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陵的简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该乡位于灞桥区东南部,东接洪庆镇、蓝田县华胥乡,西南连狄寨乡,西北与席王乡为邻,总面积28.22平方公里,辖28个村民委员会,33个自然村,54个村民小组。5312户,19577人,农业16682人,城镇居民2895人。少数民族35人。该乡农业生产有粮食、蔬菜、棉花、小杂果等。工业有化工、塑料、建材、耐火材料、铸钢、木器等产品,还有丰富的沙土、粘土、型沙、矿土和地下热水资源,乡政府驻毛西村,距区政府8公里。
该乡南靠白鹿原,北临灞河,东西长,南北狭窄、实有耕地21204.7亩,其中水浇地6729亩,机井87眼。1976年兴修从东李至何家街约13公里的“立新渠”,引灞水自流,可浇地6000多亩。1978年,省、市、区投资300万元,在马渡王村修建“鹿原抽水站”。可灌溉霸陵、狄寨2.7万亩土地。粮食年产453万公斤,蔬菜播种面积7938亩,年产量2100.7万公斤,年农业总产值1392万元。
果园面积共2534亩,有苹果、梨、葡萄、杏、桃、大枣、柿子、草莓、石榴、樱桃、猕猴桃等。年产17.9万公斤,90年代以来植树造林500亩。
全乡有耕牛325头,奶牛30头,生猪1195头,鸡25700只,羊144头,有汽车等各种运输专业329户。
该乡有霸陵公路贯通全乡,232路公共汽车往返市内。



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而立,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而立,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而《新唐书 文苑传》称其为江宁人,或为误会。殷璠《河岳英灵集》又称"太原王昌龄"。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2] 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璠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王昌龄
  王昌龄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许海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郊游,也都有留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被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认为在天宝六载秋。《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
  纪念王昌龄而建的芙蓉楼
  ”。《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被贬为龙标尉。但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昌龄”。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
  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闾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王昌龄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边塞诗流传千古。

本回答专业性由科学教育分类达人 顾凤祥认证

满意回答

唐代诗人(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

  王昌龄
  王昌龄(698-758)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京兆万年(今属西安市)人。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改授汜水尉,再迁为江宁丞。一生曾两次被谪蛮荒之地:一次约在开元二十五年秋,他获罪被谪岭南;一次约在天宝六载秋,以所谓“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尉。安史之乱爆发后,他避乱至江淮一带,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

  《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比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边塞诗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中的边塞诗作品就相当丰富了(如《小雅出车》《六月》等)。唐朝的边塞诗发展到了顶峰,仅就其数量就有近2000首,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以高适、岑参与王昌龄为主的边塞诗派,是浪漫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的边塞之作,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了西北边强奇异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的幽怨和战士的艰苦,各民族之间、将军和士卒之间的矛盾。边塞诗反映了这个时代中有关战争各方面的现实,产生了许多优秀杰出的诗篇。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扩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就是《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简介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京兆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授汜水尉。他的诗以多种题材对玄宗后期的黑暗政治和动乱社会作过一些揭露和反映。他最擅长七绝。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从军行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塞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郎侵璧# “衣上灞陵雨中的灞陵”是什么意思?
(19113602537): 灞陵:即霸陵,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郊的山区.

#郎侵璧# 请问汉朝皇帝的陵墓所在地
(19113602537): 汉陵,中国西汉和东汉的皇帝陵墓.分别在汉代故都陕西西安和河南洛阳附近.年代约自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20世纪60年代后曾作调查验证和少量发掘. 西汉11陵,除文帝霸陵在西安市东郊的霸陵原上,宣帝杜陵在西安市南郊的杜陵原...

#郎侵璧# 汉文帝霸陵在陕西被发现,此发现有什么意义? -
(19113602537): 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当时的历史发展情况,可以证明历史,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可以提高考古人员的研究能力.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郎侵璧# 【忆秦娥】 中的"霸桥"在哪? -
(19113602537): 霸陵:又作"灞陵",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因有汉文帝墓而名.附近有霸桥,为唐人送客的折柳告别之处.

#郎侵璧# 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是哪一座帝王陵墓?在不同的书和资料上都说的
(19113602537): 应该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 霸陵、茂陵,是西汉文、武帝的陵墓,只是对 “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西周墓葬观念的一个招摇的反叛而已. 因此,想当然认为,“东方金字塔”云云,多半指西夏王陵.

#郎侵璧# 汉朝的满城汉墓为什么是以山为陵? -
(19113602537): 依山为陵指的是中国古代帝王的陵墓的一种形式,即是直接在山体上开凿墓室或是陵墓依山而建.满城汉墓的整座墓室全部挖在岩石当中,这与汉代其他的陵寝颇为不同.汉朝人在修筑陵墓时...

#郎侵璧# 问两个词语的意思1、霸陵2、晁错之策就这两个,实在不懂. - 作业帮
(19113602537):[答案] 霸陵 bà líng 即 灞陵 .汉文帝 陵名.《史记·孝文本纪》:“治 霸陵 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后汉书·逸民传·韩康》:“ 康 叹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何有药为?'乃遯...

#郎侵璧# 西安霸陵骨灰墓园就是台阶太长,扶手不全,最好左右手都有扶手更方便扫墓的大家(又不方便的人群) -
(19113602537): 陕西西安霸陵新区墓园座落在汉文帝刘恒霸陵的御陵苑囿之内,头枕白鹿原,足抵灞河水,依缓缓的塬势而建,坐南向北,气势恢宏,一派皇家威仪,墓园整体投资1.6亿元人民币,依山傍水,规划设计各类墓位50000余个,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

#郎侵璧# 西汉历代皇帝与皇后简介 -
(19113602537): 汉朝皇帝列表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第2任惠帝刘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

#郎侵璧# 中国历代重要帝王的陵墓及其名称 -
(19113602537): 秦始皇陵:陕西临潼 秦二世胡亥墓:在西安南郊(南湖的南边),有机会来西安可以先到大雁塔,再到大唐芙蓉园,再到南湖,然后就到胡亥墓.(我去过 门票十元,里面有指鹿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