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1型糖尿病?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4
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

病因
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6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研究提示: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3.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
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1型糖尿病。这是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有病毒感染史,而且1型糖尿病的发生,往往出现在病毒感染流行之后。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1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4.其他因素
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临床表现
此病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期,此为第一特点。除了儿童之外,实际上1型糖尿病也可能发生在一生中各个年龄段,特别是更年期。1型糖尿病的第二个特点是发病一般比较急骤,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乏力消瘦,体重急剧下降等症状十分明显,有的患者首发即有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的第三个特点是最终将无一例外地使用胰岛素治疗,所以1型糖尿病原来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检查
做抗体试验,即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1型糖尿病患者这些抗体可能是阳性。标致胰岛功能的胰岛素及C-肽水平很低。
诊断
根据年龄,临床表现等综合判定,也可以通过胰岛素测定来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
1型糖尿病的发病与HLA抗原有关,2型糖尿病则与之无关;1型糖尿病体内可检出GAD等特异性抗体,2型糖尿病抗体阴性;1型糖尿病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则不需要胰岛素维持生命;1型糖尿病往往发病较急,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则不然。
治疗
1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目标是保证患者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即尽可能避免严重的低血糖发生)和满意控制代谢水平(即积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年龄较大的患者也可加用二甲双胍和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
胰岛素类似物与传统的胰岛素相比具有药代动力学上的优势,如lispro或aspart胰岛素具有超短效的活性,glargine或detemir胰岛素能模拟基础胰岛素特性。无论采用何种胰岛素治疗方案,患者都应该首先接受特殊的宣教,并学会定期自行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使血糖达标。

百度百科上的知识 这个是链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1311918.htm

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1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原因在于1型糖尿病病友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
在1921年胰岛素发现以前,人们没有较好的方法来降低糖尿病病友的血糖,病友大多在发病后不久死于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随着胰岛素的发现和应用于临床,1型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享受正常人一样的健康和寿命。
一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被破坏达80%以上,病人出现糖尿病症状。导致胰岛β细胞大量破坏的原因可能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发特异性自身免疫反应选择性破坏胰岛b细胞。因为胰岛β细胞绝大部分被破坏,任何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因素都不能促使b细胞合成与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绝对缺乏,易发生酮症,必需使用胰岛素治疗。

葡萄糖是6.17,甘油三酯2.13,总胆固醇6.4,载脂蛋白B137.6是不是糖尿病,如果是是什么程度

百度搜一下,看百度百科。非常详细。

什么是1型糖尿病?~

I型糖尿典型症状为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I型糖尿病患者起病较急骤,多有感染或饮食不当等诱因。其典型症状为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即“三多一少”)。但婴儿多饮多尿不易被发觉,很快即可发生脱水和酮症酸中毒。儿童因为夜尿增多可发生遗尿。年长儿还可出现消瘦、精神不振、倦怠乏力等体质显著下降症状。约40%糖尿病患儿在就诊时即处于酮症酸中毒状态,这类患儿常因急性感染、过食、诊断延误、突然中断胰岛素治疗等因素诱发,多表现为:起病急,进食减少,恶心,呕吐,腹痛,关节或肌肉疼痛,皮肤粘膜干燥,呼吸深长,呼气中带有酮味,脉搏细速,血压下降,体温不升,甚至嗜睡,淡漠,昏迷。常被误诊为肺炎、败血症、急腹症或脑膜炎等。少数患儿起病缓慢,以精神呆滞、软弱、体重下降等为主。

糖尿病分型为一型和二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即Ⅰ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即Ⅱ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10%,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80~90岁时也可患病.病因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破坏,自身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起病时血清中可存在多种自身抗体.1型糖尿病发病时糖尿病症状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即有酮症倾向,需依靠外源胰岛素存活,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威胁生命.在接受胰岛素治疗后,胰岛B细胞功能改善,B细胞数量也有所增加,临床症状好转,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这就是所谓的"蜜月期",可持续数月.过后,病情进展,仍然要靠外援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和遏制酮体生成.2型糖尿病,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0%,发病年龄多数在35岁以后.起病缓慢,隐匿,部分病人是在健康检查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多,或少,或正常,而分泌高峰后移.胰岛素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缺陷在发病中占重要地位.2型糖尿病病人中约60%是体重超重或肥胖.长期的过量饮食,摄取高热量,体重逐渐增加,以至肥胖,肥胖后导致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无明显酮症倾向.多数病人在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可稳定控制血糖;但仍有一些病人,尤其是非常胖的病人需要外源胰岛素控制血糖.因此,外源胰岛素治疗不能作为1型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指标.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与HLA抗原频率无关联.与自身免疫反应无关联,血清中不存在胰岛细胞抗体及胰岛素自身抗体.


#欧万兔# 什么叫1型糖尿病
(13363778528): 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 此外,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有许多明显的优点,如改善症状明显,方便易行,无明显毒副作用,价格适中等,甚至在西医一筹莫展的情况下,都可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刘春天,中医教授,上海中潭医院中医科主任.听说他对糖尿病深有研究.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欧万兔# 什么叫1型糖尿病?
(13363778528): 上海老中医刘春天指出,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希望能引起您的注意.

#欧万兔# 什么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3363778528): 建议:病情分析:您好,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只对胰岛素有效,其他药物治疗无效,多见于青少年,2型糖尿病是指除了现在病因已明确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指导意见:考虑您还是2型糖尿病,是由于服药不规律,饮食控制不好,导致的药物治疗不理想,一定要长期,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糖,注意饮食控制.

#欧万兔# 什么是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
(13363778528): 病情分析:1型糖尿病多见于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是体内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属于胰岛细胞衰竭,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则属于胰岛素的相对不足,可以应用口服降糖药要治疗.临床上多见的是2型糖尿病.

#欧万兔# 一型糖尿病
(13363778528): 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依赖型.多见于青少年,主要是自身分泌不出胰岛细胞,靠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目前唯一可能通过干细胞移植治疗

#欧万兔# 一型糖尿病
(13363778528): 一型糖尿病需要用胰岛素治疗;大部分有遗传.

#欧万兔# 一 型糖尿病
(13363778528): 1型糖尿病必须应用胰岛素治疗,建议在专业大夫指导下调整胰岛素剂量.

#欧万兔# 1型糖尿病
(13363778528): 你好,治疗糖尿病建议服用格列吡嗪,格列齐特,二甲双胍等药物,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低糖、低脂饮食,多吃粗纤维食物,适当检查体育锻炼.

#欧万兔# 1型糖尿病?
(13363778528): 主要是胰岛素治疗,来控制血糖的稳定性.还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同时加强身体锻炼有帮助. 糖尿病饮食禁忌: 忌食:白糖、红糖、葡萄糖、糖制品、甜食、果糖等 少食:土豆、山药、藕根、胡萝卜、芋头、奶油、...

#欧万兔# 一型糖尿病
(13363778528): 可以,一定要控制好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