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美德故事 古今中外名人的美德事迹 有悬赏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破釜沉舟
秦末时,秦军进攻重新建立起来的赵国,赵国向楚国求救。楚将项羽率兵渡江攻打秦军。过江之后,项羽下令士兵把战船全部沉掉,把灶锅统统砸烂。楚军没有了退路,人人奋勇,终于战胜了秦军。
孔融分梨
在孔融小的时候,叔叔曾经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让他把六个梨分给六个弟弟妹妹,但是必须还有一个梨在盘子里。聪明的孔融想出了一个办法,圆满的把梨分了。
樊哙闯宫
汉大将樊哙有紧急公务赶到京城,却得知汉武帝刘邦连日睡大觉不理朝政。樊哙便一路冲开御林军的拦阻,闯进皇宫内院,那么后在樊哙的直言相劝下,刘邦幡然悔悟。立刻整衣上朝。
诸葛恪得驴
三国时,吴王孙权在宴会上用一头驴来取笑诸葛谨。在场的诸葛谨幼子诸葛恪机智聪明,不但解除了父亲的尴尬,还受到吴王的赏识。吴王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荆轲刺秦王
战国末期,秦国大军在攻下了赵国后直逼燕国。壮士荆柯自愿出使秦国,在向秦始皇献上樊於期的人头和赵国地图时,荆柯从地图中取出匕首,刺向秦始皇。但最终未能成功,荆柯英勇牺牲。
解铃还须系铃人
小和尚泰钦聪明过人,一次却因喝酒违犯了寺规面临被逐出寺的后果,法眼禅师当众出了道题,众和尚回答不出。泰钦在明白了师父其中的含意后,说出了正确答案。
少年柳公权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少年时就写得一笔好字,但一位老者告诉他,有人用脚也能比他写得更好,柳公权心里不服。经过亲眼所见后,他终于能够虚心向人求教,明白了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
硬汉子董宣
洛阳县令董宣刚直不阿,秉公执法,连皇帝姐姐的家奴犯了法也不放过,当众处决。皇姐一气之下,告到皇帝面前。在皇宫中,董宣拒理力争,皇帝也气得直瞪眼。事后,皇帝却对董宣进行了奖励。
特殊遗嘱
孙叔敖是楚国很有贡献的老臣,他临去世前留下遗嘱。公子孙安听从父亲的意思,不接受高官和丰厚的赏赐,只接受了楚王赏赐的一块荒芜之地--寝丘,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玄奘取经
唐代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路过高昌国,高昌国国王为了提倡佛教,极力挽留玄奘留在该国。但玄奘去西天的决心毫不动摇,在高昌国传播了佛教之后,他又踏上遥遥西天路。
缇萦救父
淳于意为人治病,不想得罪了官府,被判"肉刑"押住长安。他的女儿缇萦年纪虽小,却坚强的陪父亲一同前往。缇萦为父亲的冤屈到处奔走,把信递送到了汉文帝手中,终于使父亲得到了自由,汉文帝也下令废除了"肉刑"。
颜真卿
书法家颜真卿为人正直,得罪了朝中奸相卢杞。时值李希烈拥兵造反,皇帝听从卢杞的主意,派颜真卿前往劝降。颜真卿来到李希烈军中,义正词严驳斥李希烈。颜真卿在燃烧的火堆旁奋然提笔写下了"立德践行,千古留名"。李希烈恼羞成怒,加害了颜真卿。
季扎还愿
王子季扎在父王去世后主动把王位让给了大哥,并出使各国。在徐国与国王徐公结下友谊,季扎见徐公深爱自己的宝剑,心中默许出使回国时将剑赠与徐公。但季扎回来时,徐公竟已经去世了。季扎来到徐公安葬处,将宝剑摆放在墓前。
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书牙友谊深厚,但在王子们争夺王位时却各为其主,管仲还射中了公子小白一箭。公子小白即位后,鲍书牙为了国家的利益推荐管仲出来治理国家,自己却隐退归家了。
暖不忘寒
晋公子重耳率随从狐偃等人在外流亡十九年后,秦王派兵拥他回国为王。临行前,壶叔收拾旧衣物,重耳不以为然,狐偃以旧衣物来比喻他们这些相随多年的老臣。重耳恍然大悟,困难中相处的人是不能忘记的。
明山宾卖牛
明山宾是个出了名的老实人,因为家贫,不得不便宜卖掉家中的老牛,回家的路上,他又急急忙忙赶回追上买主,讲明牛曾得过"漏蹄病",已经治好了。围观的群众称赞明山宾。
状元还乡
新科状元王沂公回家省亲,他谢绝了地方官赠送的银两和宴请。王沂公不愿摆排场,知府组织乐队热热闹闹的迎候,他却换上平时穿的衣服,在热闹的人群面前走过,使人们没有发觉。
郑和灭海贼
明朝航海家郑和率大明船队来到古里国,同古里国国王互相交换了礼物。夜里,海贼陈祖义前来劫宝。早已得到情报的郑和派士兵设下埋伏,一举活捉了海贼。
金孝拾银
卖油郎金孝拾到一包银子,在母亲的教导下他返回原处找到失主。不料失主却赖他偷拿了部分银子。相持不下时,县官来到。最终银子被判归金孝母子。
伯乐举贤
秦穆公欲寻好马,相马师伯乐自感年事已高,于是向秦穆公推荐了年轻的九方堙。经过多方努力寻找,九方堙发现了真正的千里马。
寇准罢宴
寇准要过生日,官员们都来祝贺送礼。奶奶却向寇准忆起了原来的艰苦日子,提醒他不要过于铺张。寇准醒悟之下,取消了这个寿宴。
三遇恩师
刘勰自幼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他听从老婆婆的话,到寺庙里学习读书,并在老方丈的指引下写出读书心得。后又根据老方丈的建议,前去拜见司徒沈约。在不断的努力中,刘勰写出了著名的《文心雕龙》。
别出心裁的赛马
蒙古老王爷在庆功会上提议举行一场比谁的马跑的慢的赛马,结果使得比赛迟迟无法完成。大公子成吉思汗在不改变比赛规则的前提下,想出了一个办法,很快结束了这场别出心裁的比赛。
钟隐拜师
钟隐是一位很有名的年轻画家,但他对自己的花鸟画仍不满意。为了进一步全面提高画艺,他不惜投身名画家郭乾晖家做仆人,终于感动了郭乾晖,破格收他为徒。
毛遂自荐
战国末期,赵国的平原君要去争取楚国共同抗秦,在他正从众多的门客中挑选出二十名文武全才的随行人员时,一个年轻人站了出来,主动请求前往。他的名字叫毛遂。
地行仙人
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老人,向我们介绍了他从年轻时就开始游历四方的丰富经历。他也给我们留下了记载着他遍游九州五岳、寻访名山大川的徐霞客游记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在任,孔融径直往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他拉住,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不论是窗帘上、衣架上、橱柜上、床头上、镜子上,到处都挂着一串串小纸片,走近一看,原来纸片上都写着美妙的词语、生动的比喻,有用的资料。他把纸片挂在房间的各个部位。是为了在睡觉、穿衣、刮脸、踱步时,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都能记诵。外出时他也在衣袋里装着不少纸片。他这样刻苦学习,积累资料,终于写出了《热爱生命》、《铁蹄》、《海浪》等引人入胜的作品。

历史上拥有美德的名人故事~

1、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
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对他的母亲薄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敢轻慢。虽然有侍女和女官伺候母亲的起居饮食,可他还是事必躬亲。有一次,母亲患了重病,卧床不起,一病就是三年,这可急坏了刘恒。
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并且每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刘恒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汉文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的孝行。
3、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3、一诺重千金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非常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少困难,他也一定会想方设法办到,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好,大家都非常信任他。
在楚汉之争时季布曾经是项羽的部将,他很会打仗,几次把刘邦打败,弄得刘邦很狼狈,也让他一直为所受的“侮辱”耿耿于怀。
后来项羽在垓下被围自杀,刘邦终于彻底打败了对手,当上皇帝。可是每想起败在季布手下的事,就十分生气。愤怒之下,便下令缉拿季布。
这时侯早已有个朋友秘密地将季布送到山东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很欣赏季布的侠义行为,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还专程找人向刘邦说情,求他放过季布。
来说情的人都对刘邦讲当时季布是项羽的部将,当然会为了自己的队伍拼命作战,这正是为了报答项羽信任自己的情义啊。这样忠心的人怎么能杀掉呢?刘邦听后不仅赦免了季布,还封他做了大官。
当时,楚地有个名叫曹丘生的人,能言善辩,专爱结交权贵。季布和这个人是同乡,但是因为曹丘生的品行不端正,所以很瞧不起他。
偏偏曹丘生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一心想巴结他,特地请求皇帝的一个亲戚写一封信给季布,介绍自己结识季布。
季布读了信后,很不高兴,准备等曹丘生来时,当面教训教训他。过几天,曹丘生果然登门拜访。季布一见,马上露出了厌恶的神情。
但曹丘生一脸满不在乎的样子,先恭恭敬敬地向季布施礼,然后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地说:
“我们楚地有句俗语,叫做‘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您是怎样得到这么高的声誉的呢?我们都是同乡,如今我在各处宣扬您的好名声,这难道不好吗?您又何必不愿见我,拒人于千里之外呢?”
季布听后觉得曹丘生说得也是很有道理的,就勉强款待他几个月。曹丘生临走时,季布还送他许多礼物。
而这个小人物曹丘生这回也信守了自己的诺言,他每到一地,就宣扬季布如何礼贤下士,如何仗义疏财,如何重情重义,这样,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受人尊敬。
4、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5、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1.廉颇蔺相如的“将相和”
2.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很注重诺言和责任,对情谊很忠厚,笃实。有一位朋友将很多钱寄放在他那里,没有立字据。没有多久,这位朋友就死了。蔡璘呼唤那人的儿子来,(把钱)还给他。(那人的儿子)感到惊讶没有接受,说:哎,没有这件事呀,怎么会有寄放那么多钱却不立字据的人呢?况且,我的父亲也没有告诉过我(这件事)呀。蔡璘笑着说:“字据立在心中,不是立在纸上。你父亲很了解我(的为人),所以没有告诉你。”于是便用车子(把钱)运到(那人)家中。
3.诚实-----华盛顿小时候砍樱桃树;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
4.毅力-----晋朝人孙敬头悬梁锥刺股
5.与责任同行:洪战辉

你矮小的身材,并不影响你的高尚。你年轻的生命,并不影响你对生命的诠释;你困苦的家境,并不影响你担起重任。父亲疯了,你成了忠诚的指引者;母亲走了,你成了小妹妹的“妈妈”。父亲,是你既担心又忧虑的人。母亲,是你既痛恨又牵挂的人。小妹,是你既指责又最爱护的人。上帝并没有给你美好的童年,但你用自己的能力给了妹妹上帝般的童年。
6.魂留长空--李剑英

他是只翱翔天际的雄鹰,却因一只和平的白鸽壮烈牺牲.他舍生忘死将战机驾驶到跑道外迫降,使人民生命和财产没有受到影响,自己献出生命.短短16秒,他用忠诚飞完了生命最后的航程,成为人生最壮丽的16秒,他的灵魂将永留长空.


#昌固琪# 古代传统美德名人故事有哪些 -
(13271691827): 那太多了,忠孝仁义礼智信!每个字都有很多名人符合的.比如忠,找找关羽,这样的.望采纳

#昌固琪# 文明美德的故事?????????????????????/ -
(13271691827):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

#昌固琪# 有正能量的名人故事都有哪些?(比如列宁、高尔基、宋庆龄等) -
(13271691827):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 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

#昌固琪# 名人美德小故事300字 -
(13271691827): 黄庭坚的“例行公事” 北宋黄庭坚每晚回家后,将他母亲的便盆取出洗刷干净后放回原处.而不让仆人去做.此举被苏东坡赞为“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宋史纪事本末》载,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朝廷为推行新政,整顿吏治,要选派一批官员到各路(各省)去担任监司.范仲淹非常重视监司的选拔擢用,在审查名单时,凡遇“不才”姓名,“一笔勾之,以次更易”.枢密使富弼劝他“一笔勾之甚易,焉知一家哭矣!”范仲淹说:“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昌固琪# 古今中外名人具有宽容美德的例子 -
(13271691827): 楚庄王 被称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有一次宴请群臣,要大家不分君臣,尽兴饮酒作乐.正当大家玩得高兴时,一阵风吹来,灯火熄灭,全场一片漆黑.这时,有人乘机调戏楚庄王的爱姬,爱姬十分机智,扯下了这个人的冠缨,并告诉楚庄王...

#昌固琪# 具有美德的人物故事400字!急!!! -
(13271691827): 一·、在我们中国,并不是像雷锋这样好事做了一火车的人才配得上当美德好少年.而像我们这种平常人也可以当上没得好少年.身边的美德故事不少,有时候在你不经意间就能发生美德故事.下面我就说说发生在身边的一个小故事吧.一个周...

#昌固琪# 关于美德的名人事例 -
(13271691827): 天津有一个踏黄包车的车夫叫白芳礼,他从76岁一直到93岁也就是直到他逝世为止,他用踏黄包车攒下来的35万元,捐助了无数个大大小小学校的贫困孩子上学用,而留给他自己孩子的却一样也没有,他的遗产就是一辆黄包车、一个破收音机、一只黄鹂鸟.

#昌固琪# 求个有关于名人的“文明美德”的故事 -
(13271691827): 文明礼貌是自身的修养,它就如同一棵小树,只要你注重它,从点点滴滴的事去表现它,它就会在你的心中扎根,成长.虽微不足道,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缺少的.说到文明美德,我要告诉大家自己的一个亲身经历. 那是一个夏天的中午,...

#昌固琪# 以读书为乐或因读书而成就美德的名人故事 -
(13271691827): 杨绛先生把读书比作串门儿,说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昌固琪# 关于中华美德的名人事迹 -
(13271691827): 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