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的故事 凿壁偷光的故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汉朝时,有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 家里很穷,白天必须干活,晚上他才能读书。但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他的邻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

对邻居说:“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

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烛光透过来了。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用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

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扩展资料:

匡衡小的时候因为家里贫穷,很难能像富家子弟一样去私塾上课学习,所以他只能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借书学习,只不过努力不一定会有回报,他虽然最后步入仕途当官。

可是他的仕途之路却异常坎坷,比偷光还要困难,经历了数次失败,才得到了一个平原文学的小官。由于他对在文学方面的理解能力特别突出,被很多官员推荐给了汉宣帝。

皇帝见匡衡却是很有才能,还提升了他的官职,当时的皇太子因为匡衡的学识,忍不住结识他,跟他一起学习,探讨文学的事情。

汉元帝登基后,匡衡被提拔我郎中、博士,仕途终于开始步入正轨有了起色,匡衡希望趁着皇帝赏识的机会,非常积极主动给皇帝提供建议,利用自己对诗经的理解,让皇帝广开言路。

严格执行朝纲纪律,渐渐的汉元帝越来越赏识他,还把他提拔为了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可见,匡衡能够走到这种官职,离不开自己背后的努力,也离不开自己的能力。

后来由于他的建议都非常有利于江山社稷和百姓,汉元帝还将他封为宰相,还封他为安乡候,赏赐了食邑六百户。

汉成帝继位后,匡衡继续积极主动的进谏,也是因为匡衡事业心太强,导致他疏忽了家庭教育,他的儿子因为匡衡的不负责任,成了一个颓废少年,他的儿子叫做匡昌。

靠着匡衡的关系做担任越骑校尉,由于他喝的酩酊大醉,与人争执,神志不清的杀了人,被捕入狱。跟匡衡一伙的官员因为与匡衡交好,所以想要设法将他儿子救出来。

只因方法是在是太笨,而且还留下了不干净的痕迹,被人发现,禀告了皇帝,那些大臣也只好请罪,希望皇帝能够宽恕他们,汉成帝念在匡衡劳苦功高的份上,便饶了他教子无方的之罪。

除了教子无方不是个好父亲之外,匡衡也算不上是一个好官,他当年其实也做过不少坏事,当年他被封为安乡候的时候,给他了一块大面积的土地。以南边的闽佰为界限,可是在当时的地图上。

闽佰是平陵佰的边界,这样的情况下,匡衡一下子多了四百多顷的土地,匡衡获得了这么多土地,不仅没有及时上报朝廷,还隐瞒了十几年,最后被人告发,治了他专地盗土的罪名,贬为庶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凿壁偷光



凿壁偷光: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好学)。这个成语表面上的 凿壁偷光
意思是在与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样子。
故事是: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解释】
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好学)。这个成语表面上的 凿壁偷光意思是在与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样子。
白话典故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启示
  这篇寓言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一件是借书苦读。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决心,勤奋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穷啊,连蜡烛都没有。邻家有蜡烛,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西汉时期的匡衡,家里穷没有钱买灯油,但是他很喜欢读书,到了晚上,点不起灯只能早点睡下了。匡衡刚躺下,就听见隔壁邻居家传出做爱的声音,匡衡很好奇,就在墙上挖了个洞偷窥,没想到被邻居发现了,来到匡衡家找匡衡算账,匡衡急中生智就编了个瞎话,说是自己晚上想读书,买不起灯油,想凿壁借点光亮读书。邻居夫妻俩听了,大受感动,把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到处流传。于是就有了凿壁偷光的成语。本来是凿壁偷窥,一个谎言居然成了凿壁偷光,这个匡衡真的太有才了。

凿壁偷光的故事~

凿壁偷光的故事讲的是在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扩展资料:
【成语】: 凿壁偷光
【拼音】: záo bì tōu guāng
【解释】: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造句】 学习是很艰苦的事,没有凿壁偷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不行的.
【用例】(元·乔吉《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你穷九经三史诸子百家,不学上古贤人囊萤积雪,凿壁偷光,则学 《金钱记》。”
【同义】囊萤映雪、焚膏继晷、凿壁借光
【反义】不学无术、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原 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 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启 示:由于匡衡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我们要学习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匡衡不怕艰难学习的恒心与毅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凿壁偷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穷啊,连蜡烛都没有。邻家有蜡烛,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邓嵇孔# 凿壁偷光的故事和含义是什么 -
(15862607560): “凿壁偷光”的故事:西汉的匡衡在年少时家境贫寒,在夜晚读书没有油灯可以照明,于是就凿穿墙壁,借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凿壁偷光”含义:比喻家境贫寒而读书刻苦.出自《西京杂记》,原文: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启示:要学习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匡衡不怕艰难学习的恒心与毅力.

#邓嵇孔# 成语凿壁偷光出自哪位古代人物的苦学故事?
(15862607560): 匡衡成语凿壁偷光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的苦学故事.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匡衡,字稚圭,东...

#邓嵇孔# 凿壁偷光是出自谁的苦学故事? -
(15862607560): 匡衡. 凿壁偷光,汉语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成语出处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白话释义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奋学习而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而不逮捕.张衡于是穿壁引来了隔壁的光,把书照着光来读.” 扩展资料: 近义词 囊萤映雪,汉语成语,读音为náng yíng yìng xuě,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成语出处 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白话释义 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

#邓嵇孔# 凿壁借光的故事的内容 - 作业帮
(15862607560):[答案] 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

#邓嵇孔# 凿壁偷光是什么故事 -
(15862607560): 凿壁借光的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在汉代又一个叫匡衡的人勤奋好学,但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白天要干活,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匡衡没办法就利用邻居家的小洞烛光刻苦学习,最后饱读诗书成了有名的学者.

#邓嵇孔# 铁许成针,囊萤夜读,程门立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是什么故事? -
(15862607560): 铁杵成针是据传李白小时候不爱学习,看到一个老婆婆在用铁杵磨针,领悟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囊萤夜读是晋代车胤小时家贫,无钱买灯油,把萤火虫装在纱囊里借荧光读书.程门立雪是宋代杨时为向老师程颐请教,适逢老师瞑坐,于是站立等候,老师醒来雪已一尺深了.悬梁刺股是苏秦刻苦读书的故事,凿壁偷光是匡衡刻苦读书的故事,除程门立雪是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外,其他成语都是关于刻苦读书的故事.

#邓嵇孔# 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250字 -
(15862607560): 匡衡凿壁借光讲的是匡衡家里穷没钱读书,于是在墙壁上凿洞,借邻居家的光读书的故事. 匡衡是西汉时期的一个丞相,有着很深的学问.不过在他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根本没钱上学.书院里的先生看他喜欢学习,就把书借给他读.不过家...

#邓嵇孔# 简单地说一下《凿壁偷光》的故事 -
(15862607560):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邓嵇孔# 凿壁偷光的故事,要短一点的.100字以内 - 作业帮
(15862607560):[答案] 从前有个人,穷,但好学.他的邻居条件好点.晚上,他想看书呢,可是没灯,很苦恼.有一次躺在床上的他发现有一丝光,一找,是墙缝透出来的邻居的光,于是他用东西把那缝隙弄开了些,借着少许大了点的光来看书

#邓嵇孔# "凿壁偷光"的典故讲的是谁? -
(15862607560): 匡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