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如何理解滕王阁序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滕王阁序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如下:

一.嘉会览胜之喜

1.登临毓秀胜地。洪州久远的历史、雄伟的地势、灵秀的风格、珍异的物产能给当时的王勃带来一时欣慰。

2.饱览山川胜景。作者登上高山,见到壮丽的滕王阁,光临了帝子的长洲,见到了天人的旧馆。周围层峦耸翠,高阁高耸云霄;彩饰的丹漆鲜艳夺目,下临无地,水流环绕。所见的是一幅幅充满生机的生活与自然的美景,王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此景此境让他乐而忘忧!

3.恰逢千载盛会。王勃才华早显,14岁应举及第,锋芒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胜地、良辰、美景、乐事,四美俱全,贤主、嘉宾,难得却都有。这些让仕途不顺、人生失意的王勃获得了短暂的喜悦。

二.登高远望而悲

1.悲宇宙无穷,兴衰无常。放眼远望半空中,天高地远,让刚才还快乐高兴的王勃感到了宇宙的无边无际,自己却渺小得如沧海之一粟。来到胜地,幸会嘉宾、观赏美景的良辰转瞬即逝,乐极生悲。

2.悲怀才不遇,美人迟暮。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可如今落魄到如此地步的王勃已两次遭受打击,此时登高远望,日夜思念的长安已沉落到夕阳之下,遥看吴郡隐现在云雾之间。

3.悲漂泊沦落,知音难求。盛宴上的各位嘉宾虽然都是身份尊贵、德高望重、才华横溢的人,却只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谁能理解和同情仕途不顺的偶然路过的人?“

三.穷且益坚而达

1.信念坚定,节操不改。境遇坎坷的王勃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打倒,他认为贾谊遭受委屈,被贬到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海边去隐居,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

2.自信乐观,奋斗不止。王勃告诫像鱼处在干涸的车辙中的自己,要乐观开朗。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仍可以到达;少年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不算晚。

扩展资料:

在艺术上,《滕王阁序》有以下写作特色: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起承转合。一般来说,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

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四六句或六四句连用,为叙述或抒情的展开部分。仅有一个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顿。这样,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瞳,岂乏明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一句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又平仄相对。

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这篇序文,如“物华天宝”“俊采星驰”“紫电青霜”“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睢园绿竹”“邺水朱华”等,都是讲求辞采的典型例子。这样,文章辞采华美,赏心悦目。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扩展资料

《滕王阁序》既是六朝骈文之新变,也是唐朝骈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声。

《滕王阁序》让高举反骈旗帜的文学家韩愈读了之后也大为赞赏,称颂其“读之可以忘忧”也。

韩愈作《新修滕王阁记》曰:“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玮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亦欲往一观而读之。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后易老,李广难对。”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扩展资料:

一为勃年未及冠就已经名动朝野,并且被朝廷授予官职,可谓少年得志;二为王勃的人生转折在为沛王门客时因一篇戏噱之文而起,而此时王勃依然年轻,可谓少年失意。

少年得志与转瞬失意,这过于巨大的命运张力对一颗年轻的心灵来说过于残酷了,果然他之后未能走出阴影,杀官奴,远走交趾省亲,一个天才的生命迅速耗尽能量,在惨淡的近乎荒谬的落水悲剧中收场。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是唐代诗人李贺《致酒行》中的两句诗,意思是:少年正该壮志凌云,怎能一蹶不振。老是唉声叹气,那是谁也不会来怜惜你的。其中流露出来的既有少年的凌云壮志,又有怀才不遇的感慨。可以用它来形容王勃写《滕王阁序》的背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滕王阁序



第一段作者介绍地理位置,以及有名望的宾客。此时的心情应该是有点急于表现自己的,在前两段中这种心情都是有点突出的。因为都督阎公拂袖而去了嘛。第一段第二段都是一些很美的词句。特别是第二段,完全是一个想象中的意境。第三段就开始写得非常投入了“四美具,二难并”这时的心情应该是非常的豪迈而之后的心情就下去了,一直引用古人之不幸最后那八句七绝充分说明王勃也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啊“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一般文章都是有悲伤到豁达,而《滕王阁序》却不是开篇,就是写景物当写道“穷且益坚,不醉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的时候,是本文积极感情的最高点,不过后面的就越写越沉闷,直到并诗的时候“....阁中帝制今何在"的时候,对自己命运多舛的感叹,以及对事物的伤怀

《滕王阁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滕王阁序》的主题思想在于记叙阎都督为饯别宇文刺史而举行的盛大宴会,并抒发作者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及怀才不遇之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所谓的“圣君”、“明时”的不满情绪。文中虽含有宿命悲观的思想,但感情基调仍是健康的。作者表明自己的坚定态度:尽管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但仍要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胸怀青云之志。

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著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贪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

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


#夔姣淑# 滕王阁序体现了王勃怎样的思想感情? -
(15370573471): 抒发了自己(王勃)怀才不遇,无路请缨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夹杂着作者本身的些许年少轻狂.

#夔姣淑# 通过《滕王阁序》怎样理解王勃的思想感情 -
(15370573471): 踌躇满志,虽怀有不世之学,但是却郁郁不能施展.就像他所说的那样,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估计也就是因为此,他才英年早逝的吧.王勃借此文抒发了自己想被重用,想开拓自己一片天地的思想.通读全文气势恢宏,引经据典.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反映了王勃虽然怀才不遇,但是心态仍然积极向上,没有任何的消沉.

#夔姣淑# 滕王阁序中的思想情感 -
(15370573471): 表达自己虽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处困顿而情操不移,遇逆境而壮志更坚的执着态度.抒发了自己交织于内心的失望与希望,痛苦与追求,失意与奋进的复杂感情. 此赋描写滕王阁四周景物和宴会盛况,意境开阔,大气悠远.结尾更是抒写羁...

#夔姣淑# 滕王阁序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
(15370573471): 在 第四第五段有.

#夔姣淑# 滕王阁的赏析 -
(15370573471): 《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偃蹇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用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浑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夔姣淑# 滕王阁序各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5370573471): 怀才不遇的悲愤,抱怨统治者的不是人才.同时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看,王勃作这片序时身旁不少达官显贵, 不难想到他还是希望受到赏识的,还是渴望仕途顺利的,毕竟那个年代读书人的梦想都是入仕.

#夔姣淑# 王勃滕王阁序有多厉害 -
(15370573471): 1、令人神往,鹤立鸡群,传奇色彩浓厚. 王勃写《滕王阁序》也是如此,少年一鸣惊人.这样的传奇色彩让王勃和《滕王阁序》都被突出凸现,而更被广为流传了.这属于传播学范畴,王勃相当于唐朝的网红,而这篇《滕王阁序》就相当于少...

#夔姣淑# 滕王阁序第三段思路是如何安排的?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
(15370573471): 归纳全文中心,对“食(sì)马者”的无知妄说进行辛辣的嘲讽.先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画“食(sì)马者”的形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三句紧承上文,全面总结了这种人“不知马”的表现;“执策而临之”,写他们洋洋自得、以“知马者”自居的神情,“之”指代千里马,他们在千里马跟前竟然宣称“天下无马”,这是十足的妄说.两相对照,生动地揭露了这种人的愚蠢、荒唐.然后用“呜呼”领出作者的感慨:“其真无马邪”承上文“天下无马”,是作者对“食马者”的反诘,也是向读者发问,用来为下句蓄势;然后以“其真不知马也”作答,结住全文.

#夔姣淑# 《滕王阁》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
(15370573471):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唐王勃作.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夔姣淑# 滕王阁序中抒发作者人生际遇的句子,体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5370573471): 抒发作者人生际遇的句子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文章表达了作者虽遭挫折而仍思进取的可贵志向,真切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