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人世间的七苦是哪七苦 佛说有七苦,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人生第一苦——生苦。佛说,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
生生死死,何时尽? 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大声的哭泣。

人生第二苦——老苦。佛说,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美丽的想念都将削隐于日渐深刻的皱纹。
活的同时,已经死了。人得本体随时都是在新生和死去。相对与昨天来说你已经老了,生息代谢的变化人怎么能控制呢?

人生第三苦——病苦。佛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颠沛于残酷的现实之中,有谁能保证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病的,随时的病痛让人饱受病之苦。

人生第四苦——死之苦。佛说,死亡也许并无所谓痛苦,死亡的事实给活着的人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死亡本身。死亡是新生的开始,轮回是下一个生命体的诞生,但死时的留恋是痛苦的。

人生第五苦——爱别离苦。佛说,爱是追求融合克服分裂的表现,爱上帝是追求精神的统一,爱情人是追求生命的统一。但爱的本身包含的痛苦是人所共知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人生第六苦——求不得苦。佛说,人的欲望不能与欲望的对象聚合为一体,欲望就象拉长的橡皮筋找不到挂靠的地方就会弹回来打中自己,痛苦。追求着痛苦着,同时也在失去着。

人生第七苦——怨恨会苦。佛说,当爱不能弥合时,就会用感性方式来实现——怨恨,所有外在的怨恨都会被反弹而伤及自己,所有内在的怨恨都会伤及别人。贪恋、私欲为痛苦之源

人生第一苦——生苦。佛说,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
生生死死,何时尽? 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大声的哭泣。
人生第二苦——老苦。佛说,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美丽的想念都将削隐于日渐深刻的皱纹。
活的同时,已经死了。人得本体随时都是在新生和死去。相对与昨天来说你已经老了,生息代谢的变化人怎么能控制呢?
人生第三苦——病苦。佛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颠沛于残酷的现实之中,有谁能保证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病的,随时的病痛让人饱受病之苦。
人生第四苦——死之苦。佛说,死亡也许并无所谓痛苦,死亡的事实给活着的人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死亡本身。死亡是新生的开始,轮回是下一个生命体的诞生,但死时的留恋是痛苦的。
人生第五苦——爱别离苦。佛说,爱是追求融合克服分裂的表现,爱上帝是追求精神的统一,爱情人是追求生命的统一。但爱的本身包含的痛苦是人所共知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人生第六苦——求不得苦。佛说,人的欲望不能与欲望的对象聚合为一体,欲望就象拉长的橡皮筋找不到挂靠的地方就会弹回来打中自己,痛苦。追求着痛苦着,同时也在失去着。
人生第七苦——怨恨会苦。佛说,当爱不能弥合时,就会用感性方式来实现——怨恨,所有外在的怨恨都会被反弹而伤及自己,所有内在的怨恨都会伤及别人。贪恋、私欲为痛苦之源

从网上复制的,我一直认为我一生下来那一刻起,是痛苦的开始和根源。如果胎儿有选择出生权利,那我选择不出生,直接消失在天地之间。我非常怕死,一直不敢自杀。由于我的原因,不肯有下一代。

人生分成七种痛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另外还有加上五取蕴(亦称五阴盛)的“八苦”,
以及苦苦、坏苦、行苦的“三苦”。

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但楼主似乎也过于执着于这七与八的问题了。世间皆苦呃。

出自:法界佛教总会中文网-宣化上人法宝(官网)www.drbachinese.org/

摘自:《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人生有三苦,就是苦苦、坏苦、行苦。

苦苦,就是苦中之苦,既没有钱,又没有饭吃,又没有房子住,想找工作也找不着,你说这是不是苦?真是苦中之苦!这叫贫穷的困苦。这苦中之苦是不容易受的。

那么有钱的人没有苦了?有钱的人苦更大!怎么说富贵又有富贵的苦呢?有钱了,一天到晚要算:我这个钱放到银行里去,我那一笔钱拿出来做生意,我那一笔钱去做什么……。一天到晚来算钱,算得把头发也白了,牙也掉了,眼睛也花了,耳朵也聋了,这时候还没有算完。没算完你说怎么样啊?问题就来了。因为太有钱了,一天到晚都在算钱,算来算去,算得慢藏诲盗,就被土匪知道了。晚间把门给撬开来,把夹万(广东话,“保险柜”的意思)也给打开了,所有的积蓄就都给抢去,一扫而光!这叫坏苦。这坏苦比那贫穷困苦更厉害,因为贫穷的人,他一天到晚受苦都受惯了,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个富贵忽然坏了,这种苦来了,就受不了了,这时候最苦了。尤其年老了,钱也没有了,一切一切都不如意,这叫坏苦。

这么说,那也不穷也不富的人,就没有苦了吧?这个人也有苦的。什么苦呢?就有行苦──他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念念迁流,念念不停。虽然没有贫穷的苦苦,又没有富贵的坏苦,但是有行苦。这是三苦。

又有“八苦”,这三苦已经不少了,再加上八苦,更多了。其实八苦还不多,这个“苦”不止八苦,简直是千苦万苦,万万千千数不过来那么多的苦。最苦的是什么呢?做人就是最苦了,做畜生都比做人快乐得多。做佛就没有苦了。那个畜生,它也不忧吃的,也不忧穿的,也不忧住的,它有天然的生活条件,没有忧愁,你说是不是?唯独就是做人,这苦处太多了!做什么才不苦呢?

现在我们不说千苦万苦那么多的苦,不讲有八万四千种苦,现在就单单讲这“八苦”。八苦是什么呢?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这八种。这八种苦,你说是什么最苦的?就是生苦;若没有生,这些苦都没有了。

生怎么样苦法?我知道你是不记得了,我知道你是忘了生苦了,所以现在我告诉你。

怎么生的呢?这个生,因为父精母血结成到一起,又有中阴身来投胎而有的。在母亲肚里的时候,第一个礼拜和第二、第三、第四个礼拜都不觉得怎么样,等到第七个礼拜以后,就有了知觉。这时候,若母亲吃凉的东西,你就好像住在冰山里头一个样,觉得很不舒服;若母亲吃热的东西,那时又好像在火汤里似的,烫得不得了。这是在母亲腹里,就有这个冷热的苦。

还有,母亲若是弯着腰时,胎儿就好像一下子被泰山压顶,压得那么不舒服;如果这个母亲扠着腰时,也觉得非常不舒服。等到生的时候,那是最苦了。在出生的时候,好像两个山夹到一起,这叫夹山地狱,受这种的苦。所以每个小孩子一出世就喊起来了,他喊什么?“苦呀!苦呀!苦呀!”他就喊苦了。他那个“哭”,其实就是从“苦”那儿来的。生的时候,就好像生龟脱壳── 像活龟脱壳那么痛苦。可是一长大就忘了这种生的苦,接着就长大,不知不觉也就老了。

老的时候,苦也很厉害的。怎么?老得耳朵也聋了,人家骂你也不知道;眼睛也花了,看什么也看不清楚了。这是耳朵、眼睛首先不帮你的忙。舌头虽然不掉,可是牙掉了。舌头为什么不掉呢?它因为软,所以不掉。

我以前遇到八、九十岁的老人,我都问他说:“你牙怎么掉啦?你遇着过掉舌头的人没有?”他说:“没有啊!你遇着过吗?”“我更没有遇着过!你这么大年纪尚且都没有遇着掉舌头的人,我年纪比你轻又怎么会遇着这么奇怪的事情?你知道为什么没有人掉舌头,都有人掉牙?”他问:“这什么道理呢?”我说:“因为牙太硬了,所以它就掉了;舌头为什么不掉?它软,所以才不掉。你这么大年纪啦,以后也不要硬了!你若硬,也好像那个牙会掉的,要学着软一点!”
这牙掉有什么苦呢?当然吃东西就不香了,吃什么也没有滋味了。你看人家吃得那么样有味道,到自己的口里,嚼也嚼不动,咬也咬不动,整个吞到肚里又不消化,你说这苦不苦?

那时候,面也生了很多皱纹,头发也都白了,所谓“鸡皮鹤发”,那个面皮就好像鸡皮疙瘩似的非常粗。这个“鹤发”,是白头发。这个讲法,在美国就不适宜;怎么不适宜?因为西方人,小孩子一出生头发就有白的,那不是老得白的,而是很年轻时也有白头发,不过这又当别论。

那么老的白发是由黑头发变成白,黑头发可以变白的,可是白头发就不能变黑了;不过有的时候,也可以的。我告诉你们,我这个头发在香港时,完全都白了。为什么?因为我造庙,修了三个寺庙,修得费心费神,把头发也都白了。以后自己一看:“不得了了!我再不用这么多心了。”于是把什么都放下,以后它又黑了。所以什么事都是没有一定的。现在你们看我这个头,只有很少的白头发,不是太多。

这个老苦也是不容易受的,你若不相信,可以试一试。等你老的时候,就知道其中味道了。你不妨活个七、八十岁,或八、九十岁,甚至一百多岁,那时候你吃东西不香了,你就知道:“以前有个法师讲老苦是很苦的,我不相信,现在我才知道是真实不虚的。”可是那时候你想要修道也晚了,来不及了。

最平等的就是“病苦”。无论谁都会有病,没有大病就有小病。有病,头痛就头不舒服,脚痛就脚不舒服,身上痛就身不舒服了。病有很多种,好像有胃病,吃东西就不香了;若有肺病,就总咳嗽。总而言之,心、肝、脾、肺、肾,你有了病,这也是一苦的。

最苦的还有什么呢?死苦。死,是最苦的。那么说:“死苦,我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我想先知道!”那你就先试一试,先死一次看看。可是没有人保险你再活的,所以这一试,也不可以试的。那么死是容易,死后到什么地方去?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死后,是堕地狱?还是做畜生?是去做人?这个没有人能保险的。

总之,这生、老、病、死都是苦的。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出家?也就因为觉得这生、老、病、死苦,是一件不容易受的事情。他在十九岁的时候,有一天出去游玩,先到东门,看见一个妇人在那儿生小孩子,就问随从的人:“这是一个什么事情?”随从说:“这是生小孩子!”太子看见不但小孩子哭,妇人也痛苦得不得了;他不高兴了,就回到宫里去。

第二天又到南门,看见一个老年人,头发也白了,眼睛也花了,腰也弯了,腿也迈不动步了,老得不得了。他就问随从:“这是个什么人?怎么这样子呢?”随从说:“这个人因为年纪太大,所以老得这个样子!”太子也不看别的地方了,就回到皇宫。

第三天又到西门,看见一个有病的人,于是他又不高兴就回去。第四天到北门去游玩,就看见一个死人,他又问随从:“这是怎么一回事?”随从说:“这个人死了!”他就非常忧郁。在这四门,看见“生、老、病、死”四种苦,他又想要回皇宫去。正在这个时候,出现一个沙门,就是出家人。

太子又问随从:“这个人是做什么的?”

随从就问这沙门:“你是做什么的?”

沙门说:“我是个出家人,是修佛道的,要远离生、老、病、死苦。”

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还没有成佛呢!一听他说修道要远离生、老、病、死苦,于是又问这位沙门:“我也可以照你这样来修道吗?”

沙门说:“谁都可以的。谁修道,都可以远离生、老、病、死苦。”

于是太子回到宫里之后,晚间就和他的随从车匿(就是优波离尊者)一起逃出皇宫,就出家去了。释迦牟尼佛就因为觉得这个人生充满生老病死苦,没有什么意思,生不知从何处而来?死不知到什么地方去?所以就发心出家,要修道了这个生死。他到了雪山,在那儿坐了六年,就因为想避免这生、老、病、死苦。

我们人,谁都有“生”,任何人也都不能逃避这个“死”。人人将来都会死的,可是有的就是善终,有的就是不善终,种种的死法不同。有的病死,有的饿死,有的累死的──做工做得太多了,总也不得休息。或者和人打架打死了,或者去作战阵亡了。有的又被车撞死,有的又被山滚下来的石头砸死,有的又是误服毒药毒死了。误服,就是自己也不知道是毒药,错吃了毒药就死了。有的是故意吃毒药去死的,有的自杀而死,有的是不想死就死了,有的想死的又不死。你看就这一个“死”,就有种种的分别──死法不同,将来受的果报也不同。

怎么不同法呢?譬如这横死的人,就是或者被车撞死,或被水淹死,或被火烧死,或在无意之中发生一个意外死了。属于这一些横死的鬼魂,阎罗王不管,鬼也不管。那么说这是很自由啦?虽然说自由,可是却是个自由鬼,并不是自由人。人自由,有的时候也不守规矩,何况鬼呢!鬼自由了,也会不守规矩的。这横死的人,他又会抓替死鬼。譬如在马路上被车撞死的,这个地方在三年之内,会再撞死人。为什么?因为那个横死鬼总在那儿等着,他一定要再抓住旁人撞死,他才可以托生去;如果他不抓一个替死鬼的话,他永远在那儿也不能投生。

若是自杀吃毒药而毒死的人,到地狱后,所受那种的刑罚也很痛苦的。什么刑罚呢?要喝那种用火烧化了的铁汁,往他肚里灌,把内里这个肚肠都烫坏了,烫坏就死了。但是在地狱有一种巧风,这种风一吹,他又活了;活了,再喝这种铁汁,然后又被烫死,死了被巧风一吹又活了。在地狱里头,一天到晚都是受这种的刑罚,很难受的。

说起来,这死太多了,这个受的苦,说也说不完的。可是你若能念观世音菩萨,“以渐悉令灭”:就会一点一点地把生、老、病、死这种种的苦,就都没有了。生老病死,这是四苦,再有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怎么叫“爱别离苦”?爱,是人人都知道的,有的爱财,有的就爱色,有的就爱名。爱财的人,和“利”离开了,这也是爱别离苦。譬如这一个人有很多钱,做很大的生意,都是赚钱;可是现在他生意失败了,把所有的钱都赔没有了,这个钱和他离别了。他不想离开财,不想没有钱,可是钱没有了,这是爱别离苦。

爱色,“色”就是男女的问题。男人爱女人的色,女人爱男人的色,互相爱;可是因为在前生种的因果不好,所以这个爱不能久远,在某一种情形之下,从中间就要分离了。在离开的时候,若没有真正地爱,离开也不要紧;若执着这种的爱情,那么离开了,这是非常痛苦的。这是爱色的爱别离苦。

还有爱名的爱别离苦,这个名怎么会又有别离呢?有人这么说:“名誉者,人之第二生命也。”认为这个好的名誉,就是人的第二条生命。可是这第二条生命,有的时候名誉就扫地了,就是没有名誉了,把名誉毁坏了。因为本来他不想失去名誉,可是没有法一时做错事,把名誉给没有了,这也是和“名”有一种爱别离苦。

这“爱别离苦”的例子非常之多。譬如夫妇没有分离,这就没有爱别离苦吧?可是生了个小孩子,这小孩长得又美貌、又聪明,真是视如宝珠。可是这个宝珠──这小孩子,忽然间死了!这时候,痛哭流涕的,这真难过。这也是爱别离苦。或者有人对待父母很孝养、很爱敬,本来不想父母离开自己,可是父母死了,这也叫爱别离苦。或者环境也好,父母妻儿一切一切都好,可是也是忽然间就没有了,这也是爱别离苦。乃至于兄弟朋友之间,都有这种情形,本来不想和他离开,却要离开了,这都叫爱别离苦。

有的人执着这种的爱情,没有苦他自己找着来苦。好像男女结婚了,这个男人,一天到晚忧愁得不得了,怕他的太太会另外去找其他的男人,这不是没有苦找着来苦吗?也有的女人结婚之后,大概她的丈夫生得很英俊,一天到晚什么也不想,就怕她这个英俊的丈夫再有其他的女朋友,担心得不得了,愁闷得不得了!你说这是不是愚痴?

还有,有的对人不生一种爱心,可是却爱狗,看狗等于他的生命一样;有的爱猫,看猫好像他生命一样。乃至于对一切的畜生或一切的物质,都生出一种爱心。这种爱心一生出来怎么样呢?也就很巧妙的,爱这只狗,这只狗也就死了;爱这只猫,这只猫也就丢了。这时候,好像把“生命”都丢了,为这猫狗左哭一场,右哭一场,这也是一种爱别离苦。

总而言之,你对任何的事物看不破、放不下,及至有某种特殊的情形要分离的时候,令你得不到所愿意得的,就觉得非常之苦,这都叫爱别离苦。既然知道爱别离苦,就不要再执着这个爱。不要把爱只放到一个人身上,应该放到整个众生的身上,行菩萨道来救度一切众生。为众人作着想,不为自己作着想,那你就不会有爱别离苦了。

有的人说,这个爱有这么样多苦,我就不爱了,这回我就憎!憎,就是不爱,就是有一种怨恨心,有一种仇视的心,对任何的事物也都不爱了。这又弄错了。说爱是有苦,不爱呢?也一样有苦,这有怨憎会苦,怨是怨恨,憎是憎恶。我在这个场合里,对这个场合的人都很讨厌、很憎,对任何人也没有缘,觉得人人都不好,所以谁我也不爱;也不爱人,也不爱狗,也不爱猫,什么都讨厌,见到什么就发脾气。

在这个地方,认为这个地方不好,于是就搬到另外一个地方,殊不知,到另外一个地方,又遇着的人和物,比原先的环境更不好、更坏。你越不愿意见的事情,它就让你见着;你越讨厌的事情,这个事情就来!很奇怪、很奇怪的。你怕见猫,一天到晚都有猫跑来你这儿,打它也不走;你讨厌狗,这狗它偏偏地要亲近你;你讨厌女人,这女人一天到晚来找你、来追求你。你很讨厌,再搬家到别的地方,又有这么一班人,又有这么个环境,比原先的更厉害!你说这苦不苦?
这苦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第一,是从你自性上招来的,因为你自性没有定,见着什么,都觉得不好。你觉得好是有苦,觉得不好也是有苦。那么也不要觉得好,也不要觉得不好,这是合乎中道,中道就没有苦了。你在这个地方住,和左右邻居都不和气,搬到另外一个地方,还是不和气,这不是人家对你不和气,是你对人不和气;因为你觉得与任何人都没有缘,所以别人对你也没有缘。所以爱也是苦,不爱又是苦,就要合乎这中道。总而言之,什么事情都不要太过,太过了就是不及。

这怨憎会苦就是这样,你越不愿意的事情,就越碰到这件事情,很奇怪的。你不愿意喝酒,这喝酒的人一天到晚都在你旁边;不愿意抽烟,抽烟的人跑到你旁边;不愿意赌钱,这赌钱的人天天来找你。很奇怪的!为什么呢?就因为你有这个怨憎,所以就会遇着;你越憎这样,就越遇着这个样子的事情。怨憎会苦和爱别离苦,都是因为自己不明白真正的中道,偏到一边,所以就有了苦了;若能保持中道,那就不会苦了。相信没有人会讨厌钱的,可是这个“钱”,你越不憎,越爱它,它越不来。这也是一个奇怪的事情,这就是求不得苦。

方才说爱也是苦,憎也是苦。那么在这个爱里就有所求,有所求往往就都不会得到。有的人一生来,就想求着发财,可是兢兢业业、辛辛苦苦,由有生以来就想要发财,等到死的时候也没有发财,还是做一个穷鬼,这是求不得苦。

有的人觉得做官很不错,于是想法子去求做官,可是求了一生,结果呢?官也没有做到,这也是求不得苦。有的人一生就求名,但一生也没有求到,这也是求不得苦。有的没有子女的,就想生个聪明的儿子、美貌的女儿,但求来求去也没有,这也是求不得苦。在一生之中,不是求这样,就是求那样,但是哪一样也没有求到,求东不得东,求西不得西。有些读书的人,就想得到一个博士学位,可是因为在往昔没有栽培读书的善根,读得眼睛也老得看不见,耳朵也听不见,读了一辈子书,博士学位也没有得到。好像中国有个梁灏,读到八十二岁才中状元,可是得到状元没有好久就死了。你说,得到也没有享受,这也是求不得苦。总而言之,你所贪求的东西,得不到手里,这都是苦,这叫求不得苦。

又有五阴炽盛苦。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在《心经》上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若能把它都看空了,也就没有苦。这五种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是非常炽然而盛,非常强烈的,是最苦的,可是人人对这五阴都离不了。前面所说的那七种苦就够苦的了,这个色、受、想、行、识是在自性里边所具的,时刻都和你在一起,想离也离不开,这叫五阴炽盛苦。

佛说人生七苦是哪七苦?为什么?~

  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我等凡人,难脱八苦,因此坠入轮回地狱中。

  人生总是苦乐参半,知其乐,忘其苦。明其心,苦其志。追其型,忘其意。所说,所想,所做,所为,所用,所弃,所喜,所怨,所忧,所虑。皆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发。那么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坎坷迷离,伤痛落失,众叛亲离,流离失所,凡此种种都为苦之表象。纠其根源与禅说不近相同,看看佛教所说的人生八苦,了解人之痛苦之源。

  人生第一苦——生苦。佛说,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

  生生死死,何时尽?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大声的哭泣。

  人生第二苦——老苦。佛说,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美丽的想念都将削隐于日渐深刻的皱纹。活的同时,已经死了。人得本体随时都是在新生和死去。相对与昨天来说你已经老了,生息代谢的变化人怎么能控制呢?

  人生第三苦——病苦。佛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颠沛于残酷的现实之中,有谁能保证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病的,随时的病痛让人饱受病之苦。

  人生第四苦——死之苦。佛说,死亡也许并无所谓痛苦,死亡的事实给活着的人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死亡本身。死亡是新生的开始,轮回是下一个生命体的诞生,但死时的留恋是痛苦的。

  人生第五苦——爱别离苦。佛说,爱是追求融合克服分裂的表现,爱上帝是追求精神的统一,爱情人是追求生命的统一。但爱的本身包含的痛苦是人所共知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人生第六苦——求不得苦。佛说,人的欲望不能与欲望的对象聚合为一体,欲望就象拉长的橡皮筋找不到挂靠的地方就会弹回来打中自己,痛苦。追求着痛苦着,同时也在失去着。

  人生第七苦——怨憎会苦。佛说,当爱不能弥合时,就会用感性方式来实现——怨恨,所有外在的怨恨都会被反弹而伤及自己,所有内在的怨恨都会伤及别人。贪恋、私欲为痛苦之源。

  人生第八苦——五阴过盛苦。佛说,人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遇到的、感受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假象,就会迷失自我,陷入痛苦。世人常常为表象所迷惑,因而深陷其中。

  记得以前听过的潘多拉的故事,潘多拉由于受到众神的祝福而变成一个完美幸福的女人,但是由于太完美而让她觉得生活少点什么,于是她打开了那个盛满罪恶的盒子。听这个故事的时候还很小,当时觉得很奇怪,这个女人怎么这么笨啊,放着好好的幸福不要,偏偏要去碰那个罪恶的盒子。现在想想,如果世界真的有朝一日变成天堂,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罪恶只有幸福和安宁,那那个时候的人们生存的动力会变成什么呢?没有黑暗的阳光是否还能像现在那样让我们奋不顾身?

  人生八苦,真的很苦吗?抑或是那颗小小的枇杷糖,入口苦涩最后却甜蜜清凉,回味悠长。

佛家对人生组成的七种痛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生苦。生苦有五种:
一者,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
二者,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
三者,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
四者,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及衣服等物触体,肌肤柔嫩,如被物刺。
五者,种类。谓人品有贵富贫贱,相貌有残缺妍丑,是名生苦。
老苦。老苦有二种:
一者,增长。谓从少至壮,从壮至衰,气力羸少,动止不宁。
二者,灭坏。谓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朽坏,是名老苦。
病苦。病苦有二种:
一者,身病。谓四大不调,众病交攻。若地大不调,举身沉重。水大不调,举身胖肿。火大不调,举身蒸热。风大不调,举身倔强。
二者,心病。谓心怀苦恼,忧切悲哀,是名病苦。
死苦。死苦有二种:
一者,病死。谓因疾病,寿尽而死。
二者,外缘。谓或遇恶缘,或遭水火等难而死,是名死苦。
爱别离苦:谓常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是名爱别离苦。
怨憎会苦:谓常所怨仇憎恶之人,本求远离,而反集聚,是名怨憎会苦。
求不得苦:谓世间一切事物,心所爱乐者,求之而不能得,是名求不得苦。

扩展资料:对于佛家,一切皆有缘,一切皆有果,缘起缘灭,因果轮回,只有今生吃了足够多的苦,来生才能获得好的回报,此所谓不修今生修来世。人一生下来就是吃苦的,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弘一法师开示:佛说人生是苦,这苦是什么意义呢?经上说:“无常故苦”一切都无常,都会变化,佛就以无常变化的意思说人生都是苦的。
譬如身体健康并不永久,会慢慢衰老病死,有钱的也不能永远保有,有时候也会变穷,权位势力也不会持久,最后还是会失掉。
以变化无常的情形看来,虽有喜乐,但不永久,没有彻底,当变化时,苦痛就来了。所以佛说人生是苦,苦是有缺陷,不永久,没有彻底的意思。
参考资料:佛家七苦-百度百科


#万追凝# 佛家七苦是哪七苦
(17737475462): 应该是佛教讲的,人生8苦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万追凝# 佛家七苦是那七苦?为什么? -
(17737475462): 佛家对人生分成的七种痛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另外还有加上五取蕴(亦称五阴盛)的“佛家八苦说”以及苦苦、坏苦、行苦的“佛家三苦说”. 以下详细介绍八苦,已经包括了你所谓的七苦. [一、生苦] 生苦有五...

#万追凝# 佛说:七苦.何谓七苦? -
(17737475462):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

#万追凝# 佛说人生有七苦,哪七苦啊 -
(17737475462):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红尘无可留恋,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在于人.在于人与生俱来的弱点和本性. 佛教将人生之苦分为八种,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八苦. 其中前四种是自然的痛苦,难以避免. 后三种即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不合理的生活现实,而苦的总的原因和概括则是求不得, 欲求长生不老不得, 欲求身体健康不得, 欲求不遇怨敌不得, 欲求爱侣不分不得, 这些都是痛苦,有求不得,有愿不遂,当然使人痛苦.

#万追凝# 佛说人生七苦是哪七苦?为什么? -
(17737475462): 人生第一苦——生苦.佛说,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 生生死死,何时尽? 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大声的哭泣. 人生第二苦——老苦.佛说,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

#万追凝# 人有七苦是哪七苦 -
(17737475462): 生

#万追凝# 人生七苦是什么?
(17737475462): 生老病死分离爱与恨

#万追凝# 人生有七苦,那七苦呢? -
(17737475462): 人生第一苦——生苦.佛说,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 生生死死,何时尽? 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大声的哭泣. 人生第二苦——老苦.佛说,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

#万追凝# 人生7苦是什么 -
(17737475462): 应该是人生八苦: 人生第一苦——生苦.佛说,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 生生死死,何时尽? 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大声的哭泣. 人生第二苦——老苦.佛说,青春易...

#万追凝# 佛曰人生有七苦,还是八苦? -
(17737475462): 八苦. 八苦,其实原来只有四苦:生老病死.这个我们都非常熟悉了.后来佛教觉得这四苦不够归纳世上所有的痛苦,就又给加了四个: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盛.于是成为八苦. 《中阿含经》中把人生间的苦谛归纳为四苦八苦,这个词(四苦八苦)目前还是日语中的常用词.了解了这个,我们就可以知道,只有八苦,没有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