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分为那几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几类多少种?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化学物质和生产性粉尘。
2、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

业性有害因素按来源分为三大类: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如粉尘、各种毒物;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高频、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放射线等;某些生物性致病因素。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精神或视力过度紧张等
3、与一般卫生条件和卫生技术措施不良有关的有害因素,如厂房矮小狭窄。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烈日下室外作业,有毒作业和无毒作业安排在一个车间内等。 用户名:
密 码:

供应 求购 产品 企业 相关知识 职业病病人可请求那些民事赔偿(对职业病损
为什么用人单位要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为什么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要接受职业卫生
什么是职业禁忌?职业禁忌的处理原则包括那
用人单位发现疑似职业病人时有什么义务?
劳动者应当享有那些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为什么对职业病要强调集体诊断?
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检测,
什么是建设项目于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
职业病防治为什么要从源头抓起?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消除核控制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为什么国家要制定《职业病防治法》?
什么是法定职业病?我国规定了几类几种?
职业性有害因素分哪几类?
什么叫职业性有害因素?

(1)
化学因素:①各种毒物引起的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职业肿瘤;②一些不溶或难溶的生产性粉尘引起的尘肺。
(2)物理因素:①高温、低温引起中暑或冻伤;②高湿使两手等处发生皮肤糜烂,促使皮肤病的发生;③高低气压,如潜水员及沉箱工的减压病,高山高原地区的高山病;④噪声引起的难听或耳聋,并对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不良影响;⑤振动,两上肢的局部振动引起血管痉挛、溶骨症及骨坏死。全身震动对神经系统、血管等也有不良影响;⑥电离辐射如X线、γ射线等引起的放射病;⑦非电离辐射中的微波与高频电磁场,场强过高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⑧光线、紫外线引起电光性眼炎,红外线引起白内障,照明过强过弱引起眼疲劳;⑨机械刺激或击伤。
(3)生物因素:①微生物:布氏杆菌、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职业性传染病;发霉的谷尘、蔗尘中耐热性放线菌引起的农民肺、蔗尘肺和蘑菇肺;后三种疾病都属于与免疫有关的变态反应性肺泡炎;②昆虫和尾蚴引起谷痒症和稻田皮炎;③水生动物的体液,如明虾及一些海鱼表层体液中含有能溶解皮肤角质层的特殊组分;④植物,如黄山药可引起支气管哮喘;⑤各种生物的蛋白质,如牲畜蛋白质及稻壳的细尘大量吸人后引起发热。
(4)劳动损伤性因素:主要由于有关器官及肌群等长期紧张劳动过度疲劳或不适当的强迫性体位或工具引起的职业性肌肉骨胳损伤疾患,如局部肌肉疲劳和全身疲劳,反复紧张性损伤和腰背痛等。

职业性危害因素可分为三类:一是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粉尘,二是物理因素,包括不良气象条件、异常气压、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噪音和振动等,三是生物因素,主要是微生物和寄生虫对人体所起的危害。

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包括:

一、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
1、化学因素:粉尘、铅、三氯乙烯、苯、正己烷等

2、物理因素:噪声、异常气象条件、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如:作业人员因接触患有炭疽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或因接触受炭疽病传染的病畜皮毛、产品而罹患。

二、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不良体位操作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等。



职业有害因素共分为哪几种~


6种。职业危害因素是造成职业病的原因。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进行修订,将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分为6类:
1、粉尘:包括矽尘、煤尘(煤矽尘)、石墨尘、电焊烟尘、其他粉尘等。
2、化学因素:包括铅、汞、锰、镉、磷、砷及其化合物等;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气、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等。
3、物理因素:包括高温、高气压、低气压、局部振动、噪声危害等。
4、放射性因素:包括紫外线、放射性物质、红外线等。
5、生物因素:包括炭疽杆菌、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等。
6、其他因素:包括氧化锌、二异氰酸甲苯酯、嗜热性放线菌等。

危害产生的原因:
所有危险、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
1、能量有害物质
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一般地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有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也越大。
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物质),因此所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2、失控
在生产中,人们通过工艺和工艺装备使能量、物质(包括有害物质)按人们的意愿在系统中流动、转换,进行生产;同时又必须约束和控制这些能量及有害物质,消除、减弱产生不良后果的条件,使之不能发生危险、危害后果。
如果发生失控:(没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就会发生能量、有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朱师骨# 职业性损害主要包括哪三大类? -
(17721676507): 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化学物质和生产性粉尘. 2、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

#朱师骨# 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都有哪些 -
(17721676507): (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有毒物质,如铅、汞,乙烯生产过程中,有苯、甲苯、乙基苯、苯乙烯等毒物;生产丁苯橡胶过程中有丁二烯、苯乙烯、高芳烃油、亚硝酸钠、过氧化二异丙苯等几十种. (2)生产性粉尘,...

#朱师骨# 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些种类?
(17721676507): 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环境因素1)物理因素.不良的物理因素,或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温、低 温、噪声、振动、高低气压、非电离辐射(可见...

#朱师骨# 职业性有害因素分为哪几类呢?
(17721676507): (1)按来源分类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①化学因素.生产性粉尘,例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化学有毒物质,例如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

#朱师骨# 职业危害因素分为几类?
(17721676507): 按来源分为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按性质分为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其他因素.

#朱师骨# 职业有害因素的种类 -
(17721676507): 不同作业环境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类型不完全相同,但可归纳为以下三大类:(1)化学性因素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有机粉尘等.作业人员长期在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条件下作业,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就有可能发生尘肺...

#朱师骨# 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 -
(17721676507): 工作场所中存在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对人体产生健康损害的因素称之为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

#朱师骨# 职业危害因素怎么分类?职业危害因素怎么分类?
(17721676507): 职业危害因素是指与生产有关的劳动条件包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对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产生有害作用的职业因素.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以下4...

#朱师骨# 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怎么分?
(17721676507): 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1)按来源分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①化学因素.生产性粉尘,例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化学有毒物质,例如铅、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