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们不好意思再藏朱德同志的扁担了不改变愿意,换种说法怎么写? 最后战士们不好意思再藏朱德同志的扁担是因为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士们不好意思再藏朱德同志的扁担是因为朱德同志并没有因为失去扁担后就停止身先士卒的精神,反而是又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

如果换一种说法可以是这样写的——战士们再也不藏朱德同志的扁担了。因为他们感到不好意思了。

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可以这样,从那以后,战士们就不再藏朱德同志的扁担了。

战士们觉得再藏朱德同志的扁担都不好意思了。

可以,这个很简单呀
战士们多次藏朱德同志的扁担,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最后战士们不好意思再藏朱德同志的扁担是因为什么~

最后战士们不好意思再藏朱德同志的扁担是因为朱德同志并没有因为失去扁担后就停止身先士卒的精神,反而是又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
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扩展资料:
1950年代小学语文课本有一篇《朱德的扁担》,其中有一句“不料,朱德同志又连夜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到了1990年代,小学课文变成:“朱军长找来了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朱德的扁担》的作者,是开国上将朱良才。朱良才(1900-1989)湖南汝城人。1927年10月入党,1928年参加湘南暴动,在耒阳遇见朱德,加入红军。上井冈山后,他在军部当通信员。建国后任北京军区政委,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最后战士们不好意来思再藏自朱德同志的扁担是因为朱德同志并没有因为失去扁担后就停止身先士卒的精神,反而是又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
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扩展资料:
朱德同志的扁担文物来历:
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我要纠正的就是这个字“围”字,不是围剿。在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的斗争史中没有“围剿”,只有蒋介石发动湘赣两省的兵力对井冈山进行了三次“会剿”)。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谣,令人情不自禁想起那流传已久的朱德扁担的故事。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
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方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朱德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粮。
朱德的扁担就是那时候朱德挑粮使用过的。“朱德的扁担”,见证了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情怀,这是抗战胜利的保证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德的扁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