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近两年的中考数学的压轴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有哪些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1、已知二次函数
(1)当时,函数值随的增大而减小,求的取值范围。
(2)以抛物线的顶点为一个顶点作该抛物线的内接正三角形(,两点在抛物线上),请问:△的面积是与无关的定值吗?若是,请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若抛物线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均为整数,求整数的值。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AC=BC,OA=1,
OC=4,抛物线经过A,B两点,抛物线的顶点为D.
  (1)求b,c的值;
(2)点E是直角三角形ABC斜边AB上一动点(点A、B除外),过点E作x轴的垂线
交抛物线于点F,当线段EF的长度最大时,求点E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①求以点E、B、F、D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②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EFP是以EF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若存在,求出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本题满分12分)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P为AB的中点,Q为边CD上一动点,设DQ=t(0≤t≤2),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边AD、BC于点M、N,过Q作QE⊥AB于点E,过M作MF⊥BC于点F.
(1)当t≠1时,求证:△PEQ≌△NFM;
(2)顺次连接P、M、Q、N,设四边形PMQN的面积为S,求出S与自变量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的最小值.

4、如图,抛物线与轴交于(,0)、(,0)两点,且,与轴交于点,其中是方程的两个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是线段上的一个动点,过点作∥,交于点,连接,当的面积最大时,求点的坐标;
(3)点在(1)中抛物线上,点为抛物线上一动点,在轴上是否存在点,使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情境观察
   将矩形ABCD纸片沿对角线AC剪开,得到△ABC和△A′C′D,如图1所示.将△A′C′D的顶点A′与点A重合,并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点D、A(A′)、B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2所示.
    观察图2可知:与BC相等的线段是 ▲ ,∠CAC′= ▲ °.
   
   
   
   

问题探究
如图3,△ABC中,AG⊥BC于点G,以A为直角顶点,分别以AB、AC为直角边,向△ABC外作等腰Rt△ABE和等腰Rt△ACF,过点E、F作射线G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Q. 试探究EP与FQ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拓展延伸
   如图4,△ABC中,AG⊥BC于点G,分别以AB、AC为一边向△ABC外作矩形ABME和矩形ACNF,射线GA交EF于点H. 若AB= k AE,AC= k AF,试探究HE与H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6.(本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 = - x +7与正比例函数y = x的图象交于点A,且与x轴交于点B.
(1)求点A和点B的坐标;
(2)过点A作AC⊥y轴于点C,过点B作直线l∥y轴.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O—C—A的路线向点A运动;同时直线l从点B出发,以相同速度向左平移,在平移过程中,直线l交x轴于点R,交线段BA或线段AO于点Q.当点P到达点A时,点P和直线l都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设动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①当t为何值时,以A、P、R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
②是否存在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2011·济宁)如图,第一象限内半径为2的⊙C与y轴相切于点A,作直径AD,过点D作⊙C的切线l交x轴于点B,P为直线l上一动点,已知直线PA的解析式为:y=kx+3。
(1) 设点P的纵坐标为p,写出p随k变化的函数关系式。
(2)设⊙C与PA交于点M,与AB交于点N,则不论动点P处于直线l上(除点B以外)的什么位置时,都有△AMN∽△ABP。请你对于点P处于图中位置时的两三角形相似给予证明;
(3)是否存在使△AMN的面积等于的k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的k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8.(南京)(8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P为BC的中点.动点Q从点P出发,沿射线PC方向以2㎝/s的速度运动,以P为圆心,PQ长为半径作圆.设点Q运动的时间为t s.
  ⑴当t=1.2时,判断直线AB与⊙P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⑵已知⊙O为△ABC的外接圆,若⊙P与⊙O相切,求t的值.

9.(9分)如图①,P为△ABC内一点,连接PA、PB、PC,在△PAB、△PBC和△PAC中,如果存在一个三角形与△ABC相似,那么就称P为△ABC的自相似点.
  ⑴如图②,已知Rt△ABC中,∠ACB=90°,∠ACB>∠A,CD是AB上的中线,过点B作BE⊥CD,垂足为E,试说明E是△ABC的自相似点.
  ⑵在△ABC中,∠A<∠B<∠C.
  ①如图③,利用尺规作出△ABC的自相似点P(写出作法并保留作图痕迹);
  ②若△ABC的内心P是该三角形的自相似点,求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

10.(11分)
问题情境
已知矩形的面积为a(a为常数,a>0),当该矩形的长为多少时,它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数学模型
设该矩形的长为x,周长为y,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探索研究
⑴我们可以借鉴以前研究函数的经验,先探索函数的图象性质.
填写下表,画出函数的图象:

x …… 1 2 3 4 ……
y …… ……
②观察图象,写出该函数两条不同类型的性质;
③在求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最大(小)值时,除了通过观察图象,还可以通过配方得到.请你通过配方求函数(x>0)的最小值.
解决问题
 ⑵用上述方法解决“问题情境”中的问题,直接写出答案.

11、(本题12分)
已知两直线,分别经过点A(1,0),点B,
并且当两直线同时相交于y正半轴的点C时,恰好有
,经过点A、B、C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
交于点K,如图所示。
(1)求点C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抛物线的对称轴被直线,抛物线,直线和x轴
依次截得三条线段,问这三条线段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3)当直线绕点C旋转时,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M,请找出使△MCK为等腰三角形的点M,简述理由,并写出点M的坐标。

12.(2011年广东省)如图(1),(2)所示,矩形ABCD的边长AB=6,BC=4,点F在DC上,DF=2。动点M、N分别从点D、B同时出发,沿射线DA、线段BA向点A的方向运动(点M可运动到DA的延长线上),当动点N运动到点A时,M、N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连接FM、FN,当F、N、M不在同一直线时,可得△FMN,过△FMN三边的中点作△PQW。设动点M、N的速度都是1个单位/秒,M、N运动的时间为x秒。试解答下列问题:
(1)说明△FMN∽△QWP;
(2)设0≤x≤4(即M从D到A运动的时间段)。试问x为何值时,△PQW为直角三角形?
   当x在何范围时,△PQW不为直角三角形?
(3)问当x为何值时,线段MN最短?求此时MN的值。

13.(2011年桂林市)本题满分12分)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
(1)求它的对称轴与轴交点D的坐标;
(2)将该抛物线沿它的对称轴向上平移,设平移后的抛物线与轴,轴的交点分别为A、B、C三点,若∠ACB=90°,求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
(3)设(2)中平移后的抛物线的顶点为M,以AB为直径,D为圆心作⊙D,试判断直线CM与⊙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4、(10分)如图,已知抛物线与轴交于A(1,0),B(,0)两点,与轴交于点C(0,3),抛物线的顶点为P,连结AC.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抛物线上找一点D,使得DC与AC垂直,且直线DC与轴交于点Q,求点D的坐标;
(3)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S△MAP=2S△ACP,若存在,求出M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5. (本题满分10分) 如图1,把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坐标原点,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经过B、C、D三点的抛物线c1交x轴于点M、N(M在N的左边).
(1)求抛物线c1的解析式及点M、N的坐标;
(2)如图2,另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中心G在点M上,、在x轴的负半轴上(在的左边),点在第三象限,当点G沿着抛物线c1从点M移到点N,正方形随之移动,移动中始终与x轴平行.
 ①直接写出点C’、D’移动路线形成的抛物线C(C’)、C(D’)的函数关系式;
 ②如图3,当正方形第一次移动到与正方形ABCD有一边在同一直线上时,
  求点G的坐标.

16.(本题满分12分)如图,二次函数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点P从A点出发,以1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Q同时从C点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向y轴正方向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点P到达B点时,点Q同时停止运动。设PQ交直线AC于点G。
(1)求直线AC的解析式;
(2)设△PQC的面积为S,求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
(3)在y轴上找一点M,使△MAC和△MBC都是等
腰三角形。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M点的坐标;
(4)过点P作PE⊥AC,垂足为E,当P点运动时,
线段EG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请说明理由。

17.如图1,正方形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0,10),(8,4),顶点C,D在第一象限.点P从点A出发,沿正方形按逆时针方向运动,同时,点Q从点E(4,0)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相同速度运动.当点P到达点C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1)求正方形ABCD的边长.
(2)当点P在AB边上运动时,△OPQ的面积S(平方单位)与时间t(s)之间的函数图像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如图2所示),求P,Q两点的运动速度.
  (3)求(2)中面积S(平方单位)与时间t(s)的函数解析式及面积S取最大值时点P的坐标.
(4)若点P,Q保持(2)中的速度不变,则点P沿着AB边运动时,∠OPQ的大小随着时间t的增大而增大;沿着BC边运动时,∠OPQ的大小随着时间t的增大而减小.当点P沿着这两边运动时,能使∠OPQ=90°吗?若能,直接写出这样的点P的个数;若不能,直接写不能.
  
  
  
  
  1、已知二次函数
(1)当时,函数值随的增大而减小,求的取值范围。
(2)以抛物线的顶点为一个顶点作该抛物线的内接正三角形(,两点在抛物线上),请问:△的面积是与无关的定值吗?若是,请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若抛物线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均为整数,求整数的值。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AC=BC,OA=1,
OC=4,抛物线经过A,B两点,抛物线的顶点为D.
  (1)求b,c的值;
(2)点E是直角三角形ABC斜边AB上一动点(点A、B除外),过点E作x轴的垂线
交抛物线于点F,当线段EF的长度最大时,求点E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①求以点E、B、F、D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②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EFP是以EF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若存在,求出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本题满分12分)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P为AB的中点,Q为边CD上一动点,设DQ=t(0≤t≤2),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边AD、BC于点M、N,过Q作QE⊥AB于点E,过M作MF⊥BC于点F.
(1)当t≠1时,求证:△PEQ≌△NFM;
(2)顺次连接P、M、Q、N,设四边形PMQN的面积为S,求出S与自变量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的最小值.

4、如图,抛物线与轴交于(,0)、(,0)两点,且,与轴交于点,其中是方程的两个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是线段上的一个动点,过点作∥,交于点,连接,当的面积最大时,求点的坐标;
(3)点在(1)中抛物线上,点为抛物线上一动点,在轴上是否存在点,使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情境观察
   将矩形ABCD纸片沿对角线AC剪开,得到△ABC和△A′C′D,如图1所示.将△A′C′D的顶点A′与点A重合,并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点D、A(A′)、B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2所示.
    观察图2可知:与BC相等的线段是 ▲ ,∠CAC′= ▲ °.
   
   
   
   

问题探究
如图3,△ABC中,AG⊥BC于点G,以A为直角顶点,分别以AB、AC为直角边,向△ABC外作等腰Rt△ABE和等腰Rt△ACF,过点E、F作射线G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Q. 试探究EP与FQ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拓展延伸
   如图4,△ABC中,AG⊥BC于点G,分别以AB、AC为一边向△ABC外作矩形ABME和矩形ACNF,射线GA交EF于点H. 若AB= k AE,AC= k AF,试探究HE与H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6.(本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 = - x +7与正比例函数y = x的图象交于点A,且与x轴交于点B.
(1)求点A和点B的坐标;
(2)过点A作AC⊥y轴于点C,过点B作直线l∥y轴.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O—C—A的路线向点A运动;同时直线l从点B出发,以相同速度向左平移,在平移过程中,直线l交x轴于点R,交线段BA或线段AO于点Q.当点P到达点A时,点P和直线l都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设动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①当t为何值时,以A、P、R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
②是否存在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2011·济宁)如图,第一象限内半径为2的⊙C与y轴相切于点A,作直径AD,过点D作⊙C的切线l交x轴于点B,P为直线l上一动点,已知直线PA的解析式为:y=kx+3。
(1) 设点P的纵坐标为p,写出p随k变化的函数关系式。
(2)设⊙C与PA交于点M,与AB交于点N,则不论动点P处于直线l上(除点B以外)的什么位置时,都有△AMN∽△ABP。请你对于点P处于图中位置时的两三角形相似给予证明;
(3)是否存在使△AMN的面积等于的k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的k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8.(南京)(8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P为BC的中点.动点Q从点P出发,沿射线PC方向以2㎝/s的速度运动,以P为圆心,PQ长为半径作圆.设点Q运动的时间为t s.
  ⑴当t=1.2时,判断直线AB与⊙P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⑵已知⊙O为△ABC的外接圆,若⊙P与⊙O相切,求t的值.

9.(9分)如图①,P为△ABC内一点,连接PA、PB、PC,在△PAB、△PBC和△PAC中,如果存在一个三角形与△ABC相似,那么就称P为△ABC的自相似点.
  ⑴如图②,已知Rt△ABC中,∠ACB=90°,∠ACB>∠A,CD是AB上的中线,过点B作BE⊥CD,垂足为E,试说明E是△ABC的自相似点.
  ⑵在△ABC中,∠A<∠B<∠C.
  ①如图③,利用尺规作出△ABC的自相似点P(写出作法并保留作图痕迹);
  ②若△ABC的内心P是该三角形的自相似点,求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

10.(11分)
问题情境
已知矩形的面积为a(a为常数,a>0),当该矩形的长为多少时,它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数学模型
设该矩形的长为x,周长为y,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探索研究
⑴我们可以借鉴以前研究函数的经验,先探索函数的图象性质.
填写下表,画出函数的图象:

x …… 1 2 3 4 ……
y …… ……
②观察图象,写出该函数两条不同类型的性质;
③在求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最大(小)值时,除了通过观察图象,还可以通过配方得到.请你通过配方求函数(x>0)的最小值.
解决问题
 ⑵用上述方法解决“问题情境”中的问题,直接写出答案.

11、(本题12分)
已知两直线,分别经过点A(1,0),点B,
并且当两直线同时相交于y正半轴的点C时,恰好有
,经过点A、B、C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
交于点K,如图所示。
(1)求点C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抛物线的对称轴被直线,抛物线,直线和x轴
依次截得三条线段,问这三条线段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3)当直线绕点C旋转时,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M,请找出使△MCK为等腰三角形的点M,简述理由,并写出点M的坐标。

12.(2011年广东省)如图(1),(2)所示,矩形ABCD的边长AB=6,BC=4,点F在DC上,DF=2。动点M、N分别从点D、B同时出发,沿射线DA、线段BA向点A的方向运动(点M可运动到DA的延长线上),当动点N运动到点A时,M、N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连接FM、FN,当F、N、M不在同一直线时,可得△FMN,过△FMN三边的中点作△PQW。设动点M、N的速度都是1个单位/秒,M、N运动的时间为x秒。试解答下列问题:
(1)说明△FMN∽△QWP;
(2)设0≤x≤4(即M从D到A运动的时间段)。试问x为何值时,△PQW为直角三角形?
   当x在何范围时,△PQW不为直角三角形?
(3)问当x为何值时,线段MN最短?求此时MN的值。

13.(2011年桂林市)本题满分12分)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
(1)求它的对称轴与轴交点D的坐标;
(2)将该抛物线沿它的对称轴向上平移,设平移后的抛物线与轴,轴的交点分别为A、B、C三点,若∠ACB=90°,求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
(3)设(2)中平移后的抛物线的顶点为M,以AB为直径,D为圆心作⊙D,试判断直线CM与⊙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4、(10分)如图,已知抛物线与轴交于A(1,0),B(,0)两点,与轴交于点C(0,3),抛物线的顶点为P,连结AC.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抛物线上找一点D,使得DC与AC垂直,且直线DC与轴交于点Q,求点D的坐标;
(3)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S△MAP=2S△ACP,若存在,求出M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5. (本题满分10分) 如图1,把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坐标原点,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经过B、C、D三点的抛物线c1交x轴于点M、N(M在N的左边).
(1)求抛物线c1的解析式及点M、N的坐标;
(2)如图2,另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中心G在点M上,、在x轴的负半轴上(在的左边),点在第三象限,当点G沿着抛物线c1从点M移到点N,正方形随之移动,移动中始终与x轴平行.
 ①直接写出点C’、D’移动路线形成的抛物线C(C’)、C(D’)的函数关系式;
 ②如图3,当正方形第一次移动到与正方形ABCD有一边在同一直线上时,
  求点G的坐标.

16.(本题满分12分)如图,二次函数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点P从A点出发,以1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Q同时从C点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向y轴正方向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点P到达B点时,点Q同时停止运动。设PQ交直线AC于点G。
(1)求直线AC的解析式;
(2)设△PQC的面积为S,求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
(3)在y轴上找一点M,使△MAC和△MBC都是等
腰三角形。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M点的坐标;
(4)过点P作PE⊥AC,垂足为E,当P点运动时,
线段EG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请说明理由。

17.如图1,正方形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0,10),(8,4),顶点C,D在第一象限.点P从点A出发,沿正方形按逆时针方向运动,同时,点Q从点E(4,0)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相同速度运动.当点P到达点C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1)求正方形ABCD的边长.
(2)当点P在AB边上运动时,△OPQ的面积S(平方单位)与时间t(s)之间的函数图像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如图2所示),求P,Q两点的运动速度.
  (3)求(2)中面积S(平方单位)与时间t(s)的函数解析式及面积S取最大值时点P的坐标.
(4)若点P,Q保持(2)中的速度不变,则点P沿着AB边运动时,∠OPQ的大小随着时间t的增大而增大;沿着BC边运动时,∠OPQ的大小随着时间t的增大而减小.当点P沿着这两边运动时,能使∠OPQ=90°吗?若能,直接写出这样的点P的个数;若不能,直接写不能.
  
  
  
  
  

(2012吉林长春10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C=8cm,BC=4cm,D、E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连结DE,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DE-EB运动,到点B停止.点P在AD上以 cm/s的速度运动,在折线DE-EB上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点P与点A不重合时,过点P作PQ⊥AC于点Q,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使点M落在线段AC上.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1)当点P在线段DE上运动时,线段DP的长为______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求t的值.

(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设五边形的面积为S(cm²),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4)连结CD.当点N于点D重合时,有一点H从点M出发,在线段MN上以2.5cm/s的速度沿M-N-M连续做往返运动,直至点P与点E重合时,点H停止往返运动;当点P在线段EB上运动时,点H始终在线段MN的中心处.直接写出在点P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点H落在线段CD上时t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t-2。

(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有两种情况:

①如图(2)a,当点N与点D重合时,此时点P在DE上,DP=2=EC,即t-2=2,t=4。

     ②如图(2)b,此时点P位于线段EB上.

∵DE=1 2 AC=4,∴点P在DE段的运动时间为4s,

∴PE=t-6,∴PB=BE-PE=8-t,PC=PE+CE=t-4。

∵PN∥AC,∴△BNP∽△BAC。∴PN:AC = PB:BC=2,∴PN=2PB=16-2t。

由PN=PC,得16-2t=t-4,解得t= 。

综上所述,当点N落在AB边上时,t=4或t= 。

(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有两种情况:


①当2<t<4时,如图(3)a所示。

DP=t-2,PQ=2,∴CQ=PE=DE-DP=4-(t-2)=6-t,AQ=AC-CQ=2+t,AM=AQ-MQ=t。

∵MN∥BC,∴△AFM∽△ABC。∴FM:BC = AM:AC=1:2,

即FM:AM=BC:AC=1:2。

∴FM= AM= t.

 ∴ 

  。

②当 <t<8时,如图(3)b所示。

PE=t-6,∴PC=CM=PE+CE=t-4,AM=AC-CM=12-t,PB=BE-PE=8-t,

∴FM= AM=6- t,PG=2PB=16-2t,

∴ 

  。

综上所述,S与t的关系式为: 。

(4)在点P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点H落在线段CD上时t的取值范围是:t=  或t=5或6≤t≤8。

【考点】动点问题上,相似形综合题,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



您好,中考试题网上就挺多的,比如中考资源网,可以去搜下,有很多试题,历年的中考试题都有,各个省份的也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您学业有成

哪个城市?说清楚了

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精选及答案(全)百度文库

近几年的中考数学压轴题哪里可以找到?~

08福建莆田)26.(14分)如图:抛物线经过A(-3,0)、B(0,4)、C(4,0)三点.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AD = AB(D在线段AC上),有一动点P从点A沿线段A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同时另一个动点Q以某一速度从点B沿线段BC移动,经过t 秒的移动,线段PQ被BD垂直平分,求t的值;
(3)在(2)的情况下,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MQ+MC的值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http://hiphotos.baidu.com/sycg1211/pic/item/1743c5c6ca8521079c163d50.jpg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3/4x + 6 与x轴,y轴分别相交与A,B两点,P是线段OA上的动点,以P点为圆心的圆与直线AB相切与点M,设P点的横坐标为m,圆P的半径为r.
(1) 求A,B两点的坐标
(2) 写出r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指出m的取值范围,并求出当圆P与y轴相切时圆P的坐标
(3)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圆P与三角形AOB的外接圆相切?若存在,求r的值,并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
A(8,0) B(0,6)
(过程略)
(2)
m=8-5r/3(4≤m≤8)
当⊙P与y轴相切时 P(3,0)
(过程略)
(3)
以AB为直径作⊙C
在Rt△AOB中
AB=根号(AO�0�5+BO�0�5)=10
∴⊙C半径为AB/2=5
由图知
P始终在⊙C内(上)
∴⊙C不能与⊙P外切
当CP=5-r时
⊙C与⊙P内切
作CD⊥x轴于D
则CD=AO/2=3
OD=OB/2=4 ...(∵C是AB中点,CD是中位线)
在Rt△CDP中
CP�0�5=CD�0�5+DP�0�5=9+(m-4)�0�5=9+(8-5r/3-4)�0�5=25-40r/3+25r�0�5/9
解(5-r)�0�5=25-40r/3+25r�0�5/9得
r=15/8
m=8-5r/3=4.875
P(4.875,0)

中考生必看的五个经典备战技巧
第一,充分利用考前五分钟。
  按照大型的考试的要求,考前五分钟是发卷时间,考生填写准考证。这五分钟是不准做题的,但是这五分钟可以看题。发现很多考生拿到试卷之后,就从第一个题开始看,给大家的建议是,拿过这套卷子来,这五分钟是用来制定整个战略的关键时刻。之前没看到题目,你只是空想,当你看到题目以后,你得利用这五分钟迅速制定出整个考试的战略来。
  学生拿着数学卷子,不要看选择,不要看填空,先看后边的六个大题。这六个大题的难度分布一般是从易到难。我们为了应付这样的一次考试,提前做了大量的习题,试卷上有些题目可能已经做过了,或者你一目了然,感觉很轻松,我建议先把这样的大题拿下来。大题一般12分左右,这12分如囊中取物,你就有底气了,心情也好了。特别是要看看最后那个大题,一看那个题目压根儿就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就把它砍掉,只想着后边只有五个题,这样在做题的时候,就能够控制速度和质量。如果倒数第二题也没有什么感觉,你就想,可能今年这个题出得比较难,那么我现在最好的做法应该是把前边会做的题目踏踏实实做好,不要急于去做后边的题目,因为后边的题目不是正常人能做的题目。
  第二,进入考试阶段先要审题。
  审题一定要仔细,一定要慢。数学题经常在一个字、一个数据里边暗藏着解题的关键,这个字、这个数据没读懂,要么找不着解题的关键,要么你误读了这个题目。你在误读的基础上来做的话,你可能感觉做得很轻松,但这个题一分不得。所以审题一定要仔细,你一旦把题意弄明白了,这个题目也就会做了。会做的题目是不耽误时间的,真正耽误时间的是在审题的过程中,在找思路的过程中,只要找到思路了,单纯地写那些步骤并不占用多少时间。
  第三,一定要培养自己一次就做对的习惯。
  现在有些学生,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会做的题目,就快速地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争取时间去做不会做的题目。殊不知,前面的选择题和后边的大题,难易差距是很大的,但是分值的含金量是一样的,有些学生以为前边题目的分数不值钱,后边大题的分数才值钱,不知道这是什么心理。所以希望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培养自己一次就做对的习惯,不要指望腾出时间来检查。越是重要的考试,往往越没有时间回来检查,因为题目越往后越难,可能你陷在那些难题里面出不来,抬起头来的时候已经开始收卷了。
  第四,要由易到难。
  一般大型的考试是要有一个铺垫的,比如说前边的题目,往往入手比较简单,越往后越难,这样有利于学生正常的发挥。1979年的高考,数学就吓倒了很多人。它第一个题就是一个大题,很多学生就被吓蒙了,于是整个考试考得一塌糊涂,就出现一些心态的不稳。所以后期,就因为这样的一些事故性的试题的出现,不能让一个学生正常发挥,我们国家在命题的时候一般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先让学生慢慢地进入状态,再去慢慢地加大难度。有些学生自以为水平很高,对那些简单的题目不屑一顾,所以干脆从最后一个题开始做,这种做法风险太大。因为最后一个题一般来讲,难度都很大,你一旦在这个地方卡壳,不仅耽误了你的时间,而且会让你的心情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整场考试的发挥。
  当然由易到难并不是说从第一题一直做到最后一个,以数学高考题为例,一般数学高考题有三个小高峰:第一个小高峰出现在选择题的最后一题,它的难度属于难题的层次;第二个小高峰是填空题的最后一题,也是比较难的;第三个小高峰出现在大题的最后一题。我说由易到难,是说要把握住这三个小高峰。
  第五,控制速度。
  平常有学生问我:“我在做题的时候多长时间做一个选择题,多长时间做一个填空题,才是比较合理的呢?”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说你平常用什么样的速度做题,考试的时候就用什么样的速度,不要人为地告诉自己,考试的时候要加快速度。其实你考试的时候,速度要是和平常训练的速度差距比较大的话,很可能因为你速度一加快,反而导致了质量的下降。一场大型的考试,你会做的题目本身就那么多,如果你加快速度,结果把会做的题目做错,而你腾出的时间去做后边的难题,又长时间地解不出来,那么很可能造成会做的题目得不着分,不会做的题目根本不得分。不要担心“做慢了,做不完”,把握住一点,一个学生的正常考试,如果始终在自己会做的题目上全神贯注的话,这场考试一定是正常发挥的,甚至是超水平发挥。
  你一直投入到会做的题目中,按照你平常训练的速度,踏踏实实地往前推进。即使你发现时间到了,后边还有题目可能会做但来不及了,不认为这是一个令你后悔的结果。最后结果出来你会发现,你最后得到的分数往往会比你的实际水平要高。所以考试的时候要控制速度,这是考试技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若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或其它的问题,可以去“状元365答疑网”找老师答疑。


#明莎谭# 中考数学模拟卷26题(压轴题)
(13725086830): (1)∵AB所在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y=-1/4x²+8且y>0∴x=√(32-4y)=2√(8-y) 当y=4时,x=4∴B为(4,4) (2)①∵当x=0时,y=-1/4x²+8=8∴A为(0,8), 20厘米=0.002百米, 当y=8-0.002时,x=2√(8-y)=0.04√5百米≈894厘米, 当y=8-0.002*2时,x=2...

#明莎谭# 2009数学压轴题
(13725086830): 2009年全国数学中考压轴题汇编(附答案)(一) 1、(2009广西贺州).(本题满分10分) 如图,抛物线的顶点为A,与y 轴交于点B. (1)求点A、点B的坐标. (2)若点P是x轴上任意一点,求证:. (3)当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 解:(1)抛物线...

#明莎谭# 历年山东省数学中考压轴题 -
(13725086830): 58(08江西省卷25题)(本大题10分)如图1,正方形和正三角形的边长都为1,点分别在线段上滑动,设点到的距离为,到的距离为,记为(当点分别与重合时,记). (1)当时(如图2所示),求的值(结果保留根号); (2)当为何值时,点落...

#明莎谭# 数学中考压轴题
(13725086830): 其实呢,CD的解析式为y=x+3 那么过P点作CD的垂线的解析式为y=-x+b 只要把一次项的系数变为相反的 然后又因为△PCD是等腰梯形 所以过P点作CD的垂线肯定经过CD的中点(这个很简单就可以求了) 然后就得到过P点作CD垂线的解析式.然后联立.完成! 有不懂请问!

#明莎谭# 数学中考压轴题
(13725086830): 我和你一样是初三的学生,对待中考要有信心,关于压轴题,我们这里通常是二次函数与动点,面积,旋转,和一些关于函数的面积的试题. 时间不早了,每天可以完成一道试题,可以上网搜搜一些题,也可以找一些自己觉得不会,不懂的,可以问老师和同学.切记,要综合发展,可别因为一门学科影响了所有哦,祝你好运.O(∩_∩)O~

#明莎谭# 中考数学压轴题,求详解,越详细越好.然后给下答案,规范点的,不要简略的. -
(13725086830): (4)x=20/19,x=40/17,x=52. 分析:(1)首先证明△ABC∽△DBP∽△FEC,即可得出比例式进而得出表示CE的长;(2)根据当点F与点B重合时,FC=BC,即可得出答案;(3)首先证明Rt△DOE∽Rt△CEF,得出DO/DE=CE/CF,即可得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根据三角形边长相等得出答案.

#明莎谭# 初中数学压轴题 -
(13725086830): 1.点到点距离公式:设A(a,b)B(c,d),则AB=√[(a-c)^2+(b-d)^22.点到线距离公式:设直线Ax+By+C=0(一般的解析式可以先化成这个),点A(x0,y0),则A到直线的距离长度=|Ax0+By0+C|/√(A^2+B^2)3.解析式y=kx+b中,k的实质是该直线与x轴正...

#明莎谭# 数学压轴题,马上中考了求各位老师们,学霸们帮帮忙 -
(13725086830): 这应该是25.(3),或者25.(2)②,结合前两问解答,一般这种题1、2问都是为3做铺垫

#明莎谭# 关于中考数学压轴题 -
(13725086830): 一般都考运动问题 比如说动点问题 运动时间为t秒 当t为何值时,满足XX条件 还有就是二次函数和图形的结合问题 动点是否存在的问题 若存在让你求点的坐标问题 你要着重练习这类的问题 找到题目中的特殊性 比如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线段垂直,平行,相等等信息.从这类信息中找到突破口就能迎刃而解.如果一道题你做不出所有的问,就答前2个问.最后一个问一般也就是3,4分,不会影响太多.这样还可以腾出时间检查前面的问题.也可能多得个5,6分. 祝你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绩,给你拜个晚年.新年快乐!O(∩_∩)O~

#明莎谭# 2010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压轴题 -
(13725086830): 1).y=-x2-2x+32).当MP=MC时P(-1,根10) 当MC=PC时P(-1,6) 当MP=CP时P(-1,5/3)3).设E(a,b)则b=-aX2-2a+3 直线BC方程为y=x+3 所以b=-a2-2a+3 则E(a ,-a2-2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