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召二公和好如初是什么典故? 分手半年每天为她失眠,每天想着和好如初,是不是真的爱她?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二位忠臣,坦诚相见,共同为国家贡献力量。

召公的妒嫉和怀疑

召公名爽,是周王室的同姓亲戚,因他开始封的采邑在周畿内的召地,故称召公。召公历来担任太保之官,与太公、周公同为“三公”,是周王室的最高官职。周武王灭纣后,召公被封于北燕,建立燕国。召公命自己的长子到燕国去当国君,而本人则留在王室继续任太保,辅佐武王。

周公东征、平定东方的叛乱后,太公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并担任齐国国君,昔日朝廷的三公就剩下周公和召公两人。周公因成王年幼稚弱,主动为成王摄政,代理行使国王的职权,经常以“王”的身份发布文告和命令,引起了召公的妒嫉和怀疑。营建东都告一段落,周公和召公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于是,成王决定,周公和召公分别处理东西两边的事务:自陕以西,由召公主持管理;自陕以东,由周公主持管理。(所谓“陕”,即今河南西部的陕县。)召公长期留守宗周,周公长期留守成周。

开诚布公的诰词

矛盾似乎表面上得到解决,但一个国家两位最重要的辅佐,长期处于互相猜忌的状态,对于国家总是有害的。因此,周公旦主动给召公写了诰词,开诚布公,谈了自己的想法,以求得召公的谅解。周公首先谈了殷命的丧失和周命的来之不易。他说:“啊!由于做了许多不好的事情,天便降下丧亡大祸于殷,殷已经丧失了上天所赐予的天命。我们周国已经得到了这个天命,但我不敢说,我们的事业能永远沿着美好的前程发展下去。啊!你曾经说我能够担负起治理周国的重任,但我却不敢安于天命,不常常去考虑上天的威罚。现在我旦不能做别人的表率,只能以前人的光荣传统,来开导我们幼小的国王。天命是难于长久的,我们只有努力发扬文王的道德,上天才不会舍弃文王所受的天命。”

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

接着,周公谈了商朝时贤士辅佐商王而使商国延长的历史经验,他说:“我听说过去成汤既已接受上天的天命,便有个伊尹辅佐成汤。在太甲时有个保衡,太戌时又有伊陟和臣扈,还有巫成帮助殷王治理国家。祖乙时有个巫贤,武丁时有个甘盘。正因为有这些贤士帮助治理殷国,才使殷朝的统治经历许多年代。而殷国的后代继承人如纣,却蔑视上天的威严而招致灭亡。现在你能永远记住这个历史教训,我们就能有牢固的天命,以明智的措施治理我们这个新建的国家了。”

然后,周公又谈了文王、武王时辅佐的贤明,他说:“啊!过去为什么上天一再劝勉文王的品德,把治理天下的天命放在他身上?这是因为只有像文王这样有道德的人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同时也因为文王有虢叔、闳天、散宜生、泰颠、南宫括这些贤臣。如果没有这些贤臣奔走效劳,努力地宣扬教化,文王的美德便不能传播给国内人民。到武王时,这四人仍保持他们的禄位。后来武王奉天命征伐殷国,他们又都辅助武王奋勇杀敌,使武王成就大业。现在我旦好像前面有条大河,我和你先去涉渡。年幼的国王虽在位而幼稚无知,我们能够不担起自己的责任吗?努力去做犹恐不及,如果我们这些年长有德的人不能和睦团结,那我就不会听到凤凰的叫声,更何况知晓天命!”

心迹和愿望的表白

周公对召公的诰词,越说越激动。最后,周公向召公表白自己的心迹和愿望,他说:“啊,你现在应该看到这一点:我们从上天那里接受天命,虽然无限美好,但也有很大的艰难。希望你的心胸要宽阔,我不是为了后代子孙而迷恋禄位。啊,告诉你,我是非常相信你太保的。希望你能敬重地和我相处,看到殷国丧亡的大祸,长久思念着上天的威罚。我如果不是一片诚心,能够说这些话吗?我想问:‘除了我们二人,还有谁和你的品德相合?’你定会说:‘正是有我们二人在,上天才降下许多美好的事情。’啊!我们二人性情笃厚,合力辅佐国王,才使我们的事业达到今天这样美好的境地,才使四海之内,凡太阳所能照到的地方,无不恭敬顺服。我很不贤惠,说了这么许多话,因为我在忧虑天命和民心的不易保持,往后必须以恭敬的态度来治理国家。”

将相和好的千古佳话

这一篇诰词,心胸开阔,情意恳切,表现了一个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人的高尚品德。召公看了这篇诰词,为周公的献身精神所感动,消除了对周公的疑虑,并产生了尊敬和钦佩之情。周公这篇诰词,经后人整理,题名为“君爽”,收入《尚书》中。周公和召公由猜疑不和到真诚合作,是历史上千古传颂的佳话。



文景之治是什么典故?~

出于秦朝统治的残暴和秦末连年战争,西汉建国之初社会经济凋敝不堪,史载当时“白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汉高祖采用道家“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实行“与民休息”的无为政治。惠帝、吕后时期(前194—前180)丞相曹参沿袭萧何辅佐汉高祖的成规,“举事无所变更”。到了文帝、景帝时(前179—前141)继续“与民休息”,使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文景之治”。
刘恒,刘邦中子,高帝十年(前196)立为代王。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人平定诸吕叛乱后,为了恢复政治局面的稳定,宗室大臣们经过反复慎重谋议,决心迎立“仁孝宽厚”的代王为帝,是为汉文帝,“天下诸侯万民皆以为宜”,可谓是众望所归,刘恒在位凡二十三年。刘启(前189—前141)文帝太子。公元前157年即位,是为汉景帝,在位十六年。
汉文帝即位后,结束了诸吕篡权所造成的混乱状态,在高、惠着力恢复农业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基础上,采取“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的措施。
一、减免田租算赋。秦时,收大半之赋,文帝实行“减省租赋”。文帝前二年(前178)和前十二年曾两次实行减收“今年田租之半”,即由汉初的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从文帝十三年以后直到他死前的十一年间,又下诏完全免收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明文规定田租为三十税一,以后相沿不变。文帝时,算赋(人头税)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二、减轻徭役。文帝二年下诏“务省繇(同徭)费以便民”,把原为一年服役一个月,改为“三年而一事”。同年诏令列侯之国,因“列侯多居长安,邑远,吏卒给输费苦”,令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国,可减轻关东漕送京师之苦。又可减少地方徭役、卫卒。景帝二年(前155),又将秦时十七岁傅籍为公家服徭役的制度改为二十岁始傅(著于《汉律》的傅籍年龄为二十三岁,是武、昭时事)。
三、提倡节俭。史称“孝文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饰,无所增益”。“损食膳,不听乐”,,欲建一座露台,召来工匠估算,需用黄金一百斤。文帝认为“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遂取消营建计划。他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平时身着黑色厚缯,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四、重农抑商,人粟拜爵。文帝对发展农业生产非常重视,曾经多次发布诏令劝农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道民之路,在于务本”,“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治理国家没有比它更重要)。具体办法是“驱民地着”,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严格户籍制度,不许迁徙。同时实行贵粟政策来打击商人、高利贷者对农业经济的破坏。他接受政治家晁错“贵粟”的主张。为了提高谷价,不使谷贱伤农,晁错向文帝提出“人粟拜爵”的建议,准许富人(主要是商人)用粮食换取国家的爵位。晁错认为,这一办法实行后,边境和郡县的积粟(粮食储存)都可以得到充足保证,这样就有条件免除天下田租。人粟拜爵办法的实行,使农民的处境可以暂时得到改善。
五、平狱缓刑。在恢复经济的同时,“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施行“约法省禁”的政策,废除了一些沿袭秦律的严刑苛法。秦代法律规定,罪人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和子女都要连坐,重者处死,轻者没人为官奴婢,称为“收孥相坐律令”。文帝元年下诏废除。又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其少女缇萦上书曰:“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联接),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妾愿没人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文帝怜悲其意,下令废除黥、劓、刖,改用笞刑代替,景帝时又减轻笞刑。文帝时许多官吏断狱从轻,持政务在宽厚,但责大指,不求细苛,因此有“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措之风”,及“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同悦)喜”,“犯者寡”之说。
大猩猩六、改革吏治,任用贤良。文帝主张用廉者、长者为吏,从中央到地方,从大臣到一般官吏,多用长者廉者为吏。文帝时大胆起用有胆识、有能力的新人,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是对张释之、周亚夫的任用。张释之,初以赀为骑郎,十年不得调。后因论述“秦失汉兴”显出其政治见解;面折廷争,执法不阿显出其政治品德而受到文帝赏识,被提升至廷尉,成为“天下名臣”。而周亚夫,原为河内守,为防备匈奴被任命为将军驻军细柳。文帝劳军时,见其治军严明,赞叹为“真将军”,临终还对太子说“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不出文帝所料,景帝时吴楚七国叛乱,即由亚夫平定。文帝还广泛吸收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参与管理政事,他即位第二年,即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以后又诏举贤良文学士,并亲览对策。他还防止宠臣弄权和外戚掌权。他任用贤良这就改变了一代吏风,使他的各项措施得以顺利实施。
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户口繁殖如此迅速,而粮价亦大大降低,“谷至石数十钱,上下饶羡”。经过劳动人民几十年的辛勤劳动,到景帝末和武帝初,国家已较富庶,“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可见文帝、景帝在治理封建国家中是有业绩的。封建史家对此曾给予高度评价。司马迁说“文帝时,会天下新去汤火,人民乐业,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班固说“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风流笃厚,楚罔疏阔”。司马光说“是以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文、景时期的“与民休息”政策,其实质是为了保护地主阶级长治久安而采取的一种调节政策,是地主阶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农民实行的一种权宜之计,客观上却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农民进行生产的要求,因而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花镇情感导师:
你要尊重内心的声音,要正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如果你没有自己的主张,做任何事情都是不对的,无力的。
挽回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咨询师会结合系统和电话给你进行一对一指导你来完成情感成长计划,通过课程的学习,帮你提升自己处理感情的能力,沟通的能力,一步一步转变你在他心目中的形象。


#祖冒沿# 这样的朋友还值得去交回吗? -
(13893249255): 按你所说,如果B那些话不是出于朋友之间的玩笑的话,而是真的去计较你这些东西,那我给你一个答案,放弃吧,不值得,这样的朋友不是损友.大了不像小时候,人都会变的,继续跟他处下去,估计你会很...

#祖冒沿# 和好如什么的词语 -
(13893249255): 这个词语是:和好如初.解释:形容恢复到原来的友好关系.近义词:破镜重圆、言归于好.

#祖冒沿# 洛克王国消失的猫头鹰 -
(13893249255): 来到了商店街,和万事通对话!向他询问洛克王国消失的猫头鹰!和万事通对话,询问关于消失的猫头鹰!万事通给我们一个计算器的提示!然后来到跳跳集市,和罗伦斯对话!然后回到商店街,和万事通...

#祖冒沿# 和好如初的意思是什么
(13893249255): 恢复到之前的状态,恢复到以前和睦的状态

#祖冒沿# 破镜重圆是怎么回事? -
(13893249255): 解 释 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 出 处 宋·李致远《碧牡丹》:“破镜重圆,分钗合钿,重寻绣户珠箔.”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示 例 萧红《马伯乐》第二章:“他与太太的相见,好像是~似的,他是快乐的....

#祖冒沿# 将相和11 - 15的起因,经过,结果 -
(13893249255): 起因:蔺相如立功封官,廉颇不服气.结果:和好如初;三件事的总起因:秦国强大,以弱攻小.

#祖冒沿# 和好如初真的存在吗 -
(13893249255): 前几天一个朋友告诉我:她分手一段时间后,前男友来找她,想和好,但她感觉不会如初了,怎么才能让她被伤透的心再次爱上他? 和好很简单,但想和以前一样那时不可能的,就像打碎的玻璃,就算粘住了,还是有痕迹的.失而复得的我们...

#祖冒沿# 电视剧《红孩儿》的大结局是什么呢?牛魔王一家和好如初了吗?三头龙?
(13893249255): 红孩儿分集介绍第54集 路上铁扇和红孩儿遇上垂死的五尾狐从她的遗言中知道了三头龙的诡计决定要往小狐狸洞把三头龙的假面具拆穿万料不到这时三头龙竟带同众狐突...

#祖冒沿# 表示和好的成语 -
(13893249255): 百年好合 夫妻永远和好之意. 出处:《粉妆楼》第一回:“百年和合,千载团圆恭喜!” 啖以重利 啖:吃,引诱;重:大、厚;利:利益、好处.用优厚的利益和好处引诱或收买人. 出处:《史记·高祖纪》:“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

#祖冒沿# 据说昨天开了个新任务是什么呢不会是和狗熊比赛吧
(13893249255): 宝宝快跑!! 长达2个月的暑假的安逸生活使得宝宝变得非常懒惰,而且还养成了一些让人非常讨厌的坏习惯:比如经常会在与朋友们的赛车约定中迟到;为此,皮蛋和其他好朋友们一起商量决定帮助宝宝改掉这些坏习惯.于是他们开始对宝宝刻意冷淡了起来,并且故意恐吓他说如果他再不回到以前勤于练习赛车的宝宝的话,那么他们就再也不跟他玩了……这样一来,宝宝可急坏了,为了证明他的改变,他下定决心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但他真的能改掉吗?他还会和朋友们和好如初吗? 任务期限:9月6日 8:00—— 9月19日 23:59 任务内容:进行50回比赛 任务奖励:50个 一百分气球 说白了,就是让你跑50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