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句,拟人句,问句,排比句以及描写景物的句子都对文章有什么作用? 拟人句,比喻句,夸张句,排比句,反问句,设问句的好处,作用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8
你好~~~~~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
(1) 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
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
(2)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3) 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人对事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易于突出人或事的本质,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4) 对偶: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
作用:整齐匀称,凝炼集中,概括力强。
(5) 排比: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作用:增强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
(6) 用典: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作用: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7) 反语:适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句子表达本意。
作用:比直接说更有感情,更有力量。
(8) 反诘:是反问句中的一种,这种反问句包含着答案,即反问之中已经带有答案了,不用再说答案了。
作用:语气更加强烈,更使印象深刻。
(9) 设问:正面问,自问自答。
作用:起到提醒注意,引导思考。
(10)反复:有意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
(11) 层递:三项或三项以上,不受语言格式的限制,而在内容上有等次性,或递升,或递降。 作用:层层推进,逻辑性强。 《谈水浒人物与结构》
以上11种修辞手法,层递,反复,设问,反语这四种比较好判断,出现的频率也不多。而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诘则很重要,出现的频率也很多,望认真学习掌握。

祝学习进步~

1.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家;家就像红布条,永远系着游子的心,家就像大衣一件,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替代的温暖.

2.书的比喻
教育家说:"书是智慧的钥匙."
史学家说:"书是进步的阶梯."
政治家说:"书是时代的生命."
经济家说:"书是致富的信息."
文学家说:"书是人类的营养品."
学生们说:"书是不开口的老师."
迷惘者说:"书是心中的启明星."
探索者说:"书是通向彼岸的船."
奋斗者说:"书是人生的向导."
急于求知者说:"书是饥饿时的美餐."

3.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

4.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

幸福是迎面的清风,能吹来落叶,也能吹走沙砾;能在广阔的大海吹荡起一波涟漪,也能拂走心中所有不愉快的感觉。

幸福是暖炉,能融化坚固的冰块,给寒冷的人以温暖,给失魂落魄的人以安慰;幸福是清泉,能滋润干燥的沙漠,给饥渴的人以清凉,给奄奄一息的人以生命。

5.生活就像爬大山,生活就像淌大河

6.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7.这莲花,好似亭中妩媚的女子,在轻歌曼舞 。

8.仙人掌,正在用他的“武器”,与太阳作东征。

9.一、勤劳
勤劳就是事业成功的巨大基石
勤劳就是哺育大地的那束阳光
勤劳就是花丛中采蜜的小蜜蜂
勤劳就是母亲那双长满老茧的手
勤劳就是培育智慧之花的沃土
二、自由
自由就是万里晴空翱翔的海鸥
自由就是蓝天飘动的朵朵白云
自由就是约束人们的一个圆圈
自由就是无忧无虑的小鸟
自由就是奴隶一生渴求的双眼
三、幸福
幸福就是一杯多次酝酿的美酒
幸福就是那芬芳可口的荔枝蜜
幸福就是爸爸雨中送来的雨伞
幸福就是十亿人民脸上的笑容
幸福就是一杯太易喝干的美酒
四、挫折
挫折就是理想大道上的几个小坎
挫折就是幼儿学步的一次跌倒
挫折就是通向胜利之门的风浪
挫折就是阻挡弄潮儿前行的礁石
挫折就是懦弱者生命中的休止符
五、生活
生活就是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
生活就是一瓶五味俱全的调味品
生活就是一支高低起伏的乐曲
生活就是一台酸甜苦辣的舞剧
生活就是一片貌似平静的海洋
六、生命
生命就是自然给人的短途车票
生命就是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
生命就是新生儿的啼哭声
生命就是历史长河中的几朵浪花
生命就是红与黑交织的战旗
七、天才
天才就是装作平凡水的精美杯子
天才就是智慧与勤奋的混血儿
天才就是敢破成规的开拓者
天才就是上帝的宠儿
天才就是劳动的汗水
八、价值
价值就是衡量人生意义的标尺
价值就是记载生活的一本史书
价值就是对人类奉献的蜜果
价值就是一块无私奉献的墓碑
价值就是创造天平上的砝码
九、追求
追求就是赛跑者勇往直前的脚步
追求就是小船航行的发动机
追求就是一支飞向靶心的箭
追求就是事业成功的桥梁
追求就是穿越沙漠的骆驼眼中的绿洲
十、科学
科学就是创造未来的金钥匙
科学就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武器
科学就是开拓者手中的拐杖
科学就是医治愚昧的一种良药
科学就是生产力的父亲
十一、创造
创造就是攀援科学绝壁的长梯
创造就是寻求新路的一把铁锹
创造就是推动历史航船前进的风帆
创造就是改革开放的军号声
创造就是攻破陈规陋习的金刚利剑
十二、信息
信息就是商人手中的金苹果
信息就是研究社会的望远镜
信息就是成才路上送来的东风
信息就是科学时代的黄金
信息就是灵感产生的发源地

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
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
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
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
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
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
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薄暮。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
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
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
了凋敝的颜色。

多明媚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
风都披着红毯的旺盛的国土。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
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谷中汽笛欢腾,白望在稻田里缓缓飞翔。

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呼头的孩子
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
得株株枯黄的时候—一当在这个时候,便是秋了,便是树木落叶
的季节了。

秋后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
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
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
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
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但不久,又被月
亮烛成银灰色了。

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
住月光,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片轻烟,股股脱脱,如同坠人梦
境。晚云飘过之后,田野上烟消雾散,水一样的清光,冲洗着柔
和的秋夜。

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
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银河的繁星却越发灿烂起来。茂密无
边的高粱、玉米、谷子地里,此唱彼应地响着秋虫的唧令声,蝈
蝈也偶然加上几声伴奏,吹地翁像断断续续吹着寒茄。柳树在路
边静静地垂着枝条,荫影罩着蜿蜒的野草丛丛的小路。

……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
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
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
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
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
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两三枝洋蜡。
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
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
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蔚蓝色的天空.在深秋时节,一尘不染,晶莹透明。朵朵霞云
照映在清澈的嘉陵江上;鱼鳞的微波,碧绿的江水,增添了浮云
的彩色,分外绚丽。

凉爽清明的秋夜里,明亮而发红的火星在星空中为我们增添了
不少的光彩和趣味。近来每晚八点钟以后,火星就从东南方的地
平线升起。它比附近天空中的任何一个星星都亮,不论你在哪里,
都很容易找到它。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金黄色,
或者竟是朱红绀赭罢。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
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哗哗的金红的阵雨了。接
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之上,铁铸也似
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枝桠,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
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像橄榄
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
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
西北风就要起来了。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
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
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
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
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
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比喻:形象生动突出什么事物什么特点,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拟人:生动突出什么事物什么特点,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反问:增强语言气势,突出什么感情
景物描写: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作者的喜爱及什么感情
("什么"就问题回答)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3.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4.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加强作文的生动感情

请帮忙赏析一篇文章,找出里面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说说这个句子的好处及作用,谢谢~

一、夸张句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二、比喻句的作用(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三、排比句的作用: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加强语气增加语势。 (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四、拟人句的作用:拟人的主要作用:在于使事物获得人的属性,便于抒发感情,使人感到亲切、易受感染。拟人,还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这就使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感染力。

比喻—— 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熟知的、浅显的事物作比,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生疏的、深奥的道理,使人容易理解,容易想象。古典诗歌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形象,强化对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以生动的形象强化表情达意,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如贺知章的《咏柳》巧妙而形象地将春风喻为剪刀,表现得自然有活力。
夸张—— 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说话时有意将事实夸大或缩小,这种修辞手法就是夸张。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描写,表现李凭的琴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
比拟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采用这种手法可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黄庭坚的《清贫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手法,用两个设问句领起前后两片词句,既抒写觅春情切,又显得结构绵密,构思新颖;又去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该词运用设问、拟人的修辞把“春”和“黄鹂”人格化,爱春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没有和宽广。”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第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四)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看刘川同学《我和书的故事》结尾一段:"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妈妈。”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设问、反问——“设问”是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姬言雷# 比喻句,夸张句,拟人句,排比句,反问句,设问句,拟物句,对偶句各写一个. -
(15273022227): ⒈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⒉拟人: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⒊拟物: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⒋扩大夸张: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⒌缩小夸张: ...

#姬言雷# 优美句子、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一定要有意思、句子长一些. -
(15273022227): 排比句: 1.一张贺卡,就是一份温馨的友情,一份热情的祝愿.它把春的信息捎来,它把爱的种子撒播,它把美好的祝福传达,它把人间的真情传递. 2.我们做事不应该空眼其大而不屑其小,它会使我们变的好高务远,不切实际;也不应该念其...

#姬言雷# 有什么拟人句和比喻句 -
(15273022227): 比喻: (1)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2)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 (3)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4)...

#姬言雷# 请写出一句拟人句,一句比喻句,一句排比句. -
(15273022227): 拟人句:1、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4、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比喻句:1.食堂开饭时,全校同学...

#姬言雷# 关于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急需!!! -
(15273022227): 比喻:弯弯的月亮像小船.拟人:小鸟在枝头唱歌.排比:那里的人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嬉戏;有的在聊天.

#姬言雷# 专门写美景的拟人句排比句夸张句 -
(15273022227): 比喻句: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拟人句:.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

#姬言雷# 写出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排比句、对比句、对偶句、反复句、设问句、反问句各一句,还有它的定义和作 -
(15273022227): 【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

#姬言雷# 描写景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各三句)? -
(15273022227): 拟人句:1、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地走开. 2、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3、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比喻句:1、雨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从天空中掉落下来.2、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3、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姬言雷# 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 -
(15273022227): 一、排比1朱自清《春》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2朱自清《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二、比喻1朱自清《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2德富芦花《芦花》茫茫的一片,就是芦花之雪.三、拟人1朱自清《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建议看看朱自清的《春》

#姬言雷# 带有比喻和排比或拟人的写景的好段 -
(15273022227): 仰首望天,星光熠熠,横亘的银河似乎是舞女卸下的一条衣带.(比喻)风过处,一阵新凉,使人想起热情腾沸的夏季已经在检点着她的残妆了.(拟人)繁华似梦,梦也不长,红灯下娇喘的欢乐中,谁又顾到灯残后的寥落?(反问)----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一样的新秋.(比喻)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排比、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