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的节奏是如何划分的? 《再别康桥》 的朗读停顿...?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然而,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

扩展资料

划分现代诗歌节奏的方法:

1、根据词或词组划分。

一般来说,一个单个的词或意思紧密的词组就是一个节奏,所谓意思紧密就是不能拆开来读,如果拆开读听起来就会显得不连贯,缺乏诗的韵律。如: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王家新《在山的那一边》

上句中,“于是”一词,后面有逗号,本身就表示停顿,也即一个节奏,所以不必再划分;“怀”和“着”分别是动词和助词,但它们意思联系紧密,表示一种状态,不能拆开,应看作一个整体,构成一个节奏。

2. 根据意思划分。

一般来说,一个意思相对独立的词或词组就是一个节奏。所谓相对独立,是指在诗句中可以单独拿出来,表示一个意思。如: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流沙河《理想》)

这里的“饥寒的”、“年代里”分别是意思相对独立的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构成一个节奏。“理想”、“是”和“温饱”是单个的词,也都分别表示是一个相对的独立意思,构成一个节奏。

3. 综合词、词组和意思来划分。

这种方法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综合,也最实用。因为在具体的诗句中,各种情形都会碰到,因此,只有把三种方法结合起来,划分节奏才能得心应手。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然而,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拓展资料:

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节诗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最后的“西天的云彩”,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所以这节诗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然而,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
采纳哦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然而,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诗歌的划分停顿~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然而,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扩展资料:
赏析: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人”而是对"西边的云彩"告别,告别对象由人间转移到天空,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的俗套,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
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避免了离别中因"伤别"而带来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这首诗就像萧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都错落有致,每句基本上都是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树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
而且透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都转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停顿 ( ):节奏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离别)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有疑问请您追问我..满意的话顺便采纳一下~


#蒯孔饰# 再别康桥 的七个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
(19442376701): 《再别康桥》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将河畔的金柳”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色,化作有生命...

#蒯孔饰# 急!在线等!再别康桥全诗的高潮是第几节?是四五六节?还是五六节? -
(19442376701): 撑一支长篙这一节是全诗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的最高潮. 河畔的金柳一节作者的感情是留恋;软泥上的青荇一节是不舍,因为作者甘心做一条水草;榆荫下的一潭一节是如痴如醉,因为作者说那里沉淀着彩虹一样的梦,无疑是作者美好的理想;撑一支长篙一节作者说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作者的感情达到高潮,以歌来表达;第六节回到现实,作者的感情急转直下.所以本文的高潮是第五节.

#蒯孔饰# 《再别康桥》怎么分段?该如何翻译? -
(19442376701): Saying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 徐志摩. by Xu Zhimo.轻轻的我走了, 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正如我轻轻的来;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我轻轻的招手, Quietly I wave good-bye. 作别西天的云彩. To the rosy clouds in the western ...

#蒯孔饰# 再别康桥表现了诗歌的那三类 -
(19442376701): 《再别康桥》 这首诗体现了“新月派”提倡的“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音乐美,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每行基本由二至三个音...

#蒯孔饰# 再别康桥中,从第二节到第五节诗人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
(19442376701): 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

#蒯孔饰# 孔文子何以谓之尾也节奏分划 -
(19442376701): 孔文子何以谓之尾也节奏分划 答: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蒯孔饰# 赏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
(19442376701):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尚、赞美自然的.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他说:”我的眼是康桥...

#蒯孔饰# 《再别康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9442376701): 诗人把“康桥”视为“难得的知己”,“生命的泉源”,精神依恋之故乡”,《再别康桥》选取康桥有代表性的景色构成意象来表达他对母校的热爱和依恋. 一是“金柳”,河畔的柳树,被夕阳染成金色,像盛妆的新娘,艳影倒映在剑河的波光...

#蒯孔饰# 急!在线等!再别康桥全诗的高潮是第几节?是四五六节?还是五六节? -
(19442376701): 撑一支长篙这一节是全诗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的最高潮. 河畔的金柳一节作者的感情是留恋;软泥上的青荇一节是不舍,因为作者甘心做一条水草;榆荫下的一潭一节是如痴如醉,因为作者说那里沉淀着彩虹一样的梦,无疑是作者美好的理想;撑一支长篙一节作者说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作者的感情达到高潮,以歌来表达;第六节回到现实,作者的感情急转直下.所以本文的高潮是第五节.

#蒯孔饰# 读《再别康桥》的时候应该把握怎样的感情基调? -
(19442376701): 诗的中间四节兴奋而热烈,开头和末凄婉而哀伤_____第一、六、七节暗示“康桥理想”的幻灭,感情哀伤、凄婉而决绝.第二次来去康桥的感情与融和在康桥晚景中的那种感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反映了诗人从对理想的无限憧憬到对理想破灭的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