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书法中的术语是什么意思,例如:藏锋,出锋、顿笔、露锋……能不能全部给我详解,重赏 书法中的“露锋”“藏锋”“中锋”“偏锋”分别是什么意思?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1、藏锋的写法是让笔锋从笔画内部起笔,把笔锋藏起来。如果写横,先往左写;如果写竖,先往上写。用藏锋写出来的笔画显得浑厚。

2、露锋指的是笔锋外露的用笔,一般用于笔画的起笔处。用露锋写出来的笔画常是尖笔或方笔,显得锋芒

毕露,神采飞扬。

3、出锋,就是露出笔尖的意思。它常出现在悬针竖、撇、捺、钩、提的收笔处,也出现在点画的起笔处。写好它,就能让字显得精神外露、活跃生姿。写时要注意让笔尖以一个相当的速度离开纸面,不能脱泥带水(如:迟疑停留或者回锋);否则,就难以出锋成功。

4、顿笔,有按笔、停顿两重意思,既有力度上的重,又有速度上的停慢。不弄清楚这个意思,书写时就不能全面准确反映。它体现在长横和垂露竖的起收笔上、撇和提的起笔上、捺的捺脚处、横折的折处、点的收笔处……顿笔的书写就是在纸面轻轻一点(约45度),然后做一个轻按的动作。

扩展资料:

学习方法

1、描摹

执笔姿式:五指执笔法,首先用拇指与中指紧夹住,手掌中的空闲位置要有像4厘米左右的正方体的位置,然后用无名指和小指自然的放在毛笔后面,身体挺直,手臂要离桌子有合适的一段距离。

常用方法:用薄纸(绢)蒙在原作上面依照原来的样子去写或去画。描红即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2、临写

习书者对照书法原帖,在另外一张纸上尽可能和原作模样一模一样的书写出来。

临写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许多爱好书法的人迟迟未能迈入书法圣殿的大门,就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科学的临写方法。 汉字临写的根本原理——五千年来的书法家无数,他们虽然留下了相当多的书法佳作,但是却没有留下写字的科学方法,例如为什么临写的像?

为什么临写的不像?来自大连的小学教师刘向东提出了汉字临写的根本原理,撰写了《汉字临写大揭秘》一书,从而解决了汉字临写的根本难题。这一方法不但适合于汉字的临写,也适合于世界上一切文字的临写。《汉字临写大揭秘》一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法



八法”;是前人归纳书法点画用笔的一种方法。以“永”字八笔作例,
故名。其起源,有说张旭,有说智永,有说蔡邕,王羲之。永字八法依“永”的笔画
顺序称:点为“侧”,横为“勒”,直竖为“努”,钩为“提”,仰横为“策”,长
撇为 “掠”,短撇为“啄”,捺笔为“磔”。清刘熙载<<艺概·书概>>称:“永字
八法,只是要人横成横,竖成竖耳。”

笔锋: 指毛笔的尖部。
中锋: 又称“正锋”。指行笔时将毛笔的主峰保持在点画的中线。它是各种笔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笔在运行中,主峰在笔画中间,这叫中锋行笔。这样写出的线条才圆浑而有质感。
侧锋: 又称“偏锋”。指下笔时笔锋稍偏侧,落墨处即显出偏侧姿势。起笔往往用侧锋,以侧锋取势,势成则转为中锋。这样写出的点画显得潇洒秀丽。
折锋: 指笔锋在运行过程中转换方向时,笔势折叠带方,以形成点画的方劲峻利之势。
藏锋: 又称“裹锋”,“隐锋”。指书写点画时笔的锋头隐藏在点画中间而不外露,使笔势显得含蓄内蕴。这种笔法通常是起笔呈反方向运行,“欲上先下,欲左先尤”。圆势用笔,多用藏锋。
逆锋: “藏锋”讲笔锋处理,“逆锋”讲笔锋运行方向,两者关系极为密切。采用逆锋行笔,笔锋才能藏而不露。所谓逆锋即以反方向行笔,“欲下先上,欲右先左”的运笔技法。如书写横画是自左向右运行,但落笔时,笔锋应落在稍离横画顶点的地方,先向左逆行,待笔锋到达横画左边顶点是,再折转向右运行。又如竖画是自上向下
行笔,但笔锋应落在稍离竖画顶点的下方,先向上逆行,至顶点后再转折向下行笔。用逆锋作字,可具苍劲老辣的意趣。
回锋: 指行笔至点画结束时再回收笔锋的技法。如写横画,至收笔处转而向横画中心线回收笔锋。回锋笔法可使点画显得浑厚遒劲。
出锋: 又称“露锋”。指点画开头或结尾处笔的尖锋显露于外。清冯班<<钝吟书要>>称:“出锋者,末锐不收”。如起笔时不逆锋,笔尖顺点画方向落纸然后顺向而行,叫起笔出锋;有些撇,捺,钩的收笔处笔锋顺势向终点送出并提锋离纸,叫收笔出锋。出锋可以体现点画间和字与字间的呼应,承接关系,能产生“精神外露,风采焕发有神”(清蒋和<<笔法精解>>) 的效果。
衄(nv)锋: 指笔锋既下行又往上,退而复进。与回锋不同之处在于:回锋用转,衄锋
用逆。蒋骥说:“衄者,即老芾(米芾)\'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意“。
筑锋: 与“藏锋”相似,亦指笔锋藏在点画中间而不显露,但笔力大于藏锋,行笔时似以锋头入纸而使点画显得苍劲老辣,坚而不虚。故藏锋之力多虚,筑锋之力较实。用筑锋于两画出入相接之处,可取得紧密的效果。筑,捣的意思,如捣土使之坚实。
圆笔: 笔画圆起圆收,转弯处不露棱角的用笔称圆笔。书写时裹锋起笔,回锋收笔,
转折处用提转。
方笔: 笔画的起笔处棱角,收笔与转折处成方形的用笔称方笔。
渴笔: 笔锋含墨较少,书写时点画间多有露白之处,所以也称“枯笔”。枯笔使点画
有苍劲之美。
悬针: 写竖笔时,笔锋沿竖画的中心线下行,渐行渐提,形成竖画上端稍粗下端稍细
,形似针状,故名悬针。悬针是出锋,要写得挺拔,有力,下端尖细而不飘浮,笔锋
虽出而力已送到,方见功力。
垂露: 写竖画时,笔锋沿竖画的中心线下行,至竖画的下端稍顿驻,然后回锋收笔,
则竖画下端呈圆形,形似露珠垂挂,故名垂露。垂露是回锋,要写得圆润,浑厚,收
笔处要燥湿湿度。
顿笔: 指在垂直方向上向下用笔的动作。其向下用笔的力度大于“驻笔”,所谓“力
透纸背者为顿”。
颤笔: 又作“战笔”。用笔时笔画呈颤动状。用笔颤挚波发有笔道遒劲之效。
筋书: 指点画劲健遒丽,内含筋骨。东晋卫夫人<<笔阵图>>谓:“善笔力者多骨,不
善笔力者多肉,多骨者谓之筋书。”书法讲筋,骨,是说笔力遒劲健挺,如称颜真卿
,柳公权的书法为“颜筋柳骨”。
一笔书: 指草书字间自始至终笔画连绵相续,如一笔连续书成,故称一笔书。相传为
汉代张芝首创。张芝的草书,其势如一笔写成,全篇气通脉连,虽笔画偶有不连,而
其势仍直贯到底。
内拽: 指意在收敛的笔势。近人沈尹默认为:“大凡笔致紧敛,是内拽所成。”又说
:“要用内拽法,先须凝神、静气,一心一意的注意到纸上的笔毫,在每一点画的中
心线上,不断地起伏顿挫着往来行动,使毫摄墨,不令溢出画外,务求骨气十足,刚
劲不挠。”(《书法论丛》)
外拓: 指意在纵放的笔势。沈尹默说:“外拓用笔,多半是在情驰神怡之际,兴象万
端,奔赴笔下,翰墨淋漓,便成此趣,尤于行草为宜。”又说:“内拽是基础,基础
立定,外拓方不至于流于狂怪。”
牵丝: 又称“丝牵”,“游丝”,“引牵”,“引带”。指书写点画时,由于笔势往
来在先后笔画之间留有纤细痕迹。点画间有纤细如丝的痕迹,用笔则显得挺健利落,
可产生上下呼应,笔意贯通的艺术效果。
燕尾: 又称“雁尾”。指横画捺画出笔的挑脚,状如燕尾,故名。隶书有“燕不双飞
” 之说,即指一字之中只宜用一次波挑,重复出现就会范笔画雷同,字形拖沓的毛
病。
散水: 俗称“三点水”。此偏旁写法因字体和书体不同各异。
布白: 指字的点画间架安排和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空白布置。字的点画与空白有繁
简,长短之不同,结体也有大小,疏密,欹正之不同。书写时均因字生势,灵活多变
。布白得当,可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产生参差错落,呼应协调的艺术效果。
折钗股: 钗是古代妇女头上的金银饰物,质坚而韧。这里借以比喻笔画转折圆润有
力。宋姜夔《续书谱·用笔》中称:“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清朱履贞《书学
捷要谓:“折钗股者,如钗股之折,谓转角圆劲力均。”
屋漏痕: 原指破屋上雨水漏淌的痕迹,这里比喻用笔技法弯曲顿挫有如漏水之痕,笔
道凝重自然。如竖画行笔不可直线而微微左右弯曲顿挫,有如屋漏之水缓缓濡曲下淌
,形成有节奏性的缓降,故圆润有力。“屋痕漏”相传为唐颜真卿所言(唐陆羽《释
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宋姜夔《续书谱·用笔》云:“屋漏痕欲其横直匀而藏锋
。”清朱履贞《书学捷要》则解为:“屋漏痕者,屋上天光透漏处,仰视则方圆斜正
形象皎然,以喻点画明净,无连绵牵制之状也。”
锥画沙: 原指以锥画沙,中道凹陷,两侧沙子匀整凸起,痕迹中正。这里比喻用笔之
法如以锥画沙,书迹圆浑,形似中锋,起止无迹,有“藏锋”效果。
印印泥: 指印章印在封泥上,深入而有力,印出的字不走样。宋黄庭坚《论书》云:
“王氏 (王羲之)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
锥画沙,印印泥又合称“画沙印泥”。
浮鹅: 即竖弯钩,因钩画的形状像浮游在水中的鹅,故又称“浮鹅钩”。
墨猪: 比喻字体笔画丰肥、臃肿而缺乏筋骨,好似墨团。东晋卫夫人《笔阵图》称:
“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笔画过肥而无力,又称“墨猪
肉鸭”。
意在笔先:又作“意在笔前”。即书写前先要构思,胸有成竹,然后落笔。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云:“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
、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欧阳询《八诀》云:“宁神静
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虚拳直腕,指实掌空,意在笔前,文向思后。

指实掌虚:又称“指实掌空”。指执笔时的指掌关系。韩方明《授笔要说》称:“夫
书之妙在于执管,既以双指苞管,亦当五指共执,其要实指虚掌。”指实,便于臂腕
之力由毫端发出;掌虚,便于手腕的互相结合,才能很好地用笔书写。
万毫齐力:形容作书时,笔毫一齐着力。书写点画时,笔锋居于点画的中心线,即中
锋用笔,其余笔毫紧附于笔锋而力着纸面。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论书·历下笔谈》
云:“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万毫齐力,故能峻;五指
齐力,故能涩。”
笔断意连:点画虽断,而笔势相连,能给人贯通、协调、完整的美感,即所谓“笔不
到而意到”。唐太宗李世民《王羲之传论》称:“观其点画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
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
逆入平出:用笔方法之一。指起笔时笔锋从笔画相反的方向逆锋着纸,接着转锋行笔
,使笔毫平静;顺笔画方向而出。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论书》云:“惟管定而锋转
,则逆入平出,而画之八面无非毫力所达,乃后积画成字,聚字成篇。”
藏头护尾: 书写点画的重要笔法。指点画两头藏锋,不露痕迹。藏头,指笔尖逆入纸
面,藏锋而行;护尾,指全力收毫,回收锋尖。如此行笔,则笔力尽入字中。汉蔡邕
《笔论·九势》云:“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又云:“藏头
,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护尾,点画势尽力收之。”
铁画银钩: 形容点画刚劲遒媚。唐欧阳询《用笔论》云:“刚则铁画,媚若银钩…”。
银钩虿(chai4)尾: 比喻钩画的一种用笔技法。银钩,指丁、亭、宁等字的钩画;虿
尾,指乙、也等字的末笔。书写这类笔画,先应驻锋蓄力而后挑出,可获笔短意长、
凝注有力的效果。
绵里裹针: 又称“绵里藏针”、“绵里裹铁”。比喻字体笔画肉丰见骨,外柔内刚。
宋苏东坡尝自谓:“余书如绵里裹铁。”明谢缙称:“东坡丰腴悦泽,绵里藏针。”
担夫争道: 原谓狭窄道上,担夫相遇,争道而行,虽各不相让,但能闪避得法,顺利
而过。比喻书法上结构布白,偏旁组合,承上起下,流畅奇致,进退参差,张弛迎让
,协调有神。《新唐书·张旭传》云:“旭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
得笔法意,观倡公孙舞\'利器\',得其神。”
计白当黑: 白,指字里行间的空白;黑,指书写的笔画。比喻书法上字的结构和通篇
的布局要疏密相宜,虚实相协,切忌平板呆滞。黑白措置得宜,点画结构疏密有致,
才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情趣。清邓石如称:“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
白当黑,奇趣乃出。”
蚕头燕尾: 蚕头,指横画用裹锋起笔,状如蚕头;燕尾,指捺画收笔出锋处分叉,状
如燕尾。又作“蚕头马尾”。
蚕头雁尾: 比喻隶书的横画起笔和横波收笔。长画起笔时,回锋隆起,形如蚕头;横
波收笔时,顿笔斜起,形如雁尾。
一波三折: 一笔之中有三折笔势,语出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宋翼…
…潜心攻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指写捺笔的笔法,起笔束紧,颈部提起,捺处
铺开,呈波折状,犹如水流自高处而下,穿涧而行,故以“一波三折”作比。

藏锋一般用在笔划起笔时,有一定的讲究和说法:欲右先左(横划),欲下先上(竖划),不露笔尖,笔划较浑圆,而撇的起笔要藏锋,出笔不必藏锋,但要注意不要一划而过,也要空收笔锋(回锋);钩,出锋后也要空收笔锋,方力道含蓄沉稳,长竖的起笔要藏锋,收笔要回锋.藏锋的字看起来浑厚有力,力在内,不外泄,有一种内在的含蓄的审美意蕴. 写出的点酉,藏头护尾,不霹锋芒,笔锋包藏在点画之中,即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乾.“笔正则锋藏’,藏蜂用堆须注意笔管要正.“蘸锋以包其气”,蛤人以含蓄、潭劲,精神内含的感觉.

  出锋(露锋).是描写出的点画笔锋外露,如擞、撩、钩、提婷乾酉的收笔处均屑露锋.行草中点晒之间的,f应或行敦间的起承往往客运用露蜂来垦示.书法创作,尤其在“忘情’状态下的Ql横驰骋,无拘无束的任意挥洒中,为使作品气韵气动、自然连贯,作为一个有肇养的书家,他的注意力自然地、更多地集中在整个作晶的情调和童境的表现上,不斤斤计较技巧上的中、侧、藏、露、虐,实,因此才在作品中呈理出宇里行间,承上启下,左呼右应,顾盼有情的自然超逸,优雅动人的情采和神韵.姜羹《续书谱,说:“不欲多露锋芒,露则童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玉器的楞角).藏则体不精神.说明·霞锋、霹锋要用得得法,该藏粥藏,诙露则露,藏得巧妙.露得恰当,这样写出来的字就圆转刚劲,饱满生神.

我认真的看过网上田老师的“每日一题每日一字”非常好,直观。会学不少的方法。

毛笔的笔毫部分只有笔尖是有弹性的,上方的笔腰则支撑着它的弹性,不论把笔锋如何打开、铺展、拧转,不论处于什么方向,或写了多么粗的笔画,它还是可以弹起来,回到最初的状态。就像一把雨伞,可以打开,也可以收起。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芭蕾舞者 的脚尖,能立起来,也能放下去,持续在变换,也一直保持在平衡中,就像我们的笔尖在持续的书写中不会变形、分叉,失去它最基本的形态。

想想看,如果在书写的时候,要不停地回去蘸墨,或者去墨碟里调整笔锋,那么书写就谈不上连贯性了。过去那么多的公文、经书和著作都要依靠书写留存和传播,如果不能连续快速书写,显然是不适用的。

书写好的人的毛笔显得很好用,很灵活,很顺畅,蘸一次墨可以写一行字,而不用不停地蘸墨。

笔的好用与否总是相对的,重要的是,每每一笔写(按)下去,手还能将它提起来。因为有这个提起来的动作,就不会有过多的墨留在纸上,也可以让毛笔“弹”回原本的圆锥状,连续书写。

笔毫是圆锥状的,意味着它可以有无数个 面,每一个面都可以用于书写,也都可以回到最初的形态,因此古人有 “八面出锋”的说法,八是个概数,意思就是每一面都是这样。会写字的人会根据笔画的方向,以及上一笔的落点,用笔毫的各个角度来书写,书写的效率因此而提高,每一笔的起落之间也有映带牵连的气象。

正确的书写方式叫作“正锋”,它也可以表示一种线条的质量状态,其中包含了两种可能的形式,一种叫中锋,一种叫侧锋。

“中锋”是正锋的基础,就如蔡邕的描述,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意思便是书写的时候,要让笔尖尽量垂直向下,笔毫的中心始终行进在线条的正中间,压力会聚焦在笔画中心,由此向四周延展。所以,中锋线条的主要特征就是均匀和对称,有厚实的体积 感。秦代的篆书,比如《峄山刻石》中, 看到典型的中锋用笔,其中线条圆实、有厚度,是一种粗细一致的圆笔线条,所以人们也称之为 “圆笔中锋”。

看唐代的楷书,会看到颜真卿的书写方法较魏晋时代有所变化,宇迹显得厚重敦实,那便是因为他继承家学,更强调字里的中锋用笔,由此而来的点面厚度便呈现出了这种感觉。

也可以这样理解中锋:毛笔无论如何动作,都能平衡笔锋,控制住它的中心,就好像射中靶心一般,即所谓 “中”锋。清末之后,很多书家把中锋变成了一种绝对的法则,会比较强调 “笔笔中锋”。过于绝对的执着可能是有问题的,但在用笔上,中锋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正锋的第二种可能的形武是“侧锋”。中锋的运笔方式是 “锋行画中”,侧锋便是 “锋行画侧”笔尖可以偏移方向,不是一直处于笔画中心,但在质量的挪移中,在动态之中,那个重心始终还是平衡稳定的,这是一种有点微妙的感觉。所以,侧锋不是一种笔锋彻底偏向一侧的状态,那样便是病笔了。

相比起来,它的实现比中锋难度更大一些,后者是一个相对不变的过程,而侧锋则需要保持动势里的平衡。可以想象一下,就像一个舞蹈演员,如果说中锋是保持中正直立的状态,那么侧锋便是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左右前后地做各种动作,但重心始终在中心上,不至于因失去平衡而偏倒,依然保有一种稳定厚实的质感。

侧锋行笔,因为笔尖角度发生了变化,所以呈现出了笔墨轮廓不对称的方笔形态,在篆书之后发展出的隶书中,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用笔。隶书是一种很典型的用侧锋来塑造线条的书体,《张迁碑》《礼器碑》,还有一些汉简,都大量呈现了潇洒而富于表现力的中侧锋转换的技巧。

虽然圆笔和方笔的产生没有绝对的先后, 但在学习方笔之前,打好圆笔的基础非常重要,因为方笔是在圆笔基础上的一种衍生。

有人会把中锋理解为 “写得粗”,但其实这不是粗细的问题,而是一种质地的需求。我们会用 “圆、通、厚”来形容好的线条,这样的状态来自笔锋的垂直用力,如果没有功夫,再粗的线条也是扁平的,手里功夫在,即便线条细如发丝,也是浑圆有厚度的,有筋骨在里头。另外,如果在书写过程中笔画失去了平衡和质量,出现失控,就是一种病笔了。

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练习篆书和隶书来奠定最初的线条基础。以篆书练习圆笔,以隶书练习方笔,它们的风格朴拙高古,在审美上有高度,但在找术上又相对简单。篆隶就好像练武术时候的桩功和马步,基本功扎实了,再学后面的书体,相对来说会容易一些,而且之后的楷、行、草等不同书体中蕴含的各种各样的可能,也都产生于方圆相加的笔法变化之中。

方笔有棱角,见精神,显得硬朗,圆笔则显得厚而圆,有一种敦实的质感。

虽然中锋、侧锋各有共名,但其实是对立统一的两面,就像手心和手背是一体的一样。书写是个变化丰富又归于平衡的过程,经过了拆分难度的练习阶段,写到后来,每一笔都是又方又圆的,线条在运动中,会始终处于中侧锋的复合变化中,从王义之、王献之的字到唐代的楷书、行草,无一不是如此。

所以古人说,好的字方圆兼备,有一种中和的美。



露锋和藏锋分别是什么意思?(书法中的)~

  藏锋一般用在笔划起笔时,有一定的讲究和说法:欲右先左(横划),欲下先上(竖划),不露笔尖,笔划较浑圆,而撇的起笔要藏锋,出笔不必藏锋,但要注意不要一划而过,也要空收笔锋(回锋);钩,出锋后也要空收笔锋,方力道含蓄沉稳,长竖的起笔要藏锋,收笔要回锋.藏锋的字看起来浑厚有力,力在内,不外泄,有一种内在的含蓄的审美意蕴. 写出的点酉,藏头护尾,不霹锋芒,笔锋包藏在点画之中,即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乾.“笔正则锋藏’,藏蜂用堆须注意笔管要正.“蘸锋以包其气”,蛤人以含蓄、潭劲,精神内含的感觉.

  露锋.是描写出的点画笔锋外露,如擞、撩、钩、提婷乾酉的收笔处均屑露锋.行草中点晒之间的,f应或行敦间的起承往往客运用露蜂来垦示.书法创作,尤其在“忘情’状态下的Ql横驰骋,无拘无束的任意挥洒中,为使作品气韵气动、自然连贯,作为一个有肇养的书家,他的注意力自然地、更多地集中在整个作晶的情调和童境的表现上,不斤斤计较技巧上的中、侧、藏、露、虐,实,因此才在作品中呈理出宇里行间,承上启下,左呼右应,顾盼有情的自然超逸,优雅动人的情采和神韵.姜羹《续书谱,说:“不欲多露锋芒,露则童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玉器的楞角).藏则体不精神.说明·霞锋、霹锋要用得得法,该藏粥藏,诙露则露,藏得巧妙.露得恰当,这样写出来的字就圆转刚劲,饱满生神.

1、露锋:下笔时,笔锋外露在点画外面的起笔方法,一般是指起笔而言。露锋起笔往往以侧锋为主,这种起笔灵活而飘逸。
2、藏锋:藏锋一般用在笔划起笔时,有一定的讲究和说法。
欲右先左(横划),欲下先上(竖划),不露笔尖,笔划较浑圆,而撇的起笔要藏锋,出笔不必藏锋,但要注意不要一划而过,也要空收笔锋(回锋);钩,出锋后也要空收笔锋,方力道含蓄沉稳,长竖的起笔要藏锋,收笔要回锋.藏锋的字看起来浑厚有力,力在内,不外泄,有一种内在的含蓄的审美意蕴。
3、中锋:指行笔时将毛笔的主锋保持在点画的中线,以区别于偏锋。用中锋写出的线条圆浑而有质感。
4、书法上指用毛笔写字时笔锋斜出的笔势。




扩展资料:
书法中常见的8种“锋”:
一、中锋
即指中锋用笔。中锋运笔时,笔尖时刻保持在线条的中心部位,落纸后,笔尖的方向和笔运行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中锋行笔时,笔尖在笔画中间,两边的笔毫一齐用力,墨迹向两边渗透均匀,写出来的笔画厚实、凝练。中锋在篆书、楷书、隶书中运用的特别广泛。
二、侧锋
侧锋又叫做偏锋,与中锋相对。侧锋用笔,笔入纸后,笔尖的方向与笔运行的方向往往呈一个角度。如写“横”时,顺锋竖入,向右下顿笔,此时笔尖朝左上方,当我们像右稍拖带时,笔的运行方向是朝右的,笔尖方向和运笔方向就有一个夹角。侧锋写出来的点画,往往一侧较厚实,一侧较单薄,这与侧锋是单侧笔毫用力有关。
“中锋取骨,侧锋取妍”,侧锋在行、草书中运用的很广。
三、藏锋
藏锋指的是将笔锋收纳在笔画中间,使它不显露在笔画边缘。在一些点画中,落笔和收笔会运用到藏锋。也可理解为把笔尖藏在笔画中间,使它不显露在外面。藏锋写出的笔画浑圆饱满,颜体楷书的点画中,藏锋运用的比较多。
四、露锋
露锋与藏锋相对,指的是在书写时,笔锋显露在外。露锋常常出现在起笔处,写出的点画棱角分明,在行、草书中运用广泛。率真入笔,方棱有骨,别有风味。
五、逆锋
逆锋指的是起笔时,入笔方向与行笔方向刚好相反。“欲右先左,欲下先上”说的就是逆锋用笔。
六、顺锋
顺锋与逆锋相对,即顺着笔锋直接入笔,笔锋方向与入纸方向是相同的。顺锋入笔后,是侧锋行笔还是中锋行笔,与下一步的行笔方向有关。
七、回锋
回锋指的是锋往笔运行的反方向收回,往往用在收笔时。
八、出锋
这里的出锋指的是与回锋相对,往往出现在点画的提笔收笔处,即直接顺着行笔方向收笔,最典型的是悬针竖中的提笔出锋。还有撇、捺的收笔等,也常用到提笔出锋。


#荣保项# 请问专家老师,书法中的藏锋是指什么?? -
(19489484615): 藏锋一般用在笔划起笔时,有一定的讲究和说法:欲右先左(横划),欲下先上(竖划),不露笔尖,笔划较浑圆,而撇的起笔要藏锋,出笔不必藏锋,但要注意不要一划而过,也要空收笔锋(回锋);钩,出锋后也要空收笔锋,方力道含蓄沉稳,长竖的起笔要藏锋,收笔要回锋.藏锋的字看起来浑厚有力,力在内,不外泄,有一种内在的含蓄的审美意蕴.

#荣保项# 书法中的“露锋”“藏锋”“中锋”“偏锋”分别是什么意思? -
(19489484615): 1、露锋:下笔时,笔锋外露在点画外面的起笔方法,一般是指起笔而言.露锋起笔往往以侧锋为主,这种起笔灵活而飘逸. 2、藏锋:藏锋一般用在笔划起笔时,有一定的讲究和说法. 欲右先左(横划),欲下先上(竖划),不露笔尖,笔划...

#荣保项# 楷书运笔技巧 -
(19489484615): 楷书的基本笔画和运笔方法 一. 基本运笔 (1)露锋:笔锋顺势入纸,笔锋外露,顿笔并调整好笔锋后再行笔.露锋一般在楷书中比较少用,而在行书、草书中常用,给人以气韵连贯、灵动秀美的感觉.但写不好,会有尖刻或弱而无力感. (2)藏...

#荣保项# 书法中锋什么意思? -
(19489484615): 书法是一种独特的线条艺术,对线条的运动和组合要求非常高.在书法审美中,圆劲的线条为人们所推崇.“圆”指的是立体感,“劲”,指的是力感.在书法线条的美感,圆与劲是合为一体的,书者在创作这线条时也是把两者融入一炉提炼的...

#荣保项# 书法中“锋”是什么意思 -
(19489484615): 锋即笔尖,根据运笔方向的不同,分为中锋侧锋,逆锋,还有中叫拖锋.书法主要用的中锋,侧锋较少.逆锋,拖锋主要用于画画. 中锋就是毛笔与纸保持接近垂直的方向,线条圆润,有力.

#荣保项# 书法里说的笔笔中锋是什么意思呀! -
(19489484615): 笔笔中锋指的是在毛笔书法中每个笔画运笔时应中锋行笔,使写出的书法作品苍劲有力,可以透露出一个人的书法功底,强化书法作品的力道!

#荣保项# 书法学习中的名词术语有哪些?
(19489484615): 见“笔锋”.笔力,指写字、绘画在笔法上所表现的力量,晋卫夫人讲:“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侧锋,用笔方法之一,侧着笔头在纸上运行...

#荣保项# 毛笔字露锋是什么意思 -
(19489484615): 就是写字时,字稍露出尖笔锋,而不是圆的或者方的.

#荣保项# 书法用笔法之筑锋是什么意思?
(19489484615): 用笔法之一,就是在两个笔画相接的地方用笔垂直向下注力,使两个笔画接得厚实.筑者捣也,捣土使坚实也.筑锋意似藏锋,而笔力大于藏锋.藏锋之力虚转,筑锋之力实注.两画出入相接之际,为取得“密”的效果,多用此法.唐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云:“筑锋下笔,皆令完成,不令其疏.”

#荣保项# 字有笔峰的意思? -
(19489484615): 书法中字的锋芒,也叫“笔锋”.运笔时,若将笔之锋尖保持在字的点画之中,叫“中锋”;藏在点画中间而不出圭角,叫“藏锋”;若将笔之锋尖偏在字的点画一面,叫“偏锋”.一般认为,“偏锋”为书法之病.书法发展到现在讲究的是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