳,水边低地。   (7)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忍能,忍心如此。对面,当面。为,做。   (8)入竹去:进入竹林。   (9)呼不得:喝止不住。   (10)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11)秋天漠漠向昏黑(hēi)( 也有版本作"hè”):指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渐近。   (12)布衾(qīn):棉被。   (13)娇儿恶卧踏里裂:指儿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坏了。恶卧,睡相不好。   (14)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15)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向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16)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17)何由彻:意思是,如何才能熬到天亮呢?彻,通,这里指结束,完结的意思。   (18)安得:如何能得到。   (19) 广厦(shà) :宽敞的大屋。   (20)大庇(bì):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蔽、掩蔽。   (21)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   (22)突兀(wù):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   (23)见(xiàn):通“现”,出现。
作品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这样狠心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不能呼喝,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不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眠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儿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着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关于这个问题,答案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出自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怎么能。庇,庇护。寒士,指无房可住之人。俱,都。欢颜,高兴。此是诗人在自己的茅屋顶被风刮走之时写下的祈愿文字,但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全天下的寒士。

儒家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而诗人的思想境界则明显高于此,可谓真正体现了一个封建士大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思想境界。正因为如此,这两句才感动了千百年来无数的中国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意思?~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意思是: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
原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唐 ]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赏析: 
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真实的记录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末段忽生异境,以切身的体验,推己及人,进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这种非现实的幻想建立在诗人许身社稷,饥溺为怀的思想基础上;而博大胸怀之表现,则使作品放射出积极的浪漫主义光辉。全诗语言极其质朴而意象峥嵘,略无经营而波澜叠出,盖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

扩展资料: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杜甫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前一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
出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好,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樊潘贤#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前一句) - 作业帮
(13422422040):[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樊潘贤#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发了诗人怎样的 -
(13422422040): 一、诗人要的是解除广大“寒士”的这种痛苦,而不是他自己一个人.只要千百万寒士实现大庇的愿望,解除痛苦,尽欢颜,自己甘心在破屋中受冻,死也瞑目,这是多么可贵的一种忘我为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宽广的胸襟! 表达了诗人博大...

#樊潘贤#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意思和下一句是什么? -
(13422422040): 安得广厦千万间是汉语词语,释义是有很多宽敞的屋子.形容受到保护.出于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中文名安得广厦千万间拼音ān dé guǎng shà qiān wàn jiān释义怎样才...

#樊潘贤# 唐诗中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语境意思相近的一句,作者是谁? -
(13422422040):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心念黎民苍生的胸怀,语意相近者可以选 “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天下之乐而乐”

#樊潘贤#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地寒士俱欢颜,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
(13422422040):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 作者: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

#樊潘贤#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本句赏析 -
(13422422040): 突然,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这时,理想战胜了现实,意志战胜了叹息.虽然他现在缺少“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住所,但是,如果眼前突现这样的房屋,能够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呢?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就像他在兵荒马乱中写“三吏”“三别”一样.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正因为有了现实的触动,有了内心的渴望,诗句才能这样不假修饰,从胸臆中自然涌现.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樊潘贤# 唐诗中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语境意思相近的一句,作者是谁?
(13422422040):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表现了诗人心念黎民苍生的胸怀,语意相近者可以选 “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天下之乐而乐”

#樊潘贤# 大僻天下寒士俱欢颜怎么读? -
(13422422040):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 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杜甫《茅屋为秋凤所破歌》) 大僻天下/寒士俱欢颜

#樊潘贤# 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千古名句 -
(13422422040): 字面意思是: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第二年八月,...

#樊潘贤# 诗“安得广厦千万间”下一句诗是?
(13422422040):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