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嫂子颂》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啊 李娜的《嫂子颂》 歌词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写作背景:东北抗日联军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反映主题:歌曲以纯朴憨厚的“嫂子”为主人公,表现在中华民族生死危亡的关头,东北抗联英雄和东北人民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同仇敌忾、英勇不屈、舍生忘死、报效祖国的战斗精神和民族气节。

歌曲《嫂子颂》是电视剧《赵尚志》的片尾曲,由裘逸作词、张千一作曲,是一首反映东北抗联精神的经典歌曲。

扩展资料:

《嫂子颂》歌词

作词:裘逸

作曲:张千一

歌手:李娜

嫂子,嫂子借你一双小手

捧一把黑土,先把鬼子埋掉

嫂子,嫂子借你一对大脚

踩一溜山道,再把我们送好

嫂子,嫂子借你一副身板

挡一挡太阳,我们好打胜仗

噢憨憨的嫂子,亲亲的嫂子

我们用鲜血供奉你

噢憨憨的嫂子,亲亲的嫂子

我们用鲜血供奉你

噢,黑黑的嫂子

噢,黑黑的嫂子黑黑的你



嫂子颂—电视连续剧《赵尚志》主题曲。在宾县三宝乡有一个普通的农家,农家里生活着一个百岁老人叫姜德丽。就是这个头上披霜皱纹堆垒满目和善的老人,年轻时曾与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有过一段叔嫂情缘,赵尚志亲切地称呼她为“嫂子”。

姜德丽的家当年是抗日联军的“据点”,老人亲手为赵尚志做过米饭,为了保护赵尚志的白马,曾用胸膛挡过日本人的枪口。不久前,得知赵尚志“嫂子”健在的消息,记者一行来到宾县三宝乡,与赵尚志百岁“嫂子”一起回想当年那段岁月。



扩展资料:

歌曲《嫂子颂》是电视剧《赵尚志》的片尾曲,由著名歌手李娜演唱,张千一编曲,裘逸作词,是一首经典歌曲,曾经有许多著名歌手翻唱此首歌曲,如韩磊。

嫂子,嫂子借你一双小手。

捧一把黑土。先把鬼子埋掉。

嫂子,嫂子借你一对大脚。

踩一溜山道。再把我们送好。

嫂子,嫂子借你一副身板。

挡一挡太阳。我们好打胜仗。

噢憨憨的嫂子,亲亲的嫂子。

我们用鲜血供奉你。

噢憨憨的嫂子,亲亲的嫂子。

我们用鲜血供奉你。



  嫂子颂——电视连续剧《赵尚志》主题曲

  在宾县三宝乡有一个普通的农家,农家里生活着一个百岁老人叫姜德丽。就是这个头上披霜皱纹堆垒满目和善的老人,年轻时曾与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有过一段叔嫂情缘,赵尚志亲切地称呼她为“嫂子”。姜德丽的家当年是抗日联军的“据点”,老人亲手为赵尚志做过米饭,为了保护赵尚志的白马,曾用胸膛挡过日本人的枪口。不久前,得知赵尚志“嫂子”健在的消息,记者一行来到宾县三宝乡,与赵尚志百岁“嫂子”一起回想当年那段岁月。
  赵尚志“嫂子”的来历

  姜德丽去世的老伴叫丁永奎,丁永奎的家在东北光复前是抗联秘密发展的联络点,后来丁永奎参加农会,成了农会干部。丁永奎经常和抗联赵尚志部联络,丁家是赵尚志歇马休整的地方,年轻的姜德丽认识了赵尚志。赵尚志称丁永奎为大哥,姜德丽自然成了嫂子。

  姜德丽这样回忆赵尚志:赵尚志是个中等个子的男人,挺结实,脸上有些疙瘩。赵尚志经常骑一匹大白马,腰上插着两把匣子枪。赵尚志领着队伍在宾县三岔河一带活动,经常在丁家落脚。丁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家中日子还过得去,能够填饱肚子。赵尚志领着战士到丁家,姜德丽给他们做饭,赵尚志夸奖丁家嫂子的做饭手艺,最爱吃她捞的小米饭,她打的辣椒酱。

  姜德丽老人说:那时候不知道赵尚志是共产党的人,可能丁永奎知道,但他没说。过去的老观念涉及到大事是不能让女人知道的。姜德丽当时知道赵尚志是“胡子”,是一个比较厉害的“胡子”,“江北胡子不开面”说的好像就是赵尚志。附近山林里的胡子都怕赵尚志这股“胡子”,连日本鬼子也怕,赵尚志是专打日本鬼子的“胡子”。日本鬼子痛恨赵尚志,总吵吵着要剿灭他。姜德丽说老百姓不怕赵尚志,他来了,就当是自家兄弟,赵尚志也是嫂子长嫂子短地叫。姜德丽看是赵尚志带队伍来了,咋的也想办法给他弄点好吃的。

  时隔不久,还出现了姜德丽用性命保护赵尚志大白马的故事。

  “嫂子”义举感天 用性命救下赵尚志战马

  抗联活动,马就是战士们的腿,打赢了就打,打不赢跨上马迅速转移,因为马的重要,大白马几乎成了赵尚志的招牌。由于经常转战山里得不到休整,赵尚志的大白马病了,这事发生在赵尚志率领部队“宾州大捷”后不久。日本人损失惨重,他们从哈尔滨、牡丹江等地调集了3000多名鬼子兵,要一举消灭“大大的赵尚志”。赵尚志率领队伍转移,他的马已经不能骑乘,带着还是累赘,就把它交给丁家嫂子给养着。

  赵尚志转移没有多长时间,日本鬼子就出现在宾县三岔河一带。鬼子兵搅得村子里鸡飞狗跳,只要他们怀疑谁和赵尚志有关系,就把谁家的人抓走。很快,日本鬼子就发现了养在丁家的战马,战马和普通的耕马是很好区分的。发现战马可不是一件小事,鬼子开始盘查战马的来历,丁家人一口咬定这匹马是买来准备耕地的,至于以前什么人用过,谁也不知道。鬼子看问不出什么破绽,就要把白马拉走。姜德丽看鬼子要把“大兄弟”(她管赵尚志叫大兄弟)交给自己的白马拉走,再也顾不上害怕了,她冲上去死死拉住马缰绳,不让鬼子牵马。她冲着鬼子大喊大叫:马是老百姓的命,把马拉走还让不让人活了。姜德丽一副拼命村妇的架势,把鬼子兵弄糊涂了。

  鬼子兵看这个年轻的中国女人死死拉着马缰,又起了坏点子,这些杀人不眨眼的家伙开始拿这个中国村妇的生命开玩笑。他们对姜德丽说:这样吧,我们打你一枪,如果打死你,这匹马我们牵走;打不死你,这匹马就给你留下。这是性命攸关的事,对鬼子兵来说,中国人的生命如同草芥,杀死个中国人和杀个小鸡差不了多少。姜德丽想都没想,痛快地答应了日本兵这个毫无人性的条件,站在一旁的丁永奎脸都吓白了。姜德丽冲日本人喊:我们家这么穷,好不容易才拴上马准备种地,把马牵走还不是要了人命?咋死都是死,你们就开枪吧!

  鬼子兵把子弹推上堂,拉动了枪栓。现在回忆起来,百岁老人依旧感到那一瞬间是那么漫长。姜德丽似乎是傻了,静静地站在枪口下。鬼子扣动了步枪的扳机,姜德丽清清楚楚地听到了枪的撞针声。或许真是义举感动上苍,鬼子的子弹没有发射出来,枪膛里的子弹是颗臭子。鬼子兵抠出枪膛里的子弹,凑在一起看着那颗臭弹叽里咕噜议论了一会儿,连连摇头感到不可思议。不知道他们是看这个拼命的中国女人可怜,还是别的什么意思,总之,鬼子扔下白马走了。

  百岁老人说:本来我好闹个小病小灾,自打从鬼子枪口下捡回这条命,是病也没有了,一辈子也没啥闪失,这不一百岁了,还能走能料,喂鸡打狗。

  坚强“嫂子” 白马送到赵尚志手

  白马被姜德丽用性命保护下来。经过这次事情,丁家老小对这匹白马更加精心照料,很快这匹白马被调养得膘肥体壮。战马养好了病需要给“大兄弟”送去,再说经过上一回命换白马的事,鬼子兵也得对白马注意,好的战马不同于耕马,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给赵尚志送马是件很费琢磨的事。不送战马耽误赵尚志行动,也容易引起鬼子兵的注意。上一次是侥幸,人不能总是凭着侥幸活着。如果鬼子兵再度盘查,白马很可能露馅。给赵尚志送马,丁永奎不能出面。鬼子还在三岔河一带频繁活动,一个大男人骑马进山林,被鬼子兵发现肯定认定你是通抗联,人保不住马也保不住。姜德丽觉得自己去合适,女人目标小,再说谁会认为一个农家女人会通抗联。说来说去,姜德丽把送马的事担了过来。半个多世纪过去,姜德丽老人向记者袒露了作为女人最伟大的私心。她说:丁永奎是家里惟一的男人,是全家人的主心骨。如果当时丁永奎“走了”,这个家就塌了天,剩下孤儿寡母,连喝粥都供不上。基于这种想法,这个普通的中国妇女,担起了男人的责任,甚至是替男人去死。

  姜德丽拉着大白马走进抗联活动的深山老林。姜德丽对记者说:当时就想,自己都死过一次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在深山里行走了三天,也没有看见人影,各种动物在林子里蹿来蹿去。大白马知道赵尚志经常活动的地方,姜德丽就由着大白马的性子。看见人影比没有人影还可怕,第三天下午,姜德丽被山林里蹿出的几个人拦住了。这是一群活动在这一带的真正的胡子。看见姜德丽牵着一匹好马,胡子要把马拉走。姜德丽也是急中生智,他听人们说过,一般的胡子敬重赵尚志,也害怕赵尚志。他对拉马的胡子说:这匹马你们抢不得,这是赵尚志的马。胡子们也知道赵尚志骑的是白马,他们对姜德丽的话半信半疑,让他们起疑的是拉马的女人,一个年轻女人在山林里牵马跋涉,本身就是让人佩服的。胡子们没有难为这个年轻女人,痛快地放她过去。赵尚志很意外地从姜德丽手上接过自己的战马,后来这匹战马又驮着民族英雄赵尚志,驰骋在杀敌的战场。

  百岁“嫂子”的幸福生活

  姜德丽老人生肖属兔,今年整整一百岁。老人除了有些耳背之外,身体相当硬朗,还可以干些扒包米、捡豆子之类的农活。

  老人是全家人的中心,也是全家人的骄傲,尽管外面的人很少知道老人舍生忘死义助赵尚志的事,但是孩子们知道,他们也更加孝敬百岁亲人。儿媳妇每天给老人做好可口的饭菜,孙媳妇把老人每天泡脚的活包了下来。儿孙孝敬老人,老人也惦记儿孙。老人的小孙子丁井龙在外地打工,隔三差五就得回家看看奶奶,否则老太太想孙子睡不着觉。有一次丁井龙在打工的地方听说一种泡脚药对人体有保健作用,他回家时给奶奶买了大大一包,每天孙媳妇范宪杰用丈夫买回的药给老人泡脚。

  老人爱劳动,劳动是老人的本分,也是她的长寿之道。秋收时节,儿孙们割完黄豆,老人总要到田间捡掉在地上的豆子。老人抱怨孩子:咋就这么不会过日子呢?粮食可不好随便糟蹋呀?老人的儿媳妇给记者介绍老人的生活,随手拿出一小簸箕老人捡的黄豆。老人知道儿媳妇在说她,皱纹堆垒的脸上,展开儿童似的调皮的微笑。

  一个平凡的老人,有着一段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她始终怀着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或许这是她的长寿之道,也是对她不平凡的生活经历给予的最好的补偿与回报。

  《赵尚志》的主题曲唱道:黑黑的嫂子,憨憨的嫂子,我们用鲜血供奉你……或许《赵尚志》的作者有关于“嫂子”的原型,或者说只是作者依据对东北剿匪生活的理解,创造出来的人物,几乎可以肯定,这个“嫂子”与姜德丽无关。《赵尚志》播出不久,青年作家唐彪的长篇小说《黑嫂》问世,也改编成了电视剧,这个“嫂子”的原型也与姜德丽无关。姜德丽只是支持保护抗联战士的千万嫂子中的一个。黑土地有千百个“嫂子”,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记者与一位作家谈起姜德丽老人,作家认为,在抗击日寇入侵的时候,东北大地上有成千上万姜德丽这样的“嫂子”,对抗击日寇的民族英雄,付出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生命,他们不求回报。他们是民族解放事业这棵大树上的片片绿叶,装点着这棵大树,也滋养着这棵大树。这每一片绿叶,都是民族的史诗。

这和沂蒙红嫂精神一脉相承,虽然写的是日本侵华时期发生东北的民族抗日精神,但是沂蒙红嫂精神如出一辙。

东北赵尚志抗日

嫂子颂的写作背景~

  在宾县三宝乡有一个普通的农家,农家里生活着一个百岁老人叫姜德丽。就是这个头上披霜皱纹堆垒满目和善的老人,年轻时曾与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有过一段叔嫂情缘,赵尚志亲切地称呼她为“嫂子”。姜德丽的家当年是抗日联军的“据点”,老人亲手为赵尚志做过米饭,为了保护赵尚志的白马,曾用胸膛挡过日本人的枪口。不久前,得知赵尚志“嫂子”健在的消息,记者一行来到宾县三宝乡,与赵尚志百岁“嫂子”一起回想当年那段岁月。
  赵尚志“嫂子”的来历

  姜德丽去世的老伴叫丁永奎,丁永奎的家在东北光复前是抗联秘密发展的联络点,后来丁永奎参加农会,成了农会干部。丁永奎经常和抗联赵尚志部联络,丁家是赵尚志歇马休整的地方,年轻的姜德丽认识了赵尚志。赵尚志称丁永奎为大哥,姜德丽自然成了嫂子。

  姜德丽这样回忆赵尚志:赵尚志是个中等个子的男人,挺结实,脸上有些疙瘩。赵尚志经常骑一匹大白马,腰上插着两把匣子枪。赵尚志领着队伍在宾县三岔河一带活动,经常在丁家落脚。丁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家中日子还过得去,能够填饱肚子。赵尚志领着战士到丁家,姜德丽给他们做饭,赵尚志夸奖丁家嫂子的做饭手艺,最爱吃她捞的小米饭,她打的辣椒酱。

  姜德丽老人说:那时候不知道赵尚志是共产党的人,可能丁永奎知道,但他没说。过去的老观念涉及到大事是不能让女人知道的。姜德丽当时知道赵尚志是“胡子”,是一个比较厉害的“胡子”,“江北胡子不开面”说的好像就是赵尚志。附近山林里的胡子都怕赵尚志这股“胡子”,连日本鬼子也怕,赵尚志是专打日本鬼子的“胡子”。日本鬼子痛恨赵尚志,总吵吵着要剿灭他。姜德丽说老百姓不怕赵尚志,他来了,就当是自家兄弟,赵尚志也是嫂子长嫂子短地叫。姜德丽看是赵尚志带队伍来了,咋的也想办法给他弄点好吃的。

  时隔不久,还出现了姜德丽用性命保护赵尚志大白马的故事。

  “嫂子”义举感天 用性命救下赵尚志战马

  抗联活动,马就是战士们的腿,打赢了就打,打不赢跨上马迅速转移,因为马的重要,大白马几乎成了赵尚志的招牌。由于经常转战山里得不到休整,赵尚志的大白马病了,这事发生在赵尚志率领部队“宾州大捷”后不久。日本人损失惨重,他们从哈尔滨、牡丹江等地调集了3000多名鬼子兵,要一举消灭“大大的赵尚志”。赵尚志率领队伍转移,他的马已经不能骑乘,带着还是累赘,就把它交给丁家嫂子给养着。

  赵尚志转移没有多长时间,日本鬼子就出现在宾县三岔河一带。鬼子兵搅得村子里鸡飞狗跳,只要他们怀疑谁和赵尚志有关系,就把谁家的人抓走。很快,日本鬼子就发现了养在丁家的战马,战马和普通的耕马是很好区分的。发现战马可不是一件小事,鬼子开始盘查战马的来历,丁家人一口咬定这匹马是买来准备耕地的,至于以前什么人用过,谁也不知道。鬼子看问不出什么破绽,就要把白马拉走。姜德丽看鬼子要把“大兄弟”(她管赵尚志叫大兄弟)交给自己的白马拉走,再也顾不上害怕了,她冲上去死死拉住马缰绳,不让鬼子牵马。她冲着鬼子大喊大叫:马是老百姓的命,把马拉走还让不让人活了。姜德丽一副拼命村妇的架势,把鬼子兵弄糊涂了。

  鬼子兵看这个年轻的中国女人死死拉着马缰,又起了坏点子,这些杀人不眨眼的家伙开始拿这个中国村妇的生命开玩笑。他们对姜德丽说:这样吧,我们打你一枪,如果打死你,这匹马我们牵走;打不死你,这匹马就给你留下。这是性命攸关的事,对鬼子兵来说,中国人的生命如同草芥,杀死个中国人和杀个小鸡差不了多少。姜德丽想都没想,痛快地答应了日本兵这个毫无人性的条件,站在一旁的丁永奎脸都吓白了。姜德丽冲日本人喊:我们家这么穷,好不容易才拴上马准备种地,把马牵走还不是要了人命?咋死都是死,你们就开枪吧!

  鬼子兵把子弹推上堂,拉动了枪栓。现在回忆起来,百岁老人依旧感到那一瞬间是那么漫长。姜德丽似乎是傻了,静静地站在枪口下。鬼子扣动了步枪的扳机,姜德丽清清楚楚地听到了枪的撞针声。或许真是义举感动上苍,鬼子的子弹没有发射出来,枪膛里的子弹是颗臭子。鬼子兵抠出枪膛里的子弹,凑在一起看着那颗臭弹叽里咕噜议论了一会儿,连连摇头感到不可思议。不知道他们是看这个拼命的中国女人可怜,还是别的什么意思,总之,鬼子扔下白马走了。


  作者:千年钟声 2006-2-23 21:59 回复此发言

  --------------------------------------------------------------------------------

  2 《嫂子颂》的写作背景!

  百岁老人说:本来我好闹个小病小灾,自打从鬼子枪口下捡回这条命,是病也没有了,一辈子也没啥闪失,这不一百岁了,还能走能料,喂鸡打狗。

  坚强“嫂子” 白马送到赵尚志手

  白马被姜德丽用性命保护下来。经过这次事情,丁家老小对这匹白马更加精心照料,很快这匹白马被调养得膘肥体壮。战马养好了病需要给“大兄弟”送去,再说经过上一回命换白马的事,鬼子兵也得对白马注意,好的战马不同于耕马,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给赵尚志送马是件很费琢磨的事。不送战马耽误赵尚志行动,也容易引起鬼子兵的注意。上一次是侥幸,人不能总是凭着侥幸活着。如果鬼子兵再度盘查,白马很可能露馅。给赵尚志送马,丁永奎不能出面。鬼子还在三岔河一带频繁活动,一个大男人骑马进山林,被鬼子兵发现肯定认定你是通抗联,人保不住马也保不住。姜德丽觉得自己去合适,女人目标小,再说谁会认为一个农家女人会通抗联。说来说去,姜德丽把送马的事担了过来。半个多世纪过去,姜德丽老人向记者袒露了作为女人最伟大的私心。她说:丁永奎是家里惟一的男人,是全家人的主心骨。如果当时丁永奎“走了”,这个家就塌了天,剩下孤儿寡母,连喝粥都供不上。基于这种想法,这个普通的中国妇女,担起了男人的责任,甚至是替男人去死。

  姜德丽拉着大白马走进抗联活动的深山老林。姜德丽对记者说:当时就想,自己都死过一次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在深山里行走了三天,也没有看见人影,各种动物在林子里蹿来蹿去。大白马知道赵尚志经常活动的地方,姜德丽就由着大白马的性子。看见人影比没有人影还可怕,第三天下午,姜德丽被山林里蹿出的几个人拦住了。这是一群活动在这一带的真正的胡子。看见姜德丽牵着一匹好马,胡子要把马拉走。姜德丽也是急中生智,他听人们说过,一般的胡子敬重赵尚志,也害怕赵尚志。他对拉马的胡子说:这匹马你们抢不得,这是赵尚志的马。胡子们也知道赵尚志骑的是白马,他们对姜德丽的话半信半疑,让他们起疑的是拉马的女人,一个年轻女人在山林里牵马跋涉,本身就是让人佩服的。胡子们没有难为这个年轻女人,痛快地放她过去。赵尚志很意外地从姜德丽手上接过自己的战马,后来这匹战马又驮着民族英雄赵尚志,驰骋在杀敌的战场。

  百岁“嫂子”的幸福生活

  姜德丽老人生肖属兔,今年整整一百岁。老人除了有些耳背之外,身体相当硬朗,还可以干些扒包米、捡豆子之类的农活。

  老人是全家人的中心,也是全家人的骄傲,尽管外面的人很少知道老人舍生忘死义助赵尚志的事,但是孩子们知道,他们也更加孝敬百岁亲人。儿媳妇每天给老人做好可口的饭菜,孙媳妇把老人每天泡脚的活包了下来。儿孙孝敬老人,老人也惦记儿孙。老人的小孙子丁井龙在外地打工,隔三差五就得回家看看奶奶,否则老太太想孙子睡不着觉。有一次丁井龙在打工的地方听说一种泡脚药对人体有保健作用,他回家时给奶奶买了大大一包,每天孙媳妇范宪杰用丈夫买回的药给老人泡脚。

  老人爱劳动,劳动是老人的本分,也是她的长寿之道。秋收时节,儿孙们割完黄豆,老人总要到田间捡掉在地上的豆子。老人抱怨孩子:咋就这么不会过日子呢?粮食可不好随便糟蹋呀?老人的儿媳妇给记者介绍老人的生活,随手拿出一小簸箕老人捡的黄豆。老人知道儿媳妇在说她,皱纹堆垒的脸上,展开儿童似的调皮的微笑。

  一个平凡的老人,有着一段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她始终怀着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或许这是她的长寿之道,也是对她不平凡的生活经历给予的最好的补偿与回报。

  《赵尚志》的主题曲唱道:黑黑的嫂子,憨憨的嫂子,我们用鲜血供奉你……或许《赵尚志》的作者有关于“嫂子”的原型,或者说只是作者依据对东北剿匪生活的理解,创造出来的人物,几乎可以肯定,这个“嫂子”与姜德丽无关。《赵尚志》播出不久,青年作家唐彪的长篇小说《黑嫂》问世,也改编成了电视剧,这个“嫂子”的原型也与姜德丽无关。姜德丽只是支持保护抗联战士的千万嫂子中的一个。黑土地有千百个“嫂子”,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记者与一位作家谈起姜德丽老人,作家认为,在抗击日寇入侵的时候,东北大地上有成千上万姜德丽这样的“嫂子”,对抗击日寇的民族英雄,付出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生命,他们不求回报。他们是民族解放事业这棵大树上的片片绿叶,装点着这棵大树,也滋养着这棵大树。这每一片绿叶,都是民族的史诗。

  歌名:嫂子颂
  作词:裘逸
  作曲:张千一
  歌手:李娜
  专辑:《金曲精选珍藏版》

  歌词:
  嫂子,嫂子借你一双小手
  捧一把黑土先把鬼子埋掉
  嫂子,嫂子借你一对大脚
  踩一溜山道再把我们送好
  嫂子,嫂子借你一副身板
  挡一挡太阳我们好打胜仗
  噢憨憨的嫂子,亲亲的嫂子
  我们用鲜血供奉你
  噢黑黑的嫂子
  噢黑黑的嫂子黑黑的你

  歌手简介:
  李娜,原名牛志红,1963年7月25日生于河南,提起《好人一生平安》《苦篱笆》、《嫂子颂》、《女人是老虎》、《走进西藏》等影视歌曲,绝大多数的中国老百姓都能哼唱的出其中一些旋律,几乎是家喻户晓。十年里,她先后为160多部影视作品配唱了200多首歌曲,当时几乎所有当红电视剧都有李娜演唱的歌曲,然而,她很少在电视上、新闻里露面,很少有宣传她的文章,更没有花边新闻和小道消息。
  1997年李娜皈依佛门 法号“昌圣”。


#卢刮苏# 歌曲《明天,你好》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
(15888646011): 《明天,你好》是著名词人王海涛填词的,而穿插其中的口琴,则邀请好友彭坦录制完成.悠扬的口琴音色给歌曲蒙上一层淡淡的怀旧气息,仿佛那些离别的情绪重新回到了眼前.而歌词内容来自于词人内心的感受,王海涛表示,“越美好的事物,越害怕得到,因为美好只在得到前一秒.即使看不清未来,未来也仍然会来到,与其惴惴不安,不如坦然面对.” 《明天,你好》这首歌创作理念,希望能鼓励那些对“明天”充满希望的人们,鼓励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向往,也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可以把每一天都成崭新的.这样生活就会快乐起来.[1]

#卢刮苏# 《欢乐颂》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15888646011): 我们现在所听到的《欢乐颂》,其实并非一首单纯的歌曲,它出自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而《欢乐颂》的歌词则是取自德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卢刮苏# 《金黄的稻束》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为什么我在网上查的都很“朦胧”. -
(15888646011): 、《金黄的稻束》和它的诞生(郑敏) 这首诗是写在20世纪40年代,当时我正在战时的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读书.我在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当时的制度是可以在新生注册入校时决定自己要主修哪一系,在经过一番思考后,我决定由我喜...

#卢刮苏#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感情? -
(15888646011):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

#卢刮苏# 记录片《鸽子》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啊? -
(15888646011): 《鸽子》是十九世纪中叶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一篇感怀之作,是作者晚年时期系列散文诗中的一篇.作者晚年对民主主义逐渐失却信心,也不敢指望自由主义有光明的前景,作品中时常流露出前途渺茫、浮生若梦的情绪.《鸽子》颂扬了鸽子那种在危难来临之际寻找伙伴,并与伙伴相互扶持、患难与共的崇高精神和生死相依的珍贵情谊,含蓄地寄托了晚年的作者对人间真情的期冀与渴望.

#卢刮苏#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
(15888646011): “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词人不经意地道出自己滞后的节令意识,实是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红藕香残...

#卢刮苏# 《浣溪沙》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15888646011): 写作背景 这是晏殊《珠玉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者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途平坦,但政绩平平.作品在歌酒风月、闲情逸致吟咏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精神空虚而产生的年华易逝、迟暮落寞的感伤.《浣溪沙》这首词写的就是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虽然这是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的主题,但是,由于作者对此怀有独到的体会,有新颖的构思,有属对工巧的名句,所以这首词也因之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了.

#卢刮苏#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写作背景是什么? -
(15888646011):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销,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人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长相思》原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卢刮苏# 《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15888646011): 1、《梦里花落知多少》中先是记录了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白手成家的生活,而此时她的文学创作生涯也随之开启;后来移居加纳利群岛后,三毛的生活渐趋安定,她的创作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再后来,荷西在一次潜水时意外去世,三毛的心灵受到巨大创伤,人生陷入低谷.一段时间后,三毛再度出走,游历中南美洲,开始新的生活. 2、《梦里花落知多少》是郭敬明所著的第二部小说,此作一改《幻城》的奇幻风格,从天上回到人间.小说以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为背景,讲述了几个年青人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语言幽默生动.主人公是一些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友情、爱情都在经历着蜕变,那种成长的快乐和忧伤很能引起年轻读者的共鸣.

#卢刮苏# 急求证嫂子颂是电视剧《赵尚志》的主题曲还是插曲?谢谢 -
(15888646011): 片尾曲:《嫂子颂》,主题曲《一袋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