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题西林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3

1、《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告诉了我们:“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原文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白话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扩展资料


1、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


2、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


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3、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4、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


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


5、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史称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狄钥奚# 《题西林壁》中诗人苏轼想借此告诉我们什么 - 作业帮
(19121733942):[答案] 想洞察事物 便要超然物外

#狄钥奚# 《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是什么? -
(19121733942):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狄钥奚# 林西林壁这首诗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
(19121733942):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告诉了我们:“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狄钥奚# 《题西林壁》告诉我们的哲理是什么? -
(19121733942): 有两层意思:一是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思. 二是告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就有所不同 (记得给我赏分哦!!)

#狄钥奚# 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什么说明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 作业帮
(19121733942):[答案]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感想,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生活哲理,来告诉读者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狄钥奚# :题西林壁,这首诗使我明白了啥 - 作业帮
(19121733942):[答案]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之后的感想,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生活哲理,来告诉读者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狄钥奚# 《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所写.诗人之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 ,诗人借此告诉我们 . - 作业帮
(19121733942):[答案] 《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所写.诗人之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 诗人自身在山中,诗人借此告诉我们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一句格...

#狄钥奚# 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1912173394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绝对正确 我做过

#狄钥奚# 题西林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之情说明了什么道理 -
(19121733942): 来告诉读者要相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当局者迷《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感想,并借景说理,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旁观者清”的生活哲理,用

#狄钥奚# 题西林壁,这句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
(19121733942): 答:道理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你好,本题已解答,如果满意 请点右上角“采纳答案”.