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悲愤为力量 化干戈为玉帛"这句话出自哪里,谁说的? 化腐朽为神奇/下一句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化干戈为玉帛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仞)高的城池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上万。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变争斗为友好。

(出自《淮南子·原道训》)

[原文] 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至于"化悲愤为力量"好象是现代人说的, 没有明确的出处

化悲愤为食量的下一句是化什么为什么人们常说的,忘~

我只听过化干戈为玉帛,不过”化……为……“这个不是固定语句,随你高兴为动力为力气都可以,就是化力气为浆糊都可以:-D

《庄子 知北游》:“是其所美者为神奇,所恶者为腐朽。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化腐朽为神奇”最早出自这里


#法新念# 用一句巧妙的语言化干戈为玉帛的作文 -
(15961824355): 化干戈为玉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深刻的说出了宽容的力量. 在美妙的大自然中,在生生不息的生物圈里,一切都是美好的,因为他们拥有了宽容. 大海对大江是宽容的,所以它壮大了;大江对大河是宽容的,所以它壮大了;...

#法新念# 有关于化敌为友的名言和句子. -
(15961824355): 不计前嫌.抛弃前嫌.握手言和.化剑为犁.铸剑为犁.分化瓦解.攻心为上.统一战线.为我所用.和平发展为重. 向前看.七擒七纵.以理服人.相见一笑泯恩仇.以大局为重.度尽劫波是兄弟.化干戈为玉帛.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求大同存小异.多修路多种树.

#法新念# 古代奥运会给人类留下了什么文化遗产? -
(15961824355): 古代奥运会虽然衰亡了,但它给人类社会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在世界体育史上有浣的影响,具体表现在:(1)积累了丰富的体育教育经验希腊文物管理局总监尼科斯·亚罗尔斯在《古希腊的体育教育》一文中说:“奥林匹亚的神祗们不仅...

#法新念# 瀑布 李忱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有谁会,小女子感激不尽, - 作业帮
(15961824355):[答案] 李忱《瀑布联句》诗歌鉴赏 -------------------------------------------------------------------------------- 作者: 来源:互联网 更新日期:2005... 惟其如此,它才能化为崖前瀑布,而且最终要东归大海.由于第三句的回旋,末句更有冲决的力量.“岂能”与“终归”前后...

#法新念# 急需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点……本人现在急需人教版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中第一、二、三单元(即第一课至第七课)中必考知识点…一定要是课本原文... - 作业帮
(15961824355):[答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体味文化 1、文化万花筒: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2、文... 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获得的. 3、文化的力量:A、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

#法新念# 从汤显祖写"牡丹亭题词"的内容看,"?
(15961824355): 创作方法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派三种 第七章 汤显祖 汤显祖说“一生'四梦... 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

#法新念# 求篇作文 生活中常常出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场面但只要人们能够互相谅解互相帮助就会化干戈为玉帛变苦恼为欢 -
(1596182435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小学的生活就要结束了,回想起难忘的小学生活,真有点怀念.在我的小学生活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它们就像一个个贝壳一样.有的光彩夺目,有的暗然发黑. 快要离开我那宽敞明亮的教室了;快要离开风景如...

#法新念#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发生变化"对么? - 作业帮
(15961824355):[答案] 不对.分子的体积不会改变,发生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隙

#法新念# 《生命的化妆》什么事"生命的化妆"?你又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 作业帮
(15961824355):[答案] 生命的化妆是内在气质的改变启示---一个人真正的美是源自内在气质的动人,不在于外表.

#法新念#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
(15961824355): 讲的是宽容\共处\讲礼貌 六尺巷的故事应该是桐城人的骄傲,儿时在老家,夏季的晚上,一张小竹床,一家人或者几家找个风口,聚在一起,边纳凉边聊天,很是惬意,老人轻轻摇着蒲扇,为孙儿、孙女驱蚊送风,其乐融融,顽皮的孩子总会缠着大人讲故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知道很多的对联,历史、典故,包括六尺巷的故事:相传当年宰相张英邻家造房占张家三尺地基,张家人不服,修书一封到京城求宰相张英主持公道,张相爷看完书信回了一封信,内容: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书羞愧并按相爷之意退让三尺,邻家人见相爷家人如此胸怀,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巷,这段佳话也成桐城人以礼待人的一个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