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陕西的风俗习惯有那些?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1、汉中武侯祠春节文化庙会

时间:每年春节期间

武侯祠春节文化庙会是人们纪念诸葛亮而自发形成的,已传承千余年,是陕南最具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之一。期间有古典秦腔戏、少林武术对抗赛、民间秧歌、舞狮、彩船等文艺演出;还将举办书画、摄影、灯展及猜谜活动;民间杂耍、民间工艺品销售、当地的风味小吃会聚一堂。

2、“延安过大年”秧歌节

时间: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秧歌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办,是每年一度的“延安过大年”活动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已连续举办长达十五年之久,在陕北地区颇具影响力。

3、药王山庙会

时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至二月十一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四方群众在药王山聚会,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自唐宋朝一直延续到今天,药王山古会约定俗成,经久不衰。

4、安康汉阴油菜花节

时间:每年3月下旬

每年3月下旬,在安康汉阴会举办“汉阴油菜花节”。

5、汉中武侯墓清明文化旅游节

时间:每年清明节期间,为期一周

武侯墓清明文化旅游节前身为“武侯墓清明文化庙会”,是陕南最大的古文化庙会活动,延续近两千年。

6、安康龙舟节

时间:每年“五一”期间

赛龙舟,又叫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也是中国民间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

7、西安兵马俑石榴节

时间:每年9月中旬

兵马俑石榴节为每年9月中旬在临潼举行,为期一星期。其主要活动为参观兵马俑、华清池贵妃浴旅游、万亩石榴园观赏及品尝、传统石榴节庆、骊山古烽火台点火仪式等。

8、西安古文化艺术节

时间:每年9月

西安古文化艺术节是西安市的一项大型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9、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友谊赛

时间:每年11月第1个周日

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从1993年开始举办,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10、中国长安国际书法年会

时间: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

中国长安国际书法年会,是由陕西省旅游局主办的一项大型的国际书法交流活动。汉字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





我的老家在陕西,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文明遐迩。陕西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孕育出独特的风俗文化。那里还是旅游圣地,如果你要去了西安一定要去看看那里的兵马俑,它可是世界之最。
我们老家的风俗业多种多样,虽然我了解的并不是很全面但也可以做一回大家的向导了。在我们老家如果家里人有过生日的全家都要吃面,他们称这种面叫做长寿面,我也吃过但我认为味道跟普通的面条没什么区别。
老人做寿,外甥与女婿都要送厚礼,其中必有长寿面、寿桃、寿糕、红烛。昔时富贵人家,寿桃高达一米多,上插米塑戏曲人物,配以寿屏、寿嶂。寿堂上,礼品列陈,红烛高烧,敬过祖宗神祗,晚辈按辈份跪拜祝寿,送上寿面,寿翁寿婆分“寿钱”。而后亲友前来祝寿。虽然我并没有真正的见过但大家都是这么告诉我的。
吃五豆是西安关中地区的民间习俗。腊月初五,将大豆、小豆、绿豆、红豆、黑豆等5种豆子放入锅中煮熟,全家人食用,但不能吃完,必须要吃后有余。以此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吉庆有余。吃五豆在冬至过后,此时昼渐长、夜渐短。因此吃五豆还带有节令性变化的含义。吃五豆的风俗至今在农村尚流行。在城市中已经很少见了。
陕西皮影戏也十分的有名,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重点主要在农村,体制多样,组织分工严格有序,保留着民间说书的历史痕迹,是近代陕西诸种戏曲的前身。陕西皮影不仅唱腔种类繁多,表演技术高超,而且影人的雕刻技艺也达到了很的水平。
我的家乡不仅是一个旅游圣地而且还有独特的民族风俗。如果有机会可以去我的老家参观参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来源于聚培训作文
查看原文
阅读

陕西都有什么风俗习惯 ?~

陕西的风俗的代表:
1,面条象腰带;2,锅盔像锅盖;3,辣子是道菜;4,泡馍大腕卖;5,碗盆难分开;6,帕帕头上戴;7,房子半边盖;8,姑娘不对外;9,不做蹲起来;10,唱戏吼起来。
陕西十大怪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生活。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
一、面条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也叫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扯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扯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 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二、锅盔像锅盖
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做锅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会变味。锅盔要数“乾州(今乾县)锅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于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就连西安城里家家户户前也是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

四、泡馍大碗卖
“牛羊肉泡馍大碗卖”可称上是陕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馍似乎是白来一趟。
五、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六、帕帕头上戴
以前在反映陕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经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对襟夹袄的老汉及老年妇女头上都戴着(顶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

七、房子半边盖
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
八、姑娘不对外
据说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
九、不坐蹲起来
由于关中的男子们一日三餐都要蹲要一起开“老碗会”,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者“丢方”、下棋。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外地人说这是“板凳不坐蹲起来”。实际上是人们劳累后歇息的一种习惯。
十、唱戏吼起来
唱戏,指秦腔。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吼戏者,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

陕西风俗习惯——  饿们陕西嘹匝咧——陕西方言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语法结构简练,幽默风趣。1陕西农村人早起在巷道见第一面,一般都有如下对白:“吃了么?”“吃了。”“吃的啥?”“吃的米汤馍。”“咥(音碟)了几个馍?”“四个。”“你和彘一样,那么能咥!”2陕西人老朋友见面,为了表示亲热关系美,先是一顿嬉笑怒骂,拳打脚踢。“你×日的咋好长光景莫见你咧?”给上一拳。“羞你先人哩,还好意思说,也不给我打个电话。”踢一脚。“去你娘的脚!”“去你大那腿!”然后就握手,正儿八经说话。谈前个弄了些啥球蹲脸事情,夜个给那个亏人的头头塞黑拐了,今个有啥马眼事,明个预备寻门户走亲戚,后个到戏院子听秦腔去。3两个闲人在巷道或大街道上闹纠纷了,互相逗火,话说多了,声高了,就这样。“你屁干啥哩?”“你屁干啥哩?”后一句声音一定高于前一句。“我给你娃说,少胡骚情!”“咋咧?”“你说咋咧?”“把你个碎猴!”“你才碎猴!”“咋家?”“你咋家?”4农村人起的早,起间鸡叫过三遍,天麻麻明就起来了,先上茅房倒尿盆,然后婆娘用条除扫扫院子,男人赶早就去地里劳动,晌午回来吃一下饭,再干一后晌,天麻茬儿黑就收工。早饭一般是米汤馍,一碟红萝卜丝。晌午饭通常是捞干面,碗底搁几片葱叶,一勺荤油,黑了饭食十分简单,一碗煎水,一个辣子夹馍就打发了。晌午吃饭时,都蹴在自家门口的讲台子上,端个老碗,把面挑得一尺高,往嘴里刨得呼噜呼噜,就是想显摆和炫耀。陕西人莫事了就谝闲传,七八个男的女的圪蹴在墙脚下,胡吹冒撂,谁要说一句不踏犁沟的话或者瓤人的话,大伙一拥而上,揪他的耳朵,甚至扒他的裤子,闹得他吱哇乱叫。农村人的日子,见天就这样。5热天收麦,挣人得很,乏得人在地里直丢盹。吃几个虚软白馍夹油葱辣子,猛一下就有力气了,那馍比啥啥都香。秋天爱下连阴雨,下多了把房子能泡日塌了,碰上落冰溜子,能把底脑砸几个疙瘩。冬天冻得要死,莫事了就蹴到被窝里,和婆娘说些球不顶的话,给娃们胡谝城里的洋楼,门面房里的洋货东西。春天要种地,要给地里头上粪。得把锄、犁、耱、耙等嘎达马西从墙旮旯倒腾出来,把牛马驴骡子育得饱饱的,等地开了,就忙乎了。6农村人的红白喜事,无非就是埋人打发娃娶媳妇呀呀子满月,一律叫过事。 过事要寻门户,埋人送献餮,打发女子娶媳妇要送料子布,娃满月要送挈子。 过事就要吃席,就要割肉买菜,请厨子叫隔壁、叫自家人帮忙,掌柜的负责料理好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招呼好头前人舅家爷舅家母;屋里人管理锅碗瓢盆,安排妇女择菜洗碗倒恶水。 过事了,大事小事总得有个丈夫,丈夫不是老婆的老汉,是主事人。席桌要用沾布抹得净净的,要摆酒盅盅,菜碟碟。吃席时不要太搡眼,吃一筷子,停一筷子;夹一口菜,咬一口馍;吃到中间尽量不要往后院跑,跑了回来记着洗手;吃毕了临走了给主人家打个招呼。事毕了,主人家还要谢承厨子、丈夫等劳苦功高的人。麻达着哩!7农村大人皮实,娃也皮实,抗得住风吹雨打,轻易不着凉不得病;挨挫了,踢猪尻子一脚,就消气了。心里把做了,窝到被子里屋睡一觉,啥都想开了。没钱人的日子总是挣挣巴巴的,就怕啥地方出麻达了,弄日塌了。亲戚朋友见了总问:“最近咋个相?”如果说“嘹得太太”“嘹得很”,自然皆大欢喜;倘若说“莫熊相”“难场得很着哩”就安慰一番,说几句宽心话。见人不要说伤脸的话,不要把脸挺得平平的;遇事了不要急里马慌的,婆媳来海的。为人办事要刻立马茬的,不要圪圪拧拧的。有些鸡尻子掏蛋的急事,也要拿得稳稳的。8现在,农村人洗脸也晓得用腻子了,洗衣裳也懂得用洋碱洗衣粉了。平时渴了也很少从水瓮舀凉水喝了,而是从电壶里倒煎水喝,咱也晓得乌龙茶香、牛奶养人。也不再吃煎水泡馍了,顿顿都有菜。再不二糊糊啥也不灵醒,也瞧瞧报纸、看看电视,得空了到网吧和全国各地的婆娘碎娃谝谝闲传,怪有意思哩,萨达姆那贼熊被美国人逮住那天,我就是在网上看到的。冰箱不是咱农村人买不起,觉得喔XXXX的费电,费钱,得喔电钱要买多少洋糖啊?电视黑黑了都看,看电视里人家的日子摩里各缝的,罕水能流一脸盆子。9农村啥人都有。对先生要尊重,有的先生会教书,有的先生会看病,都是好人。当然,也有那些日鬼倒棒槌日鬼掏炭的、瓜瓜憨娃的人等等。有人日子过得细发,有人天生就是倒财子。有人粘马缠兮乱马七糟的。有人脸上红堂瓜水的,有人身子象麻杆一样。 老人看见吊儿郎当、溜光锤子的年轻碎娃,就骂“看你喔啥球势架子?”。 也有一些耍二杆子的、胡搅蛮缠的歪人,尽在巷道街上浪,瞅见了都离得远远的,少和那些人磨牙,不要和那些瞎熊计较高低。有尖尖尻子的人,到那搭都坐不住;也有谝家子、尻子大的像磨盘的人,莫眼色,爱串门子,不看人家愿不愿意,自己坐到那使劲谝、吹。见了品麻的人你不要招视,见了稀样的姑娘你少盯几眼。逢集遇会了,要小心绺娃子,专门掏老汉老婆子的裤兜兜,贼娃子更不是好东西,叫人逮住了,非挨踮不可。10农村人无论干啥都离不开头媾。象猪唠唠,育到年底杀了,自己吃,也可以买肉。猪唠唠吃喝玩乐一生,杀了就杀了,最惜惶的是那些犍牛、叫驴草驴,马骡子,挣其八糟劳累了一辈辈,最后后还要被杀了吃了。猫娃子狗娃子眼跟前都看不见了,好像绝种了。听说怕怕和狗是亲戚,不晓得是不是真的,以前成群结队从地里过,吃娃咬牲口,不得人爱。黑老娃叫唤了,村子里就要死老人,那声音听着森人得很。11无论人做啥,要有足尽。出门了小心招祸,走路上操心兜兜,单蹦人多想媳妇,人稠了甭胡瞅。碰上瞎人不要怯火,遇到蔫人不要欺负。有人活泼烦了,就去跳河上吊自杀,那是瓜熊瓷锤。人活世上,多吃洋柿子,莫吃死气菜;多走大马路,少拐羊肠道。瞎事贵贱不要做。贼星星再亮,立马就不见了。月牙即使是剩半拉子,也能把村子的拐弯抹角都照明了。日头再阴暗,白天也能照见路。点煤油灯要用洋火,烧锅搭灶要用柴火。洗衣裳到涝池,巴屎尿尿上后院。盖房要打胡基,抹墙要合稀泥,天冷了把脚塞进窝窝,天热了穿个夹夹就行了。12陕西话中,有些词发音也及其特别。比如闻名于世的第一人称“我”,陕西话念“额”。陕西人的称谓也不一般,爸爸、父亲叫“大”,奶奶、祖母简称“婆”,爷爷、祖父虽然叫“爷”,但发音为“牙”。比自己父亲同辈大的男人叫“伯”女人叫“娘”,小的分别叫“叔”和“婶”。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叫“呀呀子”“木犊娃”。另外,陕西话经常出现的一些词,粗俗的“球”,事情办砸了,就会说“看你弄得咧啥球事情”,看人不顺眼,就讥讽人家“球眉眼”“球势子”。还有野蛮的“货”字,关系不正经的男女骂人家“烂货”,二流子、二杆子统称“二球货”。否定的词就是“莫”,莫有,莫啥。吸烟的“吸”应该是很贴切、很形象的动作,陕西人却非要说吃烟,动作那么蛮势,连烟也要吃。还有一个词“啥”,陕西人不说“什么”,就说“啥”,吃的啥喝的啥,尻门子底下就拉的啥,难听得很。13谝闲传,东北人叫唠磕,南方人说摆龙门阵,港澳人谓之脱口秀,其实就是英文的“Talk show”音译过来的,用现在最时髦、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聊天。


#离颖曲# 陕西有哪些习俗?回答最好多点!服饰,饮食,都行!
(18770074488): 陕西府谷县的服饰: 昔日农家衫裤鞋袜,多以蓝黑粗布或平布用手工缝制,上衣为大襟袄或对襟袄,缀双桃圪瘩布扣;下衣为大裆裤,不分前后可以调穿,打折用带束结....

#离颖曲# 陕西的风俗习惯 -
(18770074488): 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 陕西十大怪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生活.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

#离颖曲# 陕西省有哪些民俗民风? -
(18770074488): 一怪----板凳不坐蹲起来: 由于蹲起来比坐着更方便(因为关中地区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农忙的时节比较多,所以大家在抽空休息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蹲在地上,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到的习惯,所以人们(指农村)一般不坐板凳,即使有板凳也会...

#离颖曲# 陕西民俗有什么? -
(18770074488): 皮影戏,秦腔,锅盔馍,秦镇米皮,肉夹馍,安塞腰鼓,陕北民歌,陕北秧歌,扎纸灯笼

#离颖曲# 陕西的风俗习惯都有哪些?
(18770074488): 上面他说那些都是过去的八大怪啥的,你这问的太笼统了,三秦大地分陕北、关中、陕南,三地风俗不同,即便是关中又分西府、关中、东府即宝鸡、咸阳西安铜川、渭南

#离颖曲# 有关陕西纯朴的民风民俗的详细介绍(100字以内)每一个民俗介绍100字,5个即可再多些,比如说,关于陕北安塞腰鼓的100字介绍, - 作业帮
(18770074488):[答案] 这些对你来说应该有用. 陕西:民风古朴 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除夕到了,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

#离颖曲# 陕西有哪些民俗文化?并详细介绍
(18770074488): 过年耍社火,民间剪纸,元宵花灯,搭台唱秦腔,蒸花馍

#离颖曲# 谁有关于陕西的民风民俗的资料? -
(18770074488): 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为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

#离颖曲# 陕西过春节的民俗 -
(18770074488): 春节民俗,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 陕西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的岁首.古代的“年” 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 北朝以后才把腊祭...

#离颖曲# 陕西有什么民俗文化? -
(18770074488): 一、面条像腰带 “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足够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