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借助哪些具体的意象来表达思乡之情呢 1.羁旅思乡诗常用意象,并举例 2.羁旅思乡诗的意境 3.羁...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1、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愁绪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大同的强烈望。
2、结构方面:本诗分四个小节,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依次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结构严谨,很好的表达了本诗的中心。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以“乡愁诗人”著称,他的一首意蕴深刻,家喻户晓的《乡愁》更是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洋溢着诗人魂牵梦绕的“中国情结”。
一、浓重的文化寻根情结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余光中的《乡愁》从两个方面着重表现了对祖国大陆的这种文化上的归属感或者叫作叶落归根情结。
首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民族感。中国诗歌强调含蓄,强调借助意象来表现情与思。余光中先生借助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技巧,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可感的,和诗人人生的四个阶段息息相关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并且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绪转化为四个意象。小时候与祖国母亲分隔两地是由于国家政策关系,那时只能通过书信的形式,用一枚小小的“邮票”承载自己厚重的乡愁,一枚小小的“邮票”成了两岸人民情感交流的枢纽,正如杜甫在《春望》中所写下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蕴含了中国人民多少的苦难与思念呀。到了中年,作者成家立室之后依然不能摆脱这种隔岸的牵挂。本应幸福,温馨而甜蜜的婚姻却变成了海上旅途的疲乏,孤独,一张张旧“船票”饱含和多少空虚的岁月和相聚的感动,一张张旧“船票”割断了无数鸳鸯梦。而最令诗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己朝思暮想要回去探望的老母亲,却在苦苦的等待和思念中烟消云散,被一撮刺眼的黄泥永远地掩埋在自己苦思的故土里,一方短短的“坟墓”却成了生与死无法逾越的长城,一方短短的“坟墓”却成了叫人销魂的思念。
余光中先生在叙述自己思乡的感情基础上,将这种情感体验流露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将所有海外游子,港澳台同胞们乡愁的心声用一湾浅浅的海峡展现给了祖国同胞,将这种乡愁的中华民族本性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灵的殿堂里。此时,诗歌的思想情感已经升华到了整个民族及全世界华人的心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叶落归根情结。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中国情结”。
其次,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作品深受中国文化,尤其是《诗经》的影响。《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采用《诗经》中的复沓手法,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对古典诗词资源的利用使余光中的诗在整体上呈现出纯美的维度,在文化的框架中也极有意味。铭文似的语句和速度,纯美的语言,齐整的体式,这些余光中一以贯之的手法,均源自他始终不渝的“中国情结”。
二、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但台湾和大陆人为地长期隔绝,使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历史沧桑感。即特有的“中国情结”。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语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下子,读者面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泪流满面地跪在母亲的新坟前,面朝家乡、祖国的方向痛不欲生地跪在大海边,用嘶哑的声音大喊:“母——亲!”一种深沉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正如余光中先生回答四川作家流沙河的一句话:思蜀而不乐。!!!!!!!!!!!!!!!!!!!!!!!!!!!!!!!!!!!!!!!!!!!!!!!!!!!!!!!!!!!!!!!!!!!!!!!!!!!!!!!!!!!!!!!!!!!!!!!!!!!!!!!!!!!!!!!!!!!!!!!!!!!!!!!!!!!!!!!!!!!!!!!!!!!!!!!!!!!!!!!!!!!!!!!!!!!!!!!!!!!!!!!!!!!!!!!!!!!!!!!!!!!!!!!!!!!!!!!!!!!!!!!!!!!!!!!!!!!!!!!!!!!!!!!!!!!!!!!!!!!!!!!!!!!!!!!!!!!!!!!!!!!!!!!!!!!!!!

云对月,树对风,大路对长空。

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借助什么意象表现思乡之情?为什么?~

蒙古传统文化中切入牛表达思乡之情。

  一,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二,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三,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匡饰荀# 在古代诗歌中有哪些常见的意象 -
(19856485163):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

#匡饰荀# 天净沙秋思诗人借什么来表现羁旅他乡的游子思乡的愁苦之情 -
(19856485163): 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用来表现游子的思乡之情.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一句三个意象,四句共十个意象

#匡饰荀# 席慕容的乡愁,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抽象的乡愁 -
(19856485163): 诗人运用四个象征性的意象来表现抽象的乡愁: 一是“小小的邮票”,它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 二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它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 三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它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

#匡饰荀# 思乡诗及其意象分析 -
(19856485163):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1]. 赏析 现存李白诗集中有《塞下曲》六首,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其中第四首写思妇怀念远行的征人,...

#匡饰荀#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有哪些? -
(19856485163): 冰雪、月亮、柳树、蝉、草木、长亭、芳草、琵琶、梅花、松柏、杜鹃、蟋蟀、猿啼、关山、羌笛、江水、鸿雁、哀鸿、双鲤、鹧鸪、竹. 1、月.①表达思乡、思亲念友之情,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感.例句:床前明月光,疑是...

#匡饰荀# 古典诗词思妇诗中常见的意象有哪些? -
(19856485163): (四)自然现象1.残阳 夕阳残照,能引起无穷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感慨万千.诗人笔下的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漂泊沧桑之感. 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

#匡饰荀# 乡愁中作者为了表现思乡,运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具体可感的意象,还可以用什么来寄托乡愁
(19856485163): 明月

#匡饰荀#                     乡愁一、体会诗人情感1. 这首诗借助哪几个意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2. 诗人抓住这几个意象来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 时间... - 作业帮
(19856485163):[答案] 1.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2. 小时候,诗人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 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 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 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

#匡饰荀# 常见意象与表达的思想感情 - 作业帮
(19856485163):[答案] 春天的意象,如桃花、杏花、绿草、新柳,黄鹂、黄莺、蝴蝶等,万物复苏、大地春回,传递喜庆、希望,美好的情思. 夏天的意象,如蝉、荷、黄梅、鸣蛙、子规,石榴花,往往写生机勃勃、青春热烈、畅舒的情思,如南宋辛弃疾的《西江月》通...

#匡饰荀# 思乡古诗解析 -
(19856485163): 思乡怀人诗词的鉴赏 教学目标:1、了解思乡类诗歌的常见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 2、掌握鉴赏思乡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思乡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