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钦受降“弯腰”照片,是怎么回事? 何应钦是铁杆亲日分子,为什么要派他参加受降仪式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图注:南京军区用硅胶人像“复原”南京受降仪式现场,与历史现场相去甚远

文|杨津涛

1945年9月9日,中国对日本的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中方代表何应钦在接受降书时,微微弯腰。这桩70多年前的往事,在时下的中文互联网上,广受非议。如网文《何应钦“以德报怨”:日本投降怎么成了我们的耻辱》中说:

“何总司令的腰,居然弯得比日本鬼子还厉害!如果把两人胸部以上切掉,你真不能判断到底谁在投降,谁在受降!老何这姿态简直是在领取主子的恩赏嘛!”

这种非议的源头,可追溯至李敖。李曾撰文称,“国民党何应钦的腰有媚骨”①,并在电视节目中大加抨击,以致此说流传甚广。

事实上,为了显示中国作为胜利者的身份,国民政府当初筹备受降仪式时,做了不少特殊安排。比如:仪式前,日本投降代表都被要求剃了光头,以示战败输光。仪式上,中方七名代表的帽子都放在桌子上,而对日方仅允许冈村宁次将帽子放在桌上,其他六人脱帽后须拿在手中。甚至于双方所坐的椅子都不相同――受降代表坐皮包椅,投降代表坐布包椅。②

何应钦的“弯腰”一刻,恰是由会场上对双方的不同安排所导致。

从下面的图1中,可以很容易看出,为了彰显胜利者的荣光,中方所使用的桌子很宽,大约是日方的三倍;同时在何应钦正前方的桌沿位置,还摆了一个方形的话筒。但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在下面的图2中,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将投降书递交何应钦时,无法让身子过于靠前(否则会碰倒话筒),以至何应钦不得不弯一下腰,才能将投降书接到手中。

图1:南京受降仪式现场,中方的桌宽约是日方的3倍

图2:小林浅三郎向何应钦递交投降书。何应钦身子前探

其实,图2所造成的“弯腰效果”,与抓拍的角度也有关系。回顾受降的原始视频(下文所附,约从4分52秒开始),何应钦接过投降书的动作其实十分自然,丝毫没有向日方“弯腰还礼”之意。视频拍摄(图3)的角度与图2不同,造成的效果也完全不同。

视频:南京受降录像。何应钦接受降书的部分,从4分52秒开始。

图3:视频影像截图。从这个角度拍摄所呈现的效果,与图2完全不同。

“拍摄角度”不同,呈现的“历史真相”也往往不同。比如,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与毛泽的这张照片,就很容易给人一种蒋的身材其实比毛更高的印象:

图注:重庆谈判期间蒋、毛合影

所幸的是,南京受降仪式留下了珍贵的原始视频。

在前面所引的网文中,作者对小林浅三郎递降书一事也耿耿于怀。他说:

“受降仪式上,原本应由冈村宁次亲自将受降书递交给何应钦。但实际上,冈村宁次签署投降书后,却交给参谋长小林茂三郎,改由小林转交。”

又说:

“按照约定,日本方面应由冈村宁次低头弯腰,双手将投降书递给何应钦(就和油画上差不多),而何应钦只需端坐接受就是。”

事实上,小林浅三郎递交投降书只是仪式的一部分。全过程是:

“何总司令命冈村大将呈出证明文件。冈村乃命小林总参谋长呈递何总司令,何氏检视后,当将该证明文件留下。旋将日军降书中文本两份,交由萧参谋长转交冈村宁次大将。冈村起立,双手接受。”冈村宁次签字盖章后,“一面命小林总参谋长将降书呈递何总司令,一面点首,若在表示日本业已无条件投降矣。小林总参谋长,当将冈村签名盖章之降书两份,谨慎持至受降席前,双手呈递何总司令,何氏加以检视后,即于日军降书上签字盖章,态度从容安详。旋以降书一份,令萧参谋长交付冈村宁次大将,冈村起立接受。”③

从前引《中央日报》的报道中,可以看到,中日双方文件都是由参谋长代为呈递,顺理成章。而对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萧毅肃拿来的文件,先有“冈村起立,双手接受”,又有“冈村起立接受”,并无侮辱中方之意。

至于“应由冈村宁次低头弯腰,双手将投降书递给何应钦”的“约定”,纯属子虚乌有。在国民政府事前规定的受降仪式程序中,对递交投降书一项的要求是:

“上午九时正,何总司令将日军降书(中文本两份)交付冈村宁次大将阅读并签字盖章,冈村宁次大将将于签字盖章后,送呈何总司令”“何总司令在日军降书上签字盖章后,以一份交冈村宁次大将”“何总司令将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委员长之第一号命令连同命令受领证交付冈村宁次大将,由冈村宁次大将在受领证上签字盖章后,将该受领证送呈何总司令。”④

除“弯腰”接受降书之外,受降仪式上不设献刀环节,也成为何应钦“媚日”的著名罪状之一。

其实,不仅中国战场上各个受降区没有献刀(只有孙连仲在北平破例,要求日军将领在第十一战区受降仪式上献刀),太平洋战场也同样如此。这是由于“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规定:

一、日军缴械时不举行收缴副武器之仪式;二、日军代表于正式投降时不得佩带军刀;凡日军所有军刀,均应与其他武器一律收缴,一俟正式投降后,日军即不得再行佩带军刀。”“以上规定,在中国战区一律适用”。⑤

对于不许佩刀一事,冈村宁次最初不肯照办,称“敝方下士的刀剑,属于国有财产,军官所佩刀剑和望远镜等为私有财产”,甚至提出佩刀参加南京受降仪式。这种要求,自然不被中方同意。后经协商,献刀被置于受降仪式之前进行,冈村宁次佩刀献何应钦,小林浅三郎佩刀献萧毅肃,今井野夫(中国派遣军副总参谋)佩刀献冷欣(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副总参谋长)。⑥

受降仪式虽然没有献刀,但的很多细节安排仍表现出了中国作为胜利者的尊严。如在陆军总司令部任职的黄瀛回忆:

“何应钦正颜厉色地向冈村颁发《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的第一号命令》”“冈村在签降仪式中,自始至终是一副沮丧表情,举止拘谨。其他如小林等是面容憔悴,腼腆胆怯,但对受降席始终是毕恭毕敬,低头躬腰。退出会场时无不脸色苍白或表情颓丧,步履蹒跚。”⑦

图注:冈村宁次签署投降书。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日方代表全部神情沮丧

值得一提的是,图2这张拍摄角度不妥的照片,被使用在了2017年最新的统编本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之中(见下图)。

图注:统编本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07页。

注释

①李敖:《为何将军腰》,《李敖大全集》第13卷,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年,第248页;②⑥辛化仁、张渊、蔡建:《从冷欣手记看中国战区接受日军投降内情》,《档案与建设》2006年第3期;③《对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经过报道(1945年9月10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军事(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777页;④《中国政府关于接受日本投降之签字仪式程序(1945年9月9日)》,上书第767页;⑤何应钦关于日军投降注意事项致冈村宁次中字第十七号备忘录(1945年9月2日),上书第758页;⑦黄瀛:《参与南京受降工作见闻》,《红岩春秋》1995年第6期。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何应钦受降弯腰的照片就可以看出,什么是民国政府?让中国人受气,让中国人受苦,还丢中国人的脸,这就是民国政府。

关于1945年何应钦出席受降仪式是怎么回事?~

何应钦是亲日派,但他绝不同于汪精卫。不要搞错。 对于民国一级上将何应钦来说,荣任“三九”南京受降大典的受降主官,应该是他漫长的军旅生涯中最为辉煌的一页了。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此隆重举行。9时9分,在219名国民党陆海空军将校、51名国民政府文职官员、47名盟国代表以及88名中外记者的注视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从日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郎手中接过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签名盖章的降书。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已经深深铭刻在了曾饱受日军蹂躏的国人心中。 日本军人一向以降为耻,而冈村宁次此时却感到“轻松”。冈村宁次当天日记写道:“8月10日以来,虽不断受不愉快心情折磨,但其后因‘对华处理纲要’业已确定,并决心亲自掌握处理,加以所接触的中国方面要人态度颇为亲日,而又是向友人何应钦投降,从而产生一种轻松之感,在今天的签字仪式上也未特别紧张和担心。”能够让一向以降为耻的日本军人在受降签字仪式上感到轻松,那是因为中国方面有非常之举:何应钦为照顾“友人”冈村宁次的面子,特将受降仪式日方不准佩带军刀入场改为冈村向其呈现军刀;冈村在投降席前站定致礼,何欠身还礼;日方呈上降书,何站起来双手接奉;冈村退席时,何再次欠身致答。 纵观何氏一生,其与日本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1909年何应钦等20人被选送日军振武学校学习,初次接触日本;二次革命失败后,何又回日本继续学习军事,从步兵五十九联队转入日本士官学校直至毕业;“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何虽曾表示“尽保国卫民之天职”,却追随蒋介石“无论外面怎样批评、毁谤,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唯一要务”;“一·二八事变”时,何曾面示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为保存国力起见,不得已忍辱负重”,“趁此收手,避免再以决战为主”;1933年华北局势危急之时,何衔蒋之命接替张学良兼代北平军分会委员长职务,谋求“一暂时缓兵之处置”,终派北平军分会总参议熊斌等与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签订了《塘沽协定》,在招致舆论谴责之时,乃谓“此次停战协定,日方表示已系十分让步,而我方报纸之宣传,对日本仍多加以侮辱”,言语间大为不满;1935年7月,何又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秘密签订《何梅协定》;淞沪会战后,面对兵临南京城下的日军,何曾与宋希濂哀叹日本“拥有现代化的陆海空军,而我国没有自己的工业……国家内部不统一,民众又无组织,怎能从事这样大规模的战争呢”;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作为“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的何为蒋加强同日本的联系频繁往来于台湾与日本之间,并兼任台湾“中日文化经济协会”理事长职务。 当然,何氏也并非于抗日大计毫无作为,只是凡有举措皆要唯蒋介石马首是瞻。1937年8月,何应钦被蒋任命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统辖第四、第十二集团军镇守两广(后来失守)。作为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负责战时的军制、计划和指挥。但由于蒋喜欢越级指挥(张治中说蒋常常隔着“多少级的直辖长官,把一连炮兵随便调走了”),何不免要为蒋的战略失策大背黑锅。不过何的军事认知也未尝没有问题。以抗战八年中“牺牲最大战斗最惨”的淞沪会战为例,何氏认为“双方无限制增兵,我为确保江南腹地,又不能不以精锐部队与敌周旋……此时北正面只有采守势作战,逐次抵抗,与敌持久”,但李宗仁则指出“极不应以全国兵力的精华在淞沪三角地带作孤注一掷”,因为“上海地狭薄海,敌人陆海空联合作战,极易发挥威力”(白崇禧语)。事后看来,淞沪会战如此之大的牺牲不过是蒋为洗雪“中央军之无能”而“徒凭一时之偾兴”的恶果而已。 这样一名参谋总长能够稳坐不倒自然大有原因。何与蒋在振武学校相识,在黄埔军校相熟,在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时因救了蒋一命而成莫逆。何给蒋的挽联中有谓“追随逾五十年,谊为部属,情若家人”,关系非常由此可见。何况,在日本于1945年8月10日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后,何又衔蒋之命“办理全面受降事宜”,这可是蒋介石心中的头等大事。盖因此时百万国民党军队尚在西北和西南,而几乎散布于19个省的共产党军队却与日伪军近在咫尺,按战争惯例投降者应该向与自己当面作战者缴械,如此一来岂非广大的敌后战场的日军都要向共产党军队投降,国民党军队的“桃子”实在少得可怜?为此蒋一面要美国帮助运输国民党接收部队,一面要何应钦与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联络,以宽大处理为饵诱使后者保证只向国民党军队投降。8月23日,何应钦终于促成了蒋介石与冈村宁次的联手,并大搞分区受降,以保证国民党军队同日军移交接防,完成各色接收。作为回报,南京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于1949年1月26日判决本是侵华日军元凶的冈村宁次无罪。 1956年何应钦去日本看望冈村宁次,大攀同志,颇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之慨,殊不知公道自在人心,历史自有春秋。
参考资料:http://www.pulife.com/ask/show.asp?id=57640


别忘加分啊!呵呵……

何应钦不是亲日分子,也没想杀蒋,杀了蒋他也当不了头,干嘛要杀。


#封骨凝# 抗日战争亚洲受降区据说也不知是亚洲还是在中国,共有15个受降区,
(18727434704): 国民党将中国战区划为15个受降区,以何应钦为全权代表. 第一受降区:以第一方面军卢汉为受降主官,日本投降部队的集中地点在越南北部,办理投降事宜的地点在河...

#封骨凝# 日本投降仪式中国为什么派徐永昌去参加呢? -
(18727434704): 日本正式投降是和中国国民党徐永昌上将是中国当时最高战争领导人无可厚非国民党是当时的主力军

#封骨凝# 在南京接受日本投降的代表为什么是何应钦?他可是亲日派啊!
(18727434704): 何应钦是当时的陆军总长

#封骨凝# 接收冈村宁次军刀的中国军人是谁?大神们帮帮忙 -
(18727434704): 应钦代表中国战区最高长官蒋介石接受投降书. 日本军人一向以降为耻,而冈村宁次此时却感到"轻松".冈村宁次当天日记写道:"8 月10 日以来,虽不断受不愉快心情折磨,但其后因《对华处理纲要》业已确定,并决心亲自掌握处理,加以所接触的中国方面要人态度颇为亲日,而又是向友人何应钦投降,从而产生一种轻松之感,在今天的签字仪式上也未特别紧张和担心."能够让一向以降为耻的日本军人在受降签字仪式上感到轻松,那是因为中国方面有非常之举:何应钦为照顾"友人"冈村宁次的面子,特将受降仪式日方不准佩带军刀入场改为冈村向其呈献军刀;冈村在投降席前站定致礼,何欠身还礼;日方呈上降书,何站起来双手接捧;冈村退席时,何再次欠身致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