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三多彩的物质世界、运动和力、力和机械、压强和浮力、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结构图 初三物理上册11章,12章,13章计算题. 是多彩的物质世界...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第十二章 机械功和机械能 复习提纲答案
一、机械功(用字母W表示)
1、做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3、功的单位:焦耳,用字母J表示,把两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1J 。
4、功的计算公式:W=FS 使用公式时要注意:
①各量的单位:W用J,F用N,S用m ②其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5、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可见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二、功率(用字母P表示)
1、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其物理意义:用来表示做功的快慢。
2、主单位是W,常用单位是kW 换算关系:1KW=103W,1W表示物体在1s内做功1J.
3、公式:P=W/t 各量选用的单位:功率P用W(瓦),功W用J(焦),时间t用s(秒)。
对于匀速运动可用P= Fv 各量使用的单位:功率P用W(瓦),力F用N,速度v用m/s
4、有公式P=W/t可知,功率跟功和时间两个因素有关,分析功率的变化时,两个因素不能顾此失彼。比如“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的说法错误,原因是做功时间不确定。
三、机械效率(用字母η表示)
1、把有实用价值的功叫有用功,用W有表示。把没有实用价值,又不能不做的功叫额外功,用W额外表示。导致做额外功的因素一般有机械自重和各种摩擦。
2、有用功和额外功总和叫总功,用W总表示,则W总=W有+W额外
3、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η=(W有/W总)×100%
4、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器 材: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子移动的距离S
③原 理:η=G h / FS(因为W有=G h 和W总=FS )
④步骤: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拉动钩码,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不变。
⑤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有:动滑轮的重、各种摩擦、提升重物的重力。
⑥绕线的方法和重物提升的高度不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⑦用同一套滑轮组提升的重物重力增大时,机械效率变大。
⑧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动滑轮和绳的重力、减小摩擦、增大提升重物的重力
⑨根据 ,可以推出 ,可见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只要测出物体的重力G和绳子的拉力F,数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段数n,也可以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这样就不需要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上升高度 和绳子移动的距离 了。
5、沿斜面拉物体时的机械效率η=G h / FL 其中的F是沿斜面方向的拉力;L是斜面的长;G是沿斜面所拉物体的重力;h是斜面的高度。
6、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机械效率表示总功中有用功所占的百分比。可见它们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功率与机械效率二者互不影响。
五、机械能
1、能量:一个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我们就说它具有能。各种能量的单位都是是J
2、知识结构:

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①研究方法:控制变量;
②判断动能大小的方法:比较小球推动木快的距离,木块被推的越远,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
③要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需保持质量不变,为此可用一个小球,让它分别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比较两次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其中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的目的是改变小球的速度。
④要探究动能与的质量关系,需保持速度不变,为此可用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让它们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比较两次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其中让不同小球都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目的是让两个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相同。
⑤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4、探究重力势能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也要运用控制变量法。
实验时重力势能的大小可以通过物体下落时对其它物体的破坏力显示出来,比如让一个铅球从不同高度自由落到松软的地面上,观察比较地面凹陷的程度,可以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让两个质量不同的铅球从相同高度自由落到松软的地面上,观察比较地面凹陷的程度,可以探究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
5、分析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时,一定要把其中的两个决定因素同时考虑,不能顾此失彼。比如正在喷洒农药的飞机在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它的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原因是虽然速度不变,但是其质量减小。
6、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7、在没有任何摩擦的条件下,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时,若动能减小多少,势能会增大多少,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例如题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则“光滑”表示机械能守恒。

第九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答案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方便而定。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研究同一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如果那样,则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则乙汽车可能是:①没动 ②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向西运动。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比路程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比时间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分类:按路径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运动快慢可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4、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无关。速度的定义运用了比值定义法。
(3)速度的物理意义: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4)速度计算公式: , 变形公式: , ,这三个公式中各量的单位有两种选用方法:①速度用m/s 路程用m 时间用s ②速度用km/h 路程用km 时间用h
(5)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生活中常用单位km/h,两单位中m/s 大。换算:1m/s=3.6km/h 。
(6)识别图象:图甲是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图乙是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请你分析其中四个图像,分别表示物体处于何种运动状态:a:静止;b:匀速直线运动;
c:匀速直线运动;d:变速(加速)运动。
5、变速运动:
(1)变速运动也用v=s/t来求速度,这个速度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时的平均快慢程度,叫做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由于物体在不同时刻、不同位置运动的快慢并不相同,所以平均速度与所选的路程和时间有关,因此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那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应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2)填填下面的速度:人步行1.1m/s ,自行车5m/s ,小汽车108km/h 光速和电磁波 3×108m/s
三、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推理,称作理想化实验。
2、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⑴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原来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都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C、揭示了“力”的本意,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不需要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需要力。
3、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4、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绝不能说成“在惯性作用下”或“受到惯性”、“克服惯性”等。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四、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二力平衡条件可以用八字概括“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力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判断二力是不是平衡力的两种方法:
(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若二力满足“同物、等大、反向、共线”的条件,就是一对平衡力。
(2)根据二力平衡的定义:若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是一对平衡力。
5、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1)如果物体在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则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如果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时,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如做变速运动、曲线运动等。
6、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与上面的判断思维过程正好相反)
(1)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则物体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则物体一定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

九年级物理课本 总共有多少章~

七章。
分别是多彩的物质世界,运动和力,力和机械,压强和浮力,功和机械能,热和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你要找题的话,《五年中考,三年模拟》这本书不错,主要是习题。如果你想要例题,《解题决策》这本书我强力推荐。

1、一辆载重汽车的车厢容积为3.5m×2m×0.6m,额定装载货物质量是4t。问:
  ⑴如果车厢装满泥沙(泥沙的体积等于车厢容积),则汽车装载泥沙质量为多少?(已知泥沙的密度为2.4×103㎏/m3)(4分)
  ⑵为了行车安全,汽车不能超载,如果不超载,此车最多能装多少m3的泥沙?(4分)
2、星期天,爸爸开车带小林去图书城购买科普读物,回来后小林向爸爸请教了有关车的一些问题,并做好记录,内容如表所示。请你根据小林记录的内容计算:
  平均车速30km/h
  等速耗油9L/100km
  油价4.80元/L
  汽油(93#)密度0.75×103kg/m3
  ⑴若小林去图书城单程时间为20min,则小林家离图书城的路程大约多少km?(4分)
  ⑵往返途中,用掉汽油多少kg?(4分)
3、游泳馆内有一长50m、宽25m的游泳池,小明跟另外两个同学在进行50m自由泳比赛。岸上小强在观看赛况并为他们计时。比赛开始了,小明从西面的出发台上跃入水中,身体保持流线型,向前潜行了15m后,升至水面向前游去,达到东面的终点时用了40s,名列第一名。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出发时小明从台上跃入水中,身体不动就能向前滑行十几米,原因是 。(1分)
  ⑵小明的游泳速度是 m/s,即 km/h。(2分)
  ⑶在比赛中,小强看到小明游在最前面,就知道他游得最快,这是根据
  的方法来判断的。到达终点后,他根据记录的时间排出了名次,这又是这是根据 的方法来比较快慢的。(2分)
  ⑷若在此次比赛中,另一位同学甲的速度比小明慢0.05m/s,那么,以 为参照物,甲同学的运动方向是向西的。(1分)
4、五一黄金周,小丽随爸爸、妈妈去哈尔滨旅游,右图是她用过的一张火车票。
  ⑴请你从火车票中提取两条有用信息:(2分)
  ① ;
  ② 。
  ⑵若小丽想知道佳木斯到哈尔滨的大致距离,还应知道 和 两个物理量,并利用公式 计算。(3分)
  ⑶小丽上车后,坐在车厢内向外观望,她发现对面并排停着一列列车。忽然她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了,但是,“驶过”了对面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对面的33.公共汽车从甲站经过乙站到丙站,甲、乙两站相距1200 m,乙、丙两站相距2160 m.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用2 min.在乙站停车1 min后再开往丙站,再经过3 min到达丙站.求:(1)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这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汽车从乙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汽车从甲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5、重8×104N的卡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是车重的0.02倍.求卡车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大?
6、已知一辆汽车在合宁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位乘客在车到如图11-3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8时48分.则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列车却向反方向开去了。请你分析小丽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 (3分)


#党辰珠# 初中物理主要学了哪些知识?如题 从头到尾有哪些要点,请详细、简明的概括下. - 作业帮
(13431722029):[答案] 声现象.光现象(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物态变化(液化、汽化、溶化、凝固、升华凝华).电流... 多彩的物质世界.运动和力.力和机械.压强和浮力.能量和能源.

#党辰珠# 初3期末考物理主要内容?
(13431722029):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主要讲密度和质量 运动和力 速度和牛顿第一定律 力和机械 杠杆 压强和浮力 (这章是难点) 功和机械 热和能 能源和 可持续发展 最好借本书哟~

#党辰珠# 初中物理主要学了哪些知识?
(13431722029): 声现象.光现象(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物态变化(液化、汽化、溶化、凝固、升华凝华).电流和电路(串联和并联).电流的定律(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电压处处相等,欧姆定律).电与磁.信息传递.多彩的物质世界.运动和力.力和机械.压强和浮力.能量和能源. 说错了,实像是倒立与物体异侧、虚像是正立与物体同侧.

#党辰珠#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各章章节名字是什么
(13431722029): 九年级物理貌似是全一册,可能是版本的原因吧,我的是人教版. 古老而现代的力学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1、宇宙和微观世界 2、质量 3、密度 4、测量物质的密度 5、密度与社会生活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1、运动的描述 2、运动的快慢 3、...

#党辰珠# 初三物理前三章知识点 -
(13431722029):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物质三态的性质: 力的作用效果:力能够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能够转变物体的形状.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气体:分子极端...

#党辰珠# 初2下学期物理知识总结 -
(13431722029): 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起应用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率电和磁信息的传递多彩的物质世界运动和力力和机械压强和浮力功和机械能热和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党辰珠# 初三物理知识要点和公式~【人教版】 -
(13431722029): 一.宇宙的微观世界: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2.物质是有分子组成的: 分子---原子( 原子的直径大约为 m)3.固态,液体.气体的微观模型: (1).固态: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2).液态...

#党辰珠# 初三物理定义 概念 公式
(13431722029): 我先把第十章给你吧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提纲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固态物质...

#党辰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十一十二章知识结构 - 作业帮
(13431722029):[答案] 这是我用过的里面,觉得最好的了,最简明扼要的了,有的版本太详细了,我反而觉得不好! 如果后续还要请给我留言. 第11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的微观世界: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2.物质是有分子组成的:分子---原子( 原子的直径大约...

#党辰珠# 急需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总结!!! -
(13431722029): 一、电压 1、电源的作用是给电路两端提供电压;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电压;电路中有电压,却不一定有电流,因为还要看电路是否是通路. 2、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