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这首诗赞扬了红军战士什么和什么精神 七律长征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和什么英雄气概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七律·长征这首诗赞颂了红军战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出自:《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原文: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作者介绍: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

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赞扬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顽强,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这首诗赞颂了红军战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不屈不挠和伟大的精神



七律长征赞扬了红军的()的革命精神和什么的豪迈气概?~

七律长征赞扬了红军的乐观的革命精神和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的豪迈气概。
出自:《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原文: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赏析:
红军战士们在长征行程途中,遇到了种种艰难困苦,经历了让人难以忍受的折磨,踏遍了水流湍急的大渡河和金沙江、连绵起伏的山岭、天寒地冻的雪山和茫茫无涯的草地等各种天险的阻隔。
满腔的热血,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英勇地与敌人作斗争。他们充满智慧,巧妙与敌人周旋,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
我从诗中最后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体会出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们不仅在战场战斗,还要面临环境恶劣,粮食不足。
背景故事: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
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
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
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
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七律长征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
农红军不畏艰险,完成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全过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
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诗中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
艰难险阻,表现了诗人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阴成希# 解释“七律.长征”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 ) 在( ) 途中战胜( ) 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的( )精神. - 作业帮
(17571899179):[答案] 解释“七律.长征”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 红军) 在( 长征) 途中战胜( 困难) 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的( 战斗)精神.

#阴成希# 七律长征歌颂的是一种什么精神 - 作业帮
(17571899179):[答案] 敢于藐视并战胜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同时也反衬出红军战士克服一切艰难的英雄形象.

#阴成希# 读了《七律·长征》这首诗,结合所学知识,你觉得红军哪些精神是你需要学习的 - 作业帮
(17571899179):[答案] ⑴ 高大险峻的五岭山和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如同小小的“细浪”、“泥丸”,这一大一小的对比,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明是写山,暗写红军,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⑵ 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勇闯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都是具...

#阴成希# 七律长征这首诗描写了什么,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的精神,热情赞扬了红军战士什么的英雄气概. -
(17571899179): 描写了红军长征时的场景,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精神,赞扬了红军战士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概

#阴成希# 七律.长征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 )的精神 -
(17571899179): 七律.长征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阴成希# 七律长征写了战士们怎样的气概 -
(17571899179): 七律长征写出了:红军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阴成希# 《七侓长征》记叙 什么 赞扬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17571899179): 你好!《七侓长征》记叙了:红军长征的过程.赞扬了:红军战士坚强斗争不怕吃苦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红军战士们不畏辛苦,坚强的精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